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新质生产力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理论逻辑与实现路径

作者: 祝志勇 李亚男

数字新质生产力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理论逻辑与实现路径0

摘要:数字技术武装劳动者、升级劳动资料、嵌入劳动对象产生了数字新质生产力,为国民经济各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技术支撑。将数字技术应用于制造业全产业链,形成制造业“新质”劳动者、“新介质”劳动资料、“新料质”劳动对象三要素,三要素共同作用于制造业,产生数字制造业新质生产力。随着数字制造业新质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科技创新成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推动制造业量质齐升、节能减排、结构优化、市场拓宽和发展成果共享。未来,从生产力三要素视角出发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应培养高素质制造业劳动者、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加速数据要素嵌入传统生产要素以实现与传统制造业深度融合、培育新兴产业。

关键词:数字技术;制造业新质生产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中图分类号:F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160(2024)04-0050-10

引言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制造业作为实体经济的主体,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着力点。那么,如何实现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呢?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提出发展“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是对传统生产力的继承与发展,是新质态的生产力,是以科技创新为主导的生产力,是绿色发展的生产力。数字经济时代,将新质生产力与数字技术融合形成数字新质生产力,成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持久动力。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统计,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50.2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41.5%,第二产业数字经济渗透率达24%,与第三产业(数字经济渗透率为44.7%)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也表明第二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具有一定的潜力。在加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进程中,以科技创新突破发展瓶颈,以技术进步实现节能减排,以数字技术赋能制造业形成数字制造业新质生产力,成为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基于此,研究如何形成数字新质生产力以及数字新质生产力如何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文献综述

数字经济时代,数字技术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关系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热点之一。从宏观层面看,数字化转型有助于形成中国式现代化产业链[1]。数字技术是推动经济持续增长的关键,由此形成一种改进的“技术—经济”分析范式[2]。数字经济是驱动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抓手,是建设中国式现代化产业链的新动能,有助于形成中国式现代化高质量发展体系[3]。从中观层面看,数字技术对我国农业生产[4]、制造业[5][6][7]、服务业的发展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基于本文研究视角,笔者着重关注数字技术对制造业的影响。数字技术显著促进制造业向高级化转型,数字技术与环境规制的相互作用有助于制造业绿色化转型[5]。数字技术通过资源配置优化、创新能力提升和缓解融资约束三个渠道赋能产业转型升级[6]。数字技术通过技术创新、交易成本降低与消费需求提升显著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7]。从微观层面看,数字技术与市场资源捆绑有助于制造业企业提高服务能力,提高企业创新能力,进而提升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8]。数字技术通过形成智能制造生产模式显著提升制造业企业生产效率[9]。数字技术应用可显著促进制造业企业效率的提升,费用黏性在两者之间产生部分中介效应[10]。

通过文献梳理可知,有关数字技术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影响的研究较为系统全面,这为本文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但从生产力视角分析数字技术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影响的文献较为欠缺。基于此,本文以制造业生产力为切入点,探讨数字技术与生产力三要素融合如何产生数字新质生产力,以及数字制造业新质生产力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二、数字技术、数字新质生产力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概念界定

(一)数字技术

数字技术是一项与电子计算机相伴生的科学技术,它是指借助一定的设备将各种信息包括图、文、声、像等转化为电子计算机能识别的二进制数字0和1后进行运算、加工、存储、传送、传播、还原的技术。中国通信研究院认为,数字技术是与以往通信目的不同的技术。它是超越线性约束、呈现指数级增长态势的。[11]学者周念利认为数字技术是满足主体需求的,以计算、通信和信息处理为基础的各种知识、工具、程序和服务的系统组合,既包括“硬件”设施,也包括“软件”技术[12]。田秀娟认为数字技术是以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为基础的,是基于现代电子计算机的一系列技术的统称,包括数字制造技术、软件和通信等。数字技术是数字经济的物质技术基础,具有渗透性、协同性和替代性等特征[13]。基于此,本文认为数字技术是指以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为基础的,包括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以及区块链等技术的综合体系。

(二)数字制造业新质生产力

通过梳理文献发现,学界对于新质生产力与数字新质生产力的研究较为丰富,但尚未形成统一的定义,而对于数字制造业新质生产力的探讨不够深入。新质生产力是生产力的高级形态,它主要依赖于科技创新的提质增速和高端产业的勃兴融合[14]。数字生产力是数字技术与传统生产力的融合[15]。数字新质生产力是数字技术与生产力要素(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融合的结果[16]。与传统生产力不同的是,数字新质生产力是以数字技术创新为引擎的组合生产力,由高素质的劳动者、高新科技化和虚拟化的劳动对象、数智化的劳动资料三要素构成[17]。

综上所述,本文认为数字制造业新质生产力是数字新质生产力在制造业领域的应用与体现,主要是指制造业传统生产力通过科技创新赋能而实现的跃迁与升级,由高素质劳动者、数智化的劳动资料、高新科技化和虚拟化的劳动对象三要素构成,是依靠制造业科技创新摆脱传统制造业高能耗、高投入的发展方式,是符合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要求的新型生产力。

(三)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对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研究,目前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从全要素生产率角度界定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王婷伟认为高质量发展的制造业资源配置效率更高,而全要素生产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表征制造业的资源配置效率[18]。张少锋认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包含发展质量和发展效益,全要素生产率就反映了企业要素投入的效率[19]。二是从新发展理念角度评价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程度。王山等在新发展理念的基础上增加高效率指标,评价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20]。方梓旭等从制造业增长规模、产品质量、结构升级、两化融合、绿色发展、创新驱动、开放发展七个方面选取相应指标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度[21]。李晓钟以新发展理念为基础,加入产业基础、产业结构、社会共享指标等评价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22]。

