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伟大建党精神有效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蓬勃发展
作者: 张书敏 章忠民[摘要]解决好以伟大建党精神有效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蓬勃发展的这一重大课题,关乎到我们能否实现上下五千年中华文明的赓续和辉煌发展。在以中国式现代化所要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不断推进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中,将尽显中华民族所特有的文明力量和秘诀。由此,充分发挥伟大建党精神领航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奋勇前行的重要作用,不断提升伟大建党精神融合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理论与实践自觉,深入探寻伟大建党精神促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路径并勇敢前行。我们既要在新的历史条件和构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一使命中准确理解中华文明传承和转化是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的必经之路,又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背景下理性看待整合与创新运用伟大建党精神赋能文化软实力竞争的必然之策。
[关键词]伟大建党精神;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两个结合
[中图分类号]D61;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274(2025)01—0115—08
[作者简介]张书敏,上海财经大学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章忠民,上海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大概念,彰显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要以崭新的主动姿态进入世界历史发展进程的新尝试。[1]如何充分发挥伟大建党精神引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蓬勃发展,深入发掘伟大建党精神对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发展的驱动力、规范力,进一步自觉把握两者之间互融共生的内在关联,关乎能否顺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乎实现什么样的复兴,关乎怎样实现复兴这一系列重大问题。伟大建党精神引领建构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担负新的文化使命,理应成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题中之义。
一、发挥伟大建党精神领航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奋勇前行的重要作用
伟大建党精神在弘扬的过程中有其充实内涵,它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共同创造幸福美好明天的精神力量,彰显出我们党高度自觉的历史使命与担当。当前形势下要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蓬勃发展,充满各种艰难险阻,发挥伟大建党精神领航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奋勇前行的重要作用,是我们必然而又必要的选择。
第一,伟大建党精神引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用“伟大建党精神”概括了我党基本行为导向和规范,将其凝练为32字箴言:一是“坚持真理、坚守理想”凝聚了党的价值导向和价值追求;二是“践行初心、担当使命”标示了党的价值取向和价值标准;三是“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反映了党的价值规范和行为准则;四是“对党忠诚、不负人民”强调的是党的价值原则和纪律要求。其一,这四者之间构成密不可分的共同体且相得益彰,共同对蕴藏在伟大建党精神中的价值观念进行不断地揭示和呈现。这也意味着如此难能可贵的品质追求已作为伟大建党精神基本构成内容。中国共产党人所发起创立、形成于不断革命斗争过程当中,并且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中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有催人奋进、感染力较强的革命意志、道德观念、先进思想等精神品质。中国共产党人面对不同时期不同的历史任务,进行艰苦卓绝的实践而形成了一系列的精神。伟大建党精神的赓续传承,能够突破时空局限延续至今,主要是其富有深厚的意蕴且内容包罗万象,生命力非常强大,所以才不会被禁锢在特定的时空当中,而是始终如初地持续发力。伟大建党精神为百年实践中所构建的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明确了主基调,同时在此基础之上还诞生了一系列伟大精神,它们奠定精神谱系形成的坚实基础。精神谱系贯穿民族复兴伟大事业的整个进程,还将随着整个民族复兴事业的继续发展而不断扩增。尤其是在当前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进程中,更是要让伟大建党精神在场、露面、引领;其二,伟大建党精神有特定的精神基础,它并不是完全孤立存在的,是对伟大民族精神、辛亥革命精神、五四运动精神等先进精神的承接和发展,是一种精神层面的历史接力。[2]因而,正是在继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立足于世界文明大家庭后,在当下大力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蓬勃发展中,伟大建党精神所富有的现代气息,能够使得过去、现在和未来相统一,发挥其得天独厚的作用和功能,“任何一个民族都需要有这样的精神构成其强大精神力量,这样的精神无论时代发展到哪一步都不会过时。”[3]其三,伟大建党精神升华了既往先进精神,堪当贯穿在百年党史中的精神红线,其深深镌刻在伟大历史征程中,并指引未来事业发展。伟大建党精神的提炼与问世,既是对中国共产党的心路历程的注解,其关键作用还在于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能够从这种具有较强感召力与感染力的精神当中获得自我成长与发展,在实践活动中能够始终保持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并且还能够对实践的路径和朝向进行实时地调整,故而成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前导。
