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疆兵团职工队伍稳定性的制约因素与对策研究
作者: 肖炳林
[摘要]职工队伍是兵团作用发挥的重要基石。兵团深化改革后,南疆兵团职工队伍也发生了革命性重塑。兵团脱贫攻坚任务全面完成后,乡村振兴战略稳步实施,南疆兵团职工队伍稳定性面临新的形势。如何适应兵团新形势和任务的发展变化,建设一支稳定的兵团职工队伍,始终是兵团当前和今后的重要任务。本文从南疆兵团职工队伍建设现状入手,结合调研及问卷情况,分析南疆兵团职工队伍的特点、趋势与稳定性的制约因素,提出南疆兵团职工队伍提高稳定性的对策建议,为稳定南疆兵团职工队伍提供借鉴参考。
[关键词]南疆兵团;职工队伍;稳定性
[中图分类号]D41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274(2022)05—0140—07
[作者简介]肖炳林,男,第十四师昆玉市党委党校高级讲师,研究方向:区域经济、人口经济。
近年来,按照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疆和兵团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新疆和兵团打出了一系列组合拳,实现了经济快速发展、社会由乱到稳并开启由稳向治、民生大幅改善的治理奇迹。与此同时,兵团持续深化改革,职工、土地、民兵“三位一体”的机制基本建立,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人员、身份地职工、基干民兵的实名制管理已经完成,“兵”的能力得到革命性实质性重塑。团场土地确权颁证基本完成,部分非职工纳入职工管理,新行业、新业态职工不断涌现,就业更为多元化、差异化,职工队伍稳步壮大,职工队伍的稳定总体上面临良好的环境,进入到兵团历史上最好的时期之一。对于南疆兵团来说,一方面,基于职责使命,职工队伍需要加速壮大;另一方面,在全国范围内百姓逐步安稳富足、人口拐点的临近、人力资源成本的急剧上升、产业更加向综合比较优势区域富集的趋势等因素制约下,加之南疆兵团独特的产业基础、地域环境等因素影响,职工队伍稳定性面临新的挑战。
一、南疆兵团职工队伍1建设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一)南疆兵团职工队伍建设现状
1.南疆兵团职工队伍建设基本概况。截至2020年底,南疆兵团四个师市职工总数297453人,占兵团职工总数817021人的36.4%。南疆兵团职工人数占南疆兵团就业总人数447236人的66.5%,高于兵团职工总人数占兵团就业总人数1453697人56.2%的10余个百分点;从职工单位性质看,南疆兵团国有及集体单位职工数250710人,占南疆兵团职工总数的84.3%,高于兵团国有及集体职工占兵团职工总数74.3%的近10个百分点;从职工构成看,南疆兵团城镇在岗职工98914人,占南疆兵团职工总数的33.3%;乡村(连队)职工198539人,占总数的66.7%;南疆兵团城镇职工低于兵团城镇职工占比43.5%的10余个百分点。从就业性质看,南疆兵团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107534人,占兵团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总数400848人的26.8%,不到三分之一。其中南疆兵团城镇非私营单位女性就业41561人,占南疆兵团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总数的38.7%,高于兵团城镇非私营单位女性就业占兵团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总数的35.9%的近三个百分点。南疆兵团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数占兵团城镇私营单位职工总数355398人的27.8%(详见表1)。
2.南疆兵团职工队伍特点分析。从表1及《兵团统计年鉴》相关数据来看,南疆兵团职工队伍呈现出以下特征和趋势:一是两个多数。一方面,南疆兵团职工人数占南疆兵团就业人数约三分之二,占绝大多数;另一方面,南疆兵团职工中超过80%在国有及集体单位就业,占绝大多数,并且这两个多数占比都明显高于兵团这两类数据的对比。分析原因,一方面,源于南疆兵团农业一线就业多;另一方面,南疆兵团私营经济占比低,吸纳就业岗位十分有限。二是两个少数。一方面,南疆兵团职工占兵团职工总数仅为36.4%,三分之一略多;另一方面,南疆兵团城镇在岗职工占南疆兵团城镇职工总数的33.3%,仅为三分之一。究其原因,一方面,兵团北强南弱,无论是总人口还是经济规模,南疆兵团明显处于弱势;另一方面,南疆兵团城镇化水平还不高,吸纳就业能力还不强,职工主要集中在连队(乡村)就业。