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创新推进文化润疆
作者: 张秀红 马雪娇[摘要]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创新是推进文化润疆的重要法宝,尤其对于新疆农村来说,以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创新推进文化润疆,既能为增强农村群众的理论认同和文化自信提供精神活力,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可持续的内生动力,还能为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提供不竭的思想引力。面对当前新疆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建设存在的问题,只有坚持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不断创新,才能有效提升和拓展文化润疆的力度、深度、广度、速度和维度,推进文化润疆落地生根。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文化润疆;载体创新;农村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D422.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274(2023)03—0106—07
[作者简介]张秀红,女,新疆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马雪娇,女,新疆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讲话中,将文化润疆纳入党的治疆方略,提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做好新疆工作,要完整准确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牢牢扭住新疆工作总目标。1党中央作出文化润疆重大部署,为加强新疆文化建设供了新理论、新战略、新路径。对于文化润疆的研究,学者们较为关注文化润疆产生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丰富内涵和实践路径。总体来看,现有研究成果为全面准确理解贯彻文化润疆提供了重要启示和理论参考,在实践路径研究方面还需要更加精准和细化的研究,为推进文化润疆的实践进程助力。本文提出推进文化润疆,要关注基层,重视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关注新疆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构建中存在的问题,通过不断创新新疆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提升新疆农村群众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水平,还是推进文化润疆的必为之举。
一、 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内涵分析
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是指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标,选择、运用承载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教育中介。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思想的内在性决定了思想需要通过中介进行传播和表现,教育主体需要通过载体对教育内容进行传播。而受教育者的思想观念作为主观世界的产物,需要通过言论、行为等外在形式表现出来,成为教育主体把握受教育者思想动态的依据;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不是简单地从头脑到头脑,而是主观诉之于客观的过程,此过程需要载体的连接。通过构建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既能够改变自然和社会的存在状态,也能够通过实践改变人的主观世界,实现客体的主体化,是联系思想与行为、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桥梁。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包括管理载体、活动载体、文化载体和大众传媒载体四大类,不断创新并充分运用好这些载体,能够为推进文化润疆提供“充足马力”。
(一)管理载体:推进文化润疆的稳定器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管理作为规范人们工作生活行为不偏离中心的一种有效载体,在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具有重要作用。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载体是指把教育内容寓于管理中,寓于人们的工作生活中,通过运用一定的规章制度来规范和约束人们的行为,从而逐渐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文化润疆作为育人过程,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载体在其中发挥政治、组织和规范功能,有效对人力、物力、财力等教育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对新疆各族群众的行为规范提出要求,保证各项活动的原则性方向性,成为推进文化润疆的稳定器。
(二)文化载体:推进文化润疆的传感器
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载体是指将教育内容融入各类文化艺术形式和文化建设之中,以达到提高人们思想认识水平和思想政治素质的目的。按照内容区分,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载体可以分为物质文化载体和精神文化载体,贯穿和环绕在教育的所有环节和要素中。文化载体不仅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还具有较强的渗透性和价值引领性,能有效提升文化润疆的“温度”和“深度”。通过构建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载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助于增强新疆各族群众的情感认同。
(三)活动载体:推进文化润疆的助推器
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载体是指教育主体为实现教育目标,开展的一系列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受教育者通过活动载体将理论付诸实践,践行价值观念、政治观点和道德规范,实现教育与自我教育的统一。在文化润疆进程中,形式多样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载体具有实现教育主体与新疆各族群众之间的深度交流和双向互动的价值意义,能够引导群众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实现自我反思、自我评价、自我学习,从而提高自我认识、自我监督、自我激励、自我调节的能力。活动载体通过激发人民群众主体性,能发挥助推器的作用,不断推动文化润疆进程。
(四)大众传媒载体:推进文化润疆的加速器
思想政治教育大众传媒载体指承载、传递信息的物理形式,主要包括报纸、期刊、广播、电视、网络等。随着科学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以新媒体为代表的大众传媒载体,具有信息量大、传播范围广、速度快、影响大,突破时间和地域限制的特点,人人都可以成为新载体的“主人”,扩大了教育主体的范围,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传播更加广泛和深远。为巩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宣传阵地、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思想、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了巨大力量,大众传媒载体成为意识形态传播的重要途径,加速推进文化润疆。
二、以新疆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创新推进文化润疆的价值意蕴
在推进文化润疆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特点决定了其不可替代的价值意蕴,以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创新推进文化润疆,是当前重要的理论和实践课题。
(一)为增强理论认同和文化自信提供精神活力
学之愈深,知之愈明,信之愈真。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1该重要论述为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创新指明了方向,一方面,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以更加直观、更具亲和力、更符合群众偏好的方式向新疆农村群众进行宣传和教育,积极推进党的创新理论的大众化传播和生活化表达,有助于帮助农村群众加深理解党的政策方针,增强文化润疆的说服力、解释力和亲和力,提升群众的理论认同。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创新将满足新疆农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创新和构建符合其偏好的高质量精神文化生活,不断激发农村群众学习和参与热情,提升文化润疆的感召力和引领力,增强农村群众的文化自信。
