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跳出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
作者: 曹健华 李美玲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经过不懈努力,党找到了自我革命这一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政党政治是当今政治发展的基本趋势。民众、政党、公共权力是政党政治的三大构成要素。在政党政治条件下,政党是民众利益表达的工具,政党只有获得足够多的民众的支持,才能获得或巩固执政地位。自我革命符合政党与民众、公共权力三者关系的规律,它源于中国共产党没有任何特殊利益。它表明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人民至上,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为了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刀刃向内清除毒瘤毒素;不讳疾忌医勇于承认错误、改正错误;与时俱进不断完善自我;不断学习自我提高。坚持自我革命,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历史征程中满足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获得了广大中国人民的支持,巩固了执政地位。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民众;公共权力
中图分类号:D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160(2023)02-0031-09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经过不懈努力,党找到了自我革命这一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1]政党是民众利益表达的工具,坚持自我革命,不断提升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能有效清除中国共产党自身的毒瘤毒素,破除陈规陋习,顺应时代潮流,更好地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科学地行使公共权力。从政党与民众、公共权力关系的角度看,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对政党执政规律的充分把握、科学运用,从政党自身建设的角度为跳出历史周期率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政党与民众、公共权力关系的理论阐释
当今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实行的是政党政治,政党在国家权力运行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政党、民众、公共权力是政党政治的三要素,在政党政治条件下,政党与民众、政党与公共权力之间的关系不仅关乎公共权力运行的效果,也事关政党自身的发展。
(一)坚守初心使命,中国共产党需要影响和控制公共权力,实现长期执政
西方资产阶级政党大都诞生于议会内部对权力的争夺,是内生型政党。自政党诞生后,人们给政党下了无数个定义,这些人当中不乏西方学者。在谈及何为政党时,意大利学者乔万尼·萨托利认为:“政党是由在选举中提出的正式标识来辨明身份的、能够通过选举(自由的或不自由的)提名候选人占据公共职位的政治集团。”[2]美国学者沙茨施奈德尔宣称,政党首先是一个为获得权力而组织起来的尝试。熊彼特则认为,政党不是“在某种一致同意的特定原则基础上结合起来”促进公众福利的一群人,而是一个其成员在竞争斗争中为获得政治权力而一致行动的集团。从上述观点不难看出,西方学者将政党与公共权力密切地联系在一起,甚至将政党的目标简单视为影响和控制公共权力。正是从这个角度,在西方,人们将政党称为“选举的工具”,就连美国人都说,美国的两党(民主党和共和党)体现了全力进行甚至是着迷于竞选的政党之组织上的需要。
与西方政党相比较,中国共产党是肩负着初心使命登上政治舞台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华民族遭遇严重危机。为了摆脱被奴役的命运,上至统治阶级内部、下至农民群众,或者用变法维新的方式,或者用“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方式,或者用农民起义的方式,顽强反抗西方列强的进攻,但是,因为缺乏先进阶级的领导和先进理论的指导,种种努力归于失败。民族危亡之际,包括蔡和森、向警予、蔡畅、徐特立等在内的中国有识之士前往法国留学。在遥远的法兰西,他们不但深刻感受到了欧洲工人阶级斗争的深厚历史底蕴,而且在苦苦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用看得见的胜利让人们感受到了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也用实践证明了“激烈方法的共产主义”是当时最好的选择。但是,要实行“激烈方法的共产主义”,必须建立一个俄式的政党。于是,1921年,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可见,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与西方政党不同,中国共产党是使命型的政党,她是带着民族希冀、民众期待登上中国政治舞台的。她之所以需要影响和控制公共权力,不是为了一己之私,而是为了给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就如同马克思和恩格斯所说:“工人阶级在它反对有产阶级联合权力的斗争中,只有组织成为与有产阶级建立的一切旧政党对立的独立政党,才能作为一个阶级来行动。”[3]无产阶级之所以要采用政党的形式开展斗争,之所以要推翻反动政权,是因为只有这样做才能战胜反动的政党,战胜人民的敌人,因为组织起来的无产阶级更有力量。简而言之,中国共产党要实现初心使命,就必须坚持自我革命,保持自身肌体的健康,实现长期执政。
(二)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任何政党代表的都是特定阶级、阶层、社会集团的利益,阶级性是政党的根本属性,利益表达功能是政党最基本的功能。在政党政治条件下,有一条基本的规律,即政党只有实现维护发展好民众的利益,才能获得民众的支持,才能获得执政机会和巩固执政地位。政党之间的根本区别在于自身所代表的是谁的利益。虽然,资产阶级最初在人类社会出现时代表的是新生力量,宣扬的是“自由”“平等”“公正”的价值观,但实际情况是,西方资产阶级政党代表的只是部分人的利益,广大民众是无法享受到资产阶级政党带来的利好的,他们的利益代表性具有极大的局限性、虚假性。
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从成立起就将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马克思主义诞生于19世纪的欧洲,人的解放是马克思恩格斯研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他们在批判性继承前人理论的基础上,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世界各国的无产阶级斗争提供了世界观和方法论。人民性贯穿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早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就对“各国人民未来的生活”十分关注;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把“人民群众”等同于“无产阶级”,并对“人民权利”予以高度关注。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则向全世界公开宣告,作为无产阶级的共产党“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简言之,马克思主义政党代表的是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中国共产党也不例外。
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不仅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而且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敢于为了人民的利益牺牲自己的一切,敢于为了人民的利益进行自我革命。诚如毛泽东在七大报告中所说:“以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最大利益为出发点的中国共产党人,相信自己的事业是完全合乎正义的,不惜牺牲自己个人的一切,随时准备拿出自己的生命去殉我们的事业,难道还有什么不适合人民需要的思想、观点、意见、办法,舍不得丢掉的吗?难道我们还欢迎任何政治的灰尘、政治的微生物来玷污我们的清洁的面貌和侵蚀我们的健全的肌体吗?无数革命先烈为了人民的利益牺牲了他们的生命,使我们每个活着的人想起他们就心里难过,难道我们还有什么个人利益不能牺牲,还有什么错误不能抛弃吗?”[4]
