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极化对美国外交政策的影响探析
作者: 韩佶
[摘要]“政治极化”是西方民主国家尤其是美国所显现的一种独特政治现象,当代美国“政治极化”是资产阶级代议制国家中表现最为全面和影响最为深远的。除传统意义上既有的政体因素影响外,美国经济社会问题的严峻、新兴媒介的扩散效应、特殊政治人物的出现、“黑天鹅”事件的突发等要素共同加剧了美国社会已有的两极分化现象。“政治极化”在影响美国国内政治的同时亦严重影响了其对外政策,这突出表现在对华愈演愈烈的战略竞争问题上。美国“政治极化”的产生兼有历史和现实双重因素作用,面对“政治极化”视阈下美国对华战略竞争态势,中国应正确把握拜登政府时期中美关系的新特征、新趋势,积极应对战略竞争时代中美关系新变革。
[关键词]政治极化;外交政策;战略竞争;中美关系
[中图分类号]D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274(2022)04—0071—10
[作者简介]韩佶,男,合肥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中美关系、当代中国外交。
一、 美国“政治极化”的缘起与发轫
对“极化”和“政治极化”等相关概念的界定和厘清是探析美国政治极化问题和进行研究的首要议题。“极”的有关概念首先源起于自然科学领域,随着学科的交融和跨学科研究的深入,“极”的概念逐步扩展至包括政治学在内的社会科学领域。西方资产阶级革命催生了现代意义上的“政治极化”,“政治极化”现象在二战后美欧诸国和平建设时期得到广泛重视并在当代美国社会有着全面而深刻的展现,对美国内政外交政策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一)“极”“极化”与“政治极化”
对“政治极化”进行概念界定,首先涉及对“极”和“极化”的理解。“极”意味着“最高”“顶端”“极度”等含义,“极”的概念在自然科学乃至社会科学领域的应用极其广泛——在自然科学层面,“极”的概念广泛应用于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地理学等学科领域;在社会科学层面,“极”的使用畛域囊括逻辑学、语言学、社会学以及国际关系学等学科范畴。从国际关系意义上来说,“极”意味着权力在国际体系中的一种分布状态,这种分布状态决定了某一历史时期国际体系的性质和特征;就何种权力分布状态会使国际体系更加稳定而言,学者们就单极、两极和多极状态又进行了深入探讨和总结。[1]具体到本文研究主旨“政治极化”而论,“政治极化”即政治上的两极分化。这种两极分化不仅表现在政治取向、价值观念乃至意识形态上的对立,更突出地表现在政党、选民、选区、地域、政策等诸多领域的极端对立态势。
“在某种程度上,极化是人类作为社会存在的自然功能。”[2]政治两极分化的情景在两党制国家中较为常见,政治学家一般将“政治极化”概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精英阶层的极化,一种是大众阶层的极化,而在国家政治生活实践的本质上,这两个阶层又呈天然对立状态。“政治两极分化,意味着不同政党的党派人士在政治意识形态和偏好上存在巨大差异。”[3]引发一国政治极化的因素有多重,主要由“全球产业形式深度转型、多元文化主义遭遇困境、公民价值观念发生变迁、政治传播发生重大变革、政治版图与选民阵营不断重组”[4]等综合因素共同导致。除此之外,一些“灰犀牛”和“黑天鹅”事件的突发,如经济与社会问题的偶发性恶化、突发性全球公共卫生危机、特殊政治事件和政治人物的出现等也会导致“政治极化”现象的产生。“虽然某种程度的责任被放在固有的心理过程上,但今天的极端两极分化不仅仅是人类自然活动的功能。相反,它反映了一个由政治金字塔顶端的人主导的失败的政治体系。”[5]
(二)西方政体的建立与“政治极化”的催生
“政治极化”现象并非随着民族国家的建立而相伴产生的,它的出现是欧洲资产阶级革命后,伴随着与一国具体国情相结合的各种民主政体的建立而逐渐产生的。以16世纪尼德兰革命为肇始,资产阶级革命在欧美主要国家得以逐步扩展。根据一国特殊的历史背景和政治现实,相继建立起符合本国国情的政治体制。从本质上而论,无论是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法国的半总统制,还是德国的二元君主制,都是在资产阶级民主框架和自由精神指引下所建立的西方民主政体,这种民主政体的存在为“政治极化”现象提供精神和空间给养,使得“政治极化”现象在欧洲以及采取相似政治制度的其他国家并不鲜见。
