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开展涉疆舆论斗争的现状及对策
作者: 黄笑豫[摘要]新疆开展涉疆舆论斗争是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的必然要求。在全球社交媒体蓬勃发展的背景下,涉疆议题在国际传播中凸显,时常被西方媒体当作对华不实指责的工具。因此,新疆亟待加强国际涉疆舆论引导,打破西方话语垄断,展现真实的新疆形象。针对当前涉疆舆论斗争的困境,应结合“一带一路”倡议下的民心相通原则,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强化新媒体平台的监管,构建快速反应机制,在新媒体时代更有效地进行涉疆舆论斗争,更好保障国家社会的稳定与民族团结、促进新疆的持续发展、维护国家形象。
[关键词]涉疆舆论斗争;新媒体时代;新疆形象
[中图分类号]D820;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274(2025)02—0117—05
[作者简介]黄笑豫,女,第五师双河市党委党校(行政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涉疆舆论斗争、“一带一路”建设。
随着全球社交媒体的迅猛发展,国际传播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革。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高度重视国际传播工作,致力于构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媒体集群,旨在提升我国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党的二十大报告着重指出了强化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性,倡导加快构建独具中国特色的表达方式和叙事体系,以生动地讲述中国故事,向全球展示一个可信赖、深受喜爱、令人尊敬的中国形象。新疆作为我国的重要地区,其稳定发展不仅对国内有着深远影响,也是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正面宣传,全面展示新疆开放自信的新形象,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生动地讲述新时代的新疆故事,[1]有针对性地批驳各种不实舆论、负面舆论、有害言论。新疆工作在党和国家中心工作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于推进国家建设和实现民族复兴至关重要。所以,讲述好新疆故事,自然也是全面讲好中国故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2]然而,很长一段时间以来,美国等西方国家反华势力不断散播关于新疆的谎言谬论,试图通过舆论手段干扰新疆乃至我国的稳定发展。讲好新疆故事对于打破西方话语霸权,让国际社会更全面、客观地了解真实的新疆显得尤为重要。这不仅有助于营造客观公正、积极健康的舆论生态,还能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的外部支持。
一、涉疆问题的传播背景
近年来涉疆议题渐成国际焦点,尤其从2017年起,美国等西方国家以此切入,干涉中国内政,将其作为对华遏制的手段。美西方国家借媒体霸权大量报道,妄图抹黑中国治疆政策及攻击新疆人权。[3]同时,美国联合其他西方国家,试图结成反对中国治疆政策联盟,以人权为借口遏制中国发展、破坏国家和平。新疆人权议题在我国的国际传播中愈发关键,成为影响国家形象与国际话语权的重要因素。涉疆问题成为美西方国家对我国战略施压的重要切入点,其企图借人权干涉我国内部事务,以达到破坏外部发展环境、削弱国际话语权的目的。此行为既有违国际法与国际关系准则,又粗暴干涉我国主权和内政。然而当前涉疆舆论国际传播研究较薄弱,虽然有学者初步探讨,但是常缺时效性与深度,难对现实问题提供有效理论阐释与策略支持。如有学者指出,在西方国家“软遏制”策略下,中国涉疆问题传播,不管是渠道、信息量、信息质量,还是舆论领袖培育,均需改良传播策略;在“7·5”事件新闻报道里,中国公关形象虽有提升,但仍未全然脱离西方报道框架。[3]在西方社会,涉疆人权问题已从单纯传播议题演变成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社会运动”。西方媒体正凭借其话语权推出系列报道,意在贬损中国治疆政策并质疑新疆人权状况。此舆论攻势给中国国家形象带来负面影响,也削弱了中国国际话语权。不过,涉疆舆论问题的深度探究仍存余地,亟须在人权与国际传播研究交叉领域深入挖掘,为我国在国际舞台更好捍卫人权、传播中国声音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
