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响法治政府建设浙江强音
作者: 陈东升 等
近期,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办公室正式发文,命名了第二批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地区和项目。
浙江上榜的三地四项目,各具特色、亮点纷呈。在嘉兴,“金山银山,法治是靠山”已成为禾城红船儿女的法治精神追求,深入人心。丽水法治建设奋勇争先,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蔚然成风,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作为“枫桥经验”发源地,诸暨在实践中积极探索法治政府建设共商共行的“民意链”,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法治政府建设别样“枫”景。
创建不是目的,而是为了以示范带发展、以创建促提升。法治政府建设永远在路上。
良法善治成为城市的幸福底色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社会发展的步伐行进到哪里,立法就要跟进到哪里。以法治引领、规范、保障城市建设,嘉兴市正以生动实践努力打造法治政府。
2021年9月1日,《嘉兴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正式实施。当天上午,嘉兴市南湖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就开出首张罚单,全市上下一心,共描绿色低碳的美好图景。
这是嘉兴市积极推进地方特色立法的一个缩影。获得地方立法权以来,《嘉兴市制定地方性法规条例》《嘉兴市南湖保护条例》《嘉兴市污染源自动监控管理办法》等地方性法规规章先后出台,通过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的机制和程序,助力高质量发展,构建体现嘉兴特色的地方性法规规章体系。
2022年11月18日,嘉兴市政府举行法律顾问聘任仪式暨工作座谈会,为新聘任的8名法律顾问颁发聘书。法律顾问充分依托专业优势,积极发挥智囊参谋作用,在重大决策、重大合同审查、重大事件处置、行政纠纷化解等领域提供专业的法律支持,及时提示存在的法律风险,提出许多建设性专业意见。
这是嘉兴市让政府决策更精准的举措之一。
与此同时,嘉兴市严格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制度要求,重大行政决策目录市县镇全覆盖。谋划出台重大行政决策后评估制度,加强对重大行政决策实施情况的跟踪、调查与评价,提高重大行政决策质量。
智慧共享,跑出营商环境“嘉速度”。
近日,嘉兴市某外贸公司负责人张先生带着营业执照、身份证等相关材料,来到南湖区行政审批服务中心,申请在湖州开办一家分公司。不到半小时,张先生就在工作人员指导下完成所有手续的网上填报。
目前,嘉兴市已经与长三角地区50余个县(市、区)合作,开通政务服务跨省跨区域通办业务,涉及企业、个人业务办理两大类,企业主要涉及商事登记,总共1000余个事项。群众可通过浙江政务服务网、浙里办等平台实现网上办理,或者由当地政务服务中心代收代办。
数据显示,2022年嘉兴市政务服务2.0平台办件量为1024万件,“一件事一次办”月均办件量为214万件,全市申请政务服务“一网通办”率为97.75%,群众跑动指数仅为0.143。
秀水泱泱,红船依旧;时代变迁,精神永恒。法治理念滋润嘉兴发展土壤,法治精神融入禾城百姓心中。如今,法治新风吹进嘉禾大地,一幅更加美好壮阔的奋进画卷正舒展开来。
以法为基书写社会和谐稳定新篇章
秀山丽水,天生丽质。如今的丽水,社会环境、法治环境与自然环境同样秀美、相得益彰,人民群众平安法治满意度、幸福指数逐年攀升,区域经济呈现跨越式高质量发展态势。
在2021年法治浙江建设社会满意度测评中,丽水市法治建设群众满意度全省第一,6个县(市、区)进入全省前十,连续6年保持全省前列,交出亮丽成绩单。
丽水市充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加速改革破题,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新要求新期待,持续加快政府职能转变。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丽水深入实施《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浙江省民营企业发展促进条例》,通过开发公平竞争审查智慧监管系统,依法保障市场主体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
良法善治,立法先行。丽水坚持以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聚焦群众关心的生态保护、人居环境等领域,找准立法“小切口”,按下立法“快进键”,先后制定实施14部地方性法规,涉及生态环境领域的有8部。
《丽水市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就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生态保护、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管理等进行规范,为群众喝上放心水提供法治保障。《丽水市南明湖保护管理条例》针对南明湖管理体制、水质保护、保护规划等作了规范,优化了丽水城市环境……一部部充满丽水辨识度的地方性法规的出台,护航高质量绿色发展。
丽水,九山半水半分田,群众居住分散。法治触角如何延伸到群众家门口?
