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宇宙背景下网络意识形态治理新境遇与机制探构

作者: 胡洪彬

摘要:作为数字技术时代的高阶产物,元宇宙以区块链、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和数字孪生技术为依托来搭建自身的运行体系,实现了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深度融合。元宇宙大大提升了用户的沉浸感、真实感和临场感,推动了人们社交模式和商业模式的发展与创新,也给网络意识形态治理开拓了新空间,有利于强化网络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感染力、渗透力、沟通力和解释力。元宇宙的空间性、映射性和人机性,亦可诱发虚拟社会中历史虚无主义、民粹主义、极端主义和自由主义思潮的产生,从而给网络意识形态治理带来新的挑战。因此,同传统的互联网一样,元宇宙同样有着不可忽视的意识形态属性。面对元宇宙来势汹汹的技术环境,网络意识形态治理主体决不能消极被动或听之任之,应积极通过形成理念发展机制、引导协作机制、配套管理机制、绩效评估机制和人才培养机制进行提前布局,牢牢把握网络意识形态治理的领导权和主动权。

关键词:元宇宙;网络意识形态;意识形态治理;机制探构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码:1004-3160(2022)06-0086-13

不断提升网络意识形态治理能力,着力维护我国的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是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和网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时代奋力开创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的核心要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互联网这个战场上,我们能否顶得住、打得赢,直接关系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和政权安全。”[1]“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必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人类优秀文明成果滋养人心、滋养社会”,“为广大网民特别是青少年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2]9这些表述为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治理的科学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近年来,随着全球网络信息科技的迭代更新,网络虚拟空间的交往模式也不断推陈出新,尤其是在区块链、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和数字孪生等数字技术加持下,作为数字化和智能化时代科技新形态的元宇宙开始走上历史前台,成为当下网络信息传播领域的又一个“新形态”。元宇宙的崛起不仅在网络科技和数字经济发展领域掀起了一股新热潮,也给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网络传播塑造了新空间。面对元宇宙来势汹汹的发展势头,网络意识形态治理如何才能做到因势而谋和应势而动,这已成当下不得不进行思考的一个理论与现实问题。本文探讨了元宇宙给网络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带来的新境遇,并论述了在元宇宙背景下网络意识形态治理的机制创新路径,以期在网络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为建设具有强大引领力与凝聚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提供有价值的借鉴。

一、借势运力:元宇宙塑造网络主流意识形态传播新空间

(一)“元宇宙”释义

元宇宙(Metaverse),本身是一个“舶来品”,在英语世界中,是由作为前缀的“meta-”(意为“元的”或“超越的”)和作为词根的“verse”(代表着“空间”“宇宙”)构成的合成词汇,可译为超越现实宇宙之外的另一个不同的宇宙。作为一个新网络术语,其概念界定还存在诸多争议。如在《牛津英语词典》新收录的词汇中,元宇宙被释义为“一个虚拟现实空间,用户可在其中与电脑生成的环境和其他人交互”[3]。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则认为,元宇宙并非一处地方,而是一个“奇点时刻”,在其中,沉浸式的数字世界成为我们生活和消磨时光的主要方式。[4]一些国内学者认为,元宇宙即3D数字化的虚拟社会,通过为用户创造一个开放式和不受束缚的数字社交环境,让用户在感官上突破空间与时间障碍,进而达到增强用户交互感、存在感和真实感的目标。[5]综合已有研究,可知所谓的元宇宙,本质上即一个虚拟的、立体式的和不断演进的电子社交空间。作为网络社交模式的一种崭新样态,元宇宙的发展既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其不仅在感官层面上打破了现实世界的时空界限,而且赋予了人们以多元数字化身的形式进行参与的权利,借助于虚拟身份,人们可在其中展开各式各样的社交互动与工作生活,因而带给了人们一种全新的沉浸式体验,由此,元宇宙也被科技界视为下一代互联网发展的重要目标。