三是两个偏低。南疆兵团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工资总额占兵团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工资总额与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工资总额占兵团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工资总额偏低,分别为25.2%和25.8%,低于相应的就业人员与在岗职工占比的26.8%和27.8%,这也意味着南疆兵团相对兵团平均水平,就业人员工资和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水平整体偏低。
3.南疆兵团职工队伍发展趋势。一是南疆兵团就业人数与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数大幅增加。如,从就业人数看,2018年兵团就业人数为1463492人,2020年1453697人,稳中略降,下降约0.7%;从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数看,2018年兵团为418371人,2020年为400848人,下降约4.2%;从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数看,兵团2018年为375858人,2020年为355398人,下降为5.4%。而同期南疆兵团就业人数、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数、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数均大幅增长,如2018年南疆兵团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数为90060人,2020年为98914人,增长9.8%。二是南疆兵团就业人数中,一产就业比例远高于兵团,二产就业比例远低于兵团。以2018年、2020年为例,南疆兵团一产、二产、三产就业比例分别为35.2∶20.5∶44.3及41.1∶16.6∶42.3,而同期兵团一产、二产、三产就业比例分别为27.2∶25.4∶47.4及30.8∶25.4∶43.8,南疆兵团相比于兵团一产就业比重大,吸纳就业占比上升幅度较大,二三产就业比重偏低。2020年南疆兵团在岗职工数占兵团总量的36.4%,但城镇在岗职工数仅占兵团的27.8%,城镇吸纳在岗职工就业能力不强。
(二)南疆兵团职工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1.总量上北多南少。以2020年为例,南疆兵团在岗职工数、就业人数、城镇在岗职工数、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数占兵团比重分别为36.4%、47.7%、27.8%、41.4%,[1]都低于北疆兵团总量,职工队伍力量薄弱,特别是第十四师在岗职工数、就业人数、城镇在岗职工数、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数占兵团总量分别为3.1%、2.2%、1.8%、1.8%,极为薄弱,与自治区南疆及和田地区力量对比悬殊。
2.布局上北强南弱。当前南疆兵团师、团总量分别为4个和58个,占兵团师、团总量分别为28.6%和32.4%,不到三分之一,这也意味着兵团三分之二以上的师团集中于北疆兵团,这与南疆占自治区面积的60%、南疆人口占自治区总人口约45%形成鲜明反差,布局上明显北强南弱,与新疆地域格局和人口格局分布极不相称,其中第十四师团场数量仅占兵团团场总量的2.8%,占南疆兵团团场总量的8.6%。
3.收入上北高南低。以2020年为例,南疆兵团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数占兵团比例为41.4%,但南疆兵团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工资总额仅占兵团的25.2%,明显低于就业人员占比。如,对第十四师师团机关和国有企业180名职工进行“您对目前工作最不满意的地方”调研时,36.67%的人认为是“薪资待遇”。