二、美西方国家涉疆舆论:谬论与事实
近些年来,美西方国家出于政治目的与严重偏见,对新疆发起新一波舆论攻势。在这场涉疆舆论斗争中,据《新疆的人口发展》白皮书记载,美西方国家针对新疆问题主要围绕五个话题进行攻击抹黑,即“强迫劳动”“强制绝育”“亲子分离”“文化灭绝”以及“宗教迫害”五个方面。[4]
(一)“强迫劳动”的谬论与事实
西方国家无端指责中国新疆有“强迫劳动”并且妄图借此抹黑中国反恐和去极端化的努力,还对新疆的棉花[5]、番茄[6]、光伏产业予以打压,以阻碍我国全球产业链合作。[7]但实则,新疆一直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极为重视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实施积极就业政策,充分尊重劳动者意愿,依法维护公民劳动权利,力保劳动者合法权益。通过建立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强化对学员就业、语言能力培训。通过教培中心的学习,学员的国家通用语言能力、就业能力、国家意识、公民意识和法治意识均得到了显著提升。自2014年至2020年,新疆的劳动就业总数显著增长,从1135.4万增加到1356万,增长率达到19.4%。其中每年新增城镇就业人数达到47万,南疆地区占其比例超过三分之一。同时,农村剩余劳动力也实现了大量转移就业,南疆地区转移人数占比超过六成。[8]
(二)“强制绝育”的谬论与事实
美西方国家媒体通过数据操纵、捏造事实、过度推测等手段散布不实消息,称“新疆实施强制性计划生育政策以抑制维吾尔族等少数民族人口增长”,[8]进而诬陷新疆有“人口灭绝”的政策。在我国,各民族人民关于避孕措施的采用完全基于个人意愿和选择,政府从不干涉,每位妇女拥有自己的权利,根据自身情况和家庭的需要自主决定节育方式。随着女性地位的提升和婚育观念的转变,越来越多的女性倾向于晚婚晚育、优生优育,但她们完全是自主选择长期避孕方式。从数据上看,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维吾尔族人口始终保持着稳定增长,人口规模也在持续扩大,这充分证明了“强制绝育”叙事的荒谬性。
(三)“亲子分离”的谬论与事实
美国和一些西方国家反华势力指责新疆设立了许多大型寄宿学校并且谎称是“不允许维吾尔族父母、亲属或宗教人士抚养子女”[8]。但实际上这些说法是没有根据的。在我国9年义务教育阶段,建立寄宿学校是基于各种实际考虑的常规措施。如2020年全国在寄宿学校的学生人数占比较多,其中,10.14%的小学生寄宿在学校,初中寄宿学生约占初中学生的一半。新疆地区由于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幅员辽阔,特别是一些农牧区,人口分散,家长很难去接孩子。所以,在新疆建立寄宿学校,不仅有利于提高义务教育入学率,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也有利于集中优质教育资源,确保教育质量。很多家长愿意把孩子送到寄宿学校,因为寄宿教育大大减轻了一个家庭的经济负担。
(四)“文化灭绝”的谬论与事实
美西方媒体强烈批评在新疆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国家政策,他们诬称这一举措是在“同化”少数民族,是消除他们的语言和文化传统,是“文化灭绝”。[8]一个国家的通用语言文字是国家主权的表现,也是国家公民交流与发展的重要工具。在世界各地,每个国家都非常重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和学习,这也是搞好民族团结、促进文化交流的必然要求。
事实上,党和国家非常重视新疆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注重新疆丰富多样的文化遗产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如把库兹勒洞窟等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鲁兰古城列入国家重要文物保护单位名录等,这些措施有效地保护传承了文化遗产。与此同时,新疆还积极采取措施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把传统技术手工地毯编织、哈萨克编织毡和刺绣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纳入保护名录。总之,新疆始终本着尊重差异、宽容和多样性的原则,积极营造和谐共生的多元化社会文化氛围。上述事实充分说明,“文化灭绝”的说法完全是对我国政府文化保护传承工作的歪曲和诽谤。
