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团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问题研究

作者: 孙卫青

兵团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问题研究 0

[摘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兵团立足现实和优势,在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等各方面进行了积极的实践探索,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同时也面临一些突出的困难和问题,需要从深化认识、守住底线等10个方面予以谋划推进。

[关键词]兵团;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中图分类号]F327;D42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274(2023)05—0137—09

[作者简介]孙卫青,女,兵团党委党校(行政学院)管理学教研部主任、教授,研究方向:产业经济学、区域经济学。

党的二十大报告基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这一重要判断,指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这一基本政策取向,瞄准“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这一更高战略目标,部署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全面振兴的战略举措。这为新时代兵团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指明了方向、明确了目标。

一、兵团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特殊意义

(一)能够更好履行新时代维稳戍边职责使命

履行好新时代维稳戍边职责使命,必须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干部职工队伍。团场和连队是兵团履行职责使命的重要载体和基础,是承载乡村振兴各项任务的区域,也是职工群众生产生活的聚居地。2022年,团场人口占兵团总人口的57%,GDP占兵团总量的45%,35万职工主要分布在团场,是兵团涵养民兵的主体。团场连队产业不断发展壮大,职工收入不断增加,才能让兵团维稳戍边的物质基础更加牢固;团场连队居住环境不断改善,科教文卫等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更加完善有效,社会关系更加和谐,职工才能从心底热爱和留恋兵团这片热土,真正实现安居乐业、拴心留人,从而更好地履行维稳戍边职责使命。

(二)能够充分彰显新时代兵团的地位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新疆和兵团时再次强调兵团的战略作用不可替代,充分肯定了兵团作出的贡献和取得的成就。成绩属于过去,新时代兵团人要心怀“国之大者”,要有站在新疆看兵团、站在全国看兵团的大格局、大战略、大思路,要自觉把兵团工作放到全国大局和新疆全局工作中谋划和推进。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兵团要充分发挥农业机械化程度高,农业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条件好的优势,在粮棉油、果蔬生产等方面开展高产创建,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发挥更大作用,才能以不变应万变,在促进国内大循环、构建新发展格局上彰显出新时代兵团的地位和作为。

(三)能够有力促进先进生产力示范区建设

高质量推进兵团现代化建设,必须立足优势、塑造新优势,在先进生产力示范方面打造兵团特色。农业是兵团的基础产业和优势产业,虽然其增加值仅占兵团GDP的21.2%,但其作为兵团先进生产力的示范,发挥着对国民经济的支撑作用,做出了突出的历史性贡献。新时代,兵团要落实好党中央支持发展的政策,发挥兵团优势,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因地制宜发展优势农产品、壮大优势产业,促进农牧业绿色高效发展。站在新起点,兵团只有找准农业现代化发展方向,才能再塑兵团农业发展新优势,才能促进先进生产力示范区建设,兵团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才将更加巩固。

二、兵团推进乡村振兴的现状分析

党的十九大以来,各级各部门坚持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深入推进农业现代化,扎实推动美丽连队建设,加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持续培育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突出兵团特色、打造基层团场连队军垦新风貌,兵团乡村振兴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各级党委高度重视,整合发力推动乡村振兴

自2017年我国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兵团各级党委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的各项决策部署,逐步构建起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四梁八柱”,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制度和政策保障。2018年2月印发兵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个五年规划,即《兵团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明确了2018年至2022年兵团推进乡村振兴的目标任务,部署了98项重点工程,细化实化了工作重点、政策措施、推进机制,确保乡村振兴战略落实落地。2021年5月29日,兵团乡村振兴局重组成立,主要负责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统筹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关具体工作。自此兵团形成了以兵团党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乡村振兴领导小组)为统一领导,兵团党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乡村振兴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实施、兵团农业农村局统筹实施、兵团乡村振兴局具体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三位一体”工作格局,有力保障了“三农”工作的有效开展。2021年,兵团制定《兵团党委 兵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的实施意见》,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放在突出位置,健全乡村振兴领导体制和工作体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二)特色产业快速发展,农业现代化水平不断推进

自2017年以来,兵团农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呈现良好运行态势。具体见图1。

农产品保供能力得到稳步提升,特色农业不断做大做强做优。2022年兵团粮食面积创近六年新高,总产创历史新高,人均粮食占有量接近全国2倍。棉花实现提质增效,总产达到215.4万吨,占全国的36.04%,占新疆 39.96%;单产168.8公斤,创近10年来新高,棉花质量6项指标均高于自治区和全国同期水平。林果业和畜牧业发展不断提速,林果业总产479.84万吨,占新疆的38.5%;实施四大振兴行动,促进了畜牧业高质量发展,规模化养殖水平达到70%,高于全国10个百分点左右;猪牛羊禽肉产量64.08万吨,比上年增长8.5%;2022年年末猪牛羊存栏722.77万头(只),在五师、十二师、七师、八师建设了4个百万头生猪生产基地。“一团一业”“一连一品”取得重要进展。具体见图2。

农业现代化再上新水平,品牌建设取得新进展。2022年,兵团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5.3%,居全国领先水平。棉花机械装备基本实现“兵团制造”,棉花机械化采摘率达到94.2%。高标准农田占比59.1%;高效节水灌溉面积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90%。首创棉花“矮密早”模式并跨界应用,首创农作物“干播湿出”技术模式并带动新疆发展,均取得了增产增效的良好效果。23个农业品牌进入《中国农业品牌目录》和《中国农垦品牌目录》,38个品牌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98个品牌获得绿色食品认证。具体见表1。

