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以“三化五制”实现“两提高”
作者: 杨鸣佳 刘城竹
近年来,台州市人大以创新为驱动,率先在全省范围内探索实施了“三化五制”建设,为基层人大工作赋能提质,打造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的新高地。
今年4月,台州市人大下发《关于进一步深化落实“三化五制”建设推动基层人大工作提质增效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明确健全完善制度清单、提升依法履职成效、发挥基层阵地作用、切实加强工作保障等四方面的工作要求,努力实现基层人大作用发挥和服务水平的“两提高”。
以制度清单“纠偏”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群众对民主法治建设需求的日益增长,基层人大职能发挥和工作成效愈发受到关注。然而,由于历史原因和现实条件的限制,基层人大工作普遍面临着规范性不足、系统性不强、实效性不高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其职能的有效发挥。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台州市人大决定以制度创新为突破口,推出“三化五制”建设,即体系化、规范化、清单化的“三化”目标和会议制度、履职制度、代表工作制度、基层单元建设制度、自身建设制度的“五制”体系,以期通过制度建设和机制创新,全面提升基层人大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针对基层人大工作因认识不到位、工作力量不足等原因导致的随意性、碎片化等问题,台州市人大制定了《台州市乡镇人大工作规范指引清单》和《台州市街道人大工作规范指引清单》,并推动各县(市、区)制定县域层面指引清单,乡镇(街道)人大编制具体工作规范,构建了市、县、乡三级人大工作制度体系。这一举措有效纠正了基层人大工作的偏差,为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为了进一步加强基层人大干部队伍建设,台州市人大及其各县(市、区)人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如仙居县人大制定的《关于加强乡镇(街道)人大干事队伍建设的意见》和《基层单元专职工作人员选任和管理办法》等,旨在通过加强队伍建设,确保基层人大工作有人负责、有人落实。同时,各地还积极探索建立激励机制和考核评价机制,激发干部队伍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激发基层人大活力
其间,台州市各级人大还利用“三化五制”模式积极创新代表工作,推动代表下沉选区、接近选民和日常监督常态化,有效激发了代表的履职活力。
比如,椒江区人大实行的“强委活组”履职体系,将省市区镇代表全员编入代表小组和专业小组,推动代表常态化履职;黄岩区人大打造了“四机制四牵引”工作体系,以“点对点”联络机制、“键对键”管理机制、“面对面”活动机制和“专对专”工作机制,牵引“双联”“两码”“站点”“组团”建设,推动一大批关乎群众生产生活的热点难点问题得以解决。
而针对基层人大监督虚化、外行、宽泛等难题,台州市各级人大积极探索监督新路径、新方法。临海市人大古城街道工委分别制定了三张清单(项目清单、专业清单、问题清单)予以破解,并通过专题督政、专项议政、专门评政等方式提升监督效能。这种以问题为导向、以效果为目标的监督模式有效解决了以往监督工作中存在的“走过场”“一刀切”等问题,提升了监督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探索,“三化五制”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方面,基层人大工作的规范性、系统性和实效性得到了显著提升;另一方面,代表履职积极性和履职活力得到了有效激发。更重要的是,人民群众对基层人大工作的满意度和信任度不断提高。这些成效的取得,不仅为台州市基层人大工作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也为全省乃至全国基层人大工作提供了有益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