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势能及其为什么“能”
作者: 罗建文 杨希双摘要:政治势能是指某一政治组织或政治团体本身所具有的、在其政治生活和政治运动中所呈现出来的发展态势和影响能量,这种政治的态势和能量就是它的政治影响力和政治作用力的根本体现,也是这个政治组织在社会历史的政治运动中表现出来的政治绩效和政治威力,是这个政治组织在社会变革中的生命力和战斗力的根本标志。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势能包含着强势大气的价值信念引领力、历史使命判断力、基础组织承载力、政治资源组织力、克敌制胜战斗力、严密制度保障力、刚性执行贯彻力、理性反省纠错力等重要内容,从而保证了党的政治决策和政治路线的正确制定和坚决执行,使中国共产党具有了强大的生命力和战斗力,从而展示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开辟伟大道路、创造伟大事业、取得伟大成就的政治秘籍。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政治势能;政治品质;为什么“能”;政治逻辑
中图分类号:D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4-3160(2022)01-0042-15
势能本是物理学的一个范畴,是指一个物体所具有的态势能量。例如重力势能,就是指物体离开地球表面一定高度所具有的态势能量,这种态势能量是由地球的万有引力以及事物本身所拥有的质量和离开地球表面的高度决定的;物体离开地球表面的高度越高,物体本身的质量越大,这个物体的重力势能则越大。事物的势能对于事物作用于其他事物时的作用力和影响力是非常重要的。对于一个政党或政治团体来说,其政治势能就是衡量它的政治影响力和作用力的根本标志,是这个政治组织在社会政治生活和政治运动中作用力和影响力的根本体现。那么,究竟什么是政治势能?政治势能的组成要素又有哪些?政治势能的功力和作用是什么?它对一个政党或政治团体的政治价值和历史意义又是什么?特别是在新的历史时期,研究政治势能对于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势能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体系和政治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的意义是什么呢?对此,本文将予以理论的探讨以求教于学界。
一、问题的提出和研究的意义
长期以来,许多人在问这样一个问题,中国共产党从建党初期50多人的小党发展成为全世界第一大执政党,不仅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而且也夺取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胜利,成就了惠及人口最多最广和最公平正义的伟大事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百年沧海桑田,百年伟大跨越。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1]这是一个世纪之问,也是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伟大追问,其实就是中国共产党为什么具有如此强大的政治势能和巨大生命力的问题。
对于政治势能的研究学术界有不少学者进行过探讨和论证。最具有典型价值的是复旦大学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的贺东航教授,他不仅提出了政治势能的概念,认为政治势能是由价值型政治势能、制度化政治势能、体制性政治势能和一元化政治势能组成[2],而且还从中国共产党及其政治体系的政治势能角度对近20年中国社会农村林权改革的影响及其政策影响力进行分析,提出中国共产党及其行政政策的强大势能是推动农村林权改革的重要力量。[3]政治势能是中国公共政策执行中的比较优势和本土化经验总结的学理性表达,探讨和分析中国制度体系的政治势能如何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将深化和拓展对政治势能这一范畴的研究和运用[4],对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势能进行分析论证将有助于阐释和寻找把政治势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的现实价值与作用机理[5]。另外还有学者从我国40年乡村治理现代化转型的角度分析和论证了我国乡村治理转型的政治势能,认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和乡村治理就是中国共产党从中央发出号令和政治引领,从而强有力地推动社会的改革和乡村治理的向前发展。[6]从学术界这些研究成果来看,有多项成果对“政治势能”范畴予以论述,既研究了政治势能在我国政治历史进程中的作用和功能,也分析了政治势能的组成内涵和不同状态,把“政治势能”作为中国共产党政治行为的核心关键词,这对于党的政治领导和治理效能的研究是有重要参考价值和现实意义的。但是,从政治哲学的学理逻辑来看,人们对政治势能这一范畴的认识和理解还不够深入和系统化,对于政治势能发挥作用的内在机理和理论逻辑的认识还不够明晰,对于政治势能的组成和特征的陈述和论证也有待于全面深化以增强其学术的合理性。
