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定位、规范内涵及其基础保障

作者: 张伟军

[摘要]中国式现代化是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是近代以来中国现代化实践求索基本经验的规范表达,是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可行路径。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坚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坚持依法治国、坚持人权保障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政治要求。中国式现代化具有人口规模、经济体量、地域范围、实现难度巨大复杂的特征。中国式现代化以共同富裕作为经济社会目标,是全体人民共建共享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努力实现全体人民精神富足,推进人的思想观念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天人和谐的现代化,构建人与自然命运共同体。中国式现代化坚持和平发展道路,以文明的力量和文明的方式实现现代化目标。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和实现的基础保障是充足的动力和安全稳定的内外环境。中国式现代化是历史的实践,但更是面向未来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路径方法。

[关键词]价值定位;规范内涵;基础保障;中国式现代化

[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274(2023)01—0034—12

[作者简介]张伟军,男,兰州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法学博士,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

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主题和目标。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进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探索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历史传统、现实国情和发展需要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中国共产党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进一步推进理论和实践创新,坚持和完善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中国共产党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任务,对中国式现代化的规范内涵进行了科学权威的阐述,明确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规定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原则。[1]中国共产党二十大报告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论述,是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构成,是新时代新征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思想指南。

一、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定位

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定位,需要置于近代以来中国和世界大历史视野下来审视和理解。中国式现代化是在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历史条件中生成的现代化道路和模式,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现代化基本原理的创新性继承和创造性发展,准确总结概括了近代以来,主要是中国共产党百年现代化探索实践的基本经验。[2]中国式现代化改变了中国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落后状态,实现了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发展历程,是新时代新征程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中国式现代化的高水平推进和高质量实践,在改变中国的同时,也具有世界意义。中国式现代化将创造和提供人类追求现代化的全新路径和方案,最终迎来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崭新图景。

(一)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

马克思主义是人类现代化进程的产物。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起源于15世纪的西欧,伴随着西欧全球海洋航路的开行和美洲、非洲、亚洲地理大发现,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生产方式的变革,西欧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社会结构发生变化,政治向民主化法治化方向演进。[3]经过300多年的发展,到18世纪中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现代化程度进一步提高,社会化大生产广泛出现和应用,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导致资本主义社会矛盾进一步突出,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的弊端进一步暴露,为马克思主义的创立提供了社会政治背景和现实材料。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的内在过程进行了科学深入的考察,从人类社会发展全过程视角,指出资本主义创造了比之前人类全部历史还要多的财富,[4]肯定了资本主义在改造自然、创造财富、扩大自由等现代化方面的优势和贡献。同时,马克思和恩格斯也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运行的隐秘规律和内在的难以克服的矛盾,提出了通过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超越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实现人类社会真正现代化的愿景和路径。

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是无产阶级领导,实现全人类根本利益的现代化。马克思主义现代化是促进人的解放,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现代化。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是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消灭剥削和压迫,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是科技高度发达,物质极大丰富,从按劳分配到按需分配的现代化。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是尊重自然,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是世界历史发展形成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现代化。[5]

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思想桥梁和理论工具。这是由中国近代所处的一系列国内外环境条件和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任务决定的。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在中国实践和发展的传播者、实施者和领导者。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两大支柱。[6]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探索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的中国化和时代化,奠定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和实践基础,形成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路径、理想图景、基本框架和科学方法。

中国式现代化是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中国式现代化创造性继承和创新性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首先,中国式现代化坚持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的基本原理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方向,完成对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的扬弃和超越。其次,中国式现代化超越了苏联式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拓展了通过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人类现代化的新道路,展现了21世纪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新的光明前景。最后,中国式现代化开辟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推进民族复兴的新境界,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内涵,增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自觉和自信。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提供更多更好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7]

(二)中国式现代化实践求索基本经验的规范表达

近代化是中国现代化的起步和发端。鸦片战争以后,晚清统治集团中的一部分地方官僚率先启动中国近代化,在军事、通讯、交通、教育等方面接受和学习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的成果。20世纪的最初十年是中国传统帝制的最后十年,这十年晚清皇帝和官僚集团尝试推进中国的政治近代化,但未能成功,取而代之的是主张资产阶级现代化道路的资产阶级革命派。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的辛亥革命果实很快丢失,中国进入军阀统治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派现代化设想未能实现。国民党作为资产阶级新兴力量,在中国建立了形式上统一的国家政权,试图再次实践资产阶级现代化的方案。但由于国民党政权自身的腐败,在内忧外患中推进现代化的努力成效甚微。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以先进的马克思主义作为思想理论指导,从成立之日起就担负起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开始探索通过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走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国现代化的方案。

