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团壮大综合实力问题研究

作者: 胡建萍

兵团壮大综合实力问题研究0

[摘要]兵团是实现新疆工作总目标的重要战略力量,壮大兵团综合实力是提升兵团维稳戍边能力的客观要求。本文在分析兵团整体综合实力现状的基础上,采取主成分分析法对兵团所属14个师的综合实力进行了实证分析,各师综合实力测算结果显示,综合实力与GDP高度相关但并不是唯一决定性因素。进一步聚类分析表明,各师综合实力主要受规模优势、人民生活水平和文化水平影响较大。结合新时代维稳戍边形势任务要求,需要进一步优化力量布局、调整产业结构、筑牢文化高地来壮大兵团综合实力,加快形成新时代兵团维稳戍边新优势。

[关键词]主成分分析;兵团各师;综合实力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274(2024)06—0133—07

[作者简介]胡建萍,男,第一师阿拉尔市党委党校(行政学院)副校(院)长,研究方向:区域经济。

一、引言

在新疆组建担负屯垦戍边使命的兵团,是党中央治国安邦的战略布局,是强化边疆治理的重要方略。2022年7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石河子市调研时强调:“兵团的战略作用不可替代。要加快推进兵团改革,深化兵地融合,打造城乡和谐的田园式家园,充分发挥兵团作为安边固疆稳定器、凝聚各族群众大熔炉、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示范区的功能和作用,努力形成新时代兵团维稳戍边新优势。”[1]兵团要更好履行“三大功能”、发挥“四大作用”,就必须壮大综合实力。

目前,我国学者对综合实力的研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胡鞍钢等将综合国力定义为一个国家通过有目的之行动追求其战略目标的综合能力,它们反映了一个国家在全国甚至在全球范围内利用各种战略性资源的能力,综合国力就是各类国家战略性资源之总和。[2]其他学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城市和区域综合实力的研究上,通过构建指标体系和多元统计分析方法进行定量评价。吴晓琪构建了由“人本、发展、创新、未来、善治”5 个指标体系构成的全球城市综合实力评价体系[3];谢守红、周芳冰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了由“经济实力、基础设施实力、科教文化实力和对外开放实力”构成的指标体系,并对全国35个主要城市综合实力进行了测评[4];韩柳等通过构建指标体系对喀什地区各县( 市)综合实力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5];方敏等对兵团各师综合经济实力进行了比较分析[6]。总体而言,当前对兵团各师综合实力方面的研究还不够深入。

可见,尽管国内外学者对硬实力和软实力的界定各有不同,但就国家综合实力由软、硬两方面实力构成却是普遍共识,为我们研究兵团综合实力提供了思路:即从壮大兵团综合实力视角出发,既要注重城镇、产业、人口、资源等有形力量的组织、调配和构建,也要注重文化、价值观、意识形态和制度等无形力量的挖掘、塑造和整合。

二、兵团综合实力现状

自成立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和自治区的大力支持下,兵团综合实力明显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科教文卫等各项事业全面发展,职工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截至2022年末,兵团总人口360.51万人,占全疆总人口的13.94%;生产总值3500.71亿元,占全疆的19.73%;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925元,是全疆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4倍。总体来说,综合实力的不断提高为兵团更好地履行维稳戍边职责使命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不竭的精神动力,集中体现在硬实力和软实力两个方面。

(一)硬实力不断增强

1.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党的十八大以来,兵团经济呈现出了持续健康发展的态势,生产总值由2013年的1480亿元增长到了2022年的3501亿元,年均增长16.66%;人均生产总值由55500元增长到了98748元,年均增长7.7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3183元增长到了44047元,年均增长9%,连队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4313元增长到了28421元,年均增长9.86%。

