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新质生产力助推黑龙江高质量发展的策略

作者: 李宗敏 陈君

[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于新时代国际国内社会发展形势及黑龙江省省情实际,创造性提出新质生产力的科学概念,并强调新质生产力是推进黑龙江省高质量发展的一大核心关键因素。在新时代条件下,全省必须科学把握新质生产力的科学内涵及其“新”“质”“生产力”的本质特征,为推进龙江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发挥黑龙江的科教、人才、资源、产业基础等比较优势,聚焦主要力量解决社会发展中的研发能力不足、育才引才机制不成熟、传统产业发展动力不强、体制机制固化、文旅特色不突出的困境难点,以加快发展龙江新质生产力为主要抓手,发展壮大实体经济,健全育才引才机制,促进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融合,实施黑龙江体制机制改革,合理开发黑龙江资源,实现“红