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领导新疆意识形态建设的经验探析
作者: 王秀丽[摘要]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工作,事关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站在新时代起点上,党中央高度重视新疆意识形态工作,在工作实践中积累了诸多宝贵经验,全面总结这些经验是进一步探索新疆意识形态建设规律的前提和基础。
[关键词]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基本经验
[中图分类号] 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274(2023)02—0117—07
[作者简介]王秀丽,女,新疆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政治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鲜明指出了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党中央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时代命题和时代使命。面对肩负着维护稳定和长治久安使命的新疆意识形态工作,党中央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新的观点及治理思路。新时代,自治区党委深入贯彻党中央精神,团结带领各族群众不断探索,在实践基础上积累了一些宝贵经验。系统梳理总结这些经验,对于不断提升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边疆地区的引领力,不断增强新疆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不断提高党对新疆意识形态工作的管理能力和水平,不断深化党对新疆意识形态建设规律的认识,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一、坚持问题导向与政府担当作为相结合
问题导向就是从问题出发,跟着问题走,奔着问题去的思维,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引领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思维。
站在新起点上,党中央坚持从问题出发开展新疆意识形态工作。概括起来,新疆意识形态领域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威胁大致可以分为这几类:一是西方反华势力“以疆制华”的图谋。长期以来,西方反华势力把新疆作为西化和分化我国的一个突破口,图谋遏制中国。新疆战略地位特殊,是我国西部重要的安全屏障,为达到遏制中国的目的,美国等西方国家极力在历史、民族、文化、宗教等关注度高的领域制造虚假新闻,操控国际舆论。尤其是进入新时代以来,西方反华势力极力促使所谓“新疆问题”政治化、国际化,例如“2019年维吾尔人权政策法案”“2020年维吾尔人权政策法案”。他们还打出“反恐牌”“教培牌”“强迫劳动牌”“人权牌”“疫情牌”,极力抹黑新疆。二是“三股势力”对新疆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近代以来,受“泛伊斯兰主义”“泛突厥主义”思潮的影响,新疆成为民族分裂主义、宗教极端主义和暴力恐怖主义滋生和蔓延的温床,尤其是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三股势力”通过图书出版、文艺演出、讲经布道、聚众演说、音像制品、互联网、手机等多种手段进行渗透,极力解构新疆少数民族的中华民族历史记忆和社会记忆,消解新疆少数民族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三是“三期叠加”特殊形势的挑战。“当前新疆社会大局稳定可控,但稳定形势依然严峻、复杂,新疆正处于暴力恐怖活动活跃期、反分裂斗争激烈期、干预治疗阵痛期‘三期叠加’过程中,反恐维稳的任务十分繁重。”1“三期叠加”的形势增加了意识形态工作的艰巨性。四是宗教极端主义渗透的挑战。宗教极端主义在新疆渗透蔓延的时间长,危害深。它打着宗教旗号,以建立神权政治为目的,进行分裂国家的勾当,在未来很长一段时期内,宗教极端主义的威胁依然存在。五是清真泛化的挑战。在“三股势力”推波助澜下,“阿化”“沙化”“土流”、清真泛化渗透蔓延新疆,清真泛化企图动摇新疆伊斯兰教中国化的社会基础,是新疆意识形态领域的一个毒瘤。
从上述种种问题出发,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进行全面部署规划。2013年12月1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听取新疆工作汇报,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了暴力恐怖活动是影响新疆稳定的直接威胁,并做出“新疆工作的着眼点和着力点就是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重要指示。2014年4月27日至30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新疆考察工作,做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和部署。2014年5月28日至29日,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更是一针见血地指出:“反分裂斗争的实践表明,我们同新疆民族分裂、宗教极端、暴力恐怖‘三股势力’的斗争,根子和焦点就在意识形态领域”2,并进一步明确指出宗教极端思想是暴力恐怖活动的思想基础,要把遏制宗教极端蔓延作为新疆实现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一大重点。2020年9月25日至26日,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入做好意识形态领域工作,深入推进文化润疆工程”。综上,新时代新疆意识形态工作取得的显著成就正是基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新疆形势的正确判断,基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新疆意识形态领域深层次问题的精准把脉,基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新疆意识形态工作的一系列强有力措施。
从效果来看,新时代、新起点上,新疆意识形态领域工作中一系列反分裂斗争,其工作难度大,涉及广,任务重前所未有,但是这项工作从开展到今天,一直都饱受国内外敌对势力的非议,甚至遭到一部分人的误解和攻击。但是,新疆顶住了来自各方的舆论压力,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对深受宗教极端主义影响的人、思想认知错误的人进行教育和挽救;对歪曲历史、文化等错误思潮坚决抵制,期间付出了难以想象的努力和艰辛,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及自治区党委敢于直面问题、勇于解决问题的责任与担当。实践证明,坚持从问题出发,政府担当作为是意识形态工作取得成功的前提条件。
二、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一元指导地位
马克思主义是党的灵魂和旗帜,是党领导意识形态工作的指导思想。百年来,党致力于推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积极抵制各种“非马”“反马”思潮的消极影响,从而使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影响力、感染力、引领力越来越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之下,人们思想中固然存在多样的意识形态,而回顾长期以来新疆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斗争的状况,不管西方反华势力也好还是“三股势力”也罢,他们长期进行分裂活动渗透,归根结底就是要挑战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把人们的思想搞乱,威胁党的意识形态建设。基于这些情况,党的十八大以来,自治区党委十分重视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宣传和教育工作,让马克思主义在人们的思想中更加牢固。