作为数字化时代的又一个高阶产物,元宇宙的建构绝非一种或几种技术就可完成,而是需要通过对多种不同技术进行整合嵌入方能实现。从元宇宙的具体运行过程来看,其所依托的体系框架就包含了底层基础技术、具体操作系统、元宇宙驱动引擎、信息交互方式与内容应用、顶层共识规则等若干要件。这其中,底层技术是构成元宇宙的“基石”和“底盘”,所需的技术要求也最为苛刻。为了形成复杂条件下达成目标的能力,就必须嵌入人工智能技术;为了实现参与者之间的点对点交互,就必须嵌入区块链技术;为了更好地提升观感体现,就必须嵌入以VR和AR等为支撑的虚拟现实与扩展现实技术;为了能将现实世界的镜像投射到虚拟世界,就必须嵌入数字孪生技术。此外,还包括以5G为代表的现代通信技术和云计算技术等等。这些不同层面的技术在元宇宙内部发挥不同功用。操作系统和元宇宙驱动引擎是构成元宇宙的基本躯干,支撑着元宇宙的运行,影响并制约着元宇宙的运行效率及其演化发展。信息交互方式与内容应用、顶层共识规则共同构成了元宇宙的内在生态和运行模式,交互方式在于打破元宇宙同现实世界的次元壁,以实现现实与虚拟世界的交互,内容应用构成了元宇宙的场景塑造和动态展开,而顶层的共识规则决定了元宇宙的运行边界及其参与者的基本权限等命题。可见,元宇宙的建构本身是一项系统性工程,绝非一朝一夕就可实现,但值得注意的是,随着近年来区块链、虚拟现实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虚拟世界实现迭代升维,与现实世界的联系也日益紧密,这些都为元宇宙的发展夯实了根基。

(二)元宇宙对网络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价值

不断加强网络意识形态建设,维护我国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是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前提,也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基础和保障。元宇宙的崛起,显然在现实中为网络主流意识形态的建构与传播塑造了一个全新的态势,为提升网络主流意识形态传播效果构建了新的技术保障体系。概言之,元宇宙对网络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积极价值主要彰显在四个强化上。

1.元宇宙有助于推动网络主流意识形态传播感染力的强化

感染力,即能引起他人产生相同或相似思想与情感的能力。感染力建设是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一环,也是考量网络主流意识形态传播效果的关键变量。一般而言,意识形态工作的感染力主要源于两方面,一是需要在主体层面做到真情实意,以达到“以情感人”,二是需要在场景和方式上谋求突破创新,以尽可能实现“以景动人”。显然在互联网这个虚拟场景中,主流意识形态传播感染力的形成更多依赖于后者。在传统互联网环境下,文字、图片及影像是信息传播的主要媒介,在这种二维表达情景中,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感染力极为有限,且极易走向审美疲态化。元宇宙的诞生为提升网络主流意识形态传播感染力提供了全新技术支撑,其中最为直观的就是3D视觉技术应用。元宇宙已不仅是一个网页或一张图片等形式的简单运作,而是一个包含多重要素的立体化数字生活空间,元宇宙的几乎所有内容都建立在3D建模基础之上。3D建模即利用三维软件,通过虚拟三维空间来搭建出具有三维数据的人物及场景,既包括了二维捕捉基础上的实体生成,也涵盖了对图像本身的3D渲染等多个技术环节。在3D视觉技术的帮助下,网络信息传播就可实现从传统的二维平面表达向元宇宙背景下的三维立体展示的转型升级。因此,在元宇宙中嵌入主流意识形态,无论是内容生成还是表达方法上,相较以往都有了质的飞越,有助于激发参与者的求知欲和想象力,为增强网络主流意识形态传播感染力开辟了新路。

在元宇宙中,如果说3D建模为主流意识形态传播搭建了新的“舞台”,那么,VR技术的嵌入应用就在打开元宇宙准入通道的同时,为参与者提供更加保真的视觉盛宴。VR(Virtual Reality)技术,即虚拟现实技术或人工环境技术。作为“3D的互联网”,元宇宙本身不会给参与者自动带来全新的观感体验,VR是构成打开元宇宙的基本入口。元宇宙作为空间的核心在于不断的创造与完善,而VR则向参与者提供了有关视觉、听觉和触觉等层面的感官模拟,为全方位展现元宇宙创造了丰富手段。在VR头显设备的帮助下,参与者得以在元宇宙塑造的三维空间实现自由翱翔,进而带来极致的沉浸式体验,这种沉浸式体验可帮助参与者达到现实中肉眼无法企及的广阔领域并形成超级奇观效果,还能全方位调动参与者的听觉、视觉甚至触觉,并促其实现从感官体验向哲理体验进行升级。因此,推动元宇宙同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紧密结合,必然有助于强化意识形态内容立体化、灵动化,增强主流意识形态的代入感和吸引力,这对于提升网络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感染力,进而弘扬主旋律是有积极意义的。

