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解放思想重要论述:出场理据、核心要义和实践要求
作者: 郭明飞 朱毅[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出发,围绕解放思想展开深邃思考,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标志着我们党对解放思想规律的认识达到新高度。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解放思想的重要论述,源于对马克思主义解放思想理论特质的承继和发展,源于对中国共产党解放思想历史经验的赓续与升华,源于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时代诉求的回应和解答,不仅对解放思想的目的、实质、定位等重大问题进行多维阐释,同时也指明了进一步解放思想的路径方法,为我们引领解放思想走向纵深提供了科学的行动纲领和根本遵循。
[关键词]解放思想;出场理据;核心要义;实践要求
[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274(2025)02—0013—10
[作者简介]郭明飞,男,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研究方向:中国特色网络文化建设;朱毅,男,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价值先进、思想解放,是一个社会活力的来源。”[1]思想是人的根本属性和文化精髓,解放思想,意指主体挣脱观念束缚和路径依赖、破除思想障碍和思想包袱、转变思维模式和思维定势、摒弃瓶颈障碍和错误心态,以开放心胸、积极姿态和创新思维认识事物,把握客观事物发展变化着的规律性,以实现思想实际相符合、主观客观相一致、理论实践相统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将解放思想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位置,围绕解放思想进行深邃思考与深入探索,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了内涵丰富、科学系统的关于解放思想重要论述。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解放思想重要论述的出场理据、核心要义和实践要求,对于深化对解放思想的规律性认识,做好新时代思想解放工作,进而以思想新解放促进经济社会新发展、改革新进步、事业新突破,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局面、推动党和国家事业行稳致远,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解放思想重要论述的出场理据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解放思想的重要论述,既源于对马克思主义解放思想理论特质的承继和发展,亦源于对中国共产党解放思想历史经验的赓续与升华,更是对新时代国家发展诉求和国内外发展形势的回应和解答。深刻把握相关论述出场理据,有助于我们明悟解放思想的必要性、紧迫性与重要性,增强进一步解放思想的思想主动和思想自觉。
(一)源于对马克思主义解放思想理论特质的承继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2],是我们认识世界、把握规律、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解放思想既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理论禀赋,也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要求,是马克思主义始终与时俱进、永葆生机活力的奥秘所在。
一方面,解放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理论禀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3],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正是在解放思想中创立了马克思主义,也正是在解放思想中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的捍卫、传承与创新。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与以往思想家最大的区别,恰在于他们总是从发展变化的观点看待事物,以创新发展的态度对待思想,“推翻了一切关于最终的绝对真理和与之相应的人类绝对状态的想法”[4],“彻底否定了关于人的思维和行动的一切结果具有最终性质的看法”[5],从不把自己的理论视为一成不变的东西和不可移易的终极真理,始终通过解放思想冲破主观性和局限性的框架,“在各方面把这门科学向前推进”。譬如,马克思恩格斯曾经通过再版的方式对《共产党宣言》加以订正和补充,指出尽管“《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6],但仍有一些提法以至于某些基本原理的运用已经“不完全”且“过时了”,亟待更正和补充。又如,列宁在领导俄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全面总结《资本论》发表以来资本主义发展的新情况、新现象和新特点,以此为基础揭示了帝国主义产生、发展和必然灭亡的客观规律,提出了较为系统的“帝国主义理论”,并在此基础上对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进行批判性改造,用“一国胜利论”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的“共同胜利论”。
另一方面,解放思想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要求。“推动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神圣职责。”[7]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行”,既在于马克思主义“始终严格地以客观事实为根据”,忠实和正确反映自然、社会、人类思维发展的本质和规律,具有彻底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在我们的实践中,在我们的斗争中,证明了是对的”;更在于马克思主义“同‘宗派主义’毫无相似之处”,始终自觉地置身于实践之中,与时代同步伐,关注和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课题,不断吸收和改造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一切有价值的成果充实和检验自己,“是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社会主义极伟大的代表人物的学说的直接继续”,具有强烈的实践性和开放性,那种“认为人们可以到马克思的著作中去找一些不变的、现成的、永远适用的定义”是一种“误解”。“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同时也内在地包含了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要求”[8],马克思主义只有紧密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不断前进,不断根据实践的要求进行创新”,准确把握客观情况的变化、总结人民群众的新鲜经验、吸取当代科学文化的最新成果,研究发展着的实践中涌现出来的新问题,用与变化了的客观实际相符合、相一致的结论取代旧的过时的结论,把思想从旧的传统观念的束缚下解放出来,不断作出新的理论创造,才能适应实践发展的要求,确保思想始终反映历史前进方向,发挥指导社会实践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的巨大作用。
(二)源于对中国共产党解放思想历史经验的赓续与升华