第二,伟大建党精神彰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特征。中国共产党团结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过程,也同时涵盖着建设发展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内容。其一,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马克思主义文明,是社会主义文明,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文明,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马克思主义政党具有纯洁性和先进性,中国共产党有别于资产阶级政党,采取的并非是多党轮流执政的方式,在其坚强领导下带领人民全力推进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蓬勃发展。中国共产党拥有深刻改变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方向和进程的血脉根基,在这一进程中,要做到不迷失航向,必须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展现共产党人昂扬向上的精神气质,同时给人民群众树立榜样。“历史在人民探索和奋斗中造就了中国共产党,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又造就了历史悠久的中华文明新的历史辉煌。”[4]其二,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新征程上,要不断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直接事关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发展方向和前途命运,这既是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鲜明特征,也是历史经验和实践要求的深刻总结。历史长河滚滚向前,伟大精神延绵至今。中国人民紧紧围绕在党的周围,坚持不懈地开展革命斗争、改革建设等,但是无论处境如何艰难,敢于斗争和不畏牺牲的精神传统都会为我党赋予能量、动力。从本质层面来看,正是因为红色基因已经深深地烙印在了伟大建党精神当中,并时刻告诫党必须要牢记自己的使命和初心,必须要时刻忠诚于党和人民,所以党无论遇到什么样的艰难险阻都会初心如磐、奋勇向前,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懈奋斗的历史过程,面对不同时期不同的任务,所取得的成就带有深刻的历史印记。其三,伟大建党精神使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社会主义本质不断彰显,中国共产党有着深刻改变世界发展趋势和格局的使命担当,构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我们要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必须要坚持党的领导,必须以伟大建党精神作为引领。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之初的实践中所形成的伟大精神才能够称之为伟大建党精神,包含了各种建党观念和行为规范,是中国共产党先驱对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建党价值观和本质内涵进行传承与发扬的具体表现。对于中国共产党而言,伟大建党精神属于其历久弥新的精神成果,对于中国人民而言,伟大建党精神又是其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可以说,伟大建党精神正确指引中国人民构建自己的精神家园,形成了积极向上的价值观。中国共产党拥有伟大建党精神这一深刻改变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前途和命运的磅礴伟力,在一定程度上,一扫传统文明的保守性与封闭性,使其与世界接轨,“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5]这些深刻改变不仅锻造了中华文明、丰富了中华文明,还提升其先进性、科学性、战斗性、革命性和人民性。这就意味着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必须以伟大建党精神为规范。
第三,伟大建党精神拓展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内涵。“我们决不能抛弃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决不能抛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坚守好这个魂和根,是理论创新的基础和前提。”[6]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中华文明的组成部分和现代形态,现代文明是相对于传统文明而言的,实现现代转型是中华文明新的使命任务,在中华文明现代转型的进程中,作为“魂脉”的马克思主义为其提供生生不息的动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一“根脉”则提供源源不竭的滋养。其一,伟大建党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所特有的精神武器,其蕴含着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性等内在特质,是对五千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五百年世界社会主义文化、近百年中国共产党红色文化的认同、继承和发扬。我党始终立足本民族实际,进行建构富有中国特色的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实现对马克思主义文明理论的实践转化。中国共产党人早就清醒地认识到“背离或放弃马克思主义,我们党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7],必须“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这就进一步拓展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文化视野与内涵。其二,中华文明在经历了180多年的蒙尘屈辱后迎来命运扭转的契机,随着中国人民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它正以难以摧毁的韧劲开始从传统向现代的全面转向。中华文明所具有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等突出的特征,使其成为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虽然近代中国遭受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但中华传统文化并没有因此而湮灭,而是不断焕发出文明生机和新芽。其三,广大中国人民、先进的爱国志士仁人在积极进行救亡图存的斗争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不断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前进力量。中华民族强大的文化基因决定了历史传统不会因曾经的暗淡而消解,中华文明蕴含着能够实现从传统向现代转化的机理。[8]
我们必须以伟大建党精神引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发展方向,始终把握好这一根本,一百年不动摇。既要深入揭示伟大建党精神所彰显出的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特征,又要在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具体建设中充分发挥其功能和作用,从而让伟大建党精神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不断拓展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丰富内涵。
二、提升伟大建党精神融入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理论与实践自觉
伟大建党精神要有效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蓬勃发展,我们就必须把对两者之间的融合贯通上升到理论与实践的自觉,唯有此,才能捕捉到伟大建党精神的文脉所在,领悟到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发展对伟大建党精神内涵的丰富作用,最终让两者相映生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保驾护航。
