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自主与扎根理论内在逻辑何以相同

作者: 罗彧昭 陶庆

[摘要]本文讨论了独立自主理论与扎根理论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关系。这两种理论都强调立足实际、解决实际问题,避免空谈理论。它们都是为了实践服务、解决现实问题而产生,要根据不同研究对象选择适用的理论与方法。两种理论的产生都基于对实践的洞察,着眼于解释社会现实,解决现实存在的问题。它们都强调研究者在进行理论创新的同时,要密切关注实际问题。此外,这两种理论在实践中可以相互补充,为研究者根据不同环境选择合适的方法、数据来源、分析技术和理论框架提供指导。

[关键词]独立自主;扎根理论;演化路径;内在逻辑

[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274(2023)05—0074—08

[作者简介]罗彧昭,男,上海师范大学行政管理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政策人类学与地方治理;陶庆,男,上海师范大学哲学与法政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师范大学21世纪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研究员,研究方向:政策人类学与地方治理。

一、独立自主的内涵与价值

独立自主理论是一种政治思想,主张一个国家或民族根据自己的利益和价值观自主确定其发展道路和外交政策,而不受外部力量的干扰或限制。扎根理论是一种质性研究方法,通过系统的收集和分析数据产生理论。这两种理论都源自被压迫被剥削国家和民族的历史经验和实际需求,反映了他们对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和霸权主义的觉醒与斗争。这两种理论也都强调以实证调查、解决实际问题、构建理论和自力更生作为其核心原则。

本文认为,独立自主理论与扎根理论在这些原则的基础上有着相似的进化路径和内在逻辑。这两种理论可以在实践中相互补充,为研究者根据不同环境选择合适的方法、数据来源、分析技术和理论框架提供指导。

(一)独立自主的内涵

独立自主理论是一种重要的政治思想,“是我们党从中国实际出发、依靠党和人民力量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必然结论。”1

独立自主理论是中国共产党长期实践的重要结论,是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必然选择。中国要坚持自己的发展道路,保持民族自信和自尊,不受外来影响。无论过去、现在或将来,中国都要依靠自己的力量推动国家发展。

独立自主理论反映了中国的历史经验和现实需求。中国长期处在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压迫之下,深刻理解自主发展的重要性。中国也面临巨大的发展任务,迫切需要坚持自己的发展道路。在当今世界,中国也呼吁不同国家和文明相互尊重,共同促进人类进步。独立自主理论为中国的发展进步和世界多极化进程提供了理论支撑。但理论本身也需要不断发展和丰富,以适应新形势下的实践需要。中国要在符合时代潮流的同时,坚持自身利益,为推进国家发展与世界和平作出新的贡献。

独立自主理论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的思想理念和实践原则。它来源于中国的历史进程与现实需求,也符合当今世界发展趋势。通过不断丰富和发展独立自主理论内涵,为中国和世界的进步与发展作出解释。

独立自主理论指导我们“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1既要坚持国家主权、民族利益和社会正义等基本原则,又根据国际形势和国内条件的变化,灵活地调整自己的发展战略和外交策略。它既主张维护自身的独立自主,又倡导与其他国家和民族进行平等合作和互利互惠。它既尊重自己的文化传统和价值取向,又开放地吸收外来文化的优秀成果。其灵活变通的方面体现在独立自主不是闭门造车,不是固执己见,不是唯我独尊,是偏信则暗,兼听则明,是借鉴他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具体情况去探索自己的道路,同时,对他人经验的借鉴也不是只吸收好经验,同样也要对其失败和不足之处进行分析,避免同样的错误在自身重现。而必须坚持的方面则体现在“不是因合作和统一而牺牲党派和阶级的必要权利,而是相反,坚持党派和阶级的一定限度的权利”2。

独立自主不是排斥外来,但外来经验的借鉴要慎重,分析其长短得失,避免失败经验重演。理论指导我们在国际合作中维护自主权益。我们既要发展与其他国家的互利合作,也要坚持自身发展权和国家主权不可侵犯。我们尊重不同国家与文明,支持多样性,但也要维护自己的价值定位。总之,独立自主理论体现了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