解放思想是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和复兴进程中积累的宝贵经验和优良传统,“是党和人民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保证”,在党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始终发挥着引领思想演进的作用,也是我们党永远走在时代前列、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就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思想解放的结果。近代以降,无数仁人志士为了救亡图存奔走呐喊、苦苦求索,但“一切别的东西都试过了,都失败了”。正是在思想解放基础上,“曾经留恋过别的东西的人们”跳出了旧的思维窠臼,开始“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9],实现了精神上的主动,确保“中国改换了方向”,中华民族、中国人民、中国革命的面目从此焕然一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领导我们党同党内的教条主义、经验主义,机会主义和盲动主义进行长期斗争,号召“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方法去作政治形势的分析和阶级势力的估量”[10],先后提出“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等思想,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明确提出“以苏为鉴”,强调“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则同我国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进行“第二次结合”,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走自己的路”,形成许多重要认识成果,进一步深化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积极推动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冲破了本本主义、个人崇拜和“两个凡是”的思想枷锁,实现了社会发展主题由阶级斗争向经济建设的转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统筹把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科学研判世情国情党情重大变化,深刻总结并充分运用党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在坚持“两个结合”中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对我国社会发展阶段、主要矛盾、战略安排以及“三大规律”的认识,推动党对中国道路、理论、制度、文化认识达到新高度,为党和人民实现新时代的历史使命奠定牢固思想理论基础。
综而观之,解放思想自党成立伊始,就根植于共产党人的血脉之中,成为共产党人的遗传因子、政治品格与把握世界的基本方式。党在实践上的每一次巨大跃迁、理论上的每一次重大突破,事业上取得的每一次重大胜利,都是以思想解放为前提、观念转变为基础。正得益于解放思想,我们党才能不断冲破思想认识上的束缚和禁锢,以思想解放引领理论创新,理论创新指导实践创新,引导和推动社会主义事业取得“当惊世界殊”的发展成就。
(三)源于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时代诉求的回应和解答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次伟大革命”,是当代中国最显著的特征、最壮丽的气象。“没有思想大解放,就不会有改革大突破”,中国的改革开放肇始于解放思想,由思想解放达至观念创新、理论创新,进而达至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是改革开放不断推进提升的内在动力机制,正依靠“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大胆地试、勇敢地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得以干出一片新天地。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在党和国家面临向何处去的重大历史关头,邓小平领导全党深刻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明确提出“不打破思想僵化、不大大解放干部和解众的思想,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强调“只有思想解放了,我们才能正确地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解决过去遗留的问题,解决新出现的一系列问题”[11]。在思想解放基础上,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实现一系列拨乱反正,开启社会主义实践新探索,“使中华民族大踏步赶上时代,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12]。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面对改革开放进入深水区的发展形势,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伟大的历史主动、巨大的政治勇气、强烈的责任担当,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要求统筹推进各领域改革,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把握改革举措的关联性和耦合性,围绕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国防和军队、党的建设制度等方面对改革作出战略部署,实现了改革由局部探索、破冰突围到系统集成、全面深化的转变,推动新时代改革开放取得历史性、革命性、开创性成就,开启了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系统整体设计推进改革新征程,开创了我国改革开放全新局面。
需要注意的是,“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我们在改革之路上已经走过千山万水,但仍需跋山涉水。“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面对人民群众新期待,必须继续把改革推向前进”,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同之前相比,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势必涉及更深层次的问题、更深层次的矛盾,各种结构性、体制性、社会性矛盾表现出积压式、交叉式、叠加式的新特征,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其复杂程度、敏感程度、艰巨程度世所罕见、史所罕见。在这个滚石上山的关键时期,如果找不到各种“病灶”之间的关联度,就难以形成改革的穿透力、放射力,亦无法化解各种躲不开的风险挑战、应对各种绕不过的艰难险阻、抢抓各种发展机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无论析困境之因,还是求振兴之道,都要从思想、思路层面破题”,“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解放思想是首要的”[13],“思想不解放,我们就很难看清各种利益固化的症结所在,很难找准突破的方向和着力点,很难拿出创造性的改革举措”[14]。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必须“充分认识解放思想的极端重要性”,在继续解放思想上迈出新步伐、实现新突破、取得新进展,通过“思想破冰”实现“行动突围”,冲破旧思维、旧观念的束缚,以思想新解放促进经济社会新发展、改革新进步、事业新突破,“用新的理念、新的视野、新的方法、新的标准”[15]开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局面、推动党和国家事业行稳致远,在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中赢得战略主动。
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解放思想重要论述的核心要义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解放思想的重要论述具有严密的思想逻辑,不仅深刻揭示了思想解放的价值蕴意,而且围绕解放思想的目的、实质、定位等重大问题作出多角度阐释,形成了目的论、实质论、战略论、过程论等基本观点,为进一步推进思想解放提供方向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