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务必”的内涵诠释、生成逻辑与实践路向
作者: 张鹏虎 赵平[摘要]学习贯彻“三个务必”是领悟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关键举措。“三个务必”具有丰富的科学内涵,彰显了新时代新征程的战略意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担当精神、中国共产党迎接党内外风险挑战的斗争精神。它发轫于中国共产党治党管党的经验总结、发展于从“两个务必”到“三个务必”的历史升华、满足于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现实诉求、实践于中国共产党党性与人民性相统一的内在要求。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践行“三个务必”,必须将其融入党员学习教育之中,提升新时代党员思想觉悟;必须将其融入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之中,培养新时代青年;必须将其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之中,传播好主流意识形态,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
[关键词]“三个务必”;科学内涵;生成逻辑;实践路向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274(2022)06—0036—07
[作者简介]张鹏虎,男,安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读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赵平,男,安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伦理学会理事,研究方向:中国传统美德范畴、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
以广阔的历史视域和全方位的历史思维审视党的历史经验教训是中国共产党独具特色的工作方法、文化传统和领导艺术。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提出:“全党同志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1]我们将其概括为“三个务必”,它不仅是对党百年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也是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以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方法。厘清“三个务必”的内涵诠释、生成逻辑与实践路向,为新时代坚持和弘扬党的二十大精神提供思想动力,并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
一、“三个务必”的内涵诠释
“三个务必”是立足当下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时代境遇,继承发扬党的先进思想建设理论而形成的思想硕果,深刻阐发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具备的使命意识、担当精神及斗争精神。科学把握“三个务必”的本质内涵,为走好新时代的“赶考之路”提供思想动力。
(一)新时代新征程的战略意识
“三个务必”的提出为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实现“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思想指南。从这一层面出发,“三个务必”体现出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新征程的一种战略意识,具体包含使命意识、忧患意识与斗争意识三个部分。“三个务必”对于强化党的思想建设,激发中国共产党人的使命意识有着重要作用。
首先,“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强调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肩负的中心任务以及应有的使命意识。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2]时代任务激发使命意识。中国共产党在实现中心任务的过程中,要始终保持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国梦”的使命意识。只有在这种使命意识的引领下,中国共产党人才能始终保持正确前进方向,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
其次,“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强调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建设以及应有的忧患意识。站在新的历史起跑线上,中国共产党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之中,党面对“四种考验”和“四种风险”的现实挑战,部分党员干部因缺乏理想信念,出现精神懈怠、损害群众利益、脱离群众等危险。新时代党充分发挥历史主动再次提出了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思想理念,彰显了党强大的战略定力,这对于新时代提升党员干部防范脱离群众风险和增强拒腐防变能力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保持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是中国共产党迎接风险挑战的制胜法宝,也是强化全体党员干部忧患意识的重要举措。
最后,“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强调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面对一切艰难险阻时应有的斗争意识。当前,国际上“灰犀牛”和“黑天鹅”事件层出不穷、世界经济政治局势动荡不安,世界格局不断调整,与此同时,在全面建设健康中国、美丽中国、法治中国的进程中出现的惠民政策落实落地以及制度体系不够健全等现实问题。“必须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3],党才能够掌握历史主动,有效应对风险挑战,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投身于伟大事业建设之中。“三个务必”的提出唤醒了全党的斗争意识,敢于和各种“妖魔鬼怪”“老虎狐狸”作斗争,敢于迎接各种风险挑战,从而不辜负人民对于执政党的期望。
(二)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担当精神
“三个务必”彰显出中国共产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使命担当精神。它既包含了党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谋发展的使命担当,也包括为全国各族人民谋幸福的现实担当以及为人类文明谋进步的时代担当。这种担当精神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强劲的精神动力。
从担当精神的视角来看,“三个务必”表现出党主动担当历史使命,承担时代责任。其一,“全党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体现了党对于历史任务的使命担当。党从历史发展进程和国家实践发展状况出发,提出了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范式。正如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我们始终从国情出发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既不好高骛远,也不因循守旧,保持历史耐心,坚持稳中求进、循序渐进、持续推进。”[4]这不仅表现出我们党善于结合自身特点,以独特的方式来完成历史赋予的使命任务,也回答了中国共产党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时代之问。
其二,“全党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为全国各族人民谋幸福的现实担当。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是党推进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根本目标,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特点之一。人民美好生活是共同富裕的本质要求,“我们党坚持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着力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坚决防止两极分化。”[5]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谦虚谨慎、艰苦奋斗”为党在谋求人民幸福和共同富裕的进程中提供了思想指引,也彰显了党建设伟大事业的担当精神。