第一,提升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堪称伟大建党精神的文脉所在的文化自觉。伟大建党精神要发挥其精神示范引领作用,根基是重中之重。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相对于中华民族传统文明而言的,是中华民族传统文明的延续,二者以“五四”新文化运动为界,“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前的文明属于中华民族传统文明,“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开始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建构,二者共同构成中华文明的整体。[9]一脉相承的中华文明孕育出灿烂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这是文化“精神内涵”的连续性。正是因为有一脉相承的中华文明,才坚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信;也正是因为中华文明的传承不绝,才延续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与向心力。其一,在整个世界文明史之中,中华文明以其得天独厚的特征而延绵不断,它在历史演进过程中赋予了中华民族生命力与创造力,决定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历史路径。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传承和践行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伟大建党精神扎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从一定意义上来看,百年党史是中华文明史的一部分,而伟大建党精神又蕴含其中,可以说,伟大建党精神孕育于中华文明,中华民族特有的思想观念在各方面都对伟大建党精神有深刻的影响,体现在百年进程中中国共产党所进行的伟大斗争与实践中。其二,伟大建党精神的产生凝练与问世,显现出中华文明传统向现代转变的一个契机,一个精神准备。它脱颖而出时,实践由自在到自为、日用而不觉。随着十月革命带来马克思主义,成为一个新的契机,使中华文明的发展有了新动力、新方向、新途径。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目标一经确立,标志着中华文明进入新的历史阶段。中国共产党自觉地与时代要求、人民呼声相适应,使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能够很好的成为伟大建党精神发挥其价值载体与平台。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孕育了其独特气质,成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内涵来源。其三,伟大建党精神将过去、现在与未来贯穿起来,具有鲜明的历史连续性和文化继承性。在过去它彰显传统文明所在,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这四个不同历史时期不断汲取养料,同时还以中华民族传统精神与文化为生长的土壤,与当时特殊时代背景下的特定要求相融汇,在长年累月的实践中不断浸润发展,最终实现各时期的相互串联,党在百年历史进程中所形成的精神谱系,都是在伟大建党精神的引领、激励、支撑下,结合新的历史任务、时代特征而建构、生发出来的,它们是“源”与“流”的关系。并与伟大建党精神一脉相承,并不断使伟大建党精神丰富发展、富于时代性和创新性,彰显了伟大建党精神这一精神源头跨越时空的生命力。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精神谱系有其特定的历史条件和实践,这是孕育伟大精神形态的必要前提,新时代是伟大变革的时代,需要新的精神状态,新的动力与指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须始终紧随于社会主义实践,努力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现实文化相互交融,把握历史方位,努力为提升伟大建党精神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高度融合增添色彩。
第二,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发展必将促进伟大建党精神内涵的不断丰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特质,是我们走稳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所需要大力弘扬的中国精神,只有建立在不断学习、更新、转换中它才能真正展现其生命活力,成为凝聚中国力量的关键,成为在全球文化风云激荡中以创造能力抢占发展先机的关键,我们可以从这一关键中看到突破的契机。其一,中国精神沉淀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品格和价值追求,这是伟大建党精神的深厚源泉。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精神的当代最为鲜活的版本,后者所积淀的很多优秀内容为伟大建党精神所承继,它们构成伟大建党精神的传承因子。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不同于西方文明形态的社会主义文明形态,中华文明进行现代转化的过程中不能发生偏颇,成为具有内生动力、具有先进性、人民性、时代性和开放性的文明样态,引领世界潮流,需要驱动力、规范力,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离不开伟大建党精神并且不断促进其内涵的丰富。其二,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每一次新的实践都必将有力推进伟大建党精神的延展。在内涵不断丰富的同时,伟大建党精神还体现出历史的连续性和文化的继承性,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实践主体是“中华民族”,由“现代”构成时间轴,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唯有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且没有中断过,并且保持延续和繁荣,就在于它有深厚的民族传统文化,特别是优秀传统文化铸就了民族凝聚的精神纽带,赋予了民族发展的精神力量。其三,通过学习其他民族文化的长处,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不但有利于增进我们自己的民族文化活力,而且有利于丰富世界各国文化的内涵。例如,中华文化中推崇的责任担当,与西方文化中强调保障个人自由的思想之间可以互补;中华文化中强调辩证综合的思维方式,与西方文化中注重分析的思维之间相辅相成,这些都表明一个民族的文化价值要素可以超越本民族范围而具有普遍性。更进一步讲,任何民族的文化都不能脱离世界文化而发展。只有用全球眼光考察,才能激发每一个民族和国家自身的文化主体意识,同时,在世界文化的整体发展中,才能更加凸显一个民族和国家文化的意义,这也是“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观点的有力印证。推动世界文明对话,在当今世界局势中尤为紧迫。如果世界的文明不积极制止分裂对抗、恐怖袭击等疯狂的力量,世界便会风雨里飘浮摇荡。所以在构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过程中,我们要进行文明对话,以文明自觉和道德意识来解决人类生活所面临的冲突与难题。如果说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是一颗参天大树,其根系即为中国共产党人的丰富的历史实践,既有时间维度上弘扬传承与革新,也在地理空间层面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精神的实践性。“文化身份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民族与生俱来、磨灭不掉的胎记。”[10]任何一个民族的生存与发展都有自己特定的“文化身份”,它确证了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立特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演化的漫长历史过程造就了民族认同,赋予了中华民族发展延续的生命力和创造力。伟大建党精神不仅是中国共产党的宝贵精神财富,能够通过传承中华民族精神使先进性得以彰显,通过融合中华民族精神使内涵更进一步丰富,故而更具生命力,通过体现中华民族精神而产生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