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立法为基,撬动共富大场景
作者: 马颖文2025年5月1日,一部承载着台州人民对共同富裕美好生活向往的地方性法规一《台州市促进乡村片区组团发展规定》正式落地施行。这是台州市聚焦高质量发展、推进共同富裕先行示范征程中的又一法治力作,也是该市“共富"系列地方性法规的第9位“新成员”。
近年来,台州市人大常委会秉持“立法与改革同频共振、与人民同声共气、与实践同向共进"的理念,精心布局“大主题、小切口、体系化”的“共富”系列立法工程,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法治动能,为共同富裕筑牢法治基石。这座制造业之都正以“小切口”立法破解共富难题,用法治力量撬动共同富裕的“大场景”。
高站位谋篇:绘就共富法规体系蓝图
2021年,台州市积极响应党中央和省委的号召,迅速出台《台州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先行市行动方案(2021一2025年)》,明确提出“加快构建促进共同富裕的地方法规规章政策体系”的战略目标。
在“共富”实践的道路上,台州已结出累累硕果:“蓝色循环"海洋塑料废弃物治理模式勇夺联合国“地球卫士奖”;“小微金改”创新实践为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题提供了“台州方案”;党建引领的“共富工坊"建设经验在全省推广,成为乡村振兴的生动样本这些宝贵经验,亟需通过地方立法加以总结固化,同时以立法解决实践探索中遇到的共性、深层问题,以法治之力保障和促进共同富裕的深入推进。
“‘共富'实践创造的经验需要通过立法来巩固,‘共富'实践碰到的问题需要通过立法来破解。”正如台州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吴海平所说,“要在群众反映最强烈、最渴望解决的共同富裕关键问题上寻找着力点、突破点,确保法规‘立得住、行得通、真管用’,把‘共富’立法办成人民群众真受益、真认可的大实事。”
面对发展的迫切需求和人民的殷切期盼,台州市人大以“整体谋划、务实推进、注重管用、形成体系”为指引,深入探寻推进共同富裕法治保障的内在逻辑,聚焦发展、分配、共享等关键领域,精心编制立法规划,逐步构建起具有台州特色的共同富裕地方性法规制度体系,为共同富裕铺就坚实的法治轨道。
小切口破局:精准立法直击关键问题
台州是长三角先进制造业的重要基地,技术工人队伍庞大,总数约135.26万人,占从业人员比重达35.13% ,位居全省第二。“技能创富”对于台州实现共同富裕具有举足轻重的全局意义和“压舱石”作用。
2023年,台州市人大精准聚焦增收潜力大、群体占比高、带动能力强的技术工人群体,以提高技术工人待遇为切入点,出台了《台州市提高技术工人待遇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若干规定》。短短17条法条,直击技术工人群体最为关心的收入待遇、工作待遇、学历待遇、社会待遇四大领域,明确了政府、企业和其他各方的权利义务,构建起技术工人、政府、企业以及其他各方共建共促共享的良好格局。
“5年前,我还只是一名普通的一线装配工人,如今已成功转岗为专业的测试工程师。工资收入大幅提高,还享受到了项目奖励、创新奖励、股票分红等多重福利。”谈及技能创富上升为地方性法规,杰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技术工人郭从理难掩内心的激动,“有了法规的保障,公司为我们搭建职业发展通道,我们这些曾经的‘打工人’,可以慢慢转变为企业的‘合伙人'!”

共同富裕的短板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如何让农民实现就近增收,是台州立法工作的重要课题。《台州市共富工坊建设管理规定》将台州党建引领建设“共富工坊”的成功经验以法规形式固化下来,创制性地规定了共富工坊的认定条件、产业布局以及资源要素激励举措,通过畅通村企合作渠道、搭建村企合作平台,让农村群众“农忙种田、农闲赚钱”。目前,全市共富工坊数量已达1847家,吸纳农民就近就业近5.8万人,发放工资6.2亿元,真正让农民的“钱袋子"鼓了起来。
此外,在促经济、富口袋、优民生等关键领域,台州市人大相继出台了企业信用促进条例、城市更新条例等一系列创制性法规。“量身定制”的小切口、有特色的地方立法,推动了台州民营企业强筋壮骨、营商环境优化提升。
实效化解题:共同富裕成果触手可及
客户“追着太阳种西瓜”,银行“追着瓜农送贷款”,这些朴实的金融故事生动诠释了台州小微普惠金融服务的独特魅力。为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的“老大难”问题,台州市在小微企业普惠金融服务促进条例中,对便利化金融产品和政策性融资担保等方面进行了大胆创新和明确规定。
该条例实施以来,各金融机构积极响应,加大“支
农支小”力度,创新推出了一系列共富金融产品,让群众对创业创新充满了信心和动力。2024年,全市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 19.9% ,占各项贷款比例高于省均7.05个百分点。这一池“金融活水”,成功激活了全域“市场活力”。
大塔后片区、干江片区、白塔片区…在台州,片区组团发展正在全面推动共同富裕
和乡村振兴。曾经的塔后村,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山窝窝”。“当时,整个片区都很穷,但我们村更是穷得叮当响。"塔后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陈孝形回忆起往昔,感慨万千。而如今的大塔后片区,通过邻近村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组团推进文旅融合。2024年,片区集体经济总收入达到457万元,累计接待游客138万人次,依托民宿产业、健康产业等,旅游总收入超过3.4亿元。
“片区组团立法,为我们片区的经营管理提供了规范和保障,让我们大塔后片区在发展的快车道上走得更稳、更远、更实!"陈孝形说。
《台州市促进乡村片区组团发展规定》充分总结和固化了全市各个类型片区组团发展的成功经验,创新设置了跨城乡跨区域组团、村民持股、利益分配等制度,推动持股共富模式由以村为单位的单一持股向片区“村集体 + 村集体股份联营"“村集体+社会资本股份合作”等多元化共富联盟转变。法规条文从“纸上”走进现实,真正转化为了群众口袋里的“真金白银”。
“立足台州实际,紧扣时代脉搏,我们将不断完善共同富裕法规体系。到今年底,‘共富'系列法规将扩容至11部,形成一套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法治保障体系。”台州市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法工委主任於艳华言语间满是自豪与坚定。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zjrd20250708.pd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