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海首设营商环境观察站
作者: 杨虹
3月18日,走进宁波市镇海区骆驼街道机电工业社区二楼的“人大法治化营商环境观察站”,10名由人大代表、企业家代表组成的观察员正在就法治化营商环境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展开热烈讨论。
3月初,随着《浙江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正式实施,全省首家“人大法治化营商环境观察站”试点落户镇海区。作为市县两级人大常委会监察司法工委依托人大代表联络站建立的基层联系点,该观察站将成为人大、人大代表与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共商共议共促的工作平台,其辐射范围覆盖了辖区2623家工业企业、近600家个体工商户和3万余名职工。
立足“观”,真实反映企业呼声
“依托基层人大代表联络站,在市场主体较为集中的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商业集聚区探索设立人大法治化营商环境观察站,是我们深化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单元建设的一项实践探索。”在观察站的揭牌仪式上,宁波市人大监察司法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观察站的常态化运作将推动人大监督工作进一步下沉到一线,夯实行权履职的民意基础。
在观察站运行中,观察员队伍的建立尤为重要。据介绍,首批“上岗”的10位观察员由来自企业的人大代表、企业经营者、骆驼商会成员、企业社区工作人员组成,他们或来自企业一线,或处在服务企业的一线,了解企业现状,能够通过观察、座谈等方式了解掌握企业在营商环境方面存在的问题、需要解决的困难。
“我们的首批观察员一线经验非常丰富,他们将继续发挥桥梁纽带作用,除了广泛收集企业发展过程中的诉求及困难,还将承担起宣传法治化营商环境相关政策规定的责任。”镇海区人大骆驼街道工委副主任陈景国表示,他们将发挥好观察站(员)身处一线的特点,围绕各机关服务民营经济、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收集并提出意见建议,助力全面塑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
注重“督”,整改问题突出成效
“观察员第一视角发现、观察站第一线收集、人大第一时间监督、部门第一责任整改、群众第一主体评价。”说起观察站的运行机制,陈景国用了五个“一”来解释。
他介绍,观察员深入企业收集问题建议后,观察站将根据问题内容进行汇总、筛选,召开由人大代表、观察员、骆驼商会、企业代表、司法部门、政府职能部门等参加的专题会议。会上,针对观察员收集到的问题建议,能够现场解决或者给出答复的,司法和职能部门会现场答复或者给出解决办法;现场不能解决的,人大骆驼街道工委将作为监督主体第一时间按照五个“一”流程,分类分级开展督促整改,直至问题解决。
前段时间发生的一起滞留货物纠纷问题,就在这样的闭环监督机制下得以圆满解决。
“本地两家企业曾因一批滞留货物发生纠纷,我们积极调解与劝说,让这两家企业携手一起参加广交会,成功销售滞留货物,解决了燃眉之急,双方最后握手言和。”骆驼街道人民法庭庭长王磊在接到观察员反映的相关情况后,积极运用法治手段予以解决。王磊说,观察员不仅能够了解到企业的实际困难和需求,也会向园区提出一些治理建议,成功化解不少企业发展难题,为骆驼机电园区法治化营商环境的提升发挥了积极作用。
同时,镇海区人大骆驼街道工委还专门在企业社区设立了法律咨询工作所,为企业提供法律咨询、解决法律方面的问题。“ 镇、街道都设有司法所,有一批资深调解员队伍,可与观察站同频共振。”镇海区司法局黄艳艳表示。
据了解,为了将监督落到实处,人大骆驼街道工委还通过日常随访、问卷调查、年终评价等方式,对观察站的运行和问题整改落实情况进行评价。
良好的营商环境,是企业成长发展的土壤,是吸引企业集聚的平台,优化营商环境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人大法治化营商环境观察站”将发挥好“镜子”的功能,通过多站点融合,创新联动服务机制,充分发挥人大职能作用,为优化营商环境贡献人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