扎实推进马克思主义“五观”的宣传教育。马克思主义“五观”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国家、民族、历史、文化、宗教这五个关键问题上的理论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疆存在的“双泛”思潮与马克思主义“五观”相背道而驰,本质上是对马克思主义“五观”的解构。作为“三股势力”的思想基础,“双泛”思潮裹挟群众,打着民族、宗教的旗号,歪曲新疆历史。“双泛”思潮不铲除,就谈不上对伟大祖国、对中华民族、对中华文化、对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党的十八大以来,自治区党委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的宣传教育,特别是用马克思主义的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文化观、宗教观教育广大群众,让广大群众看清“双泛”思潮的真面目,看清“双泛”给人们安定的生产生活带来的种种灾难。经过扎实有效的工作,马克思主义“五观”逐渐深入到各族群众的头脑中,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各族群众的头脑中更加牢固。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的成就告诉我们:只有将马克思主义“五观”的宣传和教育常抓不懈,才能切实维护意识形态领域安全。
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的宣传教育。马克思主义不是一成不变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做了诸多原创性贡献,其中对新疆工作的重要论述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重点阐述了遏制宗教极端等意识形态领域的关键问题;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尤其是针对意识形态工作深刻指出“深入做好意识形态领域工作,深入开展文化润疆工程”。新时代,自治区党委积极带领全疆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尤其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关于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重要论述和党的治疆方略,理解其精髓,把握其要义,增强行动自觉,凝聚精神力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新疆大地焕发崭新的面貌,人们的精神状态焕然一新,各民族的凝聚力大大增强,分裂思想存在的社会空间被极大地压缩,党的治疆方略的正确性和科学性越发显凸显。
推进“五个认同”,在深挖错误根子上下功夫。“五个认同”是构建多民族国家的理论基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中认同至关重要,如果认同出现动摇了,方向走偏了,那就会出大问题。长期以来,对“五个认同”威胁最大的仍是“双泛”错误思潮,在“双泛”的支配下,分裂势力编造了一套反动理论体系,在历史问题上,他们妄称新疆为“东突厥斯坦”,鼓噪新疆“独立”1;在民族问题上杜撰“历史上的维吾尔族是独立于中国之外的民族”“我们的民族是突厥族”“维吾尔人就是突厥人”2;在宗教问题上叫嚣“宗教至上”“圣战殉教进天堂”;在文化问题上,编造“维吾尔人在历史的进程中从来没有吸收过汉族文化”“双语教育是同化维吾尔族”3等谬论。“双泛”是新疆意识形态领域的祸害,此祸害不除,新疆意识形态领域难安。针对这些错误言论,新时代,新疆意识形态工作在深挖错误根子上下功夫,深入推进涉疆问题系列白皮书宣传教育工作,深入推进反恐及去极端化斗争的宣传教育,深入推进新疆文化保护与发展的宣传,以对历史和文化高度的负责感学习宣传《新疆的文化保护与发展》《新疆的反恐、去极端化斗争与人权保障》《新疆的若干历史问题》《新疆的职业技能教育培训工作》等白皮书。这些白皮书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依据,清晰阐明了“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新疆各民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血脉相连的成员”“新疆各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新疆历来是多种宗教并存的地区”等关乎根本性的理论观点,为掌握新疆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导权、主动权、话语权提供了重要理论指引。
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的成效说明: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一元化指导地位,任何时候都不能被动摇;只有以21世纪马克思主义为引领,我们才能准确地分析当前意识形态领域存在的问题并解决这些问题。
三、坚持立破并举的辩证方法
准确把握正面宣传和舆论斗争的关系是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一个重要方法,正面宣传重在“立”,舆论斗争重在“破”,两者既对立又统一,批判是为了更好地建构。这一重要原则运用于意识形态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具有方法论上的指导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坚持正面宣传为主,并不意味着放弃舆论斗争”“必须坚持以立为本,立破并举”。这告诫我们在意识形态工作中要准确把握正面宣传和舆论斗争的辩证关系。在实践中,我们应认真思考要把哪些东西必须立起来,同时要把哪些东西必须破除掉。
长期以来,新疆处于敌我舆论斗争的最前沿,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反华势力在所谓“新疆问题”上对我发动舆论战,打好舆论战的长期性和艰巨性的特征凸显。新时代,在自治区党委的带领下,新疆意识形态工作坚持正面宣传和舆论斗争的辩证关系。一方面注重与敌进行不妥协的舆论斗争,把握涉疆舆论斗争的主动权,积极举办涉疆问题新闻发布会百余场次,把“讲好新疆故事”“传递新疆声音”“塑造新疆形象”的话语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有力反击了西方反华势力以及“三股势力”的炒作、抹黑;常态化研判涉疆热点议题动向,网络舆情工作扎实推进。针对以美国为首的反华势力煽动网络舆情以达到“以网制华”“以网制疆”的乱象,网监部门高度重视舆情的预警、分析、研判和处置等工作。近几年来,在美国等西方国家反华势力的鼓噪和炒作下,涉疆话题热度很高,有目的地对新疆的反恐、去极端化、人权保障、民族宗教等事务不断进行污蔑和抹黑。对西方的炒作抹黑,新疆给予了坚决的回击,自治区党委举办数十次涉疆问题新闻发布会,组织专家和学者积极开展舆论斗争,用事实说话,对外宣传客观真实的新疆,精准回击分裂势力的抹黑造势。另一方面,通过多种渠道大力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进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大力推进中央关于新疆工作系列白皮书的宣传教育,大力推进反恐去极端化斗争的宣传教育,深入推进新疆文化的保护与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