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性革命运动与中共党内政治生活的初创和突破

作者: 李根生 谭献民

摘要:近代中国革命的失败、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特别是群众性的反帝反封建的五四运动,相继推动李大钊、陈独秀等一批建党先驱着重思考创建一个无产阶级的革命政党来领导群众性革命运动的问题。党的创建和大革命时期所提一系列开展党内政治活动的原则和方法,旨在淬炼一个“群众性的大党”。而毛泽东同志针对近代中国的具体国情,则将党领导农民革命运动作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突破教条主义和宗派主义的思想束缚,以“着重思想建党”的方针推进党内政治生活与开创“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新道路相结合,由此实现从“走俄国人的路”到“走自己的路”的艰难转折。

关键词:群众性革命运动;党内政治生活;中国革命新道路

中图分类号:D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160(2023)02-0069-09

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亦是一批先进志士仁人为挽救民族危亡而前仆后继、英勇斗争的历史。特别是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而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五四前期的新文化强调“人格独立、个性解放”的思想启蒙运动,相继从制度和心理层面振聋发聩。尽管如此,却难以动员组织群众参加革命斗争。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催生着历史与现实的双重启迪。一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完成自己世界观、人生观和方法论的彻底转变,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而创建一个无产阶级革命政党,不断探索建立“群众性大党”的党内政治生活的原则和方法。学术界对中共党内政治生活研究颇多,但着重于分析党的性质和历史使命,而对其初创和突破与群众性革命运动之间的关系则缺少认识,因而难以深入理解党内政治生活发展变化的历史主线。本文尝试以群众性革命运动的组织发动为中共党内政治生活初创的历史原因、基本原则与实质性突破为主线,而阐明党内政治生活发展变化的历史必然与历史主动。

一、创建能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群众运动的中国共产党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背景和斗争环境,使中国共产党的创建、特别是党内政治活动的原则和方法的创设,要与群众性的革命运动密切相联。即从群众运动生死存亡的历史高度上看党的性质、宗旨和奋斗目标的落实。这是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所提供的历史启迪。

(一)为组织领导群众性的革命运动而创建中国共产党发起小组

在向西方寻求救国真理的斗争过程中,洋务运动、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相继失败后,以“伦理觉悟为吾人最后觉悟之觉悟”的新文化运动随之兴起。新文化人认定要以思想启蒙和伦理觉醒来组织民众学习“直接行动”的法国大革命,而不再是依靠少数先知先觉者的单打独斗。但是,资产阶级的思想启蒙和伦理觉醒难以解决劳苦大众受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残酷剥削和压迫的心理问题。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残酷现实又暴露出资产阶级民主、自由和人权的虚伪和狡诈,使近代中国革命既不可能也不再想“走法国人的路”。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一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运用无产阶级宇宙观重新思考中国问题而决定“走俄国人的路”,创建用马克思主义指导群众性革命运动的无产阶级革命政党。

1918年12月,建党先驱李大钊在《BoIshevism的胜利》一文提出俄国十月革命之所以能取得胜利,是因为俄国布尔什维克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而领导士兵和工人的武装暴动,实施开辟人类历史新纪元的无产阶级社会革命。[1]599-600在那场声势浩大的群众运动中,凡是胆敢阻碍历史前进,不管是军国主义、封建残余还是资本主义,“必挟雷霆万钧的力量摧拉他们。”[1]603布尔什维克党、马克思主义、群众运动、武装起义,是俄国十月革命的关键要素。

