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为党献策初心 当好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生力军

作者: 李暘

[摘要]兵团党委党校成立40年来,始终坚守为党献策初心,充分发挥了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生力军作用。本文对建校40年来的科研工作从理论研究、对策研究、教研咨一体化、屯垦学研究体系、科研服务和管理五个方面进行总结梳理,为进一步做好科研工作、提高管理服务水平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党校;科研;决策咨询

[中图分类号]D2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274(2023)04—0098—07

[作者简介]李暘,男,兵团党委党校(行政学院)科研处(决策咨询部)研究人员,研究方向:企业管理、组织行为学。

回顾过去的40年,兵团党委党校(以下简称党校)科研工作坚守为党献策初心,紧紧围绕兵团党委中心工作和重大战略部署,扎实推进理论研究,持续深化对策研究,不断加强教研咨一体化力度,创新科研服务和管理机制,在宣传阐释党的创新理论、推进党的维稳戍边理论创新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扎实推进理论研究,为推进党的理论创新服务

党校把研究阐释党的创新理论作为根本任务。持续深化理论武装,推动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持续加强课题攻关,推动形成高质量研究成果;持续强化宣传普及,在做好对外宣介、对重大社会思潮辨析引导上下功夫,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更加深入人心。

(一)在研究党的创新理论上彰显担当

推进党的理论创新是党校科研工作的重大使命。党校坚持把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重大思想论断作为研究重点,设置科研选题,鼓励教师创新性开展基础理论研究,深化对党的创新理论的理解和认识。同时,深入贯彻党中央关于新疆和兵团工作的重大战略部署,紧贴党中央和兵团党委中心工作,加强对现实问题的研究。

40年来,党校围绕党的创新理论获批科研课题的数量和级别取得重大突破。立项的省部级及以上项目267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89项、兵团社科基金项目74项、中央党校课题61项、国家行政学院课题19项。特别是从2013年来,党校先后获准立项的省部级及以上项目139项,超过建校以来立项总数的50%,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58项,兵团社科基金项目42项,中央党校课题22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数占建校以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总数的65.2%,兵团社科基金项目立项数占建校以来兵团社科基金项目立项总数的61.4%,中央党校课题立项数占建校以来中央党校课题立项总数的36.1%。这些项目中既有《中国共产党的屯垦戍边思想研究》《邓小平农垦思想研究》《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新疆长治久安的战略研究》《习近平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及对新疆工作的指导意义研究》等基础理论研究,也有《边疆地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研究》《基于我国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农业“走出去”》《新疆稳定和发展视角下的基层党组织建设研究》《文化润疆的代际实践及其影响效果研究》等现实问题研究。特别是2022年王小平教授申报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兵团完整准确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研究》获得立项,实现了党校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零的突破。

(二)在宣传阐释党的创新理论上展现作为

宣传阐释党的创新理论是党校科研工作的重点任务。党校结合兵团实际,深入研究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兵团的实践,既以党的创新理论的科学性为兵团发展提供理论指导,也通过兵团改革发展稳定的成就和变革展示党的创新理论的实践伟力。

40年来,党校通过出版物、报刊等渠道,持续扩大宣传阐释范围和力度,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走深走实,深入人心。在出版物方面,出版《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邓小平农垦思想》《中国共产党的屯垦戍边思想研究》《唯物史观视域中的文化认同研究》等专著66部,《兵团农牧团场改革探索》《与时俱进的探索》《求是与创新》《转变屯垦方式的探索》等论文集30部,《基层思想政治工作概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民族问题与党的民族政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简明读本》《新疆屯垦发展史》等教材36部,其中近十年出版的专著总数占建校以来出版专著总数的71.2%。2011年,组织撰写《不辱使命建设大军》《不辱使命中流砥柱》《不辱使命铜墙铁壁》系列丛书并由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出版社出版,以通俗的语言反映兵团特殊作用,既是对兵团近60年发展历程的回顾,同时也是对新中国屯垦戍边事业的肯定。2021年,组织撰写《兵团精神》《胡杨精神》《老兵精神》系列书籍并由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出版社出版,这是外界了解兵团,了解兵团精神、胡杨精神、老兵精神的系列图书,为兵团干部职工群众践行、传承和弘扬兵团精神、胡杨精神、老兵精神提供了重要支撑。在报刊方面,党校在各类刊物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300余篇,其中,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人民论坛》《理论探讨》等核心报刊发表《毛泽东屯垦思想的基本内容及其作用》《简论邓小平农垦思想的主要内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产权制度的建立》《习近平总书记依法治疆重要论述研究》等学术论文150余篇。尤其在近十年,发表的论文数量占建校以来论文发表总数的三分之一。大量成果的发表,繁荣了新疆和兵团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获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扩大了党校的学术影响力。

