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让民意倾听更“智慧”
作者: 余超超
近年来,抓住数字化改革有利契机,绍兴市人大常委会重点谋划建设了“智汇民情”应用系统,精确识别群众诉求,及时了解民意变化,全面掌握民情特点,实现热点民情“一屏掌控”、群众呼声”一览无余”、民生期盼“一督到底”。全过程人民民主在绍兴的实践特色,在“智汇民情”系统构建的应用场景中变得具象且丰富。
自2022年3月正式上线以来,“智汇民情”系统受到了多家媒体的关注和报道,获第三届“浙江人大工作与时俱进通报表扬”等多项荣誉。
民意汇聚的“直通车”
通过热点民情、民情数据两个模块,绍兴市人大代表李彬收集到大量物业乱收费的帖子和留言。“我是来自基层的代表,本身对物业管理有一定程度的了解。这些信息能够进一步完善素材链,有助于我更全面地掌握群众诉求,并通过比对研究,从中找出共性问题,提出更契合生活实际、治理实际的高质量建议。”李彬说。
“智汇民情”应用系统已实现全市各级人大代表、人大干部和街道议政会成员、市县两级政府、法检两院全覆盖,用户数累计近9000人,日均活跃人数超过1000人。选民可以通过“绍兴人大”微信公众号和市人大官网中的“有事找代表”栏目,“一键”直通代表,及时反映问题并得到反馈。
目前,系统已累计汇集民情数据670多万条,提示风险预警715条,出具各类民情报告46份,其中关于企业纾困、古城改造等热点民情得到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妥善解决。
民情处理的智慧“大脑”
2022年5月至6月,绍兴市人大常委会社会建设工委首次通过人大“智汇民情”应用场景,针对大学生、退役军人、残疾人3个特定群体设计、生成和发布就业情况调查问卷,并对结果进行交叉分析,有效摸清了特定群体对就业促进工作的真实感受。
这是人大通过智能解析,梳理分析特定问题,提出科学有效应对建议的一次有效探索。
传统民意收集与反馈机制存在领域不宽、类型不全、质量不高等问题,难以对民情进行整体掌握与全面处理。“智汇民情”应用系统打破了传统民意收集方式的局限性,建设“智汇民情中枢”,系统搭建人工智能分析模型、打造可视化动态社情监测平台、出具多类型民情报告,打造民情处理“大脑”。
对于党委、政府而言,能借助系统更快速、更精准地把握民众需求,为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对于选民而言,自己的声音能在政策制定和执行过程中得到体现,参与社会治理的热情与积极性极大提升。
让民意落地有声
2022年,在一次新能源汽车充电难问题专项治理部署会上,一份关于将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纳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建议,引起了与会人员的注意。
这是绍兴市人大代表金明光通过系统的“局长·代表面对面”模块,向市建设局提出的第一份建议。建议很快引起了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其中列举的部分问题成为当年绍兴市一项重要整改工程。
“智汇民情”建设“局长·代表面对面”子系统,设立“办一办”“提一提”“督一督”“评一评”4个功能模块,形成民情民意处理的闭环机制。系统运作实现全流程闭环,确保人大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每一个关键环节都有所体现。
未来,绍兴市人大将持续深化功能开发,优化用户体验,不断提升人大立法、决定、监督、代表等工作的聚焦度、精准度和实效度,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