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兴:持续深化“双助”工作品牌
作者: 茆琪辉 钱亚文
作为长兴人大开展监督工作的一项鲜活载体和有益创举,近年来,长兴县人大常委会不断完善“监督助推、评议助力”履职抓手,切实解决基层人大履职行权过程中“监督无力、评议无据”的问题。相关做法在全市推广,被省人大信息专刊、《人大参阅》刊载,《中国人大》杂志予以报道,并获得省人大常委会主要领导批示肯定。
选题“接天线”又“接地气”
科学选定监督事项,是正确监督、有效监督的基础。今年以来,长兴县人大常委会坚持以党委政府与人民群众双向满意为目标,指导各乡镇(街道)人大在围绕“党委关注、政府力推、群众关切”确定重点监督议题的基础上,更加注重扩充监督议题线索的来源渠道。
县人大通过指导各乡镇(街道)人大定期梳理汇总代表“亮身份”、12345政府热线等平台和载体收集到的民情民意,并利用数据分析、专题会商等形式将“单一、琐碎”问题通过“二次开发”转化为共性的监督议题,更加科学、精准地选定了工业全域治理、高标准农田建设、城乡人居环境提升等监督项目207项,确保了人大监督选题围绕党委中心工作、符合群众所需所盼。
监督“分专班”又“明任务”
在林城镇,长兴第一所高校——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长兴校区)拔地而起,这背后离不开人大的助力。林城镇人大在确定该项目为重点监督项目的同时,专门邀请15名有专业特长的人大代表成立了“监督专班”开展“领衔监督”,并细分成立项目保障、问题协调、周边配套3个专业小组开展常态化监督。专班在项目建设期间累计推动解决难题15个,提出高质量建议28个,助推高校建设顺利推进。
人大代表来自人民、植根人民,熟悉本地区、本行业的实际情况,了解周围群众所思所盼。今年,县人大常委会出台专门规范,要求各乡镇(街道)人大围绕监督项目清单点对点成立监督专班,并同步举办专题交办会,推动各监督专班以“项目领衔”形式“点对点”开展监督,进一步让“专业代表”进行“专业监督”、提出“专业问题”、给出“专业建议”。
测评“评得准”又“办得实”
在水口乡代表联络站,代表们根据监督清单内容及前期监督情况向基层站所和职能科室“辣味”问政,并根据答复进行测评打分,因故无法参会的代表也可通过线上小程序参与测评,测评排名当场公布。
监督不走过场,才能体现刚性。今年以来,县人大常委会不断深入丰富刚性监督举措。通过“面对面”问政,让代表直击问题、直接“揭短”;开展“现场测评、现场公布”,并通过“民情观察点”在公共场所亮晒评议结果,倒逼各职能站所、科室“真办理”。
截至目前,各乡镇(街道)人大已累计评议站所、科室213家,报乡镇(街道)及部门党委约谈评议结果较差单位24家、调整3家单位负责人,有力推动了中心工作加速落实,队伍作风有效转变。
“接下来,我们将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六化两提升’为人大监督的工作遵循,在更高层面谋划‘双助’工作机制和运行模式,进一步凝聚起党委政府、代表、群众和社会等各方力量,持续加强和改进监督方式,使人大监督更精准、更有效,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参与度、获得感和县域治理法治化水平。”长兴县人大常委会主任高胜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