(五)“宗教迫害”的谬论与事实
美西方国家污蔑新疆“监视宗教活动、禁止穆斯林封斋、强拆清真寺、迫害宗教人士”,目的是煽动信教群众对我国政府的不满,破坏党群关系。事实是,国家保护新疆群众的宗教信仰自由权。信教群众可以礼拜、封斋、庆祝宗教节日,也可以在宗教活动场所进行正常有序的宗教活动,这充分体现了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在新疆的有效落实。这些都是出于个人意愿没有外部的干涉,而且新疆地方政府还积极宣传宗教知识,如翻译出版《古兰经》等宗教文本以满足信徒的需要。不仅如此,我国还在社会保障制度中高度重视和维护宗教人士的权利和利益,其中包括提供保健、护理金和定期进行体检等。我国政府还积极响应信徒的需要优化宗教活动条件,包括重建和建造新的礼拜场所等等。这些事实充分证明,所谓“宗教迫害”是虚假荒谬的,完全是子虚乌有、恶意中伤。
三、涉疆舆论斗争所面临的挑战
(一)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速度的挑战
在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速度快并且传播的范围广。信息可以在短时间内为成千上万的人所知悉。互联网的这种特性为新疆的舆论斗争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从理论上看,新媒体的传播模式与“网络传播理论”相吻合,信息流是多向的而且是互动性的。新媒体比传统媒体要快得多,比如流行的社交媒体帖子在几分钟内就会在脸书、微博等平台上转发评论上万次。在新疆问题上一些反华势力利用这一特点迅速传递虚假信息和歪曲事实以引起大家关注。从信息控制的角度来看,新媒体的即时性和传播范围大,意味着当不利信息出现中国新疆时其传播率和规模都是巨大的,[9]相关部门很难监测、确认和回应信息。所以,该如何快速发现这些负面信息,防止负面影响的恶化,是新疆新媒体时代公共冲突面临的重大挑战。
(二)对外宣传及舆论引导能力的挑战
一些西方媒体在新疆问题上断章取义、歪曲事实,不做客观、全面的报道,反而只关注表面现象或者是基于自己本国利益报道,对党和政府的形象造成了干扰和破坏。针对不实言论,尽管国内媒体做了一些事实报道,但由于我国在国际环境中话语权较弱,难以有效回应国际社会的关注和质疑。在新媒体时代舆论比以往更加复杂和多样化。如何有效地传递民意、传递实事去消除误解和偏见,是新疆在复杂背景下面临的又一大挑战。这就要求相关部门及时准确地掌握相关舆论问题并且提供有效的反馈。所以,有必要不断开发新的舆论诱导方法,以应对新媒体时代的舆论变化。而面对这些挑战,新疆可参考其他国家的成功经验加强对新媒体平台的监控和信息传播机制的建设[10],同时也要加强与国际社会的沟通与合作,[11]这是助推新疆应对新媒体舆论的重要途径。
(三)新疆形象构建的困难挑战
一方面,新疆作为一个多民族地区,对新疆的历史、文化和宗教的认识,不同民族的理解存在差异,所以新疆的形象构建必须考虑各种复杂的元素;另一方面,一些美西方媒体和反华势力在涉疆话题上隐瞒事实、恶意的言论会对新疆形象产生负面影响,对新疆形象的形成构成严峻挑战。要构建好新疆在国际上的真实形象,就需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的发展,通过多方式、多渠道去展示新疆真实的生活形态。与此同时,也要加强新疆对外的文化交流与合作,促进跨文化之间的理解和尊重,克服一些文化障碍和偏见。
四、新疆开展涉疆舆论斗争的对策
(一)提高涉疆舆论的引导能力
近年来,新疆对外宣传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频繁邀请国外政要、记者到新疆参观考察、采访交流思想,就是希望他们能够积极向外展示新疆的繁荣稳定;一些大学和研究机构也发布了一系列报告和论文从学术角度揭示了涉疆话题不实的事实;还有一些访问新疆的外国大使通过书面和采访等方式向自己国家展示新疆形象等等。但考虑到美西方国家对新疆的诽谤和诋毁仍在继续,我国必须进一步加强涉疆舆论斗争工作。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和战略管理。[12]引入“言论管理”的新概念,注重时效性、影响力和效率,以增强涉疆舆论在国际社会传播中的主导地位。二是完善新疆舆论引导机制。这一机制必须包括信息收集、分析、评价、反馈和影响。通过及时建立和分析网络舆论来准确了解涉疆舆论的发展趋势。三是壮大舆论引导人才体系,健全涉疆问题的组织网络。引入专业的舆论传播人才,及时回应公众期待,消除公众误解和疑虑,维护良好舆论环境。同时,利用大学和研究机构等社会力量共同组成涉疆问题网络团队,定期组织交流活动,提高整体素质和专业水平,有效应对涉疆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