(二)独立自主的价值

“独立自主是中华民族精神之魂,是我们立党立国的重要原则。走自己的路,是党百年奋斗得出的历史结论。”3这一结论是基于中国的实际情况和人民的意愿,是符合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运用,是体现了独立自主理论的价值和意义。独立自主理论不仅指导了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的正确方向,也为我们党在新时代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思想指导和行动方案。走自己的路是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中总结出的历史经验和智慧,体现了独立自主理论的价值和意义。

独立自主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是我们党在百年奋斗中总结出的历史经验。从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艰苦卓绝斗争,到新中国成立后面对内外严峻挑战、开展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创新实践,再到新时代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党始终坚持独立自主开拓前进道路,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始终坚持中国的事情必须由中国人民自己做主张、自己来处理。正是因为我们党坚持独立自主,才能够带领中国人民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才能够在世界舞台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独立自主理论的核心内容是从中国实际出发,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坚持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这一理论强调我们要根据中国的国情和历史特点,探索适合中国的发展道路,而不是照搬外国的模式或者依赖外部力量。不同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这些差异反映了不同文化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也是不同文化维护自身特色和价值的方式,而文化间的差异往往是独立自主原则所捍卫、所保护、所坚持的部分。同时,独立自主理论也强调我们要树立世界眼光,积极学习借鉴人类创造的一切有益文明成果,并结合中国实际加以运用。这一理论还强调我们要坚持对外开放,与各国人民共同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当前,我们正处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国内改革发展稳定面临不少深层次矛盾躲不开、绕不过”4的现状中,作为一种符合时代潮流和人类进步的先进理论,独立自主理论体现了人类社会从单一中心向多元中心转变,从强权竞争向合作共赢转变,从文化冲突向文明对话转变,从零和博弈向共同安全转变的历史方向,为构建一个公正合理、民主包容、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新型国际秩序提供了思想指导和行动方案。

二、扎根理论的定义与特征

(一)扎根理论的定义与发展

扎根理论是一种定性研究方法,“是田野方法的一种形式,旨在产生可解释所研究的社会环境中的行为的理论结构。也就是说,它由一系列以某种方式连接在一起的,用以解释现象的假设组成,与大多数研究方法一样,它是归纳和演绎方法的结合。在扎根理论的使用过程中,研究者根据有意识的选择过程来抓住研究重点。这里的选择代表着研究者决定研究A而不研究B。在得出研究结论时,扎根理论的使用者必须像其他所有研究人员一样,解释所得出理论的一切意味着什么。”1

从数据中归纳和构建理论,而不是从预设的假设或框架出发,扎根理论“是一种作质的研究的方式,其主要宗旨是从经验资料的基础上建立理论。研究者在研究开始之前一般没有理论假设,直接从实际观察入手,从原始资料中归纳出经验概括,然后上升到理论。”2

不带预设,不做筛选,从原始资料里归纳经验,以经验证据做背书,从具象的现实切片里抽象出新的概念和思想,“是一种从下往上建立实质理论的方法,即在系统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寻找反映社会现象的核心概念,然后通过这些概念之间的联系建构相关的社会理论。扎根理论一定要有经验证据的支持,但是它的主要特点不在其经验性,而在于它从经验事实中抽象出了新的概念和思想。”3

而最终理论的得出应该来自对原始资料的深入研究和重构,而非一厢情愿的推想与编撰。“但实际上扎根理论之‘扎根’所强调的是研究的结果(理论)必须来源于资料,不可通过逻辑演绎和推理的方式获得。”4

