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法检查,让碧水清河“甬”现
作者: 厉亚敏 孙建光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调研浙东运河文化园时强调“河长制必须一以贯之”,为深化河湖长制发出了动员令。
山河为卷,改革为笔。从2014年开始,宁波在全市范围内全面推行河长制。《浙江省河长制规定》施行以来,宁波市地表水市控及以上断面水质优良率由71.3%提升至96.8%。目前,全市累计建成美丽河湖122条、美丽河湖片区45个,其中余姚姚江获评第二届浙江省“最美家乡河”,小浃江等60条河(湖)获省级美丽河湖命名,河湖水生态环境得到极大改善。2023年,宁波市获批国家首批市级水网先导区,市级河湖长履职排名多年名列全省前列,相关工作走在全国、全省前列。
多措并举,提升检查质效
今年3月开始,宁波市人大常委会采取省市县三级联动方式,开展河长制规定的实施情况检查。
在此基础上,市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适时召开系列座谈会,听取发改、水利、生态环保、农业农村等11个部门关于规定执行情况的汇报;下沉代表联络站、乡村振兴助力站,听取意见建议;邀请基层河湖长、“三农”智库专家等开展面对面交流,研究对策建议;通过“浙里甬人大”、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回收有效问卷1757份,了解汇聚民情民意。
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明确五方面检查重点,细化14个检查项目,运用“四不两直”、明查暗访等方式边查边改,形成监督工作全链条闭环机制。
建章立制,推动法规实施
检查结果显示,目前宁波已建立市、县、乡、村四级河湖长体系,并按要求分级分段全覆盖设立四级河湖长,流域、区域协同治理进一步深化,全市7152条河道、19个湖泊、397座水库建立流域化“河湖圈”。河湖长组织、协调、监督、推动水域治理的流域片状管理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有力促进了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和河湖治理水平提升。
规定实施以来,市河长办按照《浙江省河(湖)长制工作规范》,牵头制定河湖长制工作手册。县级河湖长履职综合评价考核办法修订完善,县级河湖长履职评分细则出台,各级河湖长工作主动性得到提升。“一河(湖)一策”“一圈一策”持续推进,32家成员单位勠力同心,实行“河湖长+”联合治水模式,形成治水合力。今年4月,宁波获评水利部河长办第一批河湖长制典型案例并在全国推广。
市水利局会同生态环境、住建、农业农村等部门合力攻坚,持续深入开展“甬有碧水”、黑臭水体风险隐患排查、“甬水清”江河湖库环境整治等专项整治。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一过程中,公众参与度不断提高。依托“寻找幸福河湖”“河湖长讲成效”“民间河长在行动”等护水活动,沿河居民、企事业单位、“河小二”、志愿者等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到河湖管护中。
督办问责,破解护河难题
下姚江是宁波的“母亲河”,是宁波境内一条集水利、农灌、渔业、航运和供水等功能于一体的重要水系,流域面积广、治理难度大、社会关注度高。
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张平担任下姚江市级河长以来,紧扣河长六大任务,坚持河湖综合治理,扎实开展日常履职,积极协调部门联动,深入解决重大问题,认真推进公众参与,以更高要求抓整治、促保护。姚江夜飞山河段违建问题正是张平河长亲自督导推动问题解决的具体实践。
时间回溯到2021年8月30日,姚江水利管理中心巡查时发现,余姚市子陵沙场有限公司在下姚江夜飞山段违规填占河道水域打桩,拟利用该段岸线建码头经营。但由于种种原因,该问题搁置至2023年6月仍未解决。
在该问题发生之初,相关部门即通报余姚市下姚江管理单位,多次现场对接并通过三江河道管理联席会议平台交办,但由于该河段处于两地管辖边界处,加之有关职责尚不明确等原因,问题久拖不决。对此,张平高度重视,多次听取进度报告并做出指示,明确要求依法依规处置。张平还与相关部门一起开展了问题分析复盘,要求余姚对处置该问题过程中存在的不担当、不作为等情况进一步彻查,见人见事,举一反三。
2023年12月29日,余姚市政府牵头组织凤山街道办事处、丈亭镇政府及有关部门对涉水构筑物进行强制拆除,恢复了河道原状。相关责任人受到罚款处罚,多名党员干部受到政务警告或批评教育处理。规定在宁波实施过程中,倒逼问责动真格,教育之深、影响之广,在宁波尚属首次。
提出建议,守护碧水清河
如何进一步深入贯彻实施规定,让河湖长更好地发挥履职功效,甬城能常见碧水清河?
“要完善河湖长制组织体系,按权、责、能对等原则,厘清各级河湖长所应承担的管护责任;加强河长制机构标准化建设,确保市县河长办有合理的专兼职工作人员,探索建立多部门合作、多单位混编机制,提升河长制工作机构的专业性和延续性;进一步细化各部门治水责任清单,对河湖治理目标进行分解,完善各级河湖长、属地、部门三方工作共抓、问题共解、责任共担机制,形成工作合力。”市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负责人表示。
科学评价机制是激发履职活力的“指挥棒”“丈量尺”。要健全河湖长履职评价机制,拓宽问题发现渠道,完善“发现问题—移交问题—处置问题”的闭环机制,完善“分级分类”处置办法,落实提醒、约谈和责任追究制度,实现重大问题处置全流程督导。
近年来,宁波市依托信息化手段,实现河湖基础数据、巡查监管情况、突发事件处理、督查考核评估等信息的互联互通、共享共用,大大提高了河湖管理智能化水平,接下去要进一步推广实施无人机、遥感巡河和“网上巡河”。
“我们将持续聚焦深化河湖长制,依法履职行权,主动担当作为,确保各项工作落地见效,为全面绘就‘水韵三江、幸福港城’的诗画江南宁波画卷,贡献人大智慧与力量!”张平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