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效培训赋能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
作者: 胡妍婷在新时代的浪潮中,扎实推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浙江实践,奋力开创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已成为全省各级人大的共同课题。而提升人大干部适应现代化发展的履职能力正是破题的关键一环。
2025年6月10日至13日,“推动新时代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履职能力提升培训班在省人大培训基地举办。省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陈金彪出席开班式并作专题宣讲,省人大常委会秘书长鲁俊作小结讲话,省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办公厅主任毛瑞福主持开班式。来自各设区的市、县(市、区)人大常委会相关负责同志,办公室(厅)、研究室、专工委相关负责同志共160余人齐聚一堂,在学习中思索,在交流中借鉴,共同探寻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的进阶之路。
开班第一课,夯实思想根基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是坚持好完善好运行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推动新时代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根本遵循。深学笃行总书记这一重要思想,是全省各级人大的首要政治任务,也是履职的必修课、基本功。
溯源制度发展,坚定制度自信。6月10日下午,省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陈金彪作“深学笃行重要思想始终坚定制度自信"专题宣讲暨开班动员,全面系统梳理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发展历程和特点优势,深入阐述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并围绕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明确人大及其常委会“四个机关”的定位、充分发挥人大“四个方面作用”、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人大工作的“六个方面重点任务”等方面,就深入领会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作了深入解读。
把握思想精髓,明确工作方向。陈金彪立足浙江人大工作实际对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从八个方面作了全面部署:
坚持党的领导明方向,持续健全党领导人大工作机制,确保人大工作在党委的领导下有序有效开展;围绕中心大局有担当,牢牢扭住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这一核心任务,认真做好立法引领保障、监督推进落实、代表集智聚力等工作;加大法制供给强保障,积极回应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法治需求,加快构建系统完备的省域法规体系;完善监督机制增实效,贯彻好新修改的监督法和监督条例,纵深推进“六化两提升”,持续深化“四督联动"机制,实现监督工作新跃升;发挥决定效应更常态,积极发挥人大决定权行使的“短平快”优势,及时回应发展所需、人民所盼;激发代表活力聚动能,认真贯彻实施修改后的代表法,持续健全“四建设两提高”代表工作体系;深化基层民主夯基础,形成高水平体系化推进人大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合力;弘扬“六干”作风提效能,一体推进学、查、改、促。
这是开宗明义的开班第一课,如同一颗思想的种子,在学员们心中生根发芽,为人大工作筑牢思想根基。
以学赋能,提升履职能力
本期培训班本次培训班对标学习全国人大培训班的相关做法,聚焦提升履职能力的目标定位,紧密结合年度常委会工作重点,精心设置了一系列针对性强、实用性高的课程,以高质效培训,推动新时代人大工作高
2025年6月10日下午,省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陈金彪作专题宣讲暨开班动员。

体系化培训,推动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
规格高、主题鲜明、系统全面是本期培训班的特色,旨在通过省市县(市、区)联动,打造人大学习培训工作示范样板,切实提升全省人大干部的履职能力。
质量发展。
学习实施新修改后的代表法是当前各级人大的一项重要任务。培训班邀请了全国人大常委会代表工委副主任傅文杰作专题辅导,详细介绍了此次代表法修改的背景、特点、过程和内容,现场还临时增加了互动提问环节,气氛相当热烈。
“强化贯通协同,提升财经监督效能”、“新修改的监督法及省监督条例”、《浙江省“千万工程"条例》解读、“数智赋能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等6场专题辅导,从理论到实践、从宏观到微观、从概念到实例,既讲述专业领域思考,又分享实际工作经验,为学员提供了很好的工作启发。
本届以来,省人大机关加强统筹谋划,坚持以体系
在分组讨论中,大家积极分享学习感悟与收获。“这次培训主题紧扣时代脉搏,内容新颖实用,对开展本年度的工作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为市级人大做好学习培训工作树立了标杆。”“干货满满,既解渴又解惑!”
做好人大工作,从“懂人大"开始。一堂堂务实管用的课程,赢得了现场阵阵掌声,学员们纷纷点赞。
化培训推动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两年来共举办各类培训26期,培训学员3300余人次。
健全课程体系方面,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已建立了具有浙江人大特色的“ 3+9+N′ 培训课程体系,由党的创新理论、履职能力、拓展知识3大板块构成,包括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理论、工作通识与实务、工作品牌、浙江实践等9大知识模块和不断迭代更新的N门课程,努力为人大干部搭建起全面专业的知识架构。
建强师资队伍方面,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建立了“师资 + 课程"双目录库,向党校高校、市县人大、科研院所等征集优质师资,吸收教学水平高、业务能力强、熟悉人大工作的领导干部、专家学者、人大工作者加入师资队伍,为全省各级人大培训提供多元师资支持。
进一步健全培训机制,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全力建设好、运行好省人大培训基地,积极发挥各方资源优势,完善教学管理、后勤保障等制度机制,逐步探索“一中心多站点"的培训模式。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zjrd20250715.pd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