为此,丽水加快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热线平台、网络平台有机融合,推动优质公共法律服务下沉乡村,同时加快推广“共享法庭”“司法公正在线”等应用。
通过数字化应用助力,大量纠纷解决在乡镇、村社一级,不仅让老百姓少花钱、不花钱解决烦心事,也压缩了社会治理成本。2022年,丽水市万人成讼率同比下降10.55%,大量纠纷在萌芽阶段被低成本解决。
法律服务跟上了,平安生活越过越好,丽水不少地区逐步探索乡村振兴密码。
在丽水市莲都区,“村级事务阳光票决制”运行机制让不少村民对家乡的变化看在眼里、喜在心里。
村级事务透明了,村民做事也有规划了。“既能美化自己的房前屋后,还能获得适当补助,这是好事呀!”莲都区大港头镇利山村在外经商多年的一名村民说,早就有了回村开民宿的想法,正好在手机上看到村里要打造美丽庭院,便决定回村好好谋划。
法治引领,激活共富引擎。丽水农民收入增速连续15年超过浙江省平均速度,农民收入增幅连续14年居全省首位。
探索法治政府建设共商共行“民意链”
“一证通办一生事,一支队伍管执法”,数字“一”的背后是数据集成,更彰显浙江省诸暨市上下一体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决心。
近日,诸暨市暨阳街道福门社区的孙国权把老年优待证弄丢了,他的子女便通过社区便民服务中心预约“网上预约代办员上门”服务。社区代办员接到申请后,按约定时间上门为老人补办证件,还解答了医保方面的问题。
让无数个孙国权满意正是法治政府建设的最大初衷。
近年来,为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获得感和幸福感,诸暨各级各部门以优化政务服务为抓手,最大限度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根本利益。
力推简政便民利企。诸暨市在全省率先开展“一证通办一生事”,275项民生事项实现“一证通办”。明确各类跨区域通办清单,140项事项“跨省通办”、1521项事项“全省通办”,实现“异地受理、无差别办理”。
深化便企助企,诸暨市全面深化投资在线审批平台3.0应用,一般企业投资项目从赋码备案到竣工验收审批“最多80天”,竣工验收审批“最多30天”。
诸暨市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既在事项、流程、环节上做好“减法”,又在速度、质量、效率上做好“加法”,为经济发展营造了稳定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
“这个年底是我过得最轻松的一年。”诸暨市店口镇杨梅桥制冷园区负责人在岁末安全生产执法检查时,特意上前感谢店口镇综合行政执法带队领导,“感谢你们这个‘大综合一体化’改革,让我们省了不少精力。”
为解决多头执法烦企扰民的“老大难”问题,诸暨市把改革创新举措和群众实际需求结合起来,提升执法能力,办好民生实事。
聚焦执法能力提升。2021年以来,诸暨加快构建“县乡一体、条抓块统、整体智治”基层治理格局,深入推进“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倡导“综合查一次”。
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是法治政府建设的“标配”。
诸暨市率先出台重大行政决策和行政规范性文件决策后评估制度,2019年以来已对33件重大行政决策和行政规范性文件执行情况实施决策后评估,筑牢依法决策“防火墙”。
乡镇(街道)出台重大行政决策,谁来把“法律关”?诸暨市积极推行政府法律顾问和公职律师制度,在全市乡镇(街道)建立起“党政办+司法所+法律顾问”三位一体审查队伍,实现合法性审查队伍和审理事项清单全覆盖,构建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合法性审查工作格局。
2022年底的冬日寒风中,诸暨市枫桥镇不少群众因办卡与健身房产生纠纷。枫桥镇社会治理中心综合指挥室收到网格员上报的信息后,第一时间将任务指派给市场监管部门,并同步推送至枫桥派出所。
经过综合指挥室核查研判,迅速组建了工作小组,通过代表对话、政策引导、合理退费等方式,最终妥善化解了该起消费矛盾纠纷,赢得群众称赞。
在诸暨,这种多部门联动解决群众矛盾,息诉止争的做法已是常态。在新时代,诸暨充分运用法治思维、借助法治手段不断创新“枫桥经验”,使其在更为广袤的社会治理领域发挥更巨大的作用。
(撰稿:陈东升 肖叶美 蓝陈嘉 冯歆媛 吴 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