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发展与中国共产党“三个深刻改变”

作者: 栾文莲

[摘要]马克思的时代理论揭示了人类社会具有由低级向高级社会形态转化的趋势这一社会发展规律。在百余年的时代发展中,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制国家,经历了腐朽性与先进性的斗争;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国家经历了曲折和发展。在战争与革命的时代主题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民族民主革命,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下,我们党准确把握时代脉搏,进行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改革开放走向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胜利发展在世界历史进程中进行,走在了时代发展的前列,成为时代的引领者,对世界发展方向和格局产生深刻影响。

[关键词]时代主题;世界格局;中国共产党

[中图分类号]D2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274(2022)04—0013—07

[作者简介]栾文莲,女,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经验,时代与世界格局研究。

马克思的时代理论以唯物史观为基础,科学划分时代,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人类社会具有由低级向高级社会形态转化的趋势。马克思恩格斯以最大精力和心血研究他们所处的资产阶级时代,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从而指明无产阶级解放的道路。这构成了恩格斯对马克思所称颂的“两个伟大发现”。

列宁继承、发展了马克思的时代理论,他敏锐地把握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资产阶级时代的发展变化,形成了帝国主义理论。并为帝国主义时代的无产阶级革命提出具体任务,制定正确的策略,领导和实现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

马克思列宁主义和十月革命的光辉照亮了苦难中寻求解放的中国革命的道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开创中国特色的革命、建设、改革道路,产生了以毛泽东为首的一代又一代马克思主义者,始终坚持时代前进的正确方向,把握时代主题,解决时代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指出了中国共产党产生及其百年发展所产生的三个深刻改变: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阐述了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进行的革命、建设、改革对近代以来中国与世界发展的历史意义,马克思主义改变了中国与世界。

一、在战争与革命的时代主题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的民族民主革命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

在帝国主义时代,苏联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改变了时代发展的方向,并激发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民族民主革命。世界处于战争与革命的时代主题之下。中国与这一时代的变革和发展紧密相连,苏联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找到了一条解决中国问题的正确道路。时代条件使中国革命的性质和方向发生了改变:中国革命是世界范围内民族民主革命战线的重要力量,是世界革命的组成部分;中国革命的性质由旧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革命的目标分两步走:建立新民主主义社会,进而进入到社会主义。这是中国革命的历史特点。正是中国共产党人掌握了中国革命的历史特点,领导人民成功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又进而前进到社会主义,奠定了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基础,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的基础。

从外部来看,金融帝国主义统治的殖民压迫与战争,使世界处于战争与革命的时代。无产阶级产生并处于时代的主导地位,建立了无产阶级的政党——共产党;产生了无产阶级解放的学说——马克思列宁主义;产生了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苏维埃社会主义国家。

从国内看,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华民族陷入内忧外患的悲惨境地。无数仁人志士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而苦苦求索。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给苦苦求索救亡图存寻找出路的中国人民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和全新的选择。

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实践相结合,开创了一条中国革命与解放的道路,解决了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中国革命与世界革命的命运,中华民族的命运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共产党紧密相连。

探讨当今时代主题与中国道路的联系,就要了解中国革命的历史特点。关于中国革命的历史特点,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做了论述:第一,中国革命是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而且是伟大的一部分;第二,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分两步走,第一步是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

毛泽东对世界革命做了区分,他说:“有两种世界革命,第一种是属于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范畴的世界革命。这种世界革命的时期早已经过去了,还在一九一四年第一次帝国主义世界大战爆发之时,尤其是在一九一七年俄国十月革命之前,就告终结了。从此以后,开始了第二种世界革命,即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的世界革命。这种革命,以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为主力军,以殖民地半殖民地的被压迫民族为同盟军。”1之所以出现这个情况,是因为在帝国主义时代,苏维埃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改变了世界历史的方向,划分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时代。“任何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如果发生了反对帝国主义,即反对国际资产阶级、反对国际资本主义的革命,它就不再是属于旧的世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而属于新的范畴了;它就不再是旧的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世界革命的一部分,而是新的世界革命的一部分,即无产阶级社会主义世界革命的一部分了。这种革命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已经不能当作世界资产阶级反革命战线的同盟军,而改变为世界社会主义革命战线的同盟军了”2。

根据这样的分析,毛泽东对中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给予科学的划分。他指出,自1914年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到1917年爆发俄国十月革命,“在这以后,中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就改变为属于新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而在革命的阵线上来说,则属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了。”3因为,此时中国革命的领导阶级已经不是资产阶级,而是无产阶级。革命的目的不再是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而是要建立各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国家,其长远的目的是为社会主义的发展扫清道路。这种革命是彻底打倒帝国主义的,因而遭到帝国主义的反对,而得到社会主义国家和国际无产阶级的支持和帮助。因此,这个革命就成为无产阶级社会主义世界革命的一部分。

