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三角债、数字人民币与人民币国际化

作者: 王任

贸易三角债、数字人民币与人民币国际化0

摘要:在中美巴贸易三角债的背景下,中国向巴西提供美元贷款以帮助其偿还美国债务,并与之达成协议,使得中巴双边贸易以人民币结算。此举一定程度上扩大了人民币在全球市场中的流通范围,有望通过贸易渠道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然而,人民币国际化长期受到基础设施不足、资本管制和美元霸权等因素的制约,难以突破现有格局。数字人民币因其独特的优势,可突破人民币国际化的障碍并创新本国金融体系。关注数字人民币在技术实施、政策推广方面的困难及其自身存在的风险的同时,需要及时把握贸易三角债带来的机遇,加强和优化数字人民币的场景应用,逐步加快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

关键词:贸易三角债;数字人民币;人民币国际化

中图分类号:F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160(2023)05-0011-12

一、引言

长期以来,中国向美国出口的货物和服务价值超过从美国进口的货物和服务价值。在存在巨额贸易顺差的情况下,中国将美元收入用于购买美国国债或者其他美元资产。但出于多元化外汇储备、经济结构调整、降低风险敞口等因素的考虑,中国外汇储备里的美元与美国国债配置需求逐步减弱。与此同时,巴西等国家一直面临经济困境,与美国存在贸易逆差,美联储加息以及本国经济衰退等问题,导致这些国家美元债务负担加重。中国借给巴西美元以偿还美国债务,使其避免高额利息和违约风险。同时,作为与中国存在贸易顺差的资源型国家,巴西借助其要素禀赋优势可以向中国出口丰富的资源货物,并以人民币结算的方式实现对中国的债务偿还,为其自身也创造了出口机会。中国、美国和巴西三方因存在贸易差额而形成的债务关联,可称作贸易三角债。中巴之间的双边协议将中美巴三方的美元债务关系转化为中巴之间的人民币贸易关系,不仅实现了三方的共赢,而且极大地促进了人民币的国际流动。当然,这对人民币国际化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人民币国际化是我国应对百年变局、把握发展主动权的战略选择,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了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并有序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目标。对于人民币国际化的路径,一般认为可以从扩张地域和货币职能两个角度实施“三步走”策略,即地域上从周边化到区域化再到国际化和货币职能上从结算货币到投资货币再到储备货币[1]。同时,中国政府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策略也发生了转变,即从最初关注人民币的跨境贸易和投资结算、离岸人民币市场的建设以及双边本币互换,转向了关注人民币在大宗商品交易中的计价地位、金融市场的深化开放以及“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的人民币使用[2]。一些学者提出人民币国际化应采取中国特色路径,即短期内隔离并发展人民币在岸和离岸市场,从人民币的国际需求出发,使用“回流”机制倒逼国内金融市场改革[3]。现在,随着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经济与金融领域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一些学者建议利用数字技术解决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跨境贸易、金融投融资和货币储备选择的问题,以此开辟人民币国际化的新路径[4]。

中国人民银行试点发行的数字人民币,作为技术创新的新成果,具备现金的货币属性和数字化的技术特性,有可能创造出一种使人民币连接全球市场的新机制。在央行数字货币诞生之前,私人数字货币作为投机工具通常具有高度的价格波动性,投资者面临极高的风险,难以获得稳定回报[5]。并且,由于其匿名和去中心化等特征,可能被作为非法交易活动的洗钱工具[6];私人数字货币无法承担货币的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职能,因此无法成为主权货币和外汇储备[7-8]。相比之下,数字人民币作为人民币现金的数字化形式,具有与现金相同的法律地位和法律约束力,是中国唯一具有法偿性的可控匿名数字货币。数字人民币采用“中央银行—商业银行”的二元信用创造机制与中心化的管理方法,能够保证币值稳定并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9];法定数字人民币采用国家信用背书,可以履行货币的本质职能[10]。数字货币发展的目标已被明确写入国家“十四五”规划,并强调“稳妥推进数字货币研发”,同时着眼于建立数字人民币治理规则,以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因此,在面对中巴双边协议带来的共赢局面及货币发行技术的创新变革时,深入分析人民币国际化在当前环境下存在的困难与挑战,并探寻数字人民币如何协助人民币在全球化进程中突围,具有重大理论和实践价值。同时,我们还必须直面数字人民币在国际化应用和推广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实际问题,并提出利用数字人民币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策略与建议,进一步推动中巴协议共赢效应的应用和普及,使更多国家从中获益。