2.“三化”建设稳步推进。一是城镇化建设快速推进。按照“师市合一”“团镇合一”模式,加快设市建镇步伐。到2022年底,兵团除位于乌鲁木齐市的第十一师、第十二师外,其余12个师均设立了由兵团管理的自治区直辖县级市,设立街道办事处24个,建制镇数量达到了65个,初步形成了以城市、垦区中心城镇、一般团场城镇、中心连队居住区为架构的城镇体系。二是新型工业化建设提质增效。2013年以来,兵团主动融入自治区“九大产业集群”,聚焦兵团七大主导产业、21条重点产业链,升级传统产业、壮大优势产业、培育新兴产业,产业集聚效应日益凸显。2022年,兵团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393.27亿元,较2013年增加了770.27亿元,年均增长12.36%。2023年以来,兵团进一步加大了国有企业跨师市、跨区域、跨所有制的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力度,相继成立了中新建物流、电力、能源矿业、农牧等一批优势产业集团,为构建特色现代产业体系奠定了基础。三是农业现代化走在全国前列。农业是兵团的基础和优势产业,近年来,兵团通过完善现代农业“三大体系”(即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现代农业生产体系、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农业生产能力、科技水平、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农业产业综合竞争能力不断增强。10年间,兵团第一产业增加值由2013年435亿元增加到了2022年的743.30亿元,较2013年增长70.81%。同时,到2022年末,兵团已有国家级、兵团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35家,其中国家级22家、兵团级113家;创建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3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3个,全国农业产业强镇9个。

3.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一是民生改善成效显著。兵团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坚决织密兜牢民生保障网,让职工群众更多地享受改革发展带来的红利。兵团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由 2013年的150.41 万人增加到 2022年的 215.04万人,基本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由 2013年的 226.48 万人增加到 2022 年的 268.85万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 99%以上,并与 31个省区市实现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2022年,兵团党委实施的稳定和扩大就业、增收致富、教育文化提升等“十大民生工程”投资高达53.6亿元。职工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持续改善,2022年末,城市供水普及率、燃气普及率、污水集中处理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到98.44%、98.42%、99.65%、99.51%,99%以上连队建立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二是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兵团坚持“用胡杨精神育人、为兴疆固边服务”教育理念,始终把培养爱国爱疆、担当奉献的时代新人作为根本任务,教育事业取得显著成效。到2022年末,兵团拥有各级各类学校 635 所、在校生 57.75万人、教职工 5.22 万人,学前教育毛入学(园)率达98.6%,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9.03%,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98.4%。兵团高校在高素质人才教育培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培养造就了一大批留在新疆、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干部人才队伍。“十三五”期间,兵团普通本科高校输送专业人才 4.97 万人,毕业生留疆率高达 65.01%。2022年,兵团高校毕业生留疆率更是达到 70%以上。三是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稳步提高。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当前,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相对均衡格局逐步形成。兵团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新疆兵团阿拉尔医院)完成挂牌试运营 ;兵团南疆心血管优质资源扩容下沉项目完成建设并投入使用;兵团北疆区域医疗中心(石河子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已列入重点建设项目库;兵团乌鲁木齐区域医疗中心(兵团医院)正在高起点谋划。已建成兵团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并与国家健康信息平台、15家二三级公立医院、167家团场医院及767家连队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实现互联互通和数据共享。

(二)文化软实力优势明显

文化具有唤起民众追求崇高理想的引领作用,有着直击人的心灵的感染力。由于兵团脱胎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天然自带人民军队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艰苦奋斗的优良基因。在艰苦自然条件下所形成的以兵团精神为代表的兵团文化,集革命文化、军垦文化、中原文化、边疆文化、民族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于一体,在维稳戍边伟大实践中持续焕发着勃勃生机和活力,具有更强的价值引领力、思想凝聚力和精神推动力。以“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为内涵兵团精神,是兵团人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为兵团履行屯垦戍边职责使命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截至2022年10月,兵团拥有图书馆10座、美术馆4座、团场综合文化活动中心190个、连队文化活动室1916个,各级各类博物馆、纪念馆(陈列室)81座,较好地满足了职工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7]。兵团文化中心已建立兵团图书馆联盟,目前已与第一师阿拉尔市、第三师图木舒克市、第六师五家渠市、第八师石河子市、第十师北屯市、第十三师图书馆完成兵团数字图书馆互联互通项目数据迁移,使兵团 6 家图书馆信息资源整合后各馆藏书量达50万册,形成共建共享的特色文献资源和覆盖兵团、辐射地方的惠民文化阵地。

