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团精神融入文化润疆工程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探析

作者: 张亚男 朱文

[摘要]文化润疆工程是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新疆的具体实践。兵团精神是在新疆传播和弘扬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实现新疆工作总目标的重要精神力量。文章通过探寻将兵团精神融入文化润疆工程的理论逻辑和实践路径,以期推动文化润疆工程向纵深开展。

[关键词]兵团精神;文化润疆;实践路径

[中图分类号]24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274(2022)02—0083—05

[作者简介]张亚男,女,石河子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朱文,男,石河子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中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没有高度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时指出,做好新疆工作,要完整准确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牢牢扭住新疆工作总目标,依法治疆、团结稳疆、文化润疆、富民兴疆、长期建疆;特别强调,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深入开展文化润疆工程,践行兵团精神2。兵团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兵团履行维稳戍边职责使命、完整准确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不竭精神动力。在新疆这个多文化交汇、多民族并存、多宗教共生的特殊地区,如何将兵团精神融入文化润疆工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是一个影响深远而又刻不容缓的时代课题。

一、兵团精神的内涵

70多年前,在新中国成立的礼炮声中,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军新疆,在天山南北开启了新疆社会发展的新篇章。1954年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驻疆部队大部就地集体转业,组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被赋予屯垦戍边光荣使命。此后,一批批优秀的中华儿女从四面八方来到边疆,他们和广大军垦战士携手同心,将青春热血倾洒在戈壁荒漠,用行动铸就了以“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为主要内涵的兵团精神。兵团精神是兵团人屯垦戍边实践的思想结晶,是兵团人矢志不渝的核心价值追求,是兵团人的共有精神家园,是兵团人的鲜明精神标志,并始终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实践的深入不断丰富。

(一)热爱祖国是兵团精神的情感归属

兵团人将维护国家利益作为情感归属,渗透到人生信念和生活准则中。无数兵团人怀着“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壮志豪情,把对祖国的热爱表现为对新疆的热爱、对兵团的热爱,为了祖国的安全,兵团人毫不畏缩,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对兵团人来说,国家和民族的就是最核心的情感归属。

(二)无私奉献是兵团精神的价值取向

无私奉献展示了兵团人将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作为自身行为的价值取向。老一辈兵团人在党和国家的召唤下来到新疆、扎根边疆,成为不拿军饷,不穿军装,永不换防的哨兵,用热血和生命维护着新疆的稳定,表现出以国家为重、以集体优先的价值取向和精神境界。

(三)艰苦创业是兵团精神的实践取向

艰苦创业是兵团人的实践展示和实践态度,即在艰苦的条件下“以艰苦为荣”的精神、态度,集中体现了兵团人在建设兵团、戍守边疆、践行屯垦戍边伟大使命的实践取向。初入疆时人民军队精打细算、自力更生、自产自给,边规划、边开荒、边造林、边建设,奠定了兵团事业的基本格局。“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兵团人用双手在新疆的广袤大地上创造出了一大片绿洲、城市、团场和企业,建立了一座座军垦新城,创造了“戈壁滩上盖花园”的奇迹。兵团屯垦戍边事业白手起家、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靠的就是兵团人艰苦创业的壮志豪情。

(四)开拓进取是兵团精神的不懈追求

兵团人要想在条件艰苦的新疆长期扎根,就必须始终保持开拓进取的精神追求,积极参与到新疆的各项工作中,积极改变恶劣的生态环境。他们拿出“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无畏勇气,攻坚克难,将掌握的先进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积极探索洗碱技术,开创了新疆盐碱地棉花种植和水稻种植的新天地;开创了新疆现代工商业、交通运输业的先河。

兵团精神是有着内在逻辑联系的完整体系,是兵团文化的核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新疆屯垦戍边伟大实践中的具体体现,是兵团人奋斗的宝贵精神财富。兵团精神对内凝聚、激励一代代兵团儿女,对外展示兵团形象,丰富和增强新疆地域文化的进步因素,推动新疆文化事业发展壮大。

二、文化润疆

“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1新疆社会的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离不开文化的繁荣,文化润疆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在新疆的具体实践,不仅源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伟大实践,源自中华5000多年的发展史,更源自中国共产党百年来伟大奋斗的具体实践。

(一)文化润疆的含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建立在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历史逻辑中的文化,是与中华民族同呼吸、共命运的文化。2深入实施文化润疆工程就是在新疆大地上传承、发扬各类优秀文化资源润泽各族干部群众,使新疆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五个认同”,为实现“社会稳定、长治久安”新疆工作总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疆提供精神支撑。

文化润疆中文化的概念,既与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具体国情相关,又具有新时代特定的价值规范及内涵。这些价值主要包括:“坚持弘扬、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强化五观五认同”;“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等等。“润”包含“滋润、润泽”的含义,表示通过循序渐进、润物无声、细致入微的教育熏陶,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滋润新疆各族人民精神世界,构筑起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疆”在本文中主要指在新疆地区生活的各族人民群众。文化润疆就是用文化的力量将新疆各族人民有机联结,在满足新疆各族人民精神需求的同时提升思想道德水平,对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疆注入的强大的精神力量。