综上所述,在政党政治条件下,政党一端连着民众,一端连着公共权力。但是,对于中国共产党而言,一方面,之所以要连着民众,是为了更好地了解民众,组织民众,动员群众,只有连着民众她才有力量,才有稳固的根基。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也连着公共权力。之所以要连着公共权力,是因为只有连着公共权力,才能更好地实现维护群众利益,践行初心使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它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要跳出历史周期率,就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为民服务、坚持与时俱进完善自我、坚持学习储能提升能力、坚持刀刃向内自我净化。
二、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对政党与民众、公共权力关系的准确把握和科学运用
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鲜明的政治品格。“正是因为具备这种独有的政治品格,我们党才能穿越百年风风雨雨,多次在危难之际重新奋起、失误之后拨乱反正,成为打不倒、压不垮的马克思主义政党”[5]541-542。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创造百年辉煌的基因,是“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奥秘,它是建立在中国共产党对政党与民众、公共权力关系的充分认识和准确把握的基础上的,是对政党与民众、公共权力关系的科学运用。
(一)因为坚持人民至上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所以中国共产党勇于自我革命
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指出:“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博大精深,归根到底就是一句话,为人类求解放。在马克思之前,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理论都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马克思主义第一次站在人民的立场探求人类自由解放的道路,以科学的理论为最终建立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平等、人人自由的理想社会指明了方向。”[6]为人民服务,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宗旨,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一切言论和行动的逻辑起点,它解决的是政党“为了谁”的问题。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精髓,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人民至上,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用自我革命赢得了群众,赢得了政权,取得了伟大成就。
1.勇于自我革命源于中国共产党没有任何自己的特殊利益
从建党开始,中国共产党就肩负着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的历史使命。这也决定了她除了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外,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一切以人民群众的利益需求为转移。
“不私,而天下公。”正因为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中国共产党才有自我革命的勇气、底气,才能在犯了错误之后勇于承认错误、改正错误。社会主义建设初期,为了迅速改变国家贫穷落后的面貌,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中国共产党的步子走得快了一点,“先后出现‘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等错误,反右派斗争也被严重扩大化”[7],给人民生产生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严重影响。问题发生后,中央政治局根据党和人民的意志,果断纠正了“左”的错误,并在十一届六中全会上审议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进行了实事求是的评价,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重回正轨。
因为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一旦党内出现损害人民利益的行为,中国共产党“才能本着彻底的唯物主义精神经常检视自身、常思己过,才能摆脱一切利益集团、权势团体、特权阶层的‘围猎’腐蚀,并向党内被这些集团、团体、阶层所裹挟的人开刀”[5]542。预见到新中国成立后,有些党员领导干部可能出现功臣自居的情绪,可能出现思想上的放松、精神上的懈怠、作风上的腐败,毛泽东在为新中国建设做准备的七届二中全会上向全党发出号召:务必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但是,还是有如刘青山、张子善等极少数干部对此置若罔闻,滥用权力,贪污腐化。刘、张二人在天津任职期间,先后挪用国家救灾粮、治河专款、干部家属救济粮、地方粮,克扣民工粮、机场建筑款,骗取国家银行贷款等,总计达170余万元。最终,两人被判处死刑。中国共产党用自我净化的方式向人民群众表达了对腐败的态度,她用这一反面典型告诫全党,中国共产党是代表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党,任何人都不能用自己手中的权力为自己谋取特殊利益。
2.自我革命是为了更好地实现维护发展民众利益
实践表明,政党要有效履行利益表达功能,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了解群众利益,在与群众的密切联系中知道群众要什么。二是有足够的能力实现群众利益,满足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但是,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看来,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同一时期的不同民众有不同利益诉求,不同时期的同一民众利益诉求也不相同。这就加大了中国共产党表达、整合、实现民众利益的难度,要求中国共产党不断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
改革开放时期,广大中国人民期盼富起来的愿望比任何时候都更为强烈。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它的推进需要创新理念、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创新制度。1980年8月18日,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邓小平作了《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重要讲话,明确提出要废除领导干部职务终身制,“要健全干部的选举、招考、任免、考核、弹劾、轮换制度”[8]327。他指出:“选干部要注意德才兼备。所谓德,最主要的,就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和党的领导。在这个前提下,干部队伍要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8]326之所以要实现干部队伍的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是因为当时的组织制度和为数不少的干部的思想方法,不利于选拔和使用四个现代化所急需的人才。而改革开放、四个现代化建设最缺的又是人才,所以,邓小平“希望各级党委和组织部门在这个问题上来个大转变,坚决解放思想,克服重重障碍,打破老框框,勇于改革不合时宜的组织制度、人事制度,大力培养、发现和破格使用优秀人才”[8]326。这是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共产党从制度建设的角度不断完善自我的体现,为改革开放提供人才支撑,为实现人民富裕幸福提供人才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