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逻辑

作者: 张晓明 卢志飞

[摘要]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不懈奋斗,就是为了让中国强起来,把中国变成一个强国。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实事求是、埋头苦干、拼搏进取,开始了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征程。历史和实践反复证明,中国式现代化具有中国自己的特色,而且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是一条康庄大道,我们必须坚定信念地走下去。在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沿着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走下去,坚持守正创新,不断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历史逻辑;四个历史时期

[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274(2023)06—0043—07

[作者简介]张晓明,男,西华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 博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卢志飞,男,西华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21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鸦片战争以后,中华民族在西方列强的野蛮入侵下,陷入了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的悲惨境地,中华民族的国际地位一落千丈,为了改变中华民族的悲惨局面,无数仁人志士不懈探索救国救民的方案,无论是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还是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都不能挽救中华民族的悲惨命运。我国近代以来以资本主义为代表的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等现代化运动均以失败告终,这也证明了西方现代化道路并不是现代化发展的唯一发展方式,警示我们要超越现代化的单一线性论。中国式现代化归属于后发性赶超,受外部压力和挑战较多,在“国家蒙难、民族蒙辱、文明蒙尘”的关头,中国绝地反击,谋求现代化转型,属于典型的“挑战—应对”文明互动模式。西方国家具有先发优势,实现“单兵突进”式发展,走的是串联式发展道路,中国式现代化并联式发展要求处理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组合关系,实现四个现代化及其亚层面的多位组合。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式现代化的初步实践

中国人民及其先进的知识分子受到新文化运动的思想启蒙和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使得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速度加快,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向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为了彻底摆脱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对劳动人民的压迫,中国的有志之士便一直在不懈探索与奋斗,直到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不畏牺牲、艰苦奋斗,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从1921年7月党的成立,到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中国共产党人在党的纲领指引下,随着国情、党情、民情的不断变化,及时地采取了一系列的举措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多样化需求。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落后于西方,在制度与科学技术、思想文化方面都落后于西方。中国过去创造了辉煌的文化和悠久的历史,但是到了近代,清朝统治者闭目塞听,不注意西方国家的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导致我国在各方面都落后于西方国家。西方侵略者大肆掠夺我国的文化财富,他们在我国的土地上无恶不作,烧杀抢夺,给我国的人民在身体上和心灵上造成了极大的创伤。马克思主义传入我国之时,正是我国面临空前危难的时候,无数仁人志士前赴后继,为了中华民族的前途英勇奋斗,但是他们都不能把中国从黑暗中拯救过来,走向光明。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过程中,产生了中国共产党,这是一个伟大事变。它从根本上挽救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中国人民从此有了主心骨。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共产党人实事求是,根据中国国情和具体实际,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通向自由和解放的道路。历史和事实已经证明,这条道路是充分正确的。由于中国的特殊国情,农民占中国人口的绝大多数,但是他们缺乏坚强有力的领导。广大的人民群众只有在共产党的带领下,才显得坚强有力,才能有效应对外来侵略者的入侵。我们党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力量,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把握统一战线,战胜一切敌人。新民主主义道路的开辟给我们很多的经验与启示,我们只有坚持党的领导,团结一切爱好和平与正义的人们,采取正确的战略和战术,我们才能战胜一切貌似强大的敌人。

中国式现代化是不同于资本主义的,中国式现代化抛弃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化,摆脱人对物的依靠,为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创造条件。中国式现代化不是走串联式的现代化,而是走并联式的现代化,坚持工业化、信息化、智能化、城镇化一体发展。中国式现代化不走对外侵略、殖民扩张的道路,坚持走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发展道路。中国式现代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现代化,它在理论、制度、文化、思想、道路等等各个方面都实现了对资本主义文明的超越。这是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与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创新之处。

中国共产党追求建设世界新文明。早在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提出“要把一个被旧文化统治因而愚昧落后的中国,变为一个被新文化统治因而文明先进的中国”[1]。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提出“实现四个现代化”的目标;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提出搞中国式的现代化;党的十三大提出“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党的十五大提出“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党的十九大提出:在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21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与大革命时期的现代化探索

近代以来,中国在科技、制度、文化上远远落后于西方,中国人民深感制度文化不如西方,清朝统治者闭关锁国,不注重西方国家的迅猛发展,中国由于西方侵略者的入侵和封建制度的落后,没有赶上工业革命的步伐,远远地落后于时代,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经历了巨大的苦难。为了重现往日的辉煌与荣光,中国的仁人志士一代代前仆后继,上下求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与道路。在那个黑暗的年代,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和强有力组织的带领,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中国式现代化没有走通也不可能走通。