其三,“全党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应对各种风险挑战,为人类文明谋发展的时代担当。当前,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贸易壁垒出现、保护主义抬头、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等风险挑战接踵而来。面对动荡不安的国际形势,部分国家想以战争和经济掠夺等方式来完成现代化的目标。这种损人利己的方式不仅给其他国家带来了深重的苦难,也严重破坏了国际社会的稳定秩序。面对多变的时代境遇下,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全人类共同价值”的新论断,为世界上其他国家的现代化发展提供了“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党的斗争精神不仅深刻表现出党随时准备经受时代考验的高度警醒,也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夺取新的伟大胜利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三)迎接党内外风险挑战的斗争精神
“三个务必”是中国共产党应对党内外风险挑战的一种斗争精神。具体而言,这种斗争精神是与腐朽的思想做斗争,与外部风险挑战作斗争的一种精神动力。“三个务必”指明了全面从严治党的鲜明主题,为新时代党与各种风险挑战进行斗争提供思想武器。
“三个务必”体现了党敢于自我革命,全面从严治党的斗争精神。党的二十报告中,明确指出“党的自我革命”是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律率的第二个答案。“三个务必”的提出,是党敢于革新自己的思想观念并同各种不良思想作斗争的重要表现。“全党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党敢于与各种错误思潮及价值理念做思想斗争,摆正全党的思想方向。当前,历史虚无主义、极端主义、拜金主义等不良思潮扭曲了部分党员干部的价值观念。“三个务必”的提出,有利于唤醒全体党员的使命感,增强其政治定力,在时代发展中做出清醒判断。“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是党敢于和不良作风做斗争。当前,党领导人民群众已经取得了重大的成就,这使得部分党员同志出现了骄傲自满的工作态度和奢靡的工作作风。“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再次提出为全党戒骄戒躁、保持谦虚谨慎,营造出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提供思想武器。“三个务必”的提出,彰显了新时代党敢于与自身出现的问题作斗争的决心,并为新时代党敢于自我革命提供强劲的思想动力。
此外,“三个务必”彰显出了党善于迎接各种风险挑战的斗争艺术。习近平强调,斗争艺术是“在各种重大斗争中,我们要坚持增强忧患意识和保持战略定力相统一、战略判断和战术决断相统一、坚持斗争过程和斗争实效相统一”[7]。新时代,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过程中,经济贸易的壁垒、强权政治的打压、不良文化的渗透等风险挑战下,我们党必须善于运用斗争艺术。其一,全党要增强忧患意识和底线思维。在实际开展各种工作中,党员干部时刻保持如履薄冰的严谨态度,科学预判各种潜在的风险挑战,将自己的方案尽可能地做到周密详细。同时,在应对各种风险挑战时,党员干部应始终保持强大的战略定力,用联系发展的眼光看待事情的发展。其二,面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党所有的战术判断都应该围绕这一矛盾开展,做出科学的战略安排,采取正确的斗争形式,做出正确的战术决断,以更加自信的状态投入到斗争实践之中。其三,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党要坚持斗争过程与斗争实效相统一。增强斗争的实效性就是有理有节的进行斗争。在斗争的过程中,必须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进行,尤其注重将马克思主义的方法、立场、观点贯彻其中。同时,也要有计划地、有步骤地进行斗争,不能急于胜利而盲目出击。“三个务必”的提出,正是彰显了新时代党在斗争过程中的方法艺术,为新时代党的斗争提供强劲的信心和底气。
二、“三个务必”的生成逻辑
“三个务必”是对党百年奋斗历程的经验总结,也是党把握历史主动,坚定历史自信的动力引擎。它发轫于中国共产党治党管党历史经验的总结,拓展于从“两个务必”到“三个务必”的理论探索,实践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现实诉求,满足于保持中国共产党党性与人民性相统一的时代要求之中。因而,深刻把握“三个务必”的生成逻辑是增强党弘扬“三个务必”理论底气的前提条件。
(一)历史逻辑:中国共产党治党管党的经验总结
“三个务必”是在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建设的百年实践中,对党的治党管党经验做出的深刻总结。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以总结自身建设的经验来促进自身发展。善于总结历史经验是我们党百年历程中不断夺取伟大胜利的关键所在。“三个务必”正是党总结自身发展经验的精华所在。
“三个务必”发轫于中国共产党在历史进程中对历史经验的深刻把握。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取得全国性革命胜利的前夕,毛泽东总结历史经验,展望未来发展,提出了“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这一点现在就必须向党内讲明白,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8]。此后,党将“两个务必”作为建设自身和开展工作的重要思想方法。同时,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也是党百年奋斗历程的经验总结。譬如,早在革命前期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合作并领导广大人民群众进行北伐战争,在此过程中党逐渐形成了注重斗争的优良传统。之后,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和敢于斗争的精神品质。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进行“三大改造”,使得中国从“一穷二白”社会状况转变成具有完备工业体系的国家,为社会主义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使命,敢于破除一切阻碍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弊端,将国家的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之中,开辟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之后,党继续保持善于总结历史经验的优良传统。面对党内存在不少对坚持党的领导认识模糊以及落实党的领导弱化、虚化、淡化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了“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向全党郑重发出了“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号召,全体党员应谨记对党和人民的忠诚。之后,党的十九大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并部署了在全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9]此外,习近平对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和谦虚谨慎的工作态度也有所强调。早在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调研时就强调“全党同志要不断学习领会‘两个务必’的深邃思想,始终做到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实事求是、一心为民”[10]随后,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重要场合一再强调谦虚谨慎和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的重要性。“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党缓解社会矛盾、解决社会问题的关键本领。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我们党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再次强调我们党要发扬斗争精神,提升斗争本领。之后,面对党内外出现的风险挑战,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秋季学期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的讲话中,反复强调“斗争”,要求党员干部掌握斗争艺术。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提出“三个务必”的新论断,这不仅保持了党善于总结治党管党经验的优良传统,也为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提供了有益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