4.发展上北优南劣。南疆兵团经济社会发展全面滞后于北疆兵团,如GDP总量、教育卫生医疗、人才等南北疆兵团差距明显。以2020年、2021年为例,南疆兵团GDP总量分别为745.4亿元和836.91亿元,分别占兵团经济总量的26.9%和24.6%,约四分之一,GDP总量2021年占比比2020年下降2.3个百分点,其中第十四师2021年生产总值总量仅为36.76亿元,为兵团GDP总量的1.08%,占比极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方面,南疆兵团4个师市为30亿元,仅占兵团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18.5%,不到五分之一,远低于经济规模和人口总量上的占比,发展结构亟需优化调整,发展质量和效益亟待提升;事业单位和公有制企业专业技术人才数方面,2020年南疆兵团分别为18731人和2360人,占兵团比例分别为26%、10%,公有制企业专业技术人员严重不足。
5.职责上更为繁重。南疆兵团地处维稳形势更为严峻复杂、职工教育转化任务更为繁重的南疆,[2]一方面经济社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仍需大力补短板、强弱项、奋发赶超,另一方面维稳、改革、民族团结、文化润疆等方面的任务多重叠加,更为繁重。如,对第十四师师团机关和国有企业180名职工进行“关于职工休息休假落实不到位的原因”调研时,38.89%的人认为“单位人手紧缺,任务繁重,加班成为一种习惯性常态”;对“您对目前工作最不满意的地方”进行调研时,26.67%的人认为是“工作强度”。
6.结构上极不均衡。从人口结构来看,南疆兵团少数民族占比明显高于北疆兵团少数民族人口占比。从民族结构看,南疆兵团少数民族主要是单一的维吾尔族,北疆兵团少数民族主要为哈萨克族、回族、维吾尔族等,结构较为多元。从文化结构看,南疆兵团部分职工长期受宗教极端思想的渗透和干扰,中华主流文化和主流文明在这一区域影响力提升还需要经历一个较长的过程,职工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还需要不断增强。
二、当前影响职工队伍稳定的制约因素分析
(一)认识的制约
职工是兵团维稳戍边事业发展的继承人,一支高素质、高觉悟的职工队伍对稳定南疆,更好发挥南疆兵团维稳戍边作用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稳定与发展是兵团永恒的主题,特别是对南疆兵团来说,职工队伍的稳定在调节社会结构、推动文化交流、促进区域协调、优化人口资源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3]稳定的职工队伍是维护西北边疆社会安全的重要力量,是履行屯垦戍边职责使命的根本保障,是构建和谐兵团的重要力量。[4]但从南疆兵团治理现状来看,存在对职工队伍稳定性认识的一些误区。一是为稳定而稳定,为了职工队伍稳定,有的团连设置隐性障碍,以稳定为由,限制职工灵活外出就业及经商。二是对稳定与发展认识不到位,仍有部分党员干部错误地认为南疆团场只要“把稳定搞好就行了”,对发展的重要基础地位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有的人甚至十分“眷念”“稳定式管理模式”,习惯了长期以来的吃“稳定饭”,认为对职工就要严抓严管,“管得越死、要求越多,职工越老实”,严管与厚爱结合不够,规范管理与人文关怀处理不当,严重异化基层治理。三是职工教育培训质量不高。部分团连职工教育培训满足于完成任务,追求培训“资金用完”“数据亮眼”,培训针对性、实效性要求不高,培训内容更新不够,对职工市场意识、经营意识、技能培养培训不足,双语培训分层不够,几年来同一受众群体培训内容千篇一律现象仍然较为普遍,培训方式方法创新不足。四是部分党员干部片面地认为职工队伍稳定不需要过多关注,市场经济条件下,职工来了走了很正常,按规定办理即可,对稳定职工队伍被动应付多,主动作为不够。五是对稳定职工的认识与时俱进不够。有的党员干部片面地认为,稳定职工队伍只要保持职工队伍数量的基本稳定即可,有的人口较多团场少数党员干部甚至出现“职工群众少一些才好管理,少一些才有利于提高人均收入水平”等认识上的误区,与南疆师团集聚人口目标结合不够。
(二)政策待遇与具体落实的制约
近年来,为维护南疆兵团职工队伍的稳定性,兵团及南疆师市综合施策,对引进和招录新职工、巩固现有职工队伍等产生了良性影响。但在政策措施制定的科学性、系统性等方面仍有很多短板和弱项,有的政策制定有“一刀切”的嫌疑,有的措施操作性不够强,甚至导致执行时无所适从;有的具体执行上有偏差,部分团场一方面职工招录难、引进难,另一方面部分满足条件、有意愿进入职工队伍的职工家属或亲属无法进入,甚至有的在团场生活多年,但因原户籍地等原因无法落户;有的职工或人才引进时,承诺很多,但在具体兑现时,有的不愿意兑现、有的无能力兑现、有的政策措施与原有政策衔接不够到位导致不便于兑现等;就业帮扶中,有的对有就业能力人员与无就业能力人员不加区分,简单强制性的搞“一刀切”“土政策”“潜规则”,导致出现违背个别职工意愿“强制”安排就业,甚至违规限制职工外出就业现象。这些现象虽不是普遍情况,但对职工队伍稳定带来的不良影响不可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