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维护新疆意识形态领域安全面临的挑战与思考
作者: 张旭团[摘要]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着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和自治区党委的高度重视下,新疆意识形态工作总体保持向上向好态势,但依然面临着西方敌对势力和境内外分裂势力西化、分化的冲击,依然面临着“双泛”思想等诸多挑战。因此,必须充分认识新疆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深刻分析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的挑战,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动摇,在抓基础管根本利长远的问题上着重发力,确保意识形态领域安全。
[关键词]新疆;意识形态;安全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274(2022)05—0105—08
[作者简介]张旭团,男,兵团党委党校(行政学院)党史党建教研部主任、教授,研究方向:党的建设、群众工作和反腐倡廉问题。
“意识形态是统治阶级、社会利益集团(包括国家或国家集团)和社会关系共同体(包括正式组织或非正式组织)在对社会经济状况、政治制度和文化生活等进行自觉反映时所运用的思想观念、价值体系、心理认知、精神指向和理论学说等的总称。”1虽属于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是一定的社会存在的反映,会受社会存在的影响而变化,但对社会存在会产生一定的反作用。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2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的高度重视下,新疆意识形态工作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发挥着社会控制、社会整合、激励和导向等功能,强化思想观念的引领、政治认同的凝聚、文化传承的推动,进一步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和社会动员力,确保了意识形态工作总体保持向上向好态势,有力确保和推动了新疆各项事业的发展。成绩显著,但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与新时代新疆工作总目标和要求相比而言,依然面临着诸多挑战,如何应对并提出前瞻性思考,是新疆工作必须解决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
一、维护新疆意识形态领域安全的重要意义
(一)维护新疆意识形态领域安全关系党的执政基础的稳固
世界各国的发展经验表明,“一个政权的瓦解往往是从思想领域开始的,政治动荡、政权更迭可能在一夜之间发生,但思想演化是个长期过程。思想防线被攻破了,其他防线就很难守住”3。苏联解体,苏联共产党失去执政地位,固然是多重历史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但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苏联共产党丧失了对意识形态的领导权,对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述出了问题,全面否定苏联历史、苏共历史,否定列宁,否定斯大林,搞历史虚无主义,思想搞乱了,任由各类非马克思主义思想自由传播,不断影响和侵蚀着主流意识形态。正因为如此,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意识形态建设和意识形态领域的安全问题。自20世纪以来,“东突”恐怖分裂组织通过不断宣传“双泛”思想,任意歪曲、篡改新疆的历史,大肆攻击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攻击社会主义制度和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最终就是要为达到分裂新疆的目的而制造思想和意识形态领域的混乱,削弱党的执政根基。因此,牢牢把握党在新疆意识形态领域工作的领导权和主导权,维护意识形态领域安全,就成为巩固党执政的思想基础和政治基础的必然要求。
(二)维护新疆意识形态领域安全是落实新疆工作总目标的重要体现
隐蔽的敌人比明火执仗的敌人更危险,而意识形态领域就是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和自治区党委始终把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作为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关键性工作来认识、研究和谋划。集中整治问题出版物,加强网络管控,深挖打击教育文化出版等领域的“两面人”,统筹做好“反恐和维护稳定”、社会面防控和安全生产等工作,扎实开展“访惠聚”驻村(社区)工作,深入推进“民族团结一家亲”和民族团结联谊活动,深入宣讲《去极端化条例》《新疆的反分裂、去极端化与人权保障白皮书》《新疆的若干历史问题白皮书》,加强对宗教人士的教育、引导和管理,下大力气保障和改善民生,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开展脱贫攻坚工作,对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绝对领导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提供了强有力的政治和组织保证,有效地确保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更是提出了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强调实施“文化润疆”,也就是要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三)维护新疆意识形态领域安全事关全国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对于一个政权、一个社会而言,如果意识形态领域出现了混乱而不加以纠正和制止,必将导致整个政权、整个社会的大动荡,结果甚至是颠覆性的。新疆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资源丰富又具有特殊的区位优势,在我国经济发展和“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且地位将更加突出。新疆稳定,既事关全国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国家安全和统一、民族团结,又事关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然而,境内外敌对势力,特别是“三股势力”为了达到分化、割裂新疆的目的,有预谋的歪曲新疆的历史,混淆是非。“他们抹杀新疆是中国固有领土,否定新疆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聚居、多文化交流、多宗教并存等客观事实。”1甚至企图将宗教问题民族化,民族问题宗教化,“妄称新疆为‘东突厥斯坦’,鼓噪新疆‘独立’,妄图把新疆各民族和中华民族大家庭相割裂,把新疆各民族文化和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割裂开来”2,给不明真相的人造成思想上的混乱,进而影响对国家、民族、文化、中国共产党执政等的认同,直接影响着全国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因此,新疆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尤为激烈、复杂,必须从全国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来审视。