这些成果在相关的科研成果评奖中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共获得省部级以上奖项近百项,其中:《中国共产党的屯垦戍边思想研究》《中国各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史研究》等26项成果获得全国党校系统优秀科研成果奖,《基于我国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农业“走出去”战略研究》等3项成果获得省级、副省级城市党校优秀科研成果奖,《新疆生态移民城镇化效应研究》等4项成果获得全国地方党校优秀科研成果奖,《兵团屯垦戍边是党治国安邦的战略决策》《充分发挥兵团在新疆的特殊作用》等13项成果获得全国行政学院优秀科研成果奖,《王震屯垦思想研究》《唯物史观视域中的文化认同研究》等18项成果获得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奖。尤其自2013年以来,所获得的科研成果奖项接近建校以来科研成果奖项总数的三分之一。2022年,赵子芳撰写的决策咨询报告《新形势下兵团做好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研究》获得全国党校(行政学院)第十四届优秀决策咨询成果奖,为党校决策咨询研究向精品化发展开了好头。

(三)在捍卫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上不辱使命

党校既发挥着给学员纯洁思想、净化心灵的熔炉作用,同时也承担引导社会思潮的职责,党校是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前沿阵地。在社会思想和文化多元多样多变、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尖锐复杂的形势下,党校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举旗定向,坚持不懈做好社会思潮的深入辨析和解疑释惑工作,关键时刻主动亮剑,用党的意识形态引导社会思潮。

一方面,党校牢固树立意识形态阵地意识。坚持一切科研活动都坚持党性原则,遵循党的政治路线,坚持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意志为意志,以党的使命为使命,严守党的政治纪律政治规矩,把握好政治立场坚定性和科学探索创新性的有机统一,严明政治纪律、恪守学术道德、遵守学术规范,不把探索性的学术问题等同于严肃的政治问题,也绝不把严肃的政治问题等同于探索性的学术问题。多次修订学术委员会章程,切实发挥学术委员会监督把关作用,坚持政治审读和严格报批制度,牢牢掌握意识形态主导权;另一方面,党校充分发挥党校期刊、门户网站、党报党刊等舆论载体的作用,注重把握重大节点,发主流声音,不断加强对各种社会思潮的辨析和引导。在《兵团日报》《当代兵团》等发表理论文章100余篇,接受兵团电视台、新疆电视台、新华社兵团分社等采访近50次,以兵团主流媒体为平台,主动发声亮剑,用党的意识形态引导社会思潮的排头兵作用充分彰显。

二、持续深化对策研究,为党委和政府决策服务

党校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智库建设部署要求,突出以问题为导向狠抓决策咨询和智库建设,狠抓成果批示率、转化率,形成了一批“叫得响、有价值、可应用”的决策咨询成果,一批成果直接被吸收进党代会工作报告,产生了较好的政策效应、社会效应,党校决策咨询学术影响力显著提升,党校正在成为党委决策咨询时“想得到、信得过、用得上”的思想库。

(一)突出应用性,注重紧贴党委中心工作

党校坚持以问题导向引领决策、支撑决策、影响决策、服务决策,紧紧围绕新疆和兵团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建言献策,积极开展前瞻性、对策性、应用性研究,形成的决策咨询类研究成果被中国社科院采用12项,被省部级以上领导肯定性批示11项,其中,卢大林撰写的《兵团承接自治区授权相关问题研究》于2022年获得国家领导人的批示,实现了党校决策咨询成果获国家领导人批示零的突破。此外,赵柳成和王小平于2014年作为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历史与发展》白皮书起草小组专家学者,参与了白皮书核心章节的撰写与全书统稿工作,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给予了书面表扬。

