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创新开展“民生面对面”

作者: 阴冠平

舟山:创新开展“民生面对面” 0

2022年以来,舟山市人大常委会创新开展“民生面对面·书记市长走进基层单元”系列活动,有效带动了全市各级国家机关走进基层单元,充分听取民意汇聚民智,共商解决民生问题,生动展示了全过程人民民主在舟山的勃勃生机。

进站听民意,汇聚民智谋良策

“早教中心的托班到底是市场监管局,还是卫健委在管?”“调研发现普惠民办幼儿园价格差距非常大,应该有一个收费标准范围。”

一场围绕“普惠托育服务”主题的“民生面对面·书记市长走进基层单元”活动在舟山市定海区城东街道人大代表联络站举行。市委书记走进基层单元,倾听16名基层人大代表和群众现场“吐槽”,相关部门当场领办,共同补齐普惠托育短板。

这是市人大常委会和“一府一委两院”业务进站会商、听取民意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市委书记和市长先后围绕“普惠托育服务”“菜篮子稳价保供”“助企纾困优化营商环境”“城乡垃圾治理”“关心关爱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身心健康”“物流上村进岛”等主题,先后10次走进基层单元倾听民意、共话民生。

在市委书记、市长走进基层单元的示范引领下,全市已有300余名领导干部走进基层单元,收集到各类意见建议15000余条。

同时,市人大常委会还出台了国家机关核心业务进基层单元工作办法,明确了领导干部进人大代表联络站听取意见,以及市人大各委(室)核心业务下沉基层单元计划,推进国家机关和人大业务进站常态化。2023年市本级国家机关围绕150余个主题550余个问题进站与代表协商,推动解决各类问题480余个,群众满意率达100%。

数字化变革,点亮“双云”模式

“我是来自建筑企业的人大代表,希望能进一步鼓励和支持建筑行业做大做强,加大建筑业专业人才培养力度……”在市长进站参加的“助企纾困优化营商环境”座谈中,岱山县人大代表朱恒和通过基层单元应用场景视频连线,以“云参与”方式提出意见建议。

立足海岛地区代表居住分散、联系群众不便等实际,市人大常委会探索开展了“云参与”“云直播”等云端可视、可参与模式,这也是“民生面对面·书记市长走进基层单元”工作机制的一大亮点,以“问答一体”“屏对屏”对话,重构强化了“双联系”制度,有效提升联系代表和群众的广度、深度、便捷度。

同时,依托数字赋能,打造了“民生面对面·书记市长走进基层单元”活动驾驶舱,分别嵌入了意见征集、民情分析、跟踪督办等功能模块。

目前,通过基层单元应用场景“主题活动”发布,已经向全市36个代表联络站和各级人大代表、群众征集相关主题活动意见建议17000余条。比如,围绕“菜篮子稳价保供”主题,应用场景共征集建议967条,通过对“菜篮子”供应品种、数量和价格等七大类别的大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最终形成分析报告。

全流程闭环,尽显民生温度

民生面对面座谈会上反映的问题,有没有快速有效解决?如何形成全流程的闭环办理机制?市人大常委会专门出台了“民生面对面·书记市长走进基层单元”活动意见建议闭环处理工作机制,纳入相应的线上收集、梳理、交办、处理、反馈、监督、评价闭环工作流程,实现群众有所呼、人大有所应、政府有所为。

比如,市人大常委会围绕“城乡垃圾治理”主题,组织省市人大代表,以“亲历式”检查的方式,对六大类问题清单12个点位进行回访,并在《舟山日报》和舟山新闻开辟民生面对面回访专栏连续刊播,督促问题快速整改到位。

此外,按照科学流转、分类处置的原则,市人大常委会还探索形成贯通市、县(市、区)、乡三级的立体式全闭环民情民意处置机制,真正实现“沉下去、联起来、见实效”。打通民意处理系统与基层治理“四平台”的业务协同渠道,基层代表和群众的意见建议可“一键” 流转至基层治理四平台交有关政府部门办理,并同步公开办理流程、办理结果,确保“件件有回应”“事事有着落”。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