以“硬约束”破解中小企业“要债难”等(3则)
作者: 孟亚生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着力解决拖欠民营企业账款问题。”前不久,国务院公布了修订后的《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旨在通过明确政府部门工作职责、规范支付行为、强化支付责任等一系列“硬约束”措施,破解中小企业“要债难”。
中小企业是经济增长、就业吸纳与创新驱动的关键引擎。然而近些年,不少中小企业面临“要债难”问题。这与中小企业在市场上的话语权不够、处于相对弱势地位相关。同时,相关法律法规执行不到位,对账款拖欠行为的约束不力,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现金流是企业的生命线。一旦账款被拖欠,企业常常无力支付原材料采购费用,导致生产停滞,经营陷入困境;会打乱中小企业正常发展节奏,干扰企业准确预估资金回笼时间,使得投资计划、研发投入、设备更新、市场拓展等战略布局难以有效开展,最终削弱企业竞争力;还可能影响企业信用评级,增加融资难度,形成恶性循环,对整个产业链稳定造成一定冲击。
党中央高度重视解决拖欠企业账款问题,这次修订后的《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从制度层面规范了款项支付行为,加大了对拖欠行为的处罚力度,为中小企业追讨账款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其中,规定了政府投资项目所需资金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确保落实到位,不得由施工单位垫资建设;机关、事业
单位从中小企业采购货物、工程、服务,应当自货物、工程、服务交付之日起30日内支付款项;不得强制要求以审计机关的审计结果作为结算依据;等等。同时,规定了国家将建立全国统一的拖欠中小企业款项投诉平台,处理期限最长不得超过90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要建立健全制度机制,通过监督检查、函询约谈、督办通报、投诉处理等措施,加大对机关、事业单位和大型企业拖欠中小企业款项的清理力度。这些规定,将成为解决拖欠中小企业账款问题的有力抓手。
用“硬约束”破解中小企业“要债难”,也是优化营商环境、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法律、监管、信用等多方面协同发力,才能让这一“硬约束”真正落地见效,让中小企业轻装上阵,在公平、有序、诚信的营商环境中蓬勃发展。
AI助推基本公共服务更普惠精准
王欢明林原
近期,以DeepSeek(深度求索)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大语言模型迅速落地多地,并应用于政务、教育、医疗等领域,展示出新质生产力推动基本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力量。
在基本公共服务领域,新质生产力的引入,为公共服务带来了质的改变。借助新兴技术,公共服务供给得以突破更多物理限制,更精准对接公众需求,实现协同化、精准化、多样化的服务供给。
生成式人工智能通过高效的信息交流和数据处理能力,使公共服务治理主体之间能够快速共享信息,减少信息不对称和重复劳动,促进治理主体的联动化。多地政务服务系统接入人工智能后,跨部门、跨层级的协同治理效率得到有效提升。例如,深圳市龙岗区利用DeepSeek部署了区智慧办公系统(OA)“龙小i”应用矩阵,推动政务工作模式向智能化、协同化、数据驱动化转变。人工智能的应用使得治理主体之间的互动更加紧密高效,结构更加扁平化,有利于激发各方在公共服务决策、供给与生产中的能动性,推动基本公共服务治理模式转向“多方共治”。
精准化是提升服务质量的关键。生成式人工智能
具备强大的数据分析和处理能力,能够收集和分析大量公共服务数据,精准预测公众需求,提升公共服务的精准度和适应性。例如,辽宁12345热线平台利用Deep-Seek构建数据标准化管理体系,建立结构化数据档案,数据整理效率较人工处理大幅提升,而且可智能提取诉求核心特征,进行问题溯源、风险预警、解决建议等深度分析,发挥更及时、更有针对性的辅助决策作用。
生成式人工智能通过多模态技术和智能化服务,使基本公共服务能够满足不同群体的个性化需求。例如,上海教育智算服务平台接入DeepSeek大模型,优化管理流程提升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利用人工智能对海量医疗数据进行整合和分析,辅助医生提高诊疗效率和质量。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应用可以支持不同区域、不同人群不受时空限制享受均等化的公共服务,让教育、医疗等资源更公平普惠。
生成式人工智能作为新质生产力的代表,为基本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助力。充分利用新质生产力的创新优势,推动基本公共服务智能化、精准化、多样化发展,将为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提供更坚实支撑。

扩内需,健康消费空间大
朱浙萍
2025年4月9日,商务部等12部门联合印发《促进健康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提出培育和发展健康消费领域新质生产力,提升健康商品和服务供给质量,更好满足人民健康消费需求,并从健康饮食等十个方面提出多项改革举措。
紧贴需求,创新供给。公众的健康消费需求越来越分众化、精细化,对高品质健康产品和服务的期待也水涨船高。相关企业、研究机构应深度洞悉消费者的健康需求和消费趋势,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开发更多高品质、多元化、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引领消费新风尚,填补市场空白,共同做大产业蛋糕。
丰富场景,另辟赛道。健康消费市场一个显著变化就是消费群体不断扩大。事实上,随着年轻一代消费观念不断迭代,包括养生在内的健康管理早已不再属于银发经济的专属赛道。此次方案提出,积极培育冰雪、马术等具有消费引领特征的时尚休闲运动项目;深入实施“体育赛事进景区、进街区、进商圈”“跟着赛事去旅行”等行动,无不与年轻人乐意消费的场景吻合。市场经营者要精准研判,在创新消费场景、优化消费体验上下功夫,让活力青春与健康消费实现更多“双向奔赴”。
坚守品质,优化环境。不同于一般的商品消费,健康消费涉及医疗保健、营养健康、体育健身等多个领域的专业知识,普通消费者如果缺乏专业知识和辨别能力,容易被商家的噱头误导。对此,必须对制假售假、虚假宣传等违法违规行为亮出监管的“牙齿”。此次方案中,打击食品非法添加,开展有机食品认证有效性抽查,加大保健食品、“一老一小"等领域价格违法打击力度,鼓励学会、协会组织专家开展面向公众的健康科普活动和面向机构的培训工作等,都有利于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营造清新的消费环境,让健康消费更加健康。
统筹好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加快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升级,创造美好体验,在健康消费新蓝海中乘势起航,为扩大内需、提振消费注入更多澎湃动力。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zjrd20250530.pd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