(二)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可持续的内生动力
中国式现代化既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也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要促进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1马克思指出:“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2新疆农村群众面临物质上和精神上双重共同富裕的重任,只有坚持将精神力量转化为物质力量,让思想政治教育为群众提供智力支撑和价值引领,补齐认知短板,以精神上的“富裕”推动物质上的“富裕”,“双重富裕”才能实现。这就要求在推进文化润疆过程中,针对农村群众的特点,积极创新富有生机与活力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不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创造力和吸引力,使农村群众刻板印象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形式多样、生动活泼、贴近生活、寓教于乐的群众活动中,不断提升农村群众思维能力和认知水平,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可持续的精神动力。
(三)为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提供思想引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好新疆工作是全党全国的大事。”3一段时期以来“三股势力”试图将新疆农村群众视为渗透对象,直接威胁到国家安全和新疆社会稳定与长治久安,为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带来挑战。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今后国家发展的宏伟蓝图,中国共产党将团结带领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并明确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4面对新征程上的新目标,新疆农村建设任务繁重,凝聚民心是关键,需要通过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不断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引领作用,激发农村群众的爱国爱疆情怀,为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提供源源不断的思想引力。
三、以新疆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创新推进文化润疆的现实考察
自2020年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提出“文化润疆”的重大决策以来,新疆各地州积极响应党的号召,不断探索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创新,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农村群众的文化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目标,形成了以基层党组织、居委会、村委会、“访惠聚”驻村工作队等为主的教育主体,积极创新教育载体,服务于文化润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以新疆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创新推进文化润疆取得的成效
1.管理载体促使文化润疆“严”起来。自治区党委高位推动文化润疆工程,重视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断规范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载体,自文化润疆工程实施以来,自治区党委重点部署文化润疆工作,先后制定并印发《自治区文化润疆工作要点》《自治区文化润疆工作任务分工方案》《关于深入开展文化润疆工作的实施意见》等相关文件,为文化润疆的落地生根奠定了良好的制度基础,使文化润疆工程有章可依,保证了各地州尤其是农村地区推进文化润疆工作的规范性,将文化润疆工作纳入全区地州市年度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使文化润疆严格规范、井然有序。
2.文化载体促使文化润疆“活”起来。各地州政府鼓励当地文化精英积极深挖当地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资源,探索文化载体创新,创作了一批体现各地特色、反映新疆各族群众精神风貌、弘扬中华文化的精品力作,例如,话剧《金色的胡杨》《我叫王成帮》《可可托海我的魂》,音乐剧《如果·马兰》《守界人》《昆仑之约》,舞剧《张骞》《五星出东方》《油城往事之开拓者》等,深受群众喜爱,有效增强了群众的情感认同和文化自信。此外,各地州政府借助对口援疆省市的支持,积极探索文化载体创新模式。阿克苏地区在浙江省文联的指导下,培育了一批农民画家,带动了阿克苏农民画的创作热情,并在书法、美术、剪纸等各领域的文化创作方面都有所发展,在潜移默化中实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新疆农村以音乐、舞蹈等灵活多样的形式使文化润疆充满活力、蓬勃推进。
3.活动载体促使文化润疆“动”起来。新疆各地州为积极贯彻落实文化润疆,不断创新形式多样的活动载体。在自治区文联石榴籽文艺小分队的影响下,各地州基层政府开始进行文艺小分队的建设,文艺小分队由农村群众组成,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在各类文艺表演中,潜移默化地传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党的声音和政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了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的主体化转变,越来越多的农村群众参与到活动中“动”了起来。各地州还通过举办不同主题且富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旅游节、美食节和音乐节等活动,既宣传了当地的特色旅游和文化资源,也实现了隐性的文化传播和思想教育。丰富的活动载体创新,为文化润疆提供了有力抓手,形成了人人主动、人人推动文化润疆的浓厚氛围。
4.大众传媒载体促使文化润疆“火”起来。随着大众传媒载体的不断发展,抖音、微信、微博成为最受人们喜爱的App。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文旅局局长贺娇龙身披红袍骑马宣传昭苏的短视频在网络一炮而红(该视频收获近百万点赞),随后拜城县文旅局副局长苏比努尔、裕民县文旅局局长杨彩霞、伊犁巩留县文旅局副局长英卡尔等基层干部,纷纷加入抖音成为“网红”,以短视频博主的身份,展示当地的绿水青山、特色产业、乡土人情,收获千万点击量,在抖音掀起一阵“局长热”。越来越多的个人加入抖音创作,凭借富有新疆特色且生动活泼的内容,收获大批粉丝,例如分享新疆美食制作的“新疆优素福”、介绍新疆旅游攻略的“秦鹏不会玩”,还有农村群众创建的“阿达西朋友”“壮壮在新疆”等,展现了新疆农村群众的生活现状及变化,受到各地网友的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空间,新疆农村群众参与推动文化润疆的热度不断攀升。
(二)以新疆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创新推进文化润疆存在的问题
对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选择、开发和使用,直接关系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实效和文化润疆进程。当前新疆农村在思想政治教育载体运用和创新方面,仍需要引起关注与重视。
1.管理载体引领力不佳。寓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于管理之中并与管理手段相配合,是最常见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在新疆农村,对管理载体的使用存在两极分化的现象。一方面,是管理载体的“缺失”。在农村越来越重视制定规范群众思想和行为的规章制度,但缺少对制度的生活化解读和运用,群众对相关制度知晓率不高、把握度不足,易受到各种错误思潮和不良文化的影响和利用,导致思想认识偏差和行为失范。另一方面,是管理载体的“滥用”。表现为部分农村思想政治教育活动采用“强制性”的管理方式来解决群众参与热情不高的问题,部分农村表面上开展了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事实上造成群众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心理上的疏离和态度上的反感,影响教育效果。究其原因,主要是教育主体忽视农村群众的思想文化和心理需求。多数农村群众更加重视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忽略精神文化生活,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认识不足、兴趣不高。农村群众的闲暇时间受农作物种植采摘、畜牧养殖的季节性影响,有时会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时间重叠,若不考虑群众实际生活来安排活动,将直接影响群众的生产生活和思想政治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