扎根理论方法在经年的发展和演化之后,出现了不同的版本与理论取向。原始版本侧重理论发现,其方法论机制主要为理论生成服务。这一版本最能体现扎根理论方法的理论生产目的,但在操作性上可能略显笼统。这可以理解为该方法的原型版本。程序化版本在原始版本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具体步骤与流程,增强了方法的可操作性。但这也有可能被过度依赖程序而限制研究者的理论敏感性与创新思维,这需要我们在应用该版本时保持高度的理论意识。建构主义版本吸收了更丰富的方法论资源,在社会建构论的影响下对扎根理论方法进行了重构,其理论取向更加明显。但由于建构主义哲学的引入,该版本的理论框架与基本假设已有一定变化,这可能影响我们对原始扎根理论方法的理解,需要辨析二者之间的差异。而“随着理论框架的拓展及其与研究实践的结合,当前扎根理论衍生出了第四种研究形式:后现代视角下的多样性扎根理论取向。扎根理论从最早的以观察和访谈为主的理论创建方法,逐渐转变为融合了多种资料描绘形式的后现代分析工具。”5

不同版本之间既有连续性也有差异,作为研究者需要理解各版本产生的理论与实践语境,辨析其方法论主张之间的区别,这有利于我们在具体研究中选择与运用最为恰当的版本。这也需要我们在学习扎根理论方法时,对其版本演变过程进行深入理解,把握各版本之间的血缘关系与理论差异。所以我们需要在捕捉不同版本之间的共性的同时,也理解其差异并在具体研究设计中作出恰当选择。

“总体而言,扎根理论是由下而上生成理论的过程,强调数据的收集应与资料分析同步进行;基于研究的资料本身,借助不断比较的方法与意义追寻来推进理论建构”1资料收集与分析同步进行可以实现理论建构的循环迭代,在研究过程中,研究者通过不断比较数据与发现暂时性现象来调整研究机制,这有利于理论创新与案例深入。

而理论构建也不仅仅是建立在对原始资料的拆解分化提炼上,更需要做到理论与方法的高度结合,这是产生高质量研究的重要条件,“分析的上限是无止境的,重要的是研究是否在资料的基础上提出了新颖的理论,理论是否能够有效地解释研究现象。”2

高质量的研究不仅需要清晰地提出一个观点,也需要在具体分析与例证的基础上深化我们对该观点的理解,研究方法的学习不能仅停留在形式与步骤上,更需要去理解其中的理论关键与要求。

(二)扎根理论的特征

作为一种科学的理论,扎根理论在其运用过程中需要恪守科学的研究原则,但有原则并非死板,并非固执,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在独立自主的前提下,根据具体情况,“在遵守科学原则的基础上,为力求研究过程能反映社会现象,研究者可以视环境做出适宜的决策,如样本数量、理论性抽样等。”3背靠“一些系统而又灵活的准则,”4 根据实际情况“搜集和分析数据,并扎根在数据中建构理论。”5

扎根理论的使用可以类比为在广袤的土地上挖掘宝藏,宝藏的价值恰恰来源于土地的无垠,以及未知所赋予的神秘,如果在扎根中做出过分演绎,过多筛选,就好比把挖掘的范围限制在可预知的一隅,那么所发掘的一切便显得有些淡然无味了,而“演绎式编码完全抛弃了自然呈现的原则,概念的产生被设定在一个事先确定的计划里,资料被硬塞进预想的概念中,最后强行促成了一个理论,丢失了资料的本真,并使扎根理论窄化为一个公式化的程序。”6

在一手资料的收集方面,扎根理论重视研究过程与方法的人文性,互动访谈体现了这一人文关怀,“在访谈中,研究者与受访者不是一种‘冷冰冰’的问答关系,而要在访谈中建立良好的人际互动。”7访谈不是简单的问答关系,它不应是研究者机械地提问和受访者被动回答那么简单,它需要建立在良好的人际互动基础上。研究者和受访者需要在访谈过程中建立起良好的互动关系,这要求研究者具备一定的人际交往技能,营造友好的沟通氛围,因为良好的互动可以提高访谈质量。如果在访谈中能够建立起良好的互动,可以更好地消除不信任感,鼓励受访者敞开心扉,提供更为真实可靠的信息,这有助于提高访谈研究的质量。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