随着近年来文化润疆的深入推进,“十三五”期间,兵团创作各类舞台艺术作品 60 余部、歌曲 60 余首、美术作品 700 余幅。豫剧《戈壁母亲》获得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文华提名奖,杂技《九儿》获第六届中国国际马戏节金虎奖,并多次参加国内外展演。涌现出了一批文艺精品,如以《活界碑》《沙门子风情》《援疆柳》等为代表的剧目,[8]以《年轻的城》《家在兵团》为代表的文学影视剧本,等等。此外,兵团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据不完全统计,2022年兵团开展“送文化下基层”和“非遗进校园”、戏曲进乡村等活动,共计 700 多场次,惠及职工群众 20 多万人次,其中兵团豫剧团原创大型新编历史剧《解忧公主》线上展播受众达1600万人次[9]。这些文艺精品的推出和文化惠民活动的深入开展,较好地发挥了兵团先进文化示范区作用。

三、实证分析

(一)研究方法

利用SPSS主成分分析法进行因子分析,从而得到的各指标的公因子方差,以其值大小表示该项指标对总体变异的贡献,即

Fj =β1j*X1+β2j*X2 +β3j*X3+ ……+ βnj*Xn        (1)

其中,Fj为主成分(j=1、2、……、m),X1、X2 、X3、……、Xn  为各个指标,β1j、β2j、β3j、……、βnj为各指标在主成分Fj中的系数得分,各因子得分之和即为各师综合得分,根据综合得分对各师进行排名。

(二)变量选取

为了体现综合实力中的硬实力和软实力,从经济、社会、文化、科技等多方面对综合实力进行考量,我们在借鉴谢守红、韩柳等研究思路的基础上,结合数据可获得性实际情况,选取兵团14个师的生产总值、总人口、总播种面积、规模以上企业数、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住宿和餐饮营业额、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人员总数、卫生人员总数、每万人普通中学在校学生数、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专利授权数12项指标进行测算分析。为简便起见,分别用X1表示生产总值(亿元)、X2表示总人口(人)、X3表示总播种面积(万亩)、X4表示规模以上企业数(个)、X5表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X6表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X7表示住宿和餐饮业营业额(亿元)、X8表示科学研究人员数(人)、X9表示卫生人员数(人)、X10表示每万人普通中学在校学生数(人)、X11表示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X12表示专利授权数(项),数据均来源各师统计年鉴及统计公报。

(三)数据处理及有效性检验

由于各个指标之间的单位不同、数量级不同,因此需要对各个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采用极差法对各个指标先行处理,并经检验可以看出(详见表1),12个指标进行因子分析的 KMO 值 >0.5,说明12个因子适合进行因子分析。巴特利球形检验的P值小于0.001,说明各个指标之间具有相关性,因子分析有效。

(四)因子分析

1.主成分提取。通过因子分析的总方差解释可以发现(详见表2),因子分析提取了3个主成分因子,第一个主成分因子可以解释66.039%的总方差、第二个主成分因子可以解释12.008%的总方差、第三个主成分因子可以解释 8.756%的总方差,均超过了临界点1,且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了86.803%以上,说明能够包含原数据 86.803%左右的信息,并且通过绘制碎石图发现当主成分选择大于4后,特征值下降的速度变缓,因此选择提取3个主成分因子是较为恰当的。

2.计算因子得分。通过旋转前的成分矩阵分析,第一公共因子在大多数指标上的因子载荷都比较大,部分原始变量上三个公共因子载荷的重合度较高,所以对因子载荷矩阵采用最大方差法进行旋转,得到旋转后的成分矩阵,利用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可以计算14个师3个主成分因子得分,计算公式为:

Fi=Xi*A1+Xi*A2+Xi*A3            (2)

其中A1、A2、A3分别为旋转后各主成分对应值。

3.公因子命名,从旋转后的成分矩阵分析,第一公因子在生产总值、总人口、总播种面积、规模以上企业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住宿和餐饮营业额、科学研究人员数、卫生人员总数、专利授权数等指标上因子载荷较大,将其命名为规模优势因子 F1;第二公因子在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指标上载荷较大,将其命名为人民生活水平因子F2;第三公因子在每万人普通中学在校学生数、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等指标上因子载荷较大,将其命名为文化水平因子F3。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