一个政党的政治势能和运动能量决定着这个政党在各种各样的政治运动和政治斗争中的生命力和战斗力,是这个政党克敌制胜、实现自己伟大使命的政治命脉和政治伟力的根本体现。政治势能强大、政治威力十足,她在自己的政治运动和政治斗争中就“能”势如破竹,对敌人形成压倒一切的气势和力量。例如中国共产党在上个世纪40年代初期,经过延安整风运动的政治洗礼和党的建设,形成了党内军内的空前团结和统一,党的组织建设、思想建设、作风建设、路线建设和军队建设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效,党的强大政治势能正式形成,因而在接下来的抗日战争的决胜阶段和解放战争中,中国共产党蓬勃发展、大获全胜,与国民党反动势力兵败如山倒形成鲜明对照。这就是中国共产党所拥有的强大政治势能所发挥的政治态势和政治威力。这种政治势能来自于“全党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的坚强领导下,思想一致、行动一致,不仅保证了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而且为党成为全国范围的执政党奠定了重要的政治、思想和组织基础。”[7]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带领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创造了一系列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变革奇迹,“消灭一切剥削制度,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实现了一穷二白、人口众多的东方大国大步迈进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飞跃。”[8]14到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直面各种复杂关系的羁绊,用自我革命、壮士断腕的气魄,勇于向积存已久的顽瘴痼疾开刀,革除旧的利益藩篱,塑造新的利益格局,这种势态和威力不仅考验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勇气、胆识与担当,更加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强大政治势能。
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伟大成就都是在这一系列政治基础、思想基础和组织基础上取得的,这就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势能。没有这个政治势能就不可“能”形成“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势如破竹的政治威力,就不可“能”形成对国民党反动势力的摧枯拉朽之势,就不可“能”在百废待兴的中华大地上成功进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就不可“能”革除旧藩篱、建立新格局,创造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就不可“能”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创造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这个政治势能就是“领导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自信自强、守正创新,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的政治逻辑[8]2。为了更加全面深入论证和分析政治势能的内涵组成及作用机理,我们将从政治哲学的理论逻辑视域对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势能做出我们的理解和判断,回答中国共产党在艰苦卓绝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中、复杂困难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深化改革开放的峥嵘岁月里为什么“能”,分析和论述中国共产党驾驭中国政治场域的政治势能和政治智慧,凝练和总结中国共产党100年奋斗历程中为什么“能”的政治逻辑,以期学术界各位同仁的指正和教导,以期共同推进“政治势能”这一范畴的深入研究和发展。
二、政治势能的内涵组成及其作用