农业产业化水平稳步提升,职工收入不断增长。龙头企业、供销合作社、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实现发展新突破,充分发挥牵引作用,促进带动全产业链发展。截至2022年底,兵团拥有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2家、兵团级113家;创建3个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3个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打造9个全国农业产业强镇,初步建成了“龙头企业+合作社+职工”“供销合作社+团场基层社+连队专业合作社+职工社员”的经营管理模式,农业经营管理体系不断稳固。受农产品量质齐升的带动,职工收入得到不断增长,2017—2022年连队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均高于兵团GDP增速,均高于全兵团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平均增速。

(三)人才队伍建设得到加强,综合素质得到提升

不断强化团场、连队人才队伍建设,选优配强团场领导班子、连队“两委”成员特别是连队党支部书记。经过脱贫攻坚、维稳、深化改革、疫情防控等的洗礼和锻炼,成长为一支政治意识和大局意识强、作风过硬,执行力强、综合素质高,有抗压能力、努力作为的基层管理队伍。集中换届后,团场领导班子、连队“两委”成员综合素质进一步提升,年轻化、学历高、党员比重大、退役军人为有益补充成为趋势。从2019年开始,各师团每年按照要求从退役军人、高校毕业生中招聘一定数量的“两委”后备人才充实到连队,或从年轻职工当中推荐经上报批准,配合“两委”从事各项辅助性工作,助力乡村振兴。一批批致富带头人成长起来,在带动群众增收、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不断加大培训力度,2021年累计培训师市、团场、连队乡村振兴系统干部9000余人次,团场、连队持续开展职业技能教育、种养殖技术培训等,有力地提升了职工群众技能水平。

(四)兵团精神不断弘扬,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高

兵团坚持开展以“传承兵团精神、履行光荣使命”为主题的宣传教育,并把其作为推动社会治理内生动力的重要方式;深入推进“兵团好人”道德模范等评选活动,有针对地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广大干部职工群众“兵”的意识不断增强,组织力战斗力不断提高,“安边固疆的稳定器”作用得到发挥,职工群众对平安建设的满意度不断提升,文化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为兵团事业发展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力量。

团场、连队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纷纷建立并发挥了应有作用。通过“引进来”和“走出去”,以开展各类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为抓手,积极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形成了以文化人、以文养德的良好氛围。积极培育特色活动品牌,一二六团的“戈壁母亲红色文化教育”、一二七团“豫剧之乡”,十师“向阳花小喇叭”和“红石榴文艺轻骑兵”、文化文艺志愿服务队等活动品牌得到塑造,公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高。以新建连队居住区为抓手,通过政策宣传、新旧对比、感恩教育,将各族职工群众紧紧团结在党和政府周围。积极倡导社会生活新风尚,完善连规民约,培育文明连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职工群众的精神风貌焕然一新。

(五)美丽连队建设成效显著,生态环境得到较大改善

兵团以“五清三化一改”为抓手,加强人居环境整治;以“五通七有”为基础,推进团场和连队基础设施建设和卫生、体育、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以建设美丽连队为核心,按规划统一开展绿化、美化、亮化、净化等工程。连队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持续完善,职工群众的居住条件、生产生活环境得到明显改善,连容连貌大幅提升,职工群众的精气神越来越足,生态好、环境美、产业兴、职工富的精彩画卷正栩栩呈现。

2019年兵团争取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结余指标跨省域调剂政策支持,28亿资金集中支持4个深度贫困团场居住区综合整治,建设居住区27个,新建平房9583套,连队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21—2022年两年完成1183个连队的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十四师和五师完成全部整治工作,五师双河市荣获2022年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单位,五十一团、八十七团、一二八团、一二九团、一八六团、红星四场6个团场和一师、十二师2个师荣获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按照统一规划、群众参与方式建设集中养殖区,推行人畜分离;建立起“连集中、团引导、市处理”的生活垃圾处理机制,连队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覆盖率达99%。149个团场便民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连队绿化覆盖率达到25%以上,三师图木舒克市获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称号,四师七十一团入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六)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增强,社会治理水平不断提升

兵团坚持重心下移,高度重视团场和连队基层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不断加大基层阵地建设投入,加强基层履职指导和考核,支持采取“党建+”模式,将党建工作与乡村振兴有机融合,把组织优势转化为行动优势。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领头雁”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为兵团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动能、提供了坚强组织保证。

团场和连队基层党组织全心全意为职工群众服务的理念不断强化。基层党组织以职工群众为中心,紧紧围绕职工群众过上更美好安定生活的需求,奋发有为、苦干实干,干出了成绩、赢得了民心。严格落实“四议两公开”制度,以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为主要内容的职工群众自治实践深入推进,基层社会治理水平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凝聚群众、带领群众的能力得到显著提高。持续选派“访惠聚”驻连工作队和第一书记,对提升和增强连队基层治理能力和水平发挥了积极作用。基层连队、社区正逐步成为民族团结、和谐有序、绿色文明、创新包容、共享共建的幸福家园。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