“政治极化”现象在二战后逐渐引起人类重视:20世纪40年代末至60年代初,民众对激进政治力量的选举支持使得政治两极分化现象逐渐抬头;冷战结束后,随着欧洲政党制度改革和全球化背景下民粹主义政党兴起,反建制政党不断涌现并冲击着原有的政党选举制度,而经济和社会问题的凸显、社会矛盾的激增则使得非传统政党赢得了越来越多的选票和席位。[7]无论英国“脱欧”公投还是意大利极右翼政党上台执政,其本质都是西方民主政体“政治极化”的深刻体现,而采取此种政体或者变式政体的世界各国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社会阵痛——“从巴西、印度到波兰和土耳其,两极分化正在撕裂全世界民主国家的接缝……这是一个全球性问题。”[8]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全球经济尚未完全复苏,由此加剧了西方国家的“政治极化”。
(三)美国“政治极化”的历史滥觞与现实演化
21世纪以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政治极化”现象尤为严重。对欧洲来说,主要是关于移民和欧洲一体化的讨论;对美国来说,主要是有关民主、共和两党施政纲领以及选民民意的分歧和争论。[9]“政治极化”并非当代美国政治的“专利”。作为西方民主国家的一员,美国“政治极化”有着相较于西欧国家更为深刻的社会根源,与西欧国家相比更不寻常。从历史角度分析,“政治极化”可以追溯至美国建国伊始。正是由于资产阶级民主政体背景下红、蓝阵营的存在,在历史上关键节点和重大历史转折中,如1861-1865年美国南北战争、1929-1933年美国经济大危机等事关国家和民族命运的重要时刻都引发了两个对立阵营为代表的不同族群之间的对抗和纷争。
“在美国历史的很长一段时间里,社会破裂比现在严重得多。19世纪末,奴隶制的拥护者和废奴主义者之间、农业民粹主义者和城市制造业利益集团之间以及直到 20 世纪上半叶的产业工人和资本所有者之间,都展开了史诗般的斗争。”[10]二战以来,尤其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政治极化”现象又跃升一个新台阶,至今已经持续六十年;特朗普政府执政以来,美国社会“政治极化”更为明显。而从本质上来看,美国两百多年的“政治极化”现象和由此而引发的严重暴力冲突是美国国内保守派力量和自由派力量之间斗争的结果。作为一个自建国以来就是典型的两党制国家来说,民主党与共和党的争斗已经影响了美国两百多年,当代美国的两极分化并不是一个可以轻易解决的课题。[11]由联邦党人所缔造的美国现行政治制度是导致美国社会两极分化和产生破坏性后果的直接根源。
皮尤研究中心2014年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在过去的二十年里,表达一贯保守或一贯自由观点的美国人的总体比例从10%增加到21%。与过去相比,意识形态思维现在与党派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结果,两党之间的意识形态重叠减少了。”[12]“政治极化”已成为当代美国社会的“五大病症”之一,[13]2021年1月“国会山事件”的突发是美国两党(派)尖锐对立的深刻表现。[14]虽然“政治极化”没有从根本上动摇美国已经存续两百多年的民主制度,但美国政治中两极分化的“铁三角”——对立双方种族、意识形态以及宗教问题的紧密结合使得美国两极分化现象异常尖锐。[15]在经历20世纪中叶各方力量平衡和党派矛盾调和时期后,民主、共和两党的意识形态差距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有所扩大。同19世纪70年代末国会重组以来的美国政治相比较,当代美国“政治极化”的严重程度前所未有,而回溯美国两百余年的政治发展史,当代美国社会严重的两极分化却又并不反常。从“政治极化”对美国带来的挑战来看,阻碍了正常的政治决策过程,使政治精英对决策结果更加难以驾驭,因而必要的妥协则显得至关重要。[16]夏皮罗(Jesse M.Shapiro)等人于2020年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则更进一步指出,当前美国政治两极分化的速度远超世界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其可能性阐释或许在于眼下民主、共和两党与种族、宗教以及政治意识形态等要素的联系比以往更为紧密。[17]
