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学理探析
作者: 杨志超 余航[摘要]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开启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篇章,阐述了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这一新时代新征程上的伟大社会革命的重要问题。党的自我革命是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历程中提出并逐步完善的,并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之中更加明确党的自我革命的实践意义、不断强化党的自我革命的实践自觉、持续把握党的自我革命的实践重点,同时也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锻造领导核心、明确方向价值、提供精神动力。新时代新征程,更需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持续推进理论创新、完善制度规范体系,增进自我革命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政治领航、思想指引、制度保障,善于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这一新的社会革命,善于用改革解决发展中的难题,使党的自我革命更好服务于党的中心任务。
[关键词]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党的自我革命;全面深化改革;制度规范体系
[中图分类号]D26;D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274(2024)06—0027—07
[作者简介]杨志超,男,法学博士,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博士后,兰州大学全过程人民民主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基本理论;余航,男,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党的建设。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明确指出,“党的领导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保证”。为此,必须要“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以“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1]。这里提出了一个相当重要的课题,即以“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不断完善党的领导,并以此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领导核心建设的重要一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也就是说,党的自我革命和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具有十分密切的逻辑连接,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的构建方向从根本上规定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发展方向。回顾全面深化改革的历程,可以发现,党的自我革命与全面深化改革相互促进、相辅相成。正是在全面深化改革的伟大实践中,提出了党的自我革命这一重大命题;也正是在党的自我革命不断深入推进的过程中,有了全面深化改革持续推进的历史篇章。党的自我革命必须要深入到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当中,并在全面深化改革当中寻找突破口,发现并破解阻碍改革发展稳定的问题所在,实现党的建设和社会变革的同向同行;同时,全面深化改革的进一步推进也需要党的自我革命,以党的自我革命为牵引推动各项改革举措落地生根,使得全面深化改革的具体步骤与党的现代化建设能力提升有效衔接,有序有效地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做到党的建设和社会变革的良性互动。基于此,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准确把握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的构建和完善靶向以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政治指向,必须深入理解党的自我革命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之间的辩证关系,进而探寻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向路。
一、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党的自我革命提供实践导向
作为一场广泛深刻的社会革命,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着眼于“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2],只有在党的全面领导下才能稳步推进;纵深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其根本目的是更好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从这一角度来看,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与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具有内在统一性,决定了党的自我革命及其制度规范体系需要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不断完善的历史逻辑,其中也蕴含着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的内在要求。
(一)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更加明确党的自我革命的实践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实现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历史任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了长远的思考和探索,并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历程中、深刻总结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实践经验中提出了“自我革命”这一命题,强调全党“要自觉服从改革大局、服务改革大局,勇于自我革命,敢于直面问题,共同把全面深化改革这篇大文章做好。”[3]“自我革命”这一重大命题一经提出,便成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议题。在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纵深推进中,党深刻认识到,党的自我革命成效直接决定着全面深化改革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而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进一步推进,我们能够发现,党面对的“四大考验”“四种危险”将长期存在,党内不可避免也会出现各种矛盾和问题。为此,更需要以自我革命的精神全面从严治党,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这就回答了党“为什么要自我革命”这一重大问题。而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也表明了我们党从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权势团体、特权阶层的利益,从不讳疾忌医,敢于直面问题。没有私利就有了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和推进自我革命的底气,不文过饰非就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和能够进行自我革命的行动,这就回答了党“为什么能自我革命”这一重大问题。在进一步推进全面深化改革这一“我们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4]的问题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九个以”的实践要求,坚持推动党的各方面建设有机衔接、协调联动、建章立制,全面推进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这就回答了党“怎样推进自我革命”这一重大问题。就此,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正式形成,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的重要理念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中不断完善。
(二)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不断强化党的自我革命的实践自觉
在整体推进各方面改革不断深化的历程中,党始终坚持用改革精神和严的标准管党治党,不断强化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的行动自觉。党的十八大以来,协调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从严治党,注重将党的自我革命向制度化、规范化方向推进,不断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为此,不断深化政治体制改革,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出台一系列关乎党内政治生活和政治纪律的党内法规,完善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工作机制及各方面体制机制;不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顺应社会发展趋势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和发展方式,合理优化资源配置手段,深化整治权力集中、资源富集领域腐败,最大程度地减少权力的寻租空间;不断深化作风建设,把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基础性工程,全力纠治“四风”,反对各种可能的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着力营造更加风清气正的党内政治环境。在整体推进各方面改革不断深化的历程中,始终坚持用改革精神和严的标准管党治党,并在长期理论和实践的探索中找到了“自我革命”这一跳出治乱兴衰的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以确保党永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这就为进一步引领全面深化改革在内的社会革命提供了内生动力,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的行动自觉,促进党以更加自觉自信的状态推进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确保党始终保持干事创业精神状态。
