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宪法宣传教育阵地
作者: 刘俊 方丽萍 等
杭州西子湖畔,“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里参观者络绎不绝;每年12月,“宪法与浙江”主题宣传月活动丰富多彩……宪法的根基在于人民发自内心的拥护,宪法的伟力在于人民出自真诚的信仰。近年来,我省各地不断构筑全方位、多层次、广覆盖的宪法宣传教育体系,打造了一批宪法宣传教育阵地,持续推动宪法走进群众、深入人心。
衢州:宪法公园入选“十大宪法宣传阵地”
衢州宪法公园在原衢州火车站浙赣铁路东公园基础上改建而成,自2020年开放以来,作为全省最大的宪法公园和衢州地标性法治宣传教育阵地,已成为衢州法治建设的新品牌,2021年被浙江省普法办评为“我最喜爱的十大宪法宣传阵地”第一名。
公园设计参照音乐作曲结构分为“起部、承部、转部、合部”四大板块,建有“宪之园、宪之知、宪之序、宪之纲、宪之学、宪之赋、宪之置、宪之誓、宪之威”等9处法治雕塑,全景式展现了宪法的基本内容和宪法作为根本大法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公园最“硬核”的魅力,在于法治文化和衢州特色的有机融合。公园一处一景,柯城烂柯围棋、衢江节理石柱、开化钱江源等元素有机融入宪法雕塑,衢州古代书院、衢州铜镜、十番锣鼓、西安高腔等文化遗产成为烘托宪法的表现形式,还有南孔爷爷、快乐小鹿等衢州城市吉祥物。这些鲜活的艺术载体赋予公园法治生命力,让群众在“润物细无声”中领略法治文化,引导群众“崇法尚礼、知行合一”。
公园地处闹市区,人流量大,是宪法元素融入公共休闲空间的有效载体,也是人大代表紧密联系群众,开展民意征集、立法征询活动的有效平台。近年来,衢州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联合市司法局等单位,以衢州宪法公园为主阵地,推动下辖6个县(市、区)全覆盖建成宪法公园,形成宪法宣传的集群效应。全市每年组织开展宪法宣誓、普法集市、立法直通车、代表有约、法律咨询、法治文艺表演等主题活动70余场次,为群众奉上一道道丰盛的“普法大餐”,吸引了超20万人次市民群众驻足“沉浸式”打卡,成为衢州普法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衢州市人大刘俊、衢州市司法局方丽萍)
瑞安:以国旗教育馆为载体弘扬宪法精神
瑞安市以阵地打造、活动宣传、制度建设为抓手,弘扬宪法精神,为谱写新时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宪法实践新篇章贡献瑞安力量。
聚焦阵地打造,厚植法治土壤。2019年,瑞安市创建了全国首家国旗教育馆,馆内专门设置宪法宣誓厅,提高国家工作人员在就职时的宪法宣誓意识,普及法治观、宪法观,以国旗为特色打造“爱国教育+普法”为主题的“双普”教育基地,被央视新闻报道。同时,建立法治文化广场、宪法主题公园,通过固定宪法宣传阵地,组织开展“12·4”宪法宣传日活动。共计发放宣传资料40000余份,接待法律咨询2800人次,受众达25万人。
聚焦活动宣传,开出法治之花。2019年国旗教育馆开馆当年,即承办温州市第二届宪法宣传周暨“12·4”国家宪法日宣传活动。开馆以来,共接待游客48万余人,开展“传承红色初心 弘扬宪法精神”“国旗护卫下 宪法在心中”等宪法宣誓、宪法朗诵等活动50余场。瑞安市人大常委会在国旗教育馆结合“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深入贯彻新修订的《浙江省组织实施宪法宣誓制度办法》,开展“以国旗为荣、维护宪法权威”宪法宣誓活动,将国旗元素与宪法宣誓融合在一起,激励和教育国家工作人员忠于宪法、弘扬宪法精神,激发爱国主义热情。
聚焦制度建设,促结法治硕果。2015年,瑞安市率全省之先通过《瑞安市组织实施宪法宣誓制度办法》,在县乡人大选举或者决定任命,以及市人民政府、市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中,全面推行向宪法宣誓仪式。2019年7月,首次将向宪法宣誓仪式向政府组成部门人员延伸,切实增强基层国家工作人员的宪法意识,提高依法行政水平。2019年以来,瑞安市新提任的1300多名干部在国旗下,向宪法宣誓。
(瑞安市人大 王话雨)
安吉:活用主题公园 提升履职质效
安吉县人大主题公园位于递铺街道长乐社区,是浙江省首个综合性的人大主题公园。主题公园分为人大机构、宪法和法律、宣传长廊、重要讲话、铿锵足迹、重要决议、历史见证、人大代表接待室等8个主要板块。
紧抓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基层立法联系点设立契机,当地对主题公园进行迭代,和基层立法联系点工作深度融合,将宪法、法律等宣传标语与公园景观镶嵌融合,群众打开手机扫一扫二维码,就能立即参与国家立法,着力构建一个“园中有景、景里有人、心中有法”的人大文化“户外展馆”。
