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兵团精神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特殊作用探析
作者: 冯雪涛 张彦虎[摘要]兵团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长期扎根边疆大地,集勇气智慧、担当奉献、屯垦戍边和建设开发边疆于一体的伟大爱国主义实践结晶,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利用好这一宝贵财富,是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兵团时提出的明确要求。一方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兵团精神的历史根脉,另一方面兵团精神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当代反映和最生动实践,同时兵团精神为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注入了时代活力。新时代进一步深入发掘兵团精神价值旨归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逻辑关系,不仅有利于传承与弘扬兵团精神,更能充分发挥其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提供强大精神动力、思想引领魅力、永葆青春活力等特殊作用,为谱写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疆篇章贡献兵团力量。
[关键词]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兵团精神;多元一体
[中图分类号]D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274(2024)01—0118—06
[作者简介]冯雪涛,女,石河子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张彦虎,男,石河子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边疆发展与安全治理研究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新疆与兵团治理相关研究。
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考察时强调指出:兵团人铸就的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兵团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用好这些宝贵财富。当前,正值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巴以冲突、俄乌战争等多种不确定因素相互叠加,新疆作为多民族地区,更需要进一步把握历史主动,持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应有贡献。而充分利用好兵团精神这一宝贵财富,尤其是通过充分发掘其价值旨归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求的内在一致性,发挥其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特殊作用,就显得十分必要。同时,兵团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长期扎根边疆大地,集勇气智慧、担当奉献、屯垦戍边和建设开发边疆于一体的伟大实践结晶,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具有特殊作用。
一、兵团精神及其以爱国为核心的价值旨归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1中华民族有着共同的历史命运、思想文化、经济利益,是一个集多方面于一体的共同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让各族人民朝着共同的梦想、共同的方向不懈奋斗,让各族人民切身感受到我们是休戚与共、命运相关的共同体,从而激发出其内心深处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情结,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汇聚磅礴力量。
马克思指出:“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进程也应当从哪里开始。”1兵团精神起源于革命战争时代,形成于新中国事业发展时期,兵团精神与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斗争中形成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一脉相承,作为延安精神重要组成部分的南泥湾精神与兵团精神有着深厚的渊源,作为兵团精神主体的兵团人,也是南泥湾精神的传承者。20世纪60年代王震将军为三五九旅转业到农一师的战士题词:“生在井冈山,长在南泥湾。转战千万里,屯垦在天山。”20个字概括了兵团精神的形成过程。1954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组建后,兵团精神就有了切实的载体。在近70年的发展过程中,各行各业的人们加入兵团行列,其中有转业军人、援疆青年、知识青年、科技人员等,他们推动着兵团事业的发展、促进了兵团精神的形成,他们是兵团精神的实践主体。2002年,兵团党委一致决定确立以“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为兵团精神的科学内涵。热爱祖国是兵团精神的价值旨归,近70年来为了国家统一、民族团结、边防稳固,兵团儿女牢记党中央的嘱托一直在维稳戍边道路上奋勇前行,维稳戍边实践成为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在兵团最切实的表现,激励着有志之士不断投身这项伟大的事业。