(二)文化润疆的重要性

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中,文化润疆这一工程被正式纳入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整体布局之中,体现了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更加注重软实力的提升和文化的交融浸润。发挥文化润疆的承载作用,与依法治疆、团结稳疆、富民兴疆、长期建疆有机集合,不仅是推进文化强国建设的内在要求,还是实现新疆工作总目标的客观需要,更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具体途径。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新疆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面对这样的人文环境,以“润”的方式,摒弃生硬的道德教化,采用春风化雨般“濡化”的方式从内心深处唤起新疆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体,促进各民族文化相互融合,加深新疆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激发主体意识和主观能动性,在多元一体的文化特征中凝聚价值共识。

三、兵团精神融入文化润疆工程的理论逻辑

兵团精神是在兵团屯垦戍边实践中孕育凝结成的伟大精神,有着深厚的中华民族精神根基;大力传承弘扬兵团精神,用兵团精神凝聚力量、振奋人心,筑牢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于支撑和推动文化润疆工程的深入落实具有重要意义。

(一)文化逻辑:兵团精神与文化润疆在内容上具有内在统一性

兵团精神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一脉相承,与文化润疆在内容上具有内在统一性。

1.兵团精神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具体理论成果。一是兵团精神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新疆地区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而形成的具体理论成果,是党的屯垦戍边事业与新疆地区特殊实际相结合的理论精髓。兵团的创立和发展是毛泽东屯垦思想、中国共产党屯垦戍边理论、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与中国特殊社会主义建设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兵团精神的创立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在新疆特殊的社会建设实践条件下地方化、理论化的具体理论成果。二是兵团精神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性。兵团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兵团人以兵团精神为攻坚破壁的精神动力,在发展中坚持改革开放,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在屯垦戍边实践中为新疆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兵团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党百年的关键时期,习近平总书记明确将兵团精神列入中国共产党建党精神谱系之中,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追求,对兵团精神的传承和弘扬创造了良好条件。兵团精神是凝聚、激励和引领兵团人攻坚克难、团结奋斗、不断开创兵团事业新局面的一面旗帜,是兵团人最宝贵的精神财富。1几代兵团人以高昂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顽强的革命斗志维稳戍边、建设新疆,奠定了新疆发展和稳定的良好局面。

3.兵团精神是新疆多元文化传承发展的不竭精神动力。新疆多元文化荟萃、多种文化并存,随着兵团屯垦戍边事业的发展,来自五湖四海的兵团人在开发建设边疆、增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巩固西北边防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并孕育形成了兵团精神。以兵团精神为重要组成部分的兵团文化吸收了全国各地区各民族的文化元素,使之成为一种开放的文化,是新疆多元文化中具有先进性、引导性和示范性的重要元素,因而从整体上引导和推动了新疆传统文化的转变,形成了社会主义文化。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以兵团精神为重要组成部分的兵团文化以维护国家统一为价值导向,成为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重要思想支撑,促使新疆传统文化产生了历史性的全面跨越。

新疆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大一统意识在新疆各族人民的意识中始终占据主流地位。兵团精神以维护国家统一为价值导向,是实现新疆总目标的重要精神动力。兵团精神是在新疆传播和弘扬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共同价值观的重要载体,为新疆各族人民强化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提供了价值导向,具有促进新疆同内地交流合作、扩大新疆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增进新疆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认同的重要功能。

(二)实践逻辑:兵团精神为文化润疆提供具体实践基础

兵团精神由兵团人创造,根植于兵团人的心灵深处,以兵团精神为首要着力点,为进一步推进文化润疆工程奠定了坚实的实践基础。

1.兵团精神源自兵团人屯垦戍边的伟大实践。几代兵团人“且守边关且屯田”、挥洒青春汗水扎根边疆建设边疆所孕育的兵团精神根植于兵团屯垦戍边的伟大实践。兵团自成立之初就承担着屯垦戍边的特殊使命;在长期的屯垦戍边实践中,兵团人始终秉持高尚的爱国情怀,坚持国家利益就是兵团利益、新疆大局就是兵团大局,1把传承和弘扬兵团精神融入新时期兵团的改革发展之中,把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精神融入新疆的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之中。

2.兵团精神是新疆各族儿女共同奋斗的宝贵精神资源。“半个多世纪以来,兵团人艰苦努力,不仅给新疆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更创造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这就是兵团精神。”2兵团精神是兵团人立足新疆独特的地理环境和特殊的区域民情基础上,继承了人民军队的光荣传统和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南泥湾精神”等伟大精神,在履行兵团“三大功能”、发挥“四大作用”、完成“五大任务”的具体实践中,在聚焦新疆总目标中创造出的属于兵团人独特的宝贵精神财富。

新时代继承和弘扬兵团精神真正让兵团精神从兵团人中来再回到兵团人中去,3对于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新疆落地生根,维护边疆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推进文化润疆工程的深入落实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四、兵团精神融入文化润疆工程的实践路径

要使兵团精神入脑入心、知行合一,就要着力构建体系化制度化传承传播机制,实现兵团精神传承弘扬的常态化长效化,在不断深化的过程中深入落实文化润疆工程。

1.构建研究阐释机制。一是进一步加大兵团精神的研究力度,做好兵团精神的研究、阐释、教育工作。进一步挖掘新时代兵团精神的哲学意蕴,明确新时代兵团精神的时代价值、目标要求,保持兵团精神强大的生命力。二是赋予兵团精神新的时代内涵。将热爱祖国的情感归属与新时代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性相结合,将无私奉献的价值取向与新时代“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人民性、时代性相结合,将艰苦创业的实践取向与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相结合,将开拓进取的不懈追求与坚持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相结合,努力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疆,让兵团精神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