(三)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持续把握党的自我革命的实践重点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制度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问题。”[5]制度作为一种规则和规定的载体,具有规范性、强制性、基础性、明确性和连续性,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因此,制度规范体系建设在党和国家事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纵深推进党的自我革命,不仅需要勇于自我革命的精神气质,更需要依靠建立健全相应的制度规范体系来提供保障。在谈到全面深化改革的特点所在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相比过去,新时代改革开放具有许多新的内涵和特点,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制度建设分量更重,改革更多面对的是深层次体制机制问题,对改革顶层设计的要求更高,对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要求更强,相应地建章立制、构建体系的任务更重。”[6]同样,要想确保党的自我革命能够持续推进、纵深推进下去,就必须建立健全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为推进党的自我革命提供制度保障。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面临的风险挑战的深刻把握,以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所体现出的对各领域制度机制建设的谋划,进一步明确了要把“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7]作为持续推进自我革命的实践重点。正是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探索中深刻认识到制度建设的重要性所在,党坚持依法治国与制度治党、依规治党和依法治国统筹推进、一体建设,将制度建设贯穿于新时代党的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坚持制度制定和制度执行并重,突出强调制度建设的基础和导向作用,为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设底线、守防线。在此基础上,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得以不断建立和完善,逐步形成了以党章为根本、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以党内法规为主干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的“四梁八柱”得到架构和完善,实现党的自我革命有章可循、有规可依。
二、党的自我革命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提供政治保障
在党的二十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新征程推进党的自我革命提出“九个以”的实践要求,其中之一就是“以引领伟大社会革命为根本目的”[8]。这既是对新时代以来各项工作的经验总结,也是对新征程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各项目标任务提出的新的要求。“治国必先治党,党兴才能国强。”[9]党的十八大以来,通过不断自我革命使得“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10],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持,进而在新征程上不断创造出令人刮目相看的伟大奇迹。
(一)党的自我革命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锻造领导核心
持续推进党的自我革命,有利于不断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提升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使党能够具备持续推进改革、处理复杂关系、抵御风险挑战的能力,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之中更好地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党的领导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保证。”[11]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向纵深发展,不断提高党的领导能力,是确保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走得正、发展好的关键所在。党的自我革命的成效直接决定着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与否,也直接决定着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任务达成与否。从价值导向上来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之所以有自我革命的勇气,是因为我们党除了国家、民族、人民的利益,没有任何自己的特殊利益。”[12]纵深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就是为了确保党能够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永葆自身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指明一条代表最广大人民利益的道路,使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始终代表人民利益、站稳人民立场。从组织结构上看,党在自我革命中不断完善自身政治建构和组织建设,促使自身在自我革命中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与塑造,实现自我革新、自我发展,进一步助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提供坚实的组织和制度保障。从效能驱动上看,党在自我革命的过程中,通过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不断发现问题、纠正偏差,确保党始终具备强大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使党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地发挥领导核心作用,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注入持久动能。
(二)党的自我革命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明确方向价值
持续推进党的自我革命,有利于明确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方向和价值。党的自我革命,不仅仅是党内自我净化和自我完善的过程,更是不断自我革新和自我提高的过程,这一自我革命的过程展现出党的政治品格,也形塑着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发展底色,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不竭的动力支持。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作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核心,党始终发挥着示范引领的作用。倘若党的领导能力受到削弱甚至是产生缺位,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将成为空中楼阁而难以为继,甚至可能走上改旗易帜的邪路、犯下方向性和颠覆性的错误。党的自我革命就是在不断完善党的领导制度规范体系下推进的,其目的也是为了更好地破解中国的改革发展稳定中遇到的深层次问题。正是在使命自觉的内生驱动力作用下,才提出党的自我革命的重大任务,才在推进这一重大任务的过程中不断完善党的领导制度规范体系,并以此为牵引不断推进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的现代化;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党的自我革命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大方向,坚决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这就确保了全面深化改革的社会主义性质与社会主义方向,使得全面深化改革始终稳定在社会主义制度的框架之内;党的根本性质决定了是为中华民族整体利益、最广大人民整体利益考虑的,从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权势团体、特权阶层的利益,因而能够进行最为彻底的自我革命,敢于清除一切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这也确保了改革也是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利益的,因而能够进行最彻底和最广泛的变革,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以上种种都共同凸显了党的自我革命的根本底色,成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力量来源。借助党的自我革命,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发展样貌和价值底蕴得以形塑,并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土壤为基本依托不断向前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