为更好收集社情民意,安吉县人大递铺街道工委在主题公园内设置人大代表接待室,打造群众乐意来、常常来的民情茶话室,每月组织“代表邀您来做客”专题接待活动,打破人大代表接待群众的室内空间限制,实现了让基层群众在家门口就近议事督政的良性互动。除了组织代表专门接待群众,人大递铺街道工委还组织驻站代表不定期到公园开展普法宣传,让广大群众近距离领略法治文化、感受宪法精神,进一步提升群众对法律知识的知晓率。
人大递铺街道工委充分利用主题公园、代表接待室、基层立法联系点融合共建优势,引导人大代表和群众参与立法工作全过程。积极推动代表参与立法建议征集,及时征求各级人大代表、群众意见,在代表法、省旅游条例等修改过程中,收集相关意见建议30余条。
(安吉县人大 李 斌 陈 诚 蔡 莉)
秀洲:以宪法之名 守法治之光
近年来,嘉兴市秀洲区人大常委会大力推进法治文化阵地建设,提前介入、全程参与,推动区政府在油车港镇着力打造秀洲宪法公园这一具有秀洲地域特色和文化特色的宪法主题宣传阵地,在全区宪法学习宣传教育方面发挥了重要的引领作用。
秀洲宪法公园位于油车港镇中心区域,占地约3万平方米,共设置了秀娃法超市、麟湖渔人、法治日历等8个宪法宣传点位,主要植入了宪法和嘉兴地方性法规的宣传,是一个集普法宣传、场景互动、农民画景观于一体的宪法主题公园,曾入选省普法办“我最喜爱的十大宪法宣传阵地”。
为了让宪法精神深入人心,自2020年起,秀洲区人大常委会决定将12月3日(国家宪法日前一天)设立为“秀洲·人大代表日”,12月为人大代表活动月。每年确定活动主题、制定实施方案,确保活动制度化、规范化、长效化开展。4年来,代表日、活动月期间,共开展专项督查346次,民生实事项目实地视察156次,参与代表2216人,提出意见建议1344条。
秀洲区人大常委会注重抓好“关键少数”,在人代会和常委会会议上组织做好宪法宣誓,激励被任命人员严格遵守和维护宪法;扎实推动备案审查工作,努力实现备案“全覆盖”、推进审查“全规范”、提升纠错“全实效”,审查纠正案例入选全国人大常委会《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案例选编》。 (秀洲区人大 张建太)
相关链接
铮铮誓言彰显宪法权威
自宪法宣誓制度施行以来,丽水市人大牢固树立宪法意识,尊崇宪法权威,全面推进宪法宣誓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
推进宪法宣誓制度化
2024年5月31日,丽水市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丽水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落实宪法宣誓制度的若干规定(修正草案)》。
规定要求,丽水市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市、县(市、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选举、任命或者决定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以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监察委员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在就职时应当公开进行宪法宣誓。同时对各种情况下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宣誓仪式进行了说明。
在此基础上,市府办于今年11月也制定出台了《政府部门开展国家工作人员宪法宣誓活动工作指引(S1)》。该指引结合实际细化完善宪法宣誓制度,对宪法宣誓的誓词内容、人员范围、日常准备、活动组织等进行了明确规定,确保宪法宣誓作为工作人员就职时的“规定动作”。
推进宪法宣誓规范化
为把宪法宣誓打造成为宪法实施的生动示范课,每次举行宪法宣誓仪式时,丽水市人大常委会都精心组织,对国徽的悬挂、抚案台的布置、现场站位等细节精心设计,让宣誓人员熟悉掌握整个流程,务求宪法宣誓庄重严肃,井然有序。
“庄严的宣誓是一次宪法精神的洗礼,让我感受到的不仅仅是荣誉,更是沉甸甸的责任。”曾参加宪法宣誓的一名市政府部门负责人表示。
2024年,丽水市人大常委会将市政府及其各部门宪法宣誓制度执行情况列入监督工作计划,并于10月起开展检查,深入了解落实宪法宣誓制度中的经验做法及存在的问题。
检查显示,2022年4月至2024年10月,市政府层面共计任命国家工作人员41批次150人次,宣誓3批次92人次;44家政府部门共计任命国家工作人员139批次707人次,宣誓67批次476人次。
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检查组建议: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宪法的重要论述;要突出人大机关的主导地位并指导推动市“一府一委两院”结合各自实际制定任命人员宣誓规范;要建立报告制度,将宪法宣誓制度执行情况列入每年市政府法治政府建设情况报告和政府工作部门负责人履职工作评议内容。
