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党史告诉我们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不动摇

作者: 江卫平

[摘要]一部中国共产党党史也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强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共产党员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理论体系和立场、观点、方法。学习好、发展好、实践好马克思主义,不仅要在思想上和理论上保持时刻清醒,用马克思主义指导自己进行党性锻炼,还要注重从百年党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为我们党在新征程中取得更大的胜利贡献力量。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立场观点

[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274(2022)06—0050—06

[作者简介]江卫平,男,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科学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高校党建、宣传和思政工作。

在人类思想史上, 没有一种思想理论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人类产生了如此广泛而深刻的影响。马克思主义不仅深刻改变了世界, 也深刻改变了中国。[1]经过百年的艰辛探索,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形成了系列科学理论,引领党和国家不断开创新的历史和实践。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在中国得到了充分验证,其强大的生命力在中国得到了充分的彰显[2]。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是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征程上,从民族复兴目标出发,更应加深对这一重要战略思想的理解和认识,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涵和精髓

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其基本前提是要搞清楚马克思主义的真正内涵。我们可以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阶级属性、研究对象以及创立发展来认识马克思主义。

首先,马克思主义是丰富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主要由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构成,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贯穿于这一科学理论体系之中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思想体系的精髓。另外,马克思主义内容涵盖了政治、经济、军事、历史等诸多领域。认识和理解马克思主义要把握好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整体性。

其次,从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全人类彻底解放的学说,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蕴含着对人类未来发展的思考,是对资本主义发展的一种反思,是对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的剖析。其对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都有具体阐述。无产阶级寻求解放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思想的武器就是马克思主义。可以说,马克思主义就是适应无产阶级斗争的要求诞生的理论。

再次,从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及其转变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规律的学说。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对象和内容包括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形成了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形态,指出人类社会发展将经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最后到共产主义社会。这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体现,这一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最后,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发展视角而言,马克思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革命导师, 是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创始人, 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缔造者和国际共产主义的开创者。[3]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并由其后继者们不断和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科学,马克思恩格斯创立马克思主义以后,后来者继承它的基本原理并在结合本国实际基础之上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而从马克思大众化视角来看,马克思主义的本土化在世界各地也得以实现,比如,在俄国形成了列宁主义,在中国形成了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时代特征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理论产物,是马克思主义的内核或者说基本原理在当今时代和中国的时空展现。[4]

二、坚持马克思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

(一)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

我们党是工人阶级政党,工人阶级政党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也就是马克思主义同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初就公开宣布自己的阶级基础是代表工人阶级和全体中国人民的利益, 而且明确宣布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中国共产党历次党章的制定与修改都规定,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列宁说过,只有以先进理论为指南的党,才能实现先进战士的作用。历史的发展有力地说明,列宁这一论断是正确的。回眸党的百年历史,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建设,从改革开放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之初就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只有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根本指导思想,才能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团结广大人民群众实现自己的目标和任务。从百年党史中我们深刻地认识到,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使中国发生翻天覆地的巨变,归根结底在于党始终坚持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走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5]邓小平说过,马克思主义的另一个名词是共产主义。理论与实践都说明,只有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才能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是我们每个共产党员都必须坚守的行动指南。

(二)马克思主义是维护国家政权安全的根本基础

苏联分崩离析、西化解体的历史教训告诉我们,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才能保证共产党政权的稳固性。人类发展历史也告诉我们,从古至今一个阶级只有在思想上占据统治地位,才能维持政治上的稳定。20世纪后半叶,西方国家把共产主义视为“幽灵”,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采用多种手段妄图扼杀社会主义的发展,最为熟知的是冷战时期美国对苏联的“和平演变”战略,其主要手段是在对社会主义国家军事遏制的同时,通过和平演变方式将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向社会主义国家传播和渗透,进而达到从内部渗透和瓦解社会主义阵营国家,促使社会主义国家变质的企图。20世纪90年代,苏共领导人抵抗不住西方思想的渗透,思想上逐渐西化,导致党内思想混乱,最终走向解体。针对苏联解体学术界研究很多,韩克敌的《美国与苏联解体》用翔实的资料说明了美国对苏政策是一贯的,不能把苏联解体说成主要是美国“和平演变”战略的结果,他得出的结论是:“内因仍是苏联解体的主要原因。苏联内部的问题、危机,让美国有了可乘之机。而美国的介入和干预,实质上也利用了各种危机,加剧了苏联的各种矛盾。”[6]从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出发,苏联解体主要是由于戈尔巴乔夫领导集团背叛了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竭力推行“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制度取代此前苏联的社会主义制度,动摇和否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导,将苏联引向资本主义道路,最终导致了苏联解体。[7]他们攻击否定马克思列宁主义,从而丑化了工人阶级政党,否定了政党自身,否定了社会主义道路,造成思想上的混乱,以至于发生社会动乱。我们要从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历史事件中汲取深刻教训,尤其要注重的是任何时刻都不能动摇对马克思主义的坚持,不能动摇对社会主义道路的坚持。