兵团是党政军企合一的特殊社会组织,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作用,更是新疆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设新疆、促进新疆发展上发挥着建设大军、中流砥柱的作用。新疆特殊的区域环境决定了兵团的特殊作用,其主要集中于以下几点:
首先,兵团在新疆社会治理中担负着重大职责使命,发挥着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作用。兵团精神扎根于新疆特殊的区域环境,孕育于屯垦戍边的军垦文化,在各民族相互交流交往交融的大环境中,让中华文化走进新疆各族人民的心中,促进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兵团精神的这种融合性具有鲜明的民族团结情愫,而这种情愫在新时期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总目标以及新疆民族团结方面发挥更大作用。”2兵团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党的民族政策在新时期的具体体现,更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兵团精神扎根于中华历史文化土壤,继承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3,使各民族群众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日益增强。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不断巩固各民族大团结”4因此,弘扬兵团精神有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利于深入实施“文化润疆”工程,提升中华文化的认同感,为促进民族团结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其次,兵团精神发挥着育人铸魂的引领作用。回顾历史不难看出兵团文化具有鲜明的政治性,集中体现在巩固民族团结、维护边疆地区意识形态安全、增强新疆地区各族人民的中华民族认同感和维护新疆社会稳定等方面。兵团是维护新疆社会稳定的重要战略力量,新疆地域辽阔,陆地边界线漫长,维稳戍边是党和国家赋予兵团的特殊使命。兵团精神是有效抵御“三股势力”在新疆进行思想文化渗透的有力精神武器,是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精神力量,是新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抓手。近年来,影响新疆社会稳定的主要危险是极端主义、恐怖主义、民族分裂主义,宗教极端分子利用宗教制造社会冲突,煽动民族仇恨,破坏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恐怖势力制造的恐怖活动危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扰乱社会秩序,对国家和地区稳定造成重大影响;民族分裂势力利用民族情感,煽动分裂思想,诋毁国家政策,破坏民族团结。在坚决消灭“三股势力”过程中,兵团充分发挥组织优势、动员能力,切实做到了“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对“三股势力”进行强有力的震慑和控制。
最后,兵团精神发挥着凝心聚力的价值引导作用。文化的深层核心是价值观念,而文化形态则是价值观念的外在表现,本质上价值观念是一种文化的核心,决定着文化的性质与方向。“兵团精神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在长期扎根于边疆的革命、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一种特有精神,与自古以来的屯垦戍边的伟大实践是密不可分的。”1,“新疆两千多年屯垦活动与新疆各民族文化互鉴融合、交相辉映中也孕育了独特的新疆屯垦文化,”2新疆屯垦文化是中华文化中极具特色的文化,是屯垦军民将内地各区域文化与边疆文化相结合从而形成具有独特内涵的屯垦文化,传承千年的屯垦文化为新中国屯垦事业发展提供了文化保障,作为屯垦文化核心的兵团精神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得到不断丰富和发展,最终定型为“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兵团精神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符号和价值载体,这种载体闪烁着社会主义建设的光芒,是我国主流价值观在新疆传播过程中的重要体现。这种价值载体不仅代表着新疆地区人民的共同信仰和价值追求,也是新疆地区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通过对兵团精神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新疆地区的历史文化和社会发展,为推动新疆地区的繁荣稳定和民族团结贡献力量,更为新时代维护国家统一、促进社会稳定提供了价值引导。
现阶段国内外形势复杂多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存在许多问题和挑战。“内部各民族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外部敌对势力的颠覆破坏活动及意识形态的渗透阻碍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进程。”3深入挖掘兵团精神的价值意蕴,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着思想支撑。
二、兵团精神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在逻辑关系
弘扬兵团精神需要深入挖掘其时代价值,通过分析兵团精神的内涵和历史背景,发现它所蕴含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种意识是中华民族团结协作、共同奋斗的精神纽带,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支撑。
