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头:助千年孤岛变通途
作者: 李琳对于温州洞头人来说,桥,有着非凡的意义。
22年前,孤悬于瓯江口外的洞头用七座桥连起五座岛,改写了以海为家、仅靠舟楫的交通历史,奏响了逐梦东海、向海图强的跃变华章。这背后离不开人大的努力。
有着“百岛之县”美称的洞头,千百年来一直孤悬海外,无路相通。长期饱受交通“困苦”的历史,催生了洞头人民对交通发展的深切渴盼。
1985年,水文地质专家谢庆道带领一批专家,对温州沿海进行了大量的勘察调查,并在全国海洋开发工作会议上正式提出建设洞头大港和半岛工程的设想。
1993年,洞头五岛连桥、半岛工程正式列入温州市重点项目储备库,由温州市经济建设规划院牵头作为研究课题,开展前期工作。
然而,项目的规划进程并非一帆风顺,五岛连桥、半岛工程的前期工作遇到了诸多瓶颈。第一是筹资困难,第二是技术风险。在大海中造桥,不但施工困难,就是监理、管理也很难,当时桥梁技术人才缺乏。经过深入调研和讨论研究,最终决定先建设洞头境内的五岛连桥工程。
1996年3月24日,洞头县九届人大四次会议召开,243名代表经过认真审议,一致通过了《关于兴建洞头县五岛相连工程的决议》。这一决议,体现了全县人民的意志。
1996年12月29日,五岛相连工程正式开工建设。洞头人大组织代表开展视察,得知建桥资金遇到困难,那时大桥已开工建设一年多。
1998年3月23日,洞头县十届人大一次会议再次作出决议,动员全县力量,想千方百计,历千辛万苦,一定要把五岛相连工程建设好!
这一决议对缓解工程的资金困难,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当时,群众自发捐资:东屏镇建筑业个体户邱安巨向工程捐2000元;远在上海的洞头籍青年企业家郑生华、王月娥夫妇,专程返乡捐了30万元;元觉沙角村54岁的胡松玉老人捐献了珍藏的两枚金戒指……这不仅为工程筹集了一部分资金,更重要的是展示了洞头人民自力更生、小县办大事的创业精神。
2002年5月28日,历时近6年半,包括7座跨海大桥及接线公路的“五岛相连”工程竣工通车。工程线路总长18公里,其中七座桥梁总长3.1公里。
五岛连桥建成通车那天,岛上沸腾了。那天的洞头万人空巷:有车的,开着车去;没有车的,骑着自行车去,甚至用双脚赶着去。老人们纷纷走出家门,由儿孙搀扶着,一路步行到从未到过的县城。很多远在外地的洞头人,也特意赶回家乡参加通车典礼。
五岛连桥工程不仅解决了岛际交通问题,更进一步推动了半岛工程。2003年4月,温州(洞头)半岛工程的控制性项目浅滩工程开工。2006年4月29日,温州(洞头)半岛工程灵霓北堤顺利通车。至此,洞头到温州陆路交通全线贯通,饱受颠簸之苦的一代代洞头人,终于圆了“天堑变通途”的梦想。
如今,昔日渔村变成繁华岛城,曾经的荒岛孤屿,成了别有洞天的“海上花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