二、新时代新疆意识形态领域安全面临的挑战
新形势下,新疆对外开放的深度和广度前所未有,正处于一个历史转折大发展的关键时期,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周边国际局势并不太平,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还在持续,各种社会思潮的流入日益增多,分裂与反分裂的斗争形势也依然激烈,致使新疆的意识形态工作环境呈现出多维性、复杂性,意识形态领域安全面临多重挑战。
(一)西方敌对势力“西化”“分化”图谋的挑战
毛泽东曾指出“凡是要推翻一个政权,总是要先造成舆论,总是要先做意识形态方面的工作。革命的阶级是这样,反革命的阶级也是这样。”1改革开放以来,西方反华势力对新疆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从未停止过。他们大肆鼓吹以自由、民主为主要内容的所谓“普世价值”,打着践行“普世价值”的幌子,直接或间接地干预新疆事务。近几年来,美国等西方国家对涉疆话题的鼓噪和炒作更是无所不用其极:鼓吹“新疆数十万少数民族劳工被迫手工摘棉花”,以凭空捏造的涉疆“强迫劳动”谎言,舆论抹黑,外交围堵,立法上“长臂管辖”,经济上肆意打压新疆相关产业和企业。企图以“分化”“西化”为目的,制造人们思想上的混乱,达到最终颠覆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目的。在具体操作手段上,敌对势力在新疆周边通过架设电台等方式,通过影视剧、书籍、广告的输出,影响各族群众特别是青年人;通过互联网技术应用的普遍性和便捷性,传播分裂新疆的音视频。
(二)西方文化思潮的渗透消解干部群众的政治认同的挑战
根据王邦佐等人编撰的《政治学词典》的解释,所谓政治认同是指人们对国家、政党、政治思想在感情和意识上的归属感,自觉地把自己看成是其中一员,并以相应的规范和要求来规范自己的行为。2这种政治认同在实践中往往表现为情感上的强烈效忠和尽义务。但政治认同的形成却是需要长期的过程,自20世纪80、90年代以来,西方文化思潮的强势涌入,已经从多方面触及到中国的大众,特别是敌对势力“利用各种媒体不停地向新疆的干部群众宣扬其价值观,并用错误的逻辑为其价值观论证”3,机械照搬西方哲学和社会学说,热衷于以西方话语体系来解释中国的问题,对既有的单一的思想意识产生巨大冲击。一个时期以来,以历史虚无主义、新自由主义、普世价值论、西方宪政论等为主要内容的错误思潮,都成为西方进行意识形态领域渗透的主要方式,特别是歪曲新疆的历史和文化,攻击并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利用中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深化改革过程中出现的收入分配差距、干部腐败等问题大肆渲染抹黑,故意夸大改革存在的问题,质疑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和水平,企图消解新疆干部群众的政治认同。甚至大肆宣扬所谓的“民族国家”理论,企图淡化新疆干部群众对中华民族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情感和认同。
(三)信息网络化对新疆意识形态的控制力形成挑战
现代科学技术和信息网络的发展,为我们了解世界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条件,为人们提供了方便快捷的学习交流工作平台。但是,全球信息网络的发展扩大了大众接受信息的自主权,拓展了大众对信息的发布能力,网络宣传主体、客体的分散性、随意性、开放性,客观上为有害信息渗透提供了更多技术手段,看不见、管不住、删不掉、堵不严的风险凸显,在很大程度上使信息跨国界流动加速,有害信息渗透风险加剧,互联网日益成为各类风险的策源地、传导器、放大器,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主战场、主阵地、最前沿。而民族分裂势力也利用互联网散布并歪曲新疆历史,杜撰所谓的“东突”历史,利用其他国家动乱的视频对外编造中国政府在新疆侵犯人权及宗教自由的谣言。可见,外部网络环境的开放性给新疆意识形态领域安全带来了新的挑战。
(四)“三股势力”的渗透与煽动、歪曲新疆历史文化带来的挑战
新疆多民族多宗教并存,与周边8个国家接壤,国内外环境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着新疆意识形态领域安全。近年来,在国际国内反恐力度持续加大的背景下,境内外“三股势力”的活动方式也呈现出新的变化:一是热衷宣扬“双泛”思想,突出泛突厥主义为代表的民族观,泛伊斯兰主义为主要内容的宗教观,在文化上宣扬共同的突厥文化观,杜撰、歪曲、篡改历史,加紧对新疆地区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二是在意识形态领域不断渗透、破坏的方式、方法多样。如,非法印制反动宣传出版物,借用宗教的名义欺骗信教群众,宣扬宗教极端思想;借用文艺演出、学术论坛、帮助困难学生等煽动民族歧视;“利用小说、诗歌、散文等文学创作歪曲历史,攻击党和政府”1;向其他省市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进行渗透,利用电子产品、音像制品等制造分裂舆论,裹挟部分群众的思想,给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带来一定的干扰。三是“三股势力”向部分立场不坚定的党员干部进行渗透,党员干部中的“两面人”甚至与分裂分子相互勾结、沆瀣一气。如曾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厅党组副书记、厅长沙塔尔·沙吾提,借国家教材改革之际,运用编审中小学教材之便,向在校维吾尔族青少年传播“双泛”思想,传播民族分裂思想,煽动民族分裂和民族仇恨,性质十分恶劣,危害十分严重。
(五)意识形态工作自身的弱化削弱了党的感召力
新疆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是尖锐的,你死我活的,是紧紧围绕着国家政权和主权展开的政治斗争。然而,当前意识形态工作自身与时代发展的要求和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总目标相比还有一定的不足,表现为:在新疆主流意识形态的宣传中,有的内容枯燥乏味,表现形式和表达方式苍白,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缺乏对各种社会思潮的积极应对,在全球范围内与当代各种思想理论和学术体系对话、交流并展开论争的自觉性不够。在思想教育领域,对党员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的培训教育不够,思想政治教育时代感、主动性、针对性、实效性不太强的问题依然存在。一些领导干部对思想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不足,“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地方思想意识形态工作方法滞后陈旧,手段落后,形式主义严重,工作机制不健全,没有吸引力,没有说服力;一些地方思想意识形态工作队伍不够稳定,队伍素质不适应,对“文化润疆”系统工程研究不够深入,在具体的路径、方法、关键问题的解决等方面的举措不够到位。最终致使新疆意识形态工作感召力不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