政治势能的概念是政治行为学者们从物理学中借鉴而来的。物理学中的重力势能既要关注物体的位置态势和离开地面的高度,也要关注物体自身的体量和质量,还要关注物体自身的组织结构和质地比重,某一物体的重力势能越大,作用和影响其他物体的力量和能量就越大。对于政治势能来说,应该是指某一政治组织或政治团体本身所具有的、在其政治生活和政治斗争中所呈现出来的发展态势和影响能量,这种政治态势和能量就是这个政治组织或政治团体的政治影响力和政治作用力的根本体现,也是这个政治组织或政治团体在社会历史的政治运动中表现出来的政治影响和政治成效,是这个政治组织或政治团体在社会变革中的生命力和战斗力的根本标志。一个政治组织或政治团体的政治势能主要由八个部分组成,即由先进价值理念的引领力、历史使命站位的判断力、基础组织结构的承载力、配置政治资源的组织力、善于克敌制胜的战斗力、严密制度体系的保障力、刚性执行系统的贯彻力、理性自我反省的纠错力等共同组成的政治影响力和政治作用力。某一政治组织其政治势能的大小与它的这种政治影响力和政治作用力是呈正向相关性的,也是决定着这个政治组织在社会历史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的根本因素,更是体现这个政治组织生命力量的根本标志。如果一个政治组织的政治势能很小或很弱,它在政治生活中和社会政治斗争中的影响和作用就会很小或忽略不计,那就是一个僵尸型政治组织,有它不多,无它不少,它的政治主张和政治意志、政治方针和政治政策、政治路线和政治智慧就不可能在历史进程中有所作为和发挥影响,归根结底,这样的政治组织就很难在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发挥应有的政治影响力、政治战斗力和政治作用力。某个政治组织其政治势能的各个组成成分也与这个政治组织的政治影响力和政治作用力密切相关,政治势能组成结构科学合理,其影响力和作用力就越大;如果某个方面有缺陷或不足,其政治势能的影响力和作用力就会大打折扣。
第一,先进价值理念的引领力是决定政治组织政治势能的关键因素。这是决定一个政治组织的信仰和灵魂的关键。科学的先进的价值信仰系统决定着和指挥着这个政治组织所有成员的政治意志和政治行为,决定着这个政治组织的性格和品质;只有科学先进的价值理念才能产生科学先进的政治意志和政治智慧,才能有科学合理的政治决策和政治路线,才能引领政治组织做出正确的政治抉择和政治判断。因为这个科学先进的价值理念体系就是政治组织的灵魂和方向,没有正确的政治灵魂和政治方向,就无异于大海航行中没有灵魂操控和方向指引的巨轮,随时随地都有机毁人亡的危险和隐患,它就很难到达前行的彼岸。
第二,历史使命站位的判断力是决定政治组织势能的历史视野和政治高度。历史站位的高度决定政治思维的高度和政治视野的广度。一个政治组织对时局和时势的准确把握和判断对于政治组织的政治决断和制定路线方针政策至关重要,这是决定这个政治组织政治势能大小的决定因素。一个物体的体量和质量虽然巨大,如果是离开地面的高度为零,那么它的重力势能也就是零。政治组织的政治势能取决于这个组织在历史局势和政治形势中的站位高度,站位越高,它对历史局势和政治形势的判断就越准确,对历史发展的走势和政治形势的认识就看得越清楚,做出的政治判断和政治分析就越准确,这个政治组织的决策和路线就越正确,其政治行为和政治斗争就越有利于这个政治组织的主观动机和价值目标,就越容易到达政治组织的理想彼岸。
第三,组织基础结构的承载力是政治组织政治势能的基础性结构。这是决定这个组织能否承受巨大压力和历史重任的根本基础,是构成政治组织的基础性材料及其有机结构。建筑物的基础性材质元件是基础结构的组成元件,但是这些组成元件的不同结构也将形成不同的承载力,高楼大厦的基础材料及其结构就显得非常重要,否则就不可能承载巨大的压力。政治团体的组织基础结构就是万丈高楼的地质基础结构,是决定高楼能否挺拔的根本因素;牢固的地质基础结构是决定万丈高楼能否站得稳立得住的根本,沙滩上建不起高楼大厦的简单道理就是因为它的地质基础结构承受不了高楼的巨大压力。政治组织的基础性结构就是它的基础构件材质和组成方式,如果基础性构件材质坚硬且结构合理,就能承载巨大的外在压力和担当沉重的历史使命;否则,就不可能承载巨大压力和抵抗重大风险挑战,甚至会楼毁人亡。政治组织的基础性结构也如同高楼大厦的地质基础结构,材质的性能和结构的合理与否决定着高楼大厦能否高耸云端和能否经受住地震抗击。
第四,动员配置政治资源的组织力是政治组织政治势能的根本标志。政治的本质就是各集团利益的实现途径。一个政治组织或政治团体的政治行为和政治意志都是为了实现这个政治组织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只有围绕自己的政治目标来科学合理地动员和组织各种政治资源和政治力量,才能实现自己的政治意图和政治目的。因此,一个政治组织或政治团体围绕自己的政治目标科学合理地组织动员一切可用的政治活动资源和政治行为要素,形成有利于政治斗争和政治运动的政治合力是这个政治组织影响力和战斗力的根本体现,也是这个政治组织动员力和组织力的根本体现,这是政治组织生命力的根本所在。一个政治组织或政治团体要想取得政治斗争和政治运动的胜利,就必须充分调动一切可以利用的政治资源,有效组织一切可以利用的政治力量服务于和服从于政治大局和政治目标,这是政治组织政治行为取胜的至关重要的基本条件。没有高效合理的政治资源组织力就不可能取得政治斗争的最后胜利,也不可能实现政治组织的政治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