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拓展“双联”提升履职质效

作者: 李竹依

深化拓展“双联”提升履职质效0

做好“两个联系”工作是坚持好、完善好、运行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必然要求。省人大常委会《关于深化全过程人民民主人大基层实践的决定》鲜明指出,要“丰富代表联系人民群众的内容和形式”,“推动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代表全覆盖”。

近年来,江山市人大常委会坚持把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贯穿到代表工作各方面、各环节,从联系的广度、深度、效度、温度出发,持续深化“双联”工作机制,努力做到真联系、取得真效果,实现人民群众真满意。

细化“责任田”,实现联系常态化

“最近生产怎么样?有没有到联系网格走走?”在江山福赐德蜂业有限公司,江山市人大常委会相关负责人与市人大代表徐水荣交流,询问代表收集民情民意和个人工作、生活以及履职情况。

为进一步拓宽全过程人民民主渠道,扩大民情民意的来源范围,江山市人大常委会创新推行“网格+代表”工作机制,将在江山的四级人大代表下沉到选区网格,明确日常联系履职“责任田”,让联系工作更加具体化、明晰化。

今年6月,江山市人大常委会对《江山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联系市人大代表办法》进行修订完善,要求常委会组成人员至少直接联系6名市级人大代表,并且每年走访联系不少于4次。通过细化联系选区、领域,进一步加强了常委会组成人员与代表之间的联系,助推常委会组成人员更好地听民意、聚民智、惠民生,切实提升人大工作质效。

此外,江山市人大常委会还不断探索延伸“双联”工作内涵,出台《江山市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常态化联系人大代表联络站工作机制》。机制明确,每个联络站至少安排1名领导干部代表、1名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1名政府部门局长(主任)、1名法院和1名检察院领导班子成员及3至5名法官、检察官联系,有效打通机关部门工作人员与人民群众的双向互动通道。直面议案建议面商不到位、听取意见不充分等问题,创新推行代表联合评价制度,强化政府部门与代表之间的联系沟通,推动代表建议办理从“被满意”向“真满意”转变。

提升参与感,助推代表履职动态化

“请问市人民法院,对企业诉前调解期限不断后延的现象怎么看?”“请问市司法局,针对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社区矫正人员‘外出请假难’问题,是否在合法合规前提下帮助此类人员开展经营活动?”……6月25日,江山市人大常委会召开专题询问会,聚焦司法机关服务营商环境相关问题,分别对市公安局、市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市司法局进行询问。

询问会上,不仅有常委会组成人员参加,还邀请了部分人大代表到场提问。在常态化邀请人大代表列席有关会议的基础上,江山市人大常委会要求代表由“静”转“动”,提前做好功课,带着课题去调研,并且全过程参与监督工作,做到发言“言之有物、言之有理”,真正为群众发声。

推进基层单元建设以来,江山市人大常委会全力支持乡镇(街道)人大探索履职联系新模式,长台“蜂式民主”、张村“墟日有约”等一批基层民主实践品牌喷涌而出,实打实地为人民群众解决了一批急难愁盼问题。清湖古镇游人如织,企业用工缺口补上了……这一桩桩喜讯的背后,离不开人大代表全身心联系群众、履职尽责。

代表“动”起来,履职才能“活”起来。江山市人大常委会通过开展“代表连心面对面”、代表小组集中视察等活动,创新推行基层立法联系点“1236”工作体系、实施代表履职能力培训等组合拳,有效提高了代表联系选民、服务基层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巧用数据仓,集成民意高效化

数字化是人大履职的“放大器”,高效监督的“好帮手”,更是全过程、全方位、全覆盖联系群众的“连心桥”。江山市人大常委会紧紧围绕“联、商、督、促、智”五大功能,通过推行“两码”、建设数字化联络站等形式,实现联系群众“24小时不打烊”,持续拓展“双联”的时间和空间,让建言献策有平台,群众随时随地找得到人、说得上话、议得成事。

在双塔街道人大代表联络站,人大街道工委正积极推进“数字人大3.0”建设,代表们利用“代表码”征集意见,随时随地了解选民群众关于促进数字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为企业提供诉求帮解、融资对接、稳岗引才、创新赋能等优质服务。在人大代表的推动下,人大街道工委通过数字化集成民意、智能化研判分析,助力浙江创立化工科技有限公司、江山市君悦佳奥汽车有限公司、江山丽茗大酒店有限公司3家企业获得政策奖励24万元,4家升规入库企业获得政策补助20万元。

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宣传、生态环境保护、政府民生实事项目征集、立法调研……一项项事关民生的监督事项通过数字化手段更广泛更全面吸纳了民意,为高效保民生、惠群众打下了坚实的数据基础。

与此同时,随着江山市人大代表联络中心站正式投入使用,市人大代表联络站“1+20+N”平台架构已经形成,代表“云端”履职更便捷,履职工作高效开展有了更坚实的底气和动力,一幅幅基层民主实践的生动图景在江山呼之欲出。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