基于此,本文沿用多数学者对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定义,从新发展理念的角度定义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指以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为基础,以科技创新驱动产品量质齐升,绿色引领制造业节能减排、协调制造业合理发展与高级化转型,开放和拓宽制造业市场与资源,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的可持续发展方式。

三、数字新质生产力视角下数字技术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逻辑理路

(一)数字技术嵌入制造业生产力三要素产生数字制造业新质生产力

马克思吸取古典经济学理论,将生产力发展与科学技术联系起来,并提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一部分”的重要论断。数字技术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主流科技手段,与劳动者、劳动对象、劳动资料相融合,形成数字新质生产力。将数字新质生产力应用于制造业,与制造业三要素进行融合,形成数字制造业新质生产力,具体产生机理见图1。

1.数字技术与制造业劳动者融合,产生“高素质”劳动者,即“新质”劳动者。马克思认为,劳动力是生产力要素中最活跃的要素。区别于传统生产力的劳动者,“新质”劳动者,会创造更多的价值。数字制造业劳动者是指数字技术武装升级后的制造业从业者,是“高素质”的劳动者。这种“高素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制造业劳动者掌握数字技术后,产生强大的生产力,提高生产效率,创造更多的价值。二是智能时代的生产是人机并存的,要求劳动者必须掌握相应的科学知识和操作技能,创新成为劳动者的必备技能。三是区别于传统劳动者的劳动模式,数字劳动者突破时间和空间的制约,可以创造更多的价值。数字经济时代,网络共享打破了原有的劳动模式,延长了劳动者价值创造的时间。

2.数字技术与制造业劳动资料相融合,产生数智化的劳动资料,即“新介质”劳动资料。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指出,劳动资料是劳动者改变或者影响劳动对象的物质资料,即劳动工具的系统组合。数字技术为传统劳动工具的改良和升级提供了有利条件,促进劳动资料向智能化、绿色化、信息化、数字化方向发展。数字制造业劳动资料的应用,不仅可以改变劳动者的劳动模式,而且可以优化制造业资源配置和提高生产效率。一是在制造业全产业链融入数字技术,有利于促进各生产环节实现信息共享,降低资源消耗,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实现制造业从粗放式发展向集约式发展转型。二是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数字技术与制造业融合,使制造业生产设备高级化,提高制造业生产能力,显著提升制造业的生产效率。三是数智化的劳动资料,改变了劳动者的工作模式,智能机器设备与机器人广泛应用于制造业生产过程,使制造业从业者的手工生产转变为操作机器设备、大数据挖掘用户信息以及研发更智能的劳动资料等,大大提升制造业的生产效率。

3.数字技术与制造业劳动对象相融合,产生科技化和虚拟化的劳动对象,即“新料质”劳动对象。劳动对象是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加工的对象,制造业劳动对象是指制造业生产加工的对象,主要包括原材料、半成品以及产成品等。数字技术与劳动对象相融合,拓宽了劳动对象的范围,尤其是新能源、新材料、新要素(数据)等的出现,打破了传统劳动对象的物质局限性,促使劳动对象向科技化、虚拟化方向发展,实现制造业向智能制造转型升级。一是劳动对象的非物质化。传统的劳动对象就是制造业生产加工的对象,是“有形的物”,而数字经济时代,数据作为“无形的物”被制造业劳动者收集、整理、加工与存储,形成制造业的初级产品或者中间产品。二是数字劳动对象的应用,扩大了劳动对象的范围,使数据成为生产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前期获得的数据应用于制造业生产过程,与传统的制造业生产要素进行融合,创造更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产生更高的市场价值。

(二)数字制造业新质生产力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数字技术在制造业中的推广与应用,产生数字制造业新质生产力,推动制造业向集约化、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数字制造业新质生产力有助于制造业产品创新与产品质量的提升,更好地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有助于制造业实现节能减排,向绿色低碳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有助于制造业结构优化升级,从传统制造向高端制造转型并培育新产业;有助于制造业提高进出口产品质量,高效利用外资,畅通双循环;有助于制造业从业者提高劳动技能,提高收入水平。数字制造业新质生产力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机理如图2所示。

1.数字制造业新质生产力与创新理念。创新是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原动力。数字制造业新质生产力一方面推动制造业产量提升、资源配置效率提高以及产品创新,促进制造业“量”“质”齐升。另一方面推动数据要素、数字技术融入制造业生产全过程,使制造业生产与销售环节对市场预判更加精准,供给端与需求端实现有效对接,提高制造业效率。第一,数字制造业新质生产力促使数据作为新的要素投入产品生产全过程,生产者依据大数据平台,精准掌握需求端的信息,以需求为导向实现高质量供给,从需求端倒逼供给端进行产品创新,以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截至2022年第二季度,我国实现个性化定制的企业比率接近10.8%。第二,数字制造业新质生产力的应用,可升级传统劳动资料,使劳动资料向科技化、智能化转型。智能机器人、全自动生产设备等新技术的应用,使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有效提升。据统计,2022年我国工业机器人销量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半年销售量达13.1万台,智能设备为企业带来更高效率[23]。第三,数字制造业新质生产力的应用,促使数字技术与产品质量管理相融合,强化产品生产过程的数字化建设,打造数字驱动型的产品质量管理体系,全面提升产品质量。第四,数字制造业新质生产力可促进数字技术与产业发展相融合,通过大数据平台,对需求信息进行智慧分析,提高供需匹配度,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数据,我国已建立具有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240家,跨行业跨领域平台28家,有力促进了制造业产业数据互通、资源协同,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23]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