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中华民族的现代性是自身保持文化血脉的延续和创新,中国选择的现代化保持了现代主义与守成主义的内在张力。中国是拥有56个民族、14亿人口的大国,中国所选择的现代化是保持个体多元和集体统一的内在张力。作为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史的国家,中华民族拥有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为人类文明做出了重大贡献。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文明古国,中国的经济曾经长期处于世界的领先地位,勤劳、勇敢、智慧的中国人民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近代以来,西方国家抓住工业革命的契机,快速崛起,对中国等农业文明产生了巨大冲击。随着1840年鸦片战争的爆发,西方列强加快了侵华进程,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独立发展的道路也被迫切断。面对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实现国家独立,农民阶级、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的仁人志士奋起反抗,相继展开了义和团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各种救亡图存运动,各种政治势力及其代表人物都是你方唱罢我登场,但都以失败告终,中国人民依然生活在苦难与屈辱的深渊中。事实证明,不触动旧的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各种名目的改良运动,都不能完成救亡图存的任务。1917年俄国的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随后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积极开展农民运动,开始了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探索。

第一,制定了科学的民主主义革命纲领,在1921年7月召开的中共一大上,大会制定的纲领是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然而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状况决定了中国不具备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条件。

第二,建立了广泛的社会革命统一战线。党的二大以后,我们党马上开展了反帝反革命统一战线,但在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两者的镇压下,都以失败告终,这些给中国共产党留下了惨痛的经验教训。在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国共第一次合作,形成了包括农民、知识分子、小资产阶级在内的革命统一战线。

(二)土地革命时期的现代化探索

大革命的失败使得国内阶级矛盾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面对大革命失败的教训,中国共产党从社会主要矛盾出发,在分析大革命失败原因的基础上,继续对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进行一定的探索,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由于受到“左”的错误思想,没有将马克思主义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导致了十分严重的后果。这些挫折很好地教育了中国共产党。此时,我们党实现了民族资产阶级的科学分析,另外,我们党发展了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理论。

(三)全民族抗日战争时期的现代化探索

在1937年,中国的抗日战争全面拉开序幕,在这一时期,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在这生死存亡之际,中国共产党从中国的社会主要矛盾出发,对中国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进行了深刻总结,确立了正确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形成了正确的领导核心,为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首先,明确了正确的政治路线,这体现在“四个转变”上。第一,对民族资产阶级政策的转变。在瓦窑堡会议上严厉批判了“左”倾冒险主义,开始与不同的阶层、不同人群合作,为建立广泛统一战线奠定了思想基础。第二,对国民党政治力量集团的转变。随着日本不断扩大侵华范围,中国共产党由“反蒋抗日”转变为“逼蒋抗日”,通过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达到了国共第二次合作的目的。第三,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适当照顾地主、富农的利益。第四,对于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认识上的转变。经历过大革命时期和土地革命时期,否定了“一次革命论”和“二次革命论”,立足中国实际,遵循中国社会的发展规律,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论。

(四)解放战争时期的现代化探索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面临着两种历史命运的选择。面对中国到底是建立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还是建立一个国民党主导的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专政国家,国共两党展开了激烈斗争。此时的中国面临着两种不同的命运、不同的前途,中国共产党积极开展对现代化的积极探索,不断总结实践斗争经验。

一方面,中国共产党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路线。中国共产党制定了与之相匹配的路线、政策。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在新中国的政治体制中,在区分人民和敌人的基础上,对两者采取不同的举措,对人民采取民主,对敌人采取专政,将两者联合起来就是人民民主专政。在政体上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障人民当家作主,人民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

经过三十年的艰辛探索,中国共产党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立足社会的主要矛盾,制定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政策,最终带领中国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探索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带领中国人民站起来。

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式现代化的继续演进

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独立探索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并不是从新中国成立以后开始的,而是在1949年3月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之际,中国共产党在西柏坡召开七届二中全会对国家建设做出了展望。毛泽东提出了要“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2]的目标。

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挖掘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推动社会主义事业向深发展。同时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共产党人辩证把握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国革命之间的关系。

新中国成立以后,广大的人民群众不用再受地主阶级的压迫与奴隶。广大的人民群众有了土地,就等于解决了农民问题,也就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我们开始步入社会主义阶段,在这个阶段,党带领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实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我们党进行三大改造,进行土地革命,满足人民群众的土地需求。在社会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进行了反贪污、反浪费、反腐败三反运动,政治生态清廉,民风淳朴,社会公正和谐,文化上出现了百家齐鸣、百花齐放的局面。我们的科学技术事业也取得了巨大进步,接连发射导弹、氢弹、人造地球卫星,我国的国防实力明显增强。我国相继与世界上一些国家建交,我国的各方面都取得了突破和进展。经过长期努力,我们党带领人民在新中国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巨大成就。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