受十月革命影响而爆发的“五四运动”,则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三罢”联合斗争。特别是“六三运动”中国工人阶级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推进“五四运动”发展成为全国范围内的群众性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迫使北洋军阀政府罢免三个卖国贼的职务且拒签巴黎和约。更使当时的建党先驱认识到要以马克思主义与群众运动相联系,在中国首先是要领导工人运动。1920年11月7日创刊的《共产党》月刊短言指出:目前获得解放的唯一途径就是进行阶级战争夺取政权,建立劳工专政的制度和政权,进而建设“劳动者的国家以至于无国家使资产阶级永远不致发生”,实现中国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的彻底解放。[2]475-476一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在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斗争中,与各种假社会主义和伪社会主义思想作不懈斗争,与各种改良主义的实验方式作历史告别,而创建共产党发起小组。他们由激进的革命民主主义者或无政府主义者转向马克思主义者,完成世界观、人生观和方法论的彻底转变,向工人群众宣传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理论和共产主义理想目标。

1919年下半年,建党先驱李大钊在认真研究马克思主义后将自己的独到理解写成《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发表在《新青年》上。李大钊指出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论、经济论和社会主义论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而“阶级竞争说恰如一条金线,把这三大原理从根本上联络起来。”[2]397凭籍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使“竞争的结果,把这集中的资本收归公有,又是很简单的事情。”[2]429翌年10月,李大钊将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改组成为北京共产党发起小组。

1920年9月,始终认为只有“德先生”和“赛先生”才能救中国的陈独秀,在《谈政治》一文中则指出,被压迫剥削的劳动人民如果不把资产阶级的权力夺取过来,那么资产阶级不但会独享民主,还会把民主作为利器来把持政权和抵制劳动阶级。实施无产阶级的民主,“用革命的手段建设劳动阶级(即生产阶级)的国家,创造那禁止对内对外一切掠夺的政治、法律,为现代社会第一需要。”[2]47410月,陈独秀以上海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为基础而创建“社会共产党”,创办《共产党》月刊,指导各地同仁的建党工作。强调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原则,批评改良主义和无政府主义的实质和危害。

青年毛泽东于发动组织湖南“驱张运动”“民治运动”和企图建立岳麓山“新村生活”失败后总结斗争经验,于1921年元旦召开的新民学会长沙大会上郑重指出:各种改良主义都于事无补。社会政策仅仅是补苴罅漏的政策,议会归根到底是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而“无政府主义否认权力,这种主义恐怕永世都做不到。温和方法的共产主义,如罗素所主张的极端自由,放任资本家,亦是永世做不到的。”唯有激烈方法的共产主义是最应该采用的方法,也就是阶级专政方法即所谓劳农主义,是不得不采取的方法。[2]512随后毛泽东在新民学会中秘密组建团的组织。同年5月,又创建长沙共产党发起小组。

(二)明确规定组织领导群众运动的党内政治生活基本原则

共产党发起小组在创建中国共产党的斗争中,坚守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原则、坚守俄国布尔什维克党的性质,与小组内部的无政府主义者和改良主义者作坚决斗争而将他们清除出组织,特别是坚持在党纲党章党纪党规中坚决清除第二国际各国党的改良主义和修正主义思想影响,明确规定组织领导群众性革命运动的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原则与方法。可以分为三个相关的阶段:

其一,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政治活动过程为萌芽阶段:坚定十月革命理想和马克思列宁主义信仰,与组织内部的改良主义和无政府主义作彻底决裂。1920年8月,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出版,是指导党的创建工作的方向指南。11月,上海“社会共产党”发行的《共产党》月刊短言,批评议会道路和无政府主义,提出要“由生产劳动者全体结合起来,用革命的手段打倒本国外国一切资本阶级,跟着俄国的共产党一同试验新的生产方法不可。”[2]47512月,北京共产党早期组织与内部的无政府主义者实行决裂后成立“共产党北京支部”,等等。上述措施为全国建党奠定思想和组织(干部)基础。

