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深化代表“跨县域视察”实践

2025年3月11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法>的决定》,其中,就完善代表在本级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的活动增加了新的规定:“根据安排,设区的市级以上的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也可以在本行政区域内跨原选举单位进行视察。”

自2011年以来,衢州市人大15年持续坚持、迭代推进市人大代表跨县域(原选举单位)视察工作,有效发挥代表主体作用、提升人大监督质效、助推党委中心大局。新修改的代表法为衢州市人大“跨县域视察”探索实践提供了强有力的法治保障,为地方人大工作创新提供了明确指引。

衢州市人大“跨县域视察”的探索之路

强化顶层设计,构建“跨县域视察”的“制度矩阵”。建立组织办法明方向。2011年制定出台了《衢州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跨县域视察组织办法》,明确指导思想、参加对象、组织方式等具体要求,先行探索人大代表跨原选举单位异地视察工作。衔接监督计划定路径。将“跨县域视察”作为市人大常委会年度工作重点任务,纳入年度监督工作计划,根据监督重点工作确定视察内容和主题,将代表视察与代表监督结合起来,增强人大代表监督实效,创新发挥跨县域视察机制作用。细化实施方案抓落地。每年制定具体活动方案,明确工作要求,规定年度视察重点、分组安排表,由市人大常委会领导带队,六个区域代表中心组负责组织代表到指定县(市、区)域视察,开展现场检查、座谈交流等活动。

强化机制赋能,打造多方协同的“推进体系”。建立监督议题甄选机制。选题聚焦党委重大决策部署、人民群众所思所愿,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进行充分研究吸纳后确定视察主题,形成了党委牵头、人大主导、政府助力、各方参与的视察主题甄选机制。15年来,先后安排72项视察事项,累计对283个单位实施视察监督,有效推动“五水共治”、“最多跑一次"改革、“五链”融合集成、科技创新等一批中心工作落地见效。建立代表履职保障机制。在确定视察方案前,事先征集代表的意见。参加视察人选原则上由常委会组成人员、相关领域专家和基层代表三类代表组成,每个选举单位每年安排20名左右的代表参加,每位代表每届至少参加一次跨县域视察活动,常委会主任会议成员分别参加所在中心组视察活动。15年来,累计组织代表跨县域视察4500人次,提出意见建议7500条,交办落实4200件。建立市县一体协同机制。市人大常委会牵头组织跨县域视察活动,市人大常委会各工作委员会和各县(市、区)人大常委会相关工作机构具体实施,每个代表中心组分别组织一次视察活动。

强化创新驱动,建立全过程的“监督闭环”。强化“全方位”信息支撑。充分运用市人大常委会“主"字型数字化履职服务体系,强化代表视察数字化支撑,健全完善信息共享机制,为代表在跨县域视察工作中依法履职提供全面的信息服务。视察前通过民情民意系统了解与分析全市面上有关视察主题的情况以及视察当地发展概况、存在问题等,及时推送给代表,提升代表履职质效。创新“组合式”监督举措。在传统视察、听取汇报、座谈会等基础上,探索“人大代表视察 + "工作模式,运用“视察 + 听取审议报告”“视察 + 重大事项决定”“视察 + 议案建议”“视察 + 专题询问”等综合式监督手段,放大监督综合效应,提高监督刚性和实效。如在助推“最多跑一次"改革工作中,组织125名人大代表跨县域视察改革推进情况,高度重视17名人大代表联名提出的相关议案,组合开展相关专题询问会等。推进“全链条”闭环落实。视察后及时汇总代表提出的建议、批评、意见,形成视察报告提交常委会审议,审议意见及相关问题交“一府两院"有关部门办理。完善代表议案建议办理机制,制定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处理办法,对建议的提出、交办、办理、督办、考核等进行全过程规范。完善代表意见建议的反馈机制,强化意见办理督办工作,“全链条”保障代表在视察中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能够在政府的决策和工作部署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衢州:深化代表“跨县域视察”实践 0

深化“跨县域视察”的实践启示

把推动制度迭代作为深化“跨县域视察”的核心支撑。实践证明,一项改革能否有效实施,关键要注重制度建设。要以深入贯彻实施新修改的代表法为契机,以制度赋权突破代表履职地域壁垒,修改完善《衢州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跨县域视察组织办法》,优化议题甄选机制,细化实施方案,深化落实意见办理制度,进一步拓展构筑“ 1+N′′ 制度框架,并做好“扩容扩面”文章,把市、县、乡镇三级人大代表全部纳入跨县域视察范畴,推动更多代表履职半径从“县乡小循环"拓展至“全市域大协同”。

把构建监督闭环作为深化“跨县域视察”的关键路径。推动工作落实是衡量监督质效的重要标准。要构建“跨县域视察”的“三阶九步”闭环机制:选题阶段做到“党委点题 + 代表荐题 + 公众筛题”;实施阶段做到“跨区组队 + 多维取证 + 联动审议”;落地阶段做到“督办考核 + 质效评估 + 结果转化”。通过建立健全监督事项“清单化交办、项目化推进、星级化考评”机制,实现“视察发现问题一建议转化为政策一反向评估实施效果”的完整链条。

把创新平台载体作为深化“跨县域视察”的必由之路。强化平台作用,依托市、县、乡镇(街道、开发区)、村(社区)四级代表联络站体系,把代表跨县域视察与代表进联络站履职结合起来,创新开展各级代表跨区域视察学习交流活动,着力破解基层代表“履职半径受限"难题。坚持数字赋能,推动人工智能与人大工作业务深度融合,构建“数据推送一跨域比对一智能分析”链路,重构代表履职场景,提升视察建议的科学性,切实提升代表监督质效。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zjrd20250731.pd原版全文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