(三)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主动权

面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社会主义国家的西化企图和资本主义思想文化的冲击,每一个共产党员都必须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近年来,一些西方所谓的专家、学者极力淡化两种意识形态的对立,宣扬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的时代已经终结,他们叫嚷资本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高也是最终形态,自由、民主、平等的思想观念和社会制度,不是属于哪一个阶级的利益诉求,而是“普世价值”。从国内情况来看,近年来受西方多元化思潮的影响,思想自由多元化往往模糊了客观价值标准,甚者出现了历史虚无主义,人们的政治认同和对社会主义的道路认同受到冲击,盲目跟随西方价值观引导,这与西方国家的渗透干扰不无关系。虽然西方资本主义出现了许多新情况,但它的本质没有变,它要“和平演变”社会主义国家的阴谋没有变。他们一方面千方百计地支持社会主义国家的反对势力,在国际贸易中制裁社会主义国家;另一方面又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通过合作交流,特别是通过大众传媒和全球信息网络,向社会主义国家大力灌输资本主义的思想文化,制造颜色革命,处心积虑地想用资产阶级的价值观征服人心。历史告诉我们,一个政权要被推翻,总是从意识形态领域开始渗透的,共产党员只有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才能不会在时代的浪潮中迷失方向。

世界文明的交流互鉴推动了人们思想的解放,让民众更理性地认识国际发展形势,促进各国在开放包容中发展前进。伴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各种思想文化、价值观的进入导致人们思想的多元化,这种思想的多元化夹杂着许多非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产生了消极影响。在这种多元化格局下,社会主义文化和非社会主义文化激烈交锋。一旦自由主义思潮泛滥,必定会造成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缺失,民众的道德失范、价值追求偏向,社会主义建设的事业就会被打断,对政治和社会稳定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这势必就需要强化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意识形态是党的建设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因此,我们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决不能动摇。

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理论体系和立场、观点、方法

(一)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全人类彻底解放的学说。它由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大部分组成,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和吸收人类关于自然科学、思维科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的基础上于19世纪40年代创立的,并在实践中不断地丰富、发展和完善的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恩格斯曾强调:“我们的理论不是教条,而是对包含着一连串互相衔接着的阶段的那种发展过程的阐明”[8]。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是对一连串互相衔接的客观过程的阐明,客观过程是互相衔接的,关于客观过程的理论也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邓小平关于毛泽东思想也深刻指出:“我们不能够只从个别词句来理解毛泽东思想,而必须从毛泽东思想的整个体系,获得正确的理解。毛泽东思想是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9]。恩格斯曾针对当时德国一些哲学社会学家把历史唯物主义歪曲为笛卡尔的机械论,说马克思否定思想的作用,把物质生活条件说成是唯一决定的因素的现象时说:“正像马克思关于七十年代的法国‘马克思主义者’所曾经说过的‘我只知道我自己不是马克思主义者’。”马克思的思想很明显,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进行割裂、歪曲,离开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就不是马克思主义者。

百年党史中,中国共产党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同时成功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形成了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坚持和发展,成功地开创、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团结的旗帜、奋斗的旗帜、胜利的旗帜。

(二)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

强调学习和应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是中国共产党的一大特色,早在1938年10月,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就强调,我们要学习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他们“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立场和方法” [10]。1941年5月,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指出,许多同志学习马列主义只会片面地引用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个别词句,而不会运用他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具体地研究中国的现状和中国的历史,具体地分析中国革命问题和解决中国革命问题。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同志曾明确指出:我们“主要的是要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立场、方法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11]。江泽民同志指出:“我们学习理论,关键要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观察和解决问题,提高辩证思维的能力,防止形而上学和片面性。”胡锦涛同志也强调:“高举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旗帜,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不断开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最重要的是始终坚持贯穿这个科学思想体系的活的灵魂,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 习近平总书记也反复强调:“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思想体系的精髓所在。党员领导干部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既要真学真懂真信真用这一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又要真学真懂真信真用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才能发展马克思主义,才能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这“三个坚持”是科学地融合在一起的,要做到科学对待,整体联系把握,不能去掉其中的任何一项。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