关于中国革命是世界革命的一部分,列宁和斯大林也有论述,并为毛泽东在文章中引用,认为,这是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中国革命是世界革命的一部分这一命题的理论依据。列宁在《民族自决权讨论的总结》中指出:民族问题中关于民族自决权的基本点,已不再是一般民主运动的一部分,它已经变成一般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的一个构成部分了。斯大林在1918年纪念十月革命一周年写的《十月革命与民族问题》中又说:“十月革命的伟大世界意义在于:(1)它扩大了民族问题的范围,使民族问题从欧洲反对民族压迫的局部问题变为各被压迫民族、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从帝国主义下解放出来的问题;(2)它给这一解放开辟了广泛的可能性和现实的道路,这就大大促进了西方和东方的被压迫民族的解放事业,把他们汇集到胜利的反帝国主义斗争的巨流中去;(3)它从而在资本主义的西方和被奴役的东方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建成了一条从西方无产者经过俄国革命到东方被压迫民族的新的反对世界帝国主义的革命阵线。”1

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必须两步走。毛泽东分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社会的特点及其性质后指出: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第一步是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中国现时社会的性质,既然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它就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两个步骤。第一步,改变这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之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社会。”2

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社会逐渐由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中国人民开始不断地抗争都是为了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在这个过程中,太平天国运动、中法战争、中日战争、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以及抗日战争,都是为了实现第一步。这些抗争,是中国人民在各个时期在不同程度上进行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势力,为建立一个民主主义社会而奋斗。其中辛亥革命是在比较完全的意义上开始了这个革命。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革命,不是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特别是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革命变为新的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了。无产阶级成为这个革命的领导阶级,这个革命的目的不是建立资产阶级的共和国,而是要建立以中国无产阶级为首的中国各个革命阶级的联合的新民主主义社会,以完成第一阶段革命任务,然后再发展到第二阶段,建立中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这表明了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无产阶级政党——共产党的领导成为中国领导力量的必然性。

我们党正确认识和掌握了中国革命的历史特点,经过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时代发展与中国的命运紧密相连、息息相关。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纪念大会上指出:“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的命运早已同中国共产党的命运、中国人民的命运、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连在一起,它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在中国得到了充分检验,它的人民性和实践性在中国得到了充分贯彻,它的开放性和时代性在中国得到了充分彰显!”

二、从当今时代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理解世界发展趋势和格局的深刻改变

在帝国主义时代,帝国主义的历史地位决定了时代性质是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这一时代性质决定了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制国家共存、斗争、博弈的世界格局。从20世纪20年代苏维埃社会主义国家开始,这一世界格局至今一直延续着。它打破了资本主义国家资产阶级政权在世界一统天下的格局。这是当代世界首要的格局。

对于这一世界格局,列宁做出了科学的概括,他一方面看到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对立,指出苏维埃制度已经成为有世界历史意义的现象,“可以毫不夸大地说,现在是两个营垒在全世界范围内完全有意识地互相对峙着。”1另一方面又认为苏维埃俄国与资本主义国家又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他说:“我们并不是孤零零地生存在世界上。我们是……,生存在资本主义国家的体系中。一方面是殖民地国家,它们还不能帮助我们;另一方面是资本主义国家,它们是我们的敌人。现在形成了某种均势,很不可靠的均势。”2二战后,出现以苏维埃社会主义国家为核心,战后新起的社会主义国家为阵营,与以美国为核心的资本主义国家相互对峙的世界格局。这一世界格局在20世纪80年代发生变化,就是苏联解体、东欧剧变。这使世界格局出现美国一超独大,外加若干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主导世界的一超多元的强权政治格局。然而,世界危机重挫了资本主义。2008年,美国华尔街资本主义中心地发生国际金融危机,而后对资本主义国家和世界造成严重影响。这一重大事件重挫了美国霸权和资本主义世界,对世界格局产生深远影响。2019年新冠疫情暴发,在应对疫情管理中凸显了两种社会制度,以及制度决定的社会体制的优劣,资本主义暴露出诸多弊端,加速走向衰亡。

在百余年来时代发展中,经历了腐朽性与先进性的斗争;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国家经历了曲折和发展。总的来看,资产阶级时代从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经历了初期发展、自由竞争到垄断的发展兴盛阶段,以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为标志,进入下降的阶段。而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针,无产阶级政党领导的无产阶级解放事业,以追求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人类美好社会为目标,首先经历了巴黎公社的伟大实践,又经历了苏联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实践,之后几十年间经历了反抗帝国主义压迫的民族解放运动,世界上建立了十多个社会主义国家,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上辉煌卓著。但在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也遇到了困难,主要是苏联东欧剧变,社会主义事业遭到挫折。但同时,在世界的东方,中国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取得发展进步,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外交等各个领域不断取得新成就,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事业的成功举世瞩目。中国在建立社会主义制度70多年、改革开放40多年的长期努力的基础上,接续奋斗,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中国社会主义强国的现代化目标等方面,不断取得新的成就,实现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新的历史性变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胜利发展在世界历史进程中进行,走在了时代发展的前列,成为时代的引领者,对世界发展方向和世界格局产生深刻影响。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