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加快建构兵团对外话语体系研究

作者: 黎旭坤 刘爱丽

[摘要]意识形态工作是一项关系到党的人心向背的极端重要工作,而话语体系建构和宣传在其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新时代面对“两个大局”复杂形势,美西方“以疆制华”图谋下大肆炒作涉兵团问题,利用其强大的国际话语权抹黑丑化兵团形象,在舆论宣传和思想领域给兵团造成了意识形态“倒灌”危机。对外讲好兵团故事,建构一套系统成熟的兵团对外话语体系,对新时代兵团做好意识形态工作而言显得尤为迫切。本文主要从做好兵团自身工作角度出发,扼要阐述了兵团对外话语体系建构进度慢、不系统、缺乏引领力的现状,分析了其工作中的不足和“痛点”,并从做好学术研究、外宣工作和外事工作方面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化地建构兵团对外话语体系,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话语体系;兵团;舆论宣传

[中图分类号]D8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274(2025)01—0149—05

[作者简介]黎旭坤,男,兵团党委党校(行政学院、社会主义学院、中华文化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习近平外交思想等;刘爱丽,女,兵团党委党校(行政学院、社会主义学院、中华文化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党史党建等。

对外话语是意识形态话语权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两个大局”的复杂背景,新时代兵团在继续履行好维稳戍边职责使命同时要注重意识形态思想建设,加快建构兵团对外话语体系,对外讲好兵团故事,为兵团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舆论环境。

一、加快建构兵团对外话语体系的重要意义

(一)“两个大局”复杂背景下美西方对兵团的遏制打压

新时代兵团对外宣传工作面临的困境主要是由复杂多变的外部形势造成的。世界进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格局加速演变,美西方为维护自身霸权地位,利用一切手段遏制打压中国崛起。在涉兵团问题上,美西方在政治上以“人权”为借口,炮制所谓“法案”对兵团相关实体和个人进行所谓“制裁”;经济上封锁打压兵团企业和兵团产品,对兵团生产的棉花等产品进行所谓“抵制”,禁止他国与兵团企业有贸易联系;军事上歪曲兵团的准军事属性,污蔑诋毁兵团的职责使命;文化上利用其国际话语权在舆论中杜撰散布涉兵团谎言,抹黑丑化兵团形象,对内挑拨兵团与各族群众的关系,对外煽动国外民众对兵团的反感。不利的舆论环境不仅使得兵团在更好履行职责使命、“走出去”对外交往中受到种种束缚,而且错误的思想观点在其强大的宣传攻势下影响到国内,存在意识形态倒灌风险。因此,对外讲好兵团故事,建构兵团对外话语体系显得尤为迫切。这是兵团突破美西方舆论封锁,争夺涉兵团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必然要求。

(二)加快建构兵团对外话语体系的目的

1.直接目的是营造兵团改革发展的良好外部舆论环境。受美西方在政治、经济、舆论等全方位打压,造成一些国外企业和民众不敢跟兵团进行正常往来,极大破坏了兵团的对外形象和事业发展。因此,加快建构兵团对外话语体系,是采取主动的措施逐步改善兵团的对外形象,为兵团的改革和发展,以及新时代“走出去”营造良好的外部舆论环境。

2.根本目的是兵团争夺对外话语权,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美西方对兵团的污蔑攻击本质上是意识形态问题,是在思想和文化方面以疆“制华”“乱华”“遏华”等的突出体现。相关的舆论攻击和涉兵团谎言不仅破坏了兵团形象,也使得涉兵团舆论“发声”刻不容缓。同时,美西方的抹黑还通过各种信息传播渠道进入国内,扰乱民众的思想,造成意识形态混乱。因此,加快建构兵团对外话语体系,是新时代有力有效发出“兵团声音”,讲好兵团故事,争夺对外话语权,堵塞意识形态漏洞的重要举措。

3.长远目的是兵团加强学科建设,提高涉兵团问题研究能力。长期以来,兵团在履行职责使命过程中大多专注于自身的改革发展,对美西方妄图以炒作涉兵团问题来遏制中国发展的险恶用心认识不足,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方面较少研究兵团涉外工作或美西方涉兵团动向,以致于在面对污蔑攻击时被动乏力。因此,在加快建构兵团对外话语体系的同时,要加强相关学科建设,培养一支涉兵团问题研究专业队伍,提高涉兵团问题研究能力,在学术研究和舆论斗争中做到“知己知彼”。