二、当代美国“政治极化”日趋严峻的动因探析
“美国公众在经济政策、社会政策、外交政策、种族、隐私和国家安全等诸多问题上存在分歧。从党派之争到排他性党内初选,许多因素正在进一步分化。”[18]21世纪以来尤其是2017年特朗普政府执政以来,美国社会在政治问题上的分歧和极化现象愈发严重,美国民主、共和两党以及红、蓝阵营之间的敌对也在不断扩大。除在少量领域,如对华战略竞争问题上两党态度高度一致外,在诸多领域已经达到“逢民(主)/共(和)必反”的态势。当代美国政治极化的原因有诸多根源,除资本主义政体所衍生出的选举制度、利益集团、意识形态以及美国社会的平权运动、政党力量重组、选民选区变化等固有因素外,当前社会矛盾的错综复杂、新闻媒介的政治效应、特朗普主义的出台以及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更加激化了本已极化的美国政治。
(一)经济和社会问题的持续激化
美国社会矛盾的激化是促使当代美国政治日益两极分化的首要因素,其中最为凸显的是经济问题。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当前美国经济自由度持续走低,2021年得分为74.8,在全球排名中位居第20位,其自由度总分下降了1.8。[19]对美国普通民众来说,受此影响,经济领域的困难集中表现在“工资增长缓慢、生活费用入不敷出、医疗费用飙升、自由市场的侵蚀和隐性成本的飙升、工作与生活之间难以平衡”[20]等五个主要方面。新冠肺炎疫情所导致的美国社会失业率攀升一直是经济领域的热点话题,2020年初至今,美国社会失业率始终居高不下。除失业率外,美国社会的财富分配也极其不均衡,这种财富分配不均除表现在不同地域、不同社会阶层之间,更表现在不同种族尤其是白人和有色人种之间。据相关统计显示,“非裔美国人家庭拥有白人家庭的财富的一小部分,使他们在经济上更加不安全,经济流动的机会也少得多。”[21]
“虽然民调将经济作为美国最重要的社会问题,但这远非美国人唯一关注的问题。”[22]美国传统基金会对美国社会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做了归纳和总结,这些障碍包括保守主义与进步主义之争、医疗保健、移民问题、宗教自由、婚姻问题、教育问题、环境问题、政府收支、社会福利以及选举诚信等议题领域。[23]美国社会正在被愈演愈烈的两极分化所“侵蚀”和“扼杀”,两极分化正不断削弱和侵蚀美国社会的政治纽带和经济命运。[24]同时,两极分化的影响不仅局限于政治领域,其影响波及社会的方方面面——“两极分化正在影响家庭、工作场所、学校、社区和宗教组织,并对社会的结构产生压力。”[25]总之,美国的“党派分歧使得解决重大社会问题和不公正变得更加困难,这些问题和不公正首先为破坏性的分裂创造了温床。” [26]
(二)新闻媒介的政治导向效应
新科学技术发明和新思维方式革命推动着人类信息传播方式的变革,同时也推动着广播、电视以及互联网等新兴媒介的涌现。[27]以互联网等新兴媒介为代表的现代媒体“不仅为虚拟世界‘群体极化’现象的发展提供了便利,更为美国公众层面政治极化过程的加剧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28]在数字化和信息化时代,现代媒体在给公民提供浩如烟海般信息来源的同时,也给公众提供了更多的信息选择。“一些媒体的党派立场特性使其减少了妥协的可能性,而一些媒体虚构的不实消息则加剧了党派纷争。”[29]
由于不同的新闻来源被不同政治立场的人所偏好,因而政治两极分化的风险将会加大。例如,在美国来说,民主党人倾向于有线电视新闻网(CNN),而共和党人更倾向于福克斯新闻(FOX)。[31]社交媒体在促使两极化和党派化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其独特算法模式使得社交媒体向特定受众推送大量支持其“观点”的信息和材料,加剧政治情感分化。皮尤研究中心的研究显示,“有证据表明,在过去五年中,媒体资源使用和信任方面的党派两极分化有所扩大。”[32]新闻媒体的“左”“右”之分使得两党人士不断强化固有观念,“社交媒体正在使糟糕的政治局势变得更糟,美国的两极分化问题比我们想象的要严重。” [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