中国式现代化的全面展开是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作为开端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的成立奠定中国式现代化民族独立、国家统一、政权稳固基础。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探索设定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方向。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确立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新要求、新图景、新动力、新资源和新方式。[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完成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第一个目标任务,迈上了实现第二个目标任务的新征程,确立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自觉和自信,开辟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崭新境界,形成了系统完整的中国式现代化概念、范畴和理论体系,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推进现代化的科学范式得以确立。[9]

从中国现代化历程看,中国式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中国现代化实践求索经验的理论总结和规范表达。近代以来中国现代化求索实践的历程表明,传统的帝制官僚势力无法突破自身利益的藩篱来设计和实现自身的现代化转型。模仿西方发达国家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在中国缺乏必要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条件,发达资本主义主导的国际政治经济格局不允许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通过走资本主义道路实现国家独立和民族复兴。只有先进的无产阶级政党在先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首先,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政权,实现政治上的独立自主,才能为国家现代化提供前提条件和政治保障。因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领导力量和政治基石。其次,作为后发现代化国家,在资本主义主导的国际政治经济格局中,只有走社会主义道路,对外才能摆脱依附地位,对内才能避免资本主义现代化导致两极分化的弊端。因此,社会主义和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和题中之义。再次,在国家和民族独立自主和社会主义制度条件下,只有不断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才能避免封闭自守导致的社会主义自身的僵化和停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10]改革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步骤。最后,现代化是一个复杂的长期的艰巨的历史进程,必须激发调动和团结凝聚全体人民的智慧与力量,攻坚克难,持续前进,因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动力之源。

(三)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丰富灿烂的中华文明,是人类四大古文明中绵延至今的唯一文明形态,长期领先于人类文明发展进程,在文学、艺术、政治、经济、科技、法律等方面对人类文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中华民族在人类文明从传统农业文明向现代工商业文明的转进中未能实现突破,在近代全面落后于率先实现现代化突破的资本主义先发国家,中华民族也失去历史领先的荣光,沦落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近代以来,面对现代化水平全面落后的状况,中华民族的优秀分子开始了探索带领全民族走出历史低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方法和路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成为近代以来全体中国人的梦想,由中华民族优秀分子创建的中国共产党,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自觉承担起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是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的全面复兴,使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质量达到世界先进国家的水平,全面建成现代化强国,使得中华民族在现代化的世界格局中重新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列,为人类做出符合自己身份和地位的贡献。因此,要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要各领域各方面全方位高水平高质量建设现代化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实践中,中国共产党探索形成了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和模式,书写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新篇章,我国发展具备了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11]中国共产党百年实践证明,中国式现代化是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指出了明确道路,提出了行动路线,提供了科学方法。

中国式现代化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指出了明确道路。现代化是长期的历史现象和历史进程,是当代世界各民族共同的追求。在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境中,现代化的目标、道路、方式、主体、动力等既存在共同性的方面,也有着差异性特殊性的方面,进而形成不同的现代化道路与模式。中国式现代化指出了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明确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能够维护中华民族的独立自主,能够保障政治社会安定和谐,能够促进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能够提供精神自主和精神自由,能够实现人与自然和谐,人口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因此,中国式现代化推进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各方面各领域全面现代化的同时,也实现了中国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质量达到现代化强国的标准,全面呈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盛景。

中国式现代化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出了行动路线。中国式现代化既是思想理论指南,同时也是行动路线,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制定了目标任务、实施方案和时间节点。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和实践使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从一个政治理想变为可操作、可实现的现实目标。中国式现代化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方略和行动路线,经过了一个从简单到系统,从笼统到清晰,从低水平到高质量的发展演进历程。2021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迈上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征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转的轨道。中国共产党二十大明确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按照两步走,分阶段压茬推进的时间节点及步骤安排,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