2.元宇宙有助于推动网络主流意识形态传播渗透力的强化

渗透力,原为物理学术语,意指物质在透过半透膜时产生的迁移现象。对于意识形态工作主体而言,要真正确保主流意识形态能够打动人心,就不仅要做到“入眼”“入耳”,更要直抵心灵深处,不断触及人的内在灵魂,由此才能 “入脑”“入心”,并引发人们的思想共鸣。在意识形态工作实践中,穿透力建设较之于感染力建设而言是更为深层次的范畴。对于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传播而言,其渗透力建设的关键同样在于突破传播主体与接收对象的“半透膜”,进而达至意识形态内容的逐步“迁移化”。元宇宙可为实现这一迁移过程提供两方面的支撑。一是主体功能拓展。元宇宙是多彩的空间,也是赋予参与者自主性的空间。在元宇宙中,无论是人的身体形态还是肌体功能都会得到数字化的重塑与延展,通过智能设备的数据采集、追踪监测和系统上传,参与者便可在元宇宙获得专属的“数字化身”(Avatar)。借助这一化身,不仅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主体实现了功能强化,参与者亦可通过元宇宙模拟的触觉和味觉,实现对各种意识形态要素的直观接触,从而提升用户对主流意识形态的切身感悟能力。二是叙事逻辑转化。在传统的意识形态传播实践中,作为主体与对象的人的二元对立是其基本样态,而在元宇宙中,除了人的虚拟化身外,赛博格、各式各样的虚拟人(NPC)以及各类智能设备等共同构成了信息传播的重要主体,各类主体相互交融,围绕主流意识形态展开平等对话并获得内在统一,正是在此过程中,人的精神世界被彻底打开,主流意识形态的建构也将获得更多的情感支持,并推动传播效果实现纵深化发展。

3.元宇宙有助于推动网络主流意识形态传播沟通力的强化

作为人际关系得以建立的中间桥梁,沟通是人类进行情感交流的基本纽带,也是意识形态工作的根本着力点。意识形态作为观念体系,其价值目标就在于维护和实现阶级统治,要确保其为对象所接受,实现主体与对象之间的有效沟通是基本要件,如果“自说自话”,其实效性必将无从谈起。元宇宙通过自由场景塑造和打破时空界限,为进一步强化网络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沟通力提供了新的可能性。一方面,有效沟通的前提是创设良好的沟通环境,不同于传统互联网模式下的二维社交网络,元宇宙提供的是一个三维动态空间世界,不仅具有立体性还具有发展性和转换性。在人工智能、移动设备、传感器和定位系统等相关技术的支撑下,元宇宙可基于主观意志为用户设计、创造和调用不同的交流背景,以契合用户主观诉求和交流需要。同相对固定的现实沟通环境相比,元宇宙为用户了提供了一种自由的场景式交流模式,显然,这对提升用户的交流体验和强化沟通效率是有利的。另一方面,有效沟通也有赖于良好时机的塑造,元宇宙实现了交流与沟通的空间自主化,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时间的界限。通过三维建模,元宇宙可塑造出现实时间维度中难以实现的场景单元,在其中用户可以同古人把酒言欢,可领略革命先辈为国为民的大无畏精神,并始终以一种主体“在场”的模式介入其中,这种沟通让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信息在“编码”及“解码”的过程中保持了“原汁原味”,因此最接近于沟通的内在本质,有助于网络主流意识形态传播获得文化层面上的高度认同。

4.元宇宙有助于推动网络主流意识形态传播解释力的强化

作为观念的上层建筑,意识形态本身是一整套理论构成的思想体系。伽达默尔(Hans-Georg Gadamer)认为:“理论对于我们来说并不是立刻就能理解的,因而要求做出解释的努力。”[6]意识形态要为社会大多数人所接受,必须形成强大的解释力。在互联网的特殊场域中,切实提升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解释力,根本上依然取决于意识形态内容本身的科学性和彻底性,同时也与网络信息传播的真实性密切相关。元宇宙最大的发展性和前瞻性,就在于其告别了传统互联网空间一味脱离甚至逃避现实的虚构体态,而是通过数字孪生技术,开启了一个虚实共生的数字平行世界。数字孪生(Digital twin),即充分利用模型、传感器等带来的数据信息,通过集成多尺度、多概率和多物理量的仿真过程,在虚拟空间中完成映射,并反映其相对应现实的全生命周期过程。利用数字孪生技术,网络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不仅可以更好地映照现实,实现网上网下协同互动,而且在5G、6G通信技术加持下,还可达至虚拟仿真与实践发展的同步运行,由此为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提供“虚实一体”的阐释通道。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