二、人民币国际化的困境

(一)人民币跨境清算体系尚不完善

在用人民币结算解决中美巴贸易三角债问题的过程中,我们清晰地看到了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和人民币离岸市场等跨境交易基础设施的核心地位。然而,如表1所示,尽管CPIS系统在支付结算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但其在处理速度、交易规模和参与机构等方面与国际广泛使用的SWIFT系统相比,还有显著的差距①。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人民币在全球范围内的流通、结算和支付能力。此外,世界各国和地区正在积极推进自己的跨境支付系统建设,这无疑对CIPS系统形成了市场竞争压力。同时,尽管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发展对汇率自由化和人民币国际化产生了显著推动作用,但其发展较晚,无论是交易规模、产品种类还是流动性,与高级的离岸货币市场相比,都存在一定差距[11]。在全球范围内,人民币的流动性和深度都较为有限。同时,国际参与者对跨境交易基础设施可靠性的担忧也可能会使他们倾向于选择其他被广泛认可的交易方式[12]。因此,要想进一步提升人民币的国际化水平,就必须解决这些问题。

(二)资本管制的局限

中美巴贸易三角债现象以及未来中巴协议的顺利实施都反映出中国当前资本管制政策的复杂性和局限性。根据蒙代尔三角理论,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一国不可能同时实现资本自由流动、汇率稳定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换言之,一国最多可以同时实现两个目标而必须牺牲另外一个目标,三者之间存在互相制约和牵连的关系。我国由于金融监管能力较弱等原因,选择牺牲资本的流动性来维持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汇率的稳定。资本流动的限制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外汇储备的稳定性,并有助于应对潜在的金融风险。首先,虽然中国在实施资本管制政策的同时,持续保持着与美国的贸易顺差,这却导致了中国政府大量积累美国国债和美元资产,由此面临美元贬值、利率风险、流动性风险、政治不确定性和重置风险等诸多问题。其次,资本管制使得中国的经济活动和国际贸易受到一定限制。由于对跨境资金流动进行了严格控制,跨境支付可能会出现延迟或受限,这进而可能影响供应链的正常运转,并让跨境交易面临支付和结算的风险和困难。再者,中国的资本管制影响了金融市场开放程度和资本结构的灵活性。中国的资本账户至今尚未完全开放,这意味着像中巴这样的双方关系只能通过政府间的双边协议进行美元资产的借贷,而不能通过更加市场化的方式交易。投资者也需要面对资本管制带来的各种问题,包括需要满足特定的准入条件和审批程序等,这无疑增加了交易的成本和不确定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中国在国际资本市场的参与度。

(三)美元霸权的全球经济格局

在全球贸易支付中,美元的占比超过40%,使其成为最广泛使用的国际货币,在国际经济和金融中占据主导地位。通过美元霸权的运作,美国能够通过金融制裁等手段对俄罗斯、伊朗、古巴等国施加压力,以达到其政治和经济目的。为了在国际经济中取得重要地位,人民币必须直面并应对由美元霸权带来的挑战。

首先,美联储在过去一年多的时间内多次加息使得美元升值,极大地加重了巴西等发展中国家的美元债务负担。中国和巴西通过政府双边协议的方式将中美巴之间的美元贸易三角债关系转换为中巴之间的人民币债务和贸易关联,使得部分美元回流美国。这虽然降低了美国债务的违约风险,但也对美元霸权提出了挑战。美国有可能利用其强大的国际金融基础设施设置障碍,如采取金融制裁等手段,以阻碍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

其次,在美元霸权背景下,美元一家独大,大部分国际贸易结算、跨境投资和金融交易都以美元进行。人民币目前在全球支付市场和国际贸易金融市场的比重仍然相对较小,流动性比较低,便利的美元跨国基础设施以及市场参与者的交易习惯都极大地阻碍了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SWIFT发布的RMB Tracker数据显示,2023年4月,人民币在全球支付货币市场的份额为2.29%。而美元份额为42.71%,欧元份额为31.74%。2023年4月,人民币在国际贸易金融市场的份额占比为4.72%,排名全球第3位,仅低于美元和欧元。美元在这一领域具有绝对优势,份额为83.95%,欧元份额仅为6.54%。

最后,美元霸权也表现在其作为全球主要储备货币方面。中国持有大量美国国债作为外汇储备,拥有过多的美元外汇储备使得我国经济面临严重的汇率风险和金融不稳定性。在美联储持续加息的背景下,中国持有的美元资产价格持续下跌。尽管中巴双边协议缩小了中国持有的美国国债规模,但减少的量占比很小。

