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紧盯省属国企产业结构优化调整

作者: 方小龙 林蔚

浙江紧盯省属国企产业结构优化调整0

省属国企在我省经济发展大局中地位重要、作用关键,如何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新质生产力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今年,省人大常委会紧紧围绕中心大局,把开展省属国有企业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作为年度重点专项监督工作,从3月启动前期调研工作到11月听取和审议相关报告,再到作出相关决议,历时8个多月,交出了一份有“新度”、有“深度”、有“效度”的监督“答卷”。

守正创新,专项监督出“新度”

“省国资运营公司着力强化战略投资、资本运作、资源配置、科创引领、智库支持等五大功能,推进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省机电集团新能源、航空复材制造、民爆等产业板块发展取得良好实效,接下来将聚焦‘三个集中’,坚守制造主业,加快建设现代化新机电产业体系。”……

2024年9月13日,西子湖畔,省人民大会堂人大厅,25家省属国有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和9个省级部门的相关负责人齐聚一堂,围绕省属国有企业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开展座谈交流。自专项监督工作开展以来,像这样的座谈会、分析会、讨论会总共召开了51次。

省人大常委会坚持守正创新,强力推进监督工作。省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陈金彪多次听取监督工作情况汇报,省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高兴夫参加调研和有关会议18次。

5月,主任会议研究通过监督工作方案并印发实施;6月,召开动员部署会明确目标任务和责任……省人大财经委牵头,会同省财政厅、省国资委等13个部门,充分凝聚各市人大财经委、部分省人大代表、专家学者等合力扎实推进。

“这次专项监督工作的创新体现为四个首次:首次对省属国企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开展专项监督;首次对25家省属国企以及省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下属145家企业进行全方位全覆盖的蹲点调研;首次在听取和审议省政府专项工作报告的同时,一并听取省人大财经委相关调研报告;首次同步作出相关决议。”省人大财经委相关负责人说。

蹲点剖析,专项监督有“深度”

问题在哪里?没有调研就没有发言权。为此,这次专项监督专门组建综合、竞争类企业、功能类企业、金融文化类企业4个工作组,分类对25家省属国有企业以及省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部分下属企业进行蹲点调研,深入剖析省属国有企业产业结构的问题短板。

从调研的情况来看,省属国有企业综合实力稳步提升,3家企业入选世界500强,6家企业入选中国企业500强,6家企业入选国务院国资委创建世界一流“双示范”企业名单。省属国有企业功能作用有效发挥,奋力扛起国资国企担当,为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然而省属国有企业产业发展也存在一些问题,企业成长也面临着不少的“烦恼”。比如,作为功能类企业的省交通集团在刚开通的杭温高铁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投资建成省内高速公路3581公里,占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的64.9%,但产业发展也存在路径依赖和受限于一些体制机制因素。

对标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国资国企改革精神找差距,对照浙江产业发展规划和国有企业功能作用发挥找不足,对表国内先进省市和世界一流企业找短板,对比省内同类头部民营企业找问题,这次专项监督的调研报告给出了一组组翔实的数据,深入分析了省属国有企业在国有资本布局、战略引领作用、核心竞争力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梳理出了25家省属国有企业以及省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下属145家企业具体的产业结构分布表。

“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我省省属企业在科技创新、产业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上还存在短板,距离高质量发展还存在差距。”省交通集团战略发展部总经理范烨认为,省属国有企业要发挥好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三大作用”,就必须直面问题、敢于破题。

作出决议,专项监督重“效度”

解决问题才能体现监督“效度”。推进省属国有企业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久久为功。如何加快推进省属国有企业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更好发挥省属国有企业战略支撑和引领示范作用,实现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发展?

11月27日,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作出关于省属国有企业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情况报告的决议,在这12条的决议里“藏着”答案。

决议明确提出,坚持系统谋划与重点突破、锻长板与补短板、前瞻性与可持续性并重,谋划制定《浙江省属国有企业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中长期规划》,并分企制定细化落实的实施方案和年度推进计划,分类施策、分业推进、分步实施,通过5—10年持续努力,力争2030年取得突破性成果,2035年基本建成新时代浙江国资现代化产业体系。

决议在对推进功能类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发展提出明确的方向和路径的同时,对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跨越式发展提出了具体要求。大力布局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民用航空、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梯次培育元宇宙、脑机接口、量子信息、人形机器人、生成式人工智能、生物制造、未来显示、未来网络、新型储能等未来产业。

决议还对提升省属国有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开放合作能级、构建高能级大平台和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提出了目标要求。

浙江省规划发展研究院宏观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张国宁全程参与整个专项监督工作,他说:“这是一份高质量的决议,不仅就立足浙江民营经济先发优势,有效促进国企民企畅通合作、共同发展作出了相关规定,同时,对健全完善体制机制促进国有企业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作了明确,如,健全省属国有企业决策机制、容错免责机制、差异化考核体系等等。”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