鄞州:迭代升级“向人民报告”
作者: 厉亚敏
在宁波市鄞州区,有一张工作名片历经六年探索发展而熠熠生辉,这便是“向人民报告”。从“一场活动”到“一个品牌”,再到“一项制度”,“向人民报告”谋求出“民生之需”与“政府之举”间的最大公约数,打造了全过程人民民主在鄞州的实践新样板。相关工作获时任省人大常委会主要领导批示肯定,被写入省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理论成果在《浙江日报》刊发,获评省人大理论研究会优秀论文二等奖。
六年破茧终蝶变
2019年1月,围绕深入推进民生实事项目票决制工作的“下半篇”文章,鄞州区人大常委会联合鄞州电视台开展了第一场《民情面对面·向人民报告》政情直通活动。
以此为起点,鄞州区人大常委会一步一个脚印,不断拓展完善“向人民报告”工作的流程、范围和机制。
2019年底的第二次活动中,报告程序得到进一步细化,并启动线上同步直播;2020年,首次开展对4个政府组成部门专项工作的“向人民报告”活动;2021年,首次开展了法官、检察官履职情况“向人民报告”活动,还建立了报告前“1+1+N”动态监督、报告后“整改再监督”等工作机制。
2022年至2023年,鄞州区人大常委会进一步明确了“向人民报告”制度的内容与框架,并配套建立了“精准选题—组合监督—多维评价—持续督改—成果应用”闭合工作机制,成效明显。
2023年的《实事实做 民生为重·向人民报告》活动全网收看人数达到218.9万人,满意度测评环节代表参与投票率达到98.7%,“一府两院”专项工作平均满意率达到98.1%,民生实事项目平均满意率上升至97.8%。
努力答好三个问题
为什么向人民报告?向人民报告什么?怎么向人民报告?六年来,鄞州区人大常委会秉持公开透明、广泛参与和民主协商的原则,努力答好这三个问题,以漂亮的成绩单向人民报告。
“在区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由区人大常委会组织‘一府两院’,从人代会决议决定的事项中选择若干人民群众广泛关注、事关其切身利益的事项,以公开的形式面向全体人大代表和辖区群众进行报告、听取意见、接受批评,并就存在的问题进行监督和整改。这一监督闭环本身就是对民众期盼的有效回应,是对以人民为中心理念的有力贯彻,是人大的法定职责所在。”鄞州区人大常委会相关负责人如是说。
“向人民报告”工作还借助数字化平台,通过嵌入场外同步“旁听”、云端实时“问政”等功能,极大扩展了人民群众在视察调研、交流问询、满意度测评等环节的参与度,在保障其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的基础上,开辟了公民有序参与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的新途径。
向人民交出满意答卷
从2019年第一次举行时的“耳目一新”,到之后每年的“如约而至”,鄞州区人大常委会持续拓展“向人民报告”工作的内涵与外延。
2023年11月29日,在云龙镇率先开展的镇级“向人民报告”活动现场,基层治理、农村建设、乡村生态等“土味”提问频频出现,意味着这项制度正努力向基层拔节生长。“下一步,我们还将在更多镇(街道)推动开展,让报告内容更广泛,让这张‘金名片’擦得更亮。”区人大常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
六年来,鄞州区人大常委会累计组织“一府两院”向人民报告工作18项,相关政府组成部门91次接受公开评价,67名法官、检察官接受代表群众评议。结果显示,全体代表和人民群众的参与度逐年提高,对“一府两院”工作的满意率持续攀升,基本实现了“党委肯定、政府支持、人民满意”的预期目标。
对于如何保持“向人民报告”制度的生命力,实现长效管用、高效发展,区人大常委会主任杨慧芳认为,加强代表队伍建设、凝聚协同合力、强化结果运用是下一步工作的主要改进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