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三全三真”强化预算审查监督
作者: 王泉汶
深化预算审查监督,管好用好政府的“钱袋子”,是全省各级人大依法监督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嘉兴市人大常委会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遵循法律、履职尽责,率先建立健全“三全三真”预算审查监督模式,不断提升预算审查监督的广度、深度和力度,为推动嘉兴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此项工作曾获全国人大常委会领导批示肯定,荣获第三届“浙江人大工作与时俱进通报表扬”,在2023年全国省市人大常委会负责同志学习班上作大会口头交流。
全口径、全覆盖、全过程
“市政府将如何深化嘉兴国资改革,促进嘉兴国企发展?” 2014年5月,嘉兴市七届人大常委会召开国资公司专题询问会,首次将国资运行管理情况列入常委会审议议题。会后,转交市政府研究处理的常委会审议意见中有这样一条:加快推进全口径预决算审查监督,2015年起将市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提交市人代会审查批准。
以此为新起点,自2015年起,嘉兴市人大实现了对“四本预算”的“全口径”审查。
而在两年之后召开的市八届人大一次会议上,部门预算审查也实现了新突破。“相较于之前对‘一府两院’的部门开展预算审查,我们做到了除涉密部门外的81个部门230家一级预算单位全部上会,实现了市级部门‘全覆盖’。”时任市人大财经委主任委员胡晓云介绍。
“你们看,这两个政府投资项目亮红灯了!”通过人大财经联网监督系统,时任市人大常委会预算工委副主任于军指着一组数据图说。
2021年伊始,乘着数字化改革的“东风”,嘉兴市人大率先求变,迭代升级“人大财经联网监督3.0版”,以5个阶段33个数据要素的“项目卡片”和“红黄”双色预警机制创新实现了对政府重大投资项目“全过程”画像式监督。
当年10月,市人大财经委通过系统监测到“市区分质供水工程”等两个政府投资项目存在投资进度缓慢的红色预警,随即形成预警分析报告,督促相关业主单位负责人在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上作口头说明,有力增强了监督刚性。“人大预算联网监督”成为了嘉兴人大监督工作金名片。
真落实、真规范、真公开
2023年10月,嘉兴人大财经监督与审计监督贯通协调现场推进会在海盐召开。省人大常委会预算工委有关同志评价:“嘉兴先试先行,创造了许多好经验,取得了不少好成效,全市上下‘百舸争流,千帆竞发,万马奔腾’。”
自2023年起,嘉兴市人大创新探索人大财经监督与审计监督“四同联动”工作机制,大力推行“五三四”工作法,形成“1+3”制度体系,逐步丰富了“人大督办+审计跟进+部门主责”的整改模式,推动审计整改工作“真落实”。
如何推动开发区预决算监督“真规范”?嘉兴市人大给出了自己的答案:2015年,修订《嘉兴市市本级预算监督办法(暂行)》,明确市人大常委会对市属开发区预算决算监督职责;2017年,常委会听取和审议经开区预决算草案;2021年,设立嘉兴经开区人大工作联络工委;2022年,召开嘉兴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次人大代表会议。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高玲慧在会上深情寄语:“各位代表要进一步加强对经开区财政预决算的关注监督,勤当‘观察员’,乐当‘助推器’,为经开区高质量发展汇聚更多力量!”
对于预决算公开这一常态化工作,嘉兴市人大坚持守正创新、因势而新、常做常新,探索出了一条“真公开”的监督路径。“我们通过人代会前召开预算编制说明会向代表和专家通报情况,借助外部专家力量加大对预决算公开审查监督,助推政府及部门统一渠道、统一格式、统一时间开展预决算信息公开。”市人大财经委主任委员沈周明说。
监督成效有目共睹。清华大学研究报告显示,2023年嘉兴财政透明度位列全国地级及以上市政府第11名。
2023年6月,全国省市人大常委会负责同志学习班在北京举办。高玲慧围绕“深化预算审查监督 加强地方人大工作”主题作大会口头交流。“三全三真”预算审查监督模式得到了与会同志的一致好评。
当下,嘉兴市人大常委会“监督质效提升年”活动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嘉兴市人大将持续开拓创新,不断增强新时代地方人大预算审查监督工作实效,为把革命红船起航地打造成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典范作出更大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