三、数字人民币可助推人民币国际化

数字人民币因其特有的技术优势、法定地位和运行管理模式,有助于中国摆脱贸易三角债问题中人民币国际化的困境,并推动人民币在国际上的使用和普及,提升人民币在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中的地位。

(一)可完善人民币国际化基础设施建设

数字人民币依靠加密技术、数字签名和分布式账本等技术,能够提供高效安全的跨境交易渠道。首先,数字人民币可以实现对大规模数据的快速传输和处理,并确保交易的安全性、隐私性和防篡改性,从而为其点对点交易提供高度信任和透明度。点对点交易使得境内外参与者可以直接进行跨境支付和结算,而无需中间支付机构或银行的参与,更快地实现资金的跨境转移,减少交易的中间环节、降低交易成本,进一步提升CIPS系统的交易速度和安全性,扩充其使用范围和使用者数量。2023年3月,中国银行云南西双版纳州分行为当地某进出口公司以数字人民币办理对缅进口橡胶结算,标志着数字人民币跨境贸易支付场景已成功落地。在当前中巴达成双边协议的情况下,中国可以很好地利用数字人民币提高跨境交易效率并降低跨境交易成本。其次,数字人民币可以作为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全新交易方式和工具。参与者可以在数字账本上验证交易记录,开展数字人民币离岸交易兑换。数字人民币能提供具有更高流动性的人民币交易渠道,吸引更多机构和投资者参与人民币市场,拓展人民币在国际市场的交易流通空间。

(二)可在资本管制条件下提供金融资产流通的渠道

中国为维护经济稳定和金融安全仍需采取资本管制措施,并以此为基础进行资源配置和产业发展的战略规划。尽管资本管制与金融资产自由流通存在一定的矛盾,但资本管制并不意味着完全阻止金融资产的流通。在贸易三角债背景下,数字人民币有潜力在资本管制的条件下,促进中国与巴西等国家之间的金融资产流通。首先,数字人民币可以通过区块链的实时记录追溯等手段,实现对资本流动的监控和管理。管理者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不同的规则和限制,确保资本流动的稳定性和可控性,防止大规模资本外流对经济造成不利影响。其次,中国已与巴西达成双边协议,在此类专款专用的交易场景中,要求确保中巴之间的资金不会被用于其他用途。数字人民币可以实现金融资产特定渠道的安全转移和交易,同时有效防止外部金融冲击对本国经济和金融市场的影响。使用安全可靠的数字人民币交易可以弥补资本管制对金融资产流通的影响,这是传统人民币难以实现的。最后,中巴之间以数字人民币为基础的跨国资本流动,可以视作中国放松资本管制的一种尝试。通过对这次尝试的深度剖析和总结,我们能够从中积累宝贵的经验,进而为中国未来全面放开资本账户、实现资本的完全自由流动提供参考和指导。

(三)可助力摆脱美元霸权的压制

早在2018年,委内瑞拉政府发布了世界上首个国家信用背书的加密货币,称作石油币,每单位石油币以一桶委内瑞拉原油作为实物抵押,实现了数字货币与金融控制权的紧密关联。但因其国家经济实力不足,仍受美元制约。数字人民币理论上具有最完整的货币职能,为突破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霸权地位提供了新的可能性。首先,作为一种主权数字货币,依托中国强大的国家信用,数字人民币能够突破传统货币的市场流通体系,实现价值的数字化跨国交换[13]。利用其点对点交易的优势,数字人民币可以绕开美元货币体系,使美国难以设立障碍或实施金融制裁。其次,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和在全球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人民币作为交易媒介、支付手段和价值储存方式,已经得到了其他国家的广泛认可。截至2022年年底,超过80个境外中央银行或货币当局,包括巴西央行在内,已将人民币纳入其外汇储备。据巴西央行2023年3月底发布的报告显示,人民币已取代欧元,成为巴西外汇储备中第二重要的货币。目前,人民币已成为全球第五大储备货币,且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特别提款权篮子中的权重排名第三[14]。数字人民币以其较低的发行和交易成本、强大的安全性、良好的流动性以及高度的可信度和公平性,可进一步推动其他国家持有人民币资产,实现外汇储备的多元化,提升资金的安全性和便利性,并减少被美国金融制裁的风险。随着中巴协议的签订实行以及数字人民币的推广,人民币在巴西外汇储备中的比重有望进一步提高。最后,通过加强与其他央行数字货币的互操作性与互认性,数字人民币有望实现与其他国家或地区组建共同的央行数字货币篮子,并将这一篮子数字货币作为锚货币的基准,提高国际货币体系的稳定性和持续性。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