(一)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兵团精神的历史根脉
中华民族具有共同历史命运、相同文化价值理念、一致民族经济利益,是一个集多元于一体的命运共同体,“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4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又生生不息,中华民族精神薪火相传,国家利益至上的共同理念、万众一心的民族情怀、百折不挠的坚韧品格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共同价值追求。中华各民族之间的密切交往、水乳交融、休戚与共构筑了一种建立在共同历史文化、共同价值追求和共有精神家园基础之上的命运共同体。通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引导各族群众树立命运共同体理念,进一步增进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自觉认同,推进中华民族成为一个认同度更高、凝聚力更强的命运共同体,进而增强各民族共同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现阶段我国民族工作的主线,分析民族工作的历史方位和重要使命,切实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新疆作为多民族聚居的边疆地区要不断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充分发挥兵团的战略作用,弘扬兵团精神凝聚兵团力量,推动新时代兵团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
(二)兵团精神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现实反映和生动实践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反映了中华民族共同命运、共同利益、共同理想,兵团精神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新疆地区的具体体现,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质和历史内涵。兵团精神铸就了兵团人热爱祖国、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顽强意志。兵团精神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而它的继承和发展又是建立在兵团承担的任务之上的,具有时代特点和现实特征。
新时代兵团精神的内涵不断丰富,“热爱祖国”这是兵团精神的核心价值,兵团人用热血铸就了他们对党和国家的忠诚。兵团精神直接继承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并将其赋予了兵团特色。只有最深厚的爱国主义精神才能满怀对祖国的赤胆忠诚扎根天山南北,开垦戈壁荒漠,他们的使命就是要守卫祖国西陲的“锦绣河山”,让人民都过上幸福生活,这样朴素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广大兵团人卫国戍边、忠诚于党、服务人民的精神支柱;“无私奉献”是兵团人的高尚品格,是忘我的奉献精神。近70年来,兵团儿女紧紧围绕在党的旗帜下,担负起党中央赋予兵团的特殊使命担当,履行着“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的庄重承诺,就像戈壁沙漠中的胡杨始终自觉地扎根边疆,这是兵团人守卫祖国的真实写照,对祖国的无限忠诚与热爱贯穿于兵团人的全部行动中,“一生只做一件事,我为祖国当卫士”兵团人的庄严承诺。习近平总书记在五家渠市主持召开座谈会,听取兵团工作人员的相关汇报和有关同志的发言。马军武在发言中讲述了自己在中哈边境桑德克哨所屯垦戍边26年、建设夫妻哨所的故事。习近平总书记由衷感叹:“真了不起,我非常敬佩你们。”发言最后,马军武郑重地向总书记行军礼并坚定地说:“请总书记放心,我会一生一世在桑德克哨所守护下去。一生只做一件事,我为祖国当卫士!”1这一个个事例折射出兵团人的奉献赤子之心,体现了兵团人坚守祖国边防、捍卫祖国领土的戍边精神;“艰苦创业”是兵团精神的历史写照,这是兵团人在极度恶劣的环境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缔造兵团辉煌事业的实践取向。戈壁沙漠的“绝境”锻炼了兵团人艰苦的意志,他们用血汗和智慧以及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决心,在“大漠深处修水利,戈壁滩上盖花园”,锻造出“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奉献”的顽强品质;“开拓进取”是兵团精神的刚健风骨,锐意进取、开拓创新,是兵团事业发展的精神动力,成为新时代兵团精神的时代风貌。“欲穷千里目,更上一次层楼”,兵团人在推进兵团事业发展中没有因循守旧、故步自封,而是一如既往地开拓进取,以“发展壮大兵团,致富职工群众”为己任,不断创造一个个新业绩。
(三)兵团精神为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注入活力
首先,兵团精神为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注入强大精神力量。作为凝聚各族群众的“大熔炉”,兵团继承和发扬了“各民族一家亲”的优良传统。在兵团创业过程中,毛泽东就指示“不与民争利”,这为做好新疆各民族工作指明了方向。几十年来,兵团涌现出一批批民族团结典范,如“好妈妈”卡小花·卡德尔等,他们用实际行动做民族团结进步的践行者。“最美兵团人”卡小花·卡德尔是一师四团的维吾尔族职工,她因抚养了10名不同民族的孤儿而在当地家喻户晓。“她以自己一点一滴的行动唱响着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唱响着兵团鱼水亲情的和谐,成为新疆各族民众学习的榜样”2。兵团人用自己平凡而伟大的行动增进了各民族间的深厚感情,发挥着“大熔炉”的作用,积极推动民族团结,促进社会稳定,成了新疆大地上一座永不移动的生命界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