推进宪法宣誓常态化
仅2024年11月,丽水市发改委、市自然资源局、市卫生健康委、市医保局等7家单位先后开展新任命人员宪法宣誓仪式。
为了让尊崇宪法、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运用宪法成为大家的自觉行为,今年以来,市人大与大中小学在市人大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服务中心举办的20场“大思政课”活动中,每次都会让参与者沉浸式体验宪法宣誓仪式,感受宪法宣誓的庄严与神圣。
在第11个国家宪法日,丽水市人大常委会与市委依法治市办、市司法局一道,在丽水法治文化公园开展“依宪执政 依法行政 保障人民当家作主——‘12·4’国家宪法日活动”。同时,在丽水市宪法广场举行市政府任命的县处级干部宪法宣传仪式,开展宪法宣传月启动仪式、丽水法治宣传教育实践中心揭牌仪式等活动,进一步弘扬宪法精神,维护宪法权威。
(周凯蔚)
延伸阅读
大力弘扬宪法精神 推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今年12月4日是第11个国家宪法日。日前,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全国普法办联合印发通知,以“大力弘扬宪法精神,推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主题,在全国组织开展2024年“宪法宣传周”活动。
通知强调,今年的“宪法宣传周”活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大力加强宪法宣传教育,弘扬宪法精神,维护宪法权威,推动宪法全面贯彻实施,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营造良好法治环境。
今年“宪法宣传周”活动的重点宣传内容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法治思想;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新中国宪法发展历程和宪法的地位作用;宪法,国旗法、国歌法、国徽法等宪法相关法;新中国成立75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依法治国取得的历史性成就。
今年“宪法宣传周”活动时间为12月1日至7日,各地各部门结合实际,可在时间上适当延展。今年的重点活动安排包括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牵头举办第十一个国家宪法日有关活动;中央依法治国办、司法部、全国普法办、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开展“宪法的精神 法治的力量——2024年度法治人物”宣传活动,制作专题节目在CCTV1、CCTV12频道播出;司法部、全国普法办发布行政法学习讲座视频、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系列短视频、中小企业常见法律问题解答指引;中央网信办集中开展“尊宪崇法”网络法治宣传,举办全国网络法治宣传优秀案例推选活动;教育部举办第九届全国学生“学宪法 讲宪法”活动全国总决赛、第十一个国家宪法日教育系统“宪法晨读”活动;司法部、全国普法办举办第二期全国“法律明白人”示范培训班,在中国普法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组织开展宪法知识竞答活动等。
通知要求,各地各部门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宪法确定的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不动摇,坚持宪法确定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不动摇,引导全社会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牢牢把握宪法宣传教育的正确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认真落实领导干部应知应会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清单制度,全面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媒体公益普法责任制,推动形成上下联动、共同参与、整体推进的宪法宣传教育格局。加大新媒体新技术的运用,加强以案普法,在解决群众实际问题中开展宪法宣传教育,力戒形式主义,切实减轻基层负担,不断推动宪法宣传教育取得实效。 (来源:法治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