(二)突出开放性,注重打造多元化决策咨询平台

党校注重拓宽信息渠道,坚持把兵团党委及兵团各部门的相关领导请进来,给全体教研人员通报决策咨询信息;注重畅通决策咨询通道,于2015年创立内参《研究报告》,截至2022年12月,共形成34期决策咨询报告上报兵团党委,有多期获得省部级领导肯定性批示;注重拓宽研究平台,经兵团党委批准,于2019年在党校设立兵团维稳戍边智库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兵团维稳戍边智库项目的立项、结项等一系列工作,截至2022年底,共立项项目65项,形成了《兵团南疆特色城镇化发展统筹规划与实现路径研究》《兵团团场连队人居环境整治标准体系建设及示范连队筛选实证研究》等一批优秀成果。

(三)突出实践性,承担各类委托项目

党校围绕党和国家中心工作,围绕兵团党委重大决策部署,切实加强对中长期发展问题的战略性研究,加强对社会热点问题和突发事件的对策性研究,加强对各方面风险挑战的前瞻性研究,进一步做好决策咨询工作。40年来,党校教研人员有针对性地承接了兵团机关各部门及各师市委托的“兵团依法行政问题研究”“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节水农业发展战略研究”“八师石河子市经济社会发展研究”等委托课题近200项。逐步参与到兵团党委和师市党委重要文件的起草、制定中,包括《兵团第八次党代会报告》《兵团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十四五”规划》《兵团“十三五”脱贫攻坚专项规划》等。积极参与到兵团党委组织的大型调研和兵团领导牵头的课题研究中,如中宣部“关于牢牢把握新疆历史领域话语权”大型调研活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大实践经验总结”课题《兵团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特殊作用研究》和《发挥兵团集聚人口作用,构建新疆长治久安社会结构》的研究等等,充分发挥了党校“思想库”“智囊团”“参谋部”的作用。

三、不断加强教研咨一体化力度,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

促进教研咨一体化是推动党校事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党校高度重视教研咨一体化工作,从完善制度机制、注重课题带动、推动平台建设三方面发力,推动干部教育培训、科学研究和决策咨询相互促进、协同发展。

(一)完善体制机制,为教研咨一体化提供保障

党校遵循“有利于人才成长、有利于精品成果产出、有利于党校事业发展”原则,积极探索高效的教研咨一体化管理体系。一方面,完善学员参与教研咨工作机制。以学员“两带来”为基础,实行“入学培训拟定选题、培训期间教师指导、学员论坛共同研讨”模式,提升学员参与度,并将学员参与教学评估、调研访谈等情况纳入在校综合表现进行量化考核。同时,鼓励青年教师跟班学习,充分挖掘学员资源。另一方面,完善激励机制。由校人事、教学、科研等相关部门共同研究,制定出台《兵团党委党校(行政学院)绩效工资考核分配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教研咨成果配套激励办法,除公开发表论文、出版专著和成果奖励外,将精品课程、科研项目、决策咨询报告等成果也纳入激励范围之中。

(二)注重课题带动,打造教研咨一体化团队

通过课题带动,有效培养科研人才,汇聚科研力量,不断推动科研课题向教学成果和决策咨询成果的转化。40年来,通过团队合作,申报立项了一批重点课题,打造了一批科研团队,培养了一批人才。坚持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双轮驱动”,组织教研人员积极申报各级各类课题,把对兵团重点工作和重点难点问题的研究转化为教学成果和决策咨询成果。一是将《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在南疆地区实践研究》《王恩茂治疆策略研究》《兵团文化产业发展研究》等科研课题转化为《新时期兵团精准扶贫开发问题研究》《中国共产党的治疆策略》《繁荣兴盛兵团文化,发挥文化示范作用》等教学专题,尤其是打造了《领导干部如何面对网络舆情》《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等好课程,受到学员的一致好评。二是将《基于社交媒体的新疆少数民族青年网络社会心态研究》《习近平总书记治疆方略与兵团先进生产力示范区建设研究》等课题的研究转化为《兵团领导干部心理健康调查》《新时代加快建设兵团先进生产力示范区的思考》等决策咨询成果,其中《新形势下兵团做好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研究》《关于提升兵团安全生产应急管理能力的建议》等成果获得了兵团领导的肯定性批示;三是探索实现教学成果和决策咨询成果之间的转化,如将《兵团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研究》《南疆师团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战略衔接问题研究》等决策咨询成果转化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等教学课程。真正实现了“教学出题目、科研出成果、成果进课堂、进决策”的良性循环。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