二、建构兵团对外话语体系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一)美西方炒作涉兵团问题的历史与现状

新中国成立后到改革开放前,美西方对涉兵团问题的研究与兵团的发展几乎是同步的。兵团成立之始,西方学者就开始关注到兵团与中国人民解放军之间的关系,以及兵团的准军事属性。20世纪六七十年代,大量知识青年充实壮大了兵团的力量。兵团在维护西北边境安全方面表现突出,这引起美西方的关注。在那个年代,美西方主要从中国的官方报道中获取兵团的相关资料。美西方开始认识到,兵团是一个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开发边疆、守卫边防的亦兵亦民的“准军事实体”。由于这一时期中国并没有刻意对外宣传兵团,而美西方又将精力放在与苏联的冷战竞争上,尽管对兵团有相关了解,但美西方并未炒作涉兵团相关话题。

改革开放后到党的十八大召开前,兵团步入了新的发展阶段。随着对外交往的扩大,兵团在“引进来”和“走出去”的同时,美西方开始派遣情报人员在中国搜集关于兵团的情报,开始将关注方向对准中国知青、少数民族、“人权”等问题。20世纪八九十年代,美西方针对中国实施“西化”“分化”战略,开始炒作涉疆问题,怂恿“三股势力”兴风作乱。西方一些所谓学者也将其关注点逐渐转移到“政治压迫”“军事殖民”等议题上,挑拨兵地关系。东欧剧变后新疆邻国由5个变成8个,美西方炒作所谓“人权”“自由”“自决”等话题兴起。美西方通过诋毁污蔑兵团的职责使命,以“军事组织”等标签化兵团,将兵团置于其前述话语的对立面。[1]而21世纪之初美国忙于反恐战争一度消停了其在涉兵团问题上的炒作,但所谓的“学术研究”并没有因此停止。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关键时期。为遏制中国发展,美西方反复炒作涉疆(涉兵团)问题,以实现其“以疆制华”的图谋。除惯常对兵团使用的“标签化”“污名化”抹黑手段外,美西方还以特定“议题”在政治、经济、舆论上对兵团进行全方位的攻击打压。可以说,强大的舆论攻势是美西方全方位、全链条打压兵团的第一步。面对美西方的遏制打压,一方面,兵团主动出击,正面宣传其职责使命,如制作宣传片,配以新疆优美的自然风光和生态环境,以此展示兵团在新疆社会经济发展、促进民族团结方面的成就;另一方面,针对美西方特定“议题”的舆论攻击进行主动回击,逐步开拓新的宣传途径,大力推进民间交往交流,运用各种渠道各种平台传播兵团声音、讲好兵团故事。

(二)美西方涉兵团国际话语的特点

出于意识形态偏见和国家利益需要,美西方在涉兵团话题时往往把抹黑、攻击兵团作为其“以疆制华”图谋的重要手段。美西方主导下的涉兵团国际话语的特点突出体现在四个方面。

1.突击性。由于美西方掌握着较大的国际话语权,他们往往根据自身需要突击炒作涉兵团议题。美西方不仅以所谓“民族压迫”“宗教自由”等谎言攻击中国共产党的治疆政策,还于2018年抛出所谓“强迫劳动”“强制绝育”“任意拘留”等新“指控”。特别在2021年对兵团的棉花,2022年对多晶硅围堵打压,同时在政治上对兵团相关实体和个人进行所谓“制裁”。尽管事后看美西方的行为皆环环相扣有章可循,但由于兵团并未对美西方诋毁做出提前预判,往往是面对美西方抛出的特定议题进行“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被动回应,使得分身乏术,疲于应对。

2.多变性。美西方往往不会停留或重复炒作某一特定议题,而是通过不同的议题“带节奏”。每当兵团反应过来站稳阵脚作出反制措施时,他们就又换个“阵地”继续“进攻”;当一段时间看似消停下来时,美西方又突然推出一波声势浩大的“进攻”。应对这种“游击战”,一方面,兵团在消耗大量精力的同时,却由于反应不及时、应对不力,造成舆论上的被动。另一方面,美西方的涉兵团话语还带有很强的迷惑性。美西方在攻击兵团时往往使用西方民众熟悉的话语体系,如“基本人权”“民主自由”等,并在这些概念的包装和掩饰下对兵团进行无中生有的、似是而非的指控,[2]使得不了解兵团真实情况的国外民众对兵团及其履行的职责使命产生不当的看法,极大地破坏了兵团的对外形象。