其二,党在“党的一大”期间的政治活动过程是基本形成阶段:“党的一大”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而非“中国社会党”,要以无产阶级暴力革命的手段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行社会革命以建立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社会。要“彻底断绝同黄色知识分子阶层及其他类似党派的一切联系”,迅速建立中央及地方组织。[2]1-2党组织的基本任务是组织工人阶级成立产业工会,向他们宣传灌输阶级斗争精神,提高工人群众的阶级政治觉悟。地方党组的宣传出版工作必须接受中央的指导监督,中央则按照党的性质和任务来领导全党的工作。中央和地方党组的各类报刊“均不得刊登违背党的原则、政策和决议的文章。”[1]4-5上述措施旨在创建一个无产阶级革命政党,使中国无产阶级能够由“自在阶级”转向“自为阶级”。

其三,党在“党的二大”期间的政治活动过程为深入展开阶段:“党的二大”决议指出:近代中国是一个“半独立的封建国家”,所以党要先联合中国民主派进行民主主义革命,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割据,推翻帝国主义统治压迫成为完全独立自主的近代民族国家;要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相联合。[2]133党所要建立的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联合战线,是“解除工人农民的痛苦使工人农民到权力之路的第一步。”[2]139“党的一切运动都必须深入到广大的群众里面去”,而“不是少数人空想的革命团体”。[2]162-163上述措施旨在以领导群众性的革命运动而非仅仅依靠工人运动来考量党的先进性质和斗争本领,进而推动党的各项方针政策成为群众性的革命活动。

二、严肃颁布组织领导群众运动的党内政治生活的行为准则

严肃颁布党内政治生活的一系列行为准则和规范,以逐步提高全党发动组织群众运动的能力和水平,而将年幼弱小懵懵懂懂的党组织培养造就为群众性的坚强的无产阶级革命政党。

(一)严格把握入党条件以培养造就信仰坚定的共产党员

严格把握入党条件,是使党员坚定理想信念而深入发动组织群众的思想认识和组织能力的基础。早期党组织的活动期间,1920年12月,陈独秀将上海“社会共产党”的党纲(主张无产阶级专政)拿到广州共产党早期组织进行了激烈讨论。然而广州党组织由于受无政府主义者的影响,直到1921年春才“开始建立真正的共产党”。[2]171921年夏季,恽代英召集利群书社会员在黄岗林家大湾讨论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等问题。经过三天充分讨论,全体与会人员都赞成组织新式政党和拥护无产阶级革命和专政,并提议把利群书社改组为“波社(波尔什维克)”。最后议决将利群书社改组为“共存社”,恽代英负责起草“共存社”宣言与社章。直到“知道了中国共产党已经成立,代英同志立即号召加入,结束利群书社”,使书社社员成为革命的共产党员。[3]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理论和共产主义远大目标,就从群众运动的政治高度上铸就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坚定信念和坚强的信仰。

“党的一大”通过的纲领规定入党首要条件是政治要求,即承认党的纲领、政策和志愿而成为忠实党员;其次必须有党员作为介绍人,至于性别、国籍则没有限制。但是,入党人必须断绝与反对共产党纲领的党派和集团的所有联系。因为“无政府主义思想在工会里已广泛传播”[2]17,而“工人与国民党的联系已有很长的历史”。党员必须要用党的纲领和政策发动组织工人运动。[2]18党员“不经党的特许,不得担任政府官员或国会议员”,使党难以批评政府官员而失去“有多少向群众宣传的好时机!”[2]10党内的理论学习和思想检讨都要围绕着入党条件和坚守党纪党规而深入展开。

“党的二大”则对入党的组织审查作出了更严格的规定。大会通过了中共历史上第一个《中国共产党章程》,明确规定了入党者除了要有党员介绍外,还必须经从地方到区以至中央执行委员会的逐级审查,然后才能成为正式党员。同时,又对党员的组织生活作出严格规定。如党员言论行动违背党纲党章和党的组织决议案、无故连续三次不到会、无故欠交党费三个月、连续四个星期不做党的工作、留党察看期满而不改悟、泄漏党的秘密等,若违反了这些规定则“必须开除之”,以此防止党的组织成为松松垮垮的小团体。[2]168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