3.扩散性。当前美西方掌握涉兵团国际话语权主要体现在其强大的舆论传播能力和政治施压能力上。纳粹分子戈培尔曾妄言,“谎言说上一千遍就会成为真理”。事实上,美西方的涉兵团谎言之所以能蒙蔽相当一部分国外民众,主要原因是通过其强大的舆论宣传,对谎言进行反复炒作、循环论证。他们通过“学者发布—媒体宣传—议会炒作—政府行动”的“一条龙”操作,将涉兵团谎言包装成“学术问题”,借助所谓“学者”发布“耸人听闻”的“研究成果”,再利用各种媒体“广泛传播”,在美西方各国内部及其操纵的多边组织内采取所谓“法律”“制裁”行动,以实现在国际上对中国新疆和兵团的打压。由于美西方掌握强大的舆论话语权,他们在大肆传播涉兵团谎言的同时打压遏制中国观点和中国声音,形成涉兵团谎言“一面倒”的态势。此外,美西方还利用其霸权地位和政治经济优势,炮制涉兵团的所谓“法律”,在外交和经济上进行“长臂管辖”,严重影响兵团正常的经济贸易和对外交往。[3]美西方的频繁攻击使得兵团有必要急需加大这方面的应对,避免消极影响进一步扩大。

4.长期性。美西方炮制涉兵团谎言遏制打压兵团并非近年才有之事,而是一个蓄谋已久、长期策划的“工程”。美西方炒作涉兵团问题往往打着“学术研究”的旗号,而其对兵团的研究与兵团的七十年发展历程几乎是同步的。兵团成立之初,西方学术界已经关注到兵团的准军事属性、人员构成等。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他们开始注意到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对兵团发展的影响,在分析兵团属性的同时为兵团作出了初步定义。改革开放之后,随着对外交往日趋频繁,西方学术界对兵团的研究更加深入,尤其关注兵团的职责使命、特殊体制、二次创业以及兵地关系等。这些都给美西方后来编造涉兵团谎言提供了“学术积淀”和“专业素材”。美西方的做法对兵团来说是重要的反面教材。我们要加快对涉兵团相关学科的建设进度,在研究兵团自身发展的同时还要关注国外关于兵团研究的最新动态,在了解兵团对外宣传工作的同时还要关注美西方炒作涉兵团问题的情况,特别在话语建构时要将“自我”和“他者”的话语贯通融合,提高涉兵团的研究能力和对外宣传能力。

(三)面对美西方话语攻击,兵团应对被动乏力

受各种主客观环境所限,兵团在面对美西方舆论攻击时显得被动乏力。兵团在对外宣传中多处于“有话说不出”“说话没人听”的尴尬境地,兵团声音在外存在感较低,国外媒体尤其是西方媒体引用、采纳兵团观点或兵团立场极少。美西方的“舆论霸凌”挤压了兵团话语的生存空间,美西方铺天盖地的攻击和兵团零散不成体系的回应,凸显了兵团话语权的薄弱和无力。兵团在应对方面往往被美西方“带节奏”,美西方攻击哪个特定议题,兵团就忙于在哪方面进行研究、进行回应,且更多是各说各话,缺乏有效回应、有力回击。尽管网信办等部门及时掌握涉兵团的舆论舆情,但跟外宣部门有效对接不够,出现了沟通不畅、信息脱节等情况。从学术层面看,兵团涉外领域研究重视度不够,缺乏对涉兵团议题的长期跟踪和深耕细作,出现了关键时候研究成果拿不出、不管用、用不上的尴尬局面。兵团学者对涉兵团问题的研究主要从做好舆论工作出发,缺少政治学、国际关系方面的知识积淀,更多停留在应对之“术”而非问题之“道”。尽管兵团哲学社会科学界在面对攻击后及时组织专家学者进行理论和对策研究,但课题研究需时间,往往两三年后课题完成之时美西方已经转换了攻击“赛道”,对立项时的话题回应可能失去了时效性。从民间交往层面看,兵团相对忽视了在日常民间交往中讲好兵团故事,树立起良好兵团口碑的重要性。没有借助新媒体向外介绍兵团、讲好兵团故事。另外,兵团企业在国外要履行好社会责任,在从事正常企业活动之余多为所在国人民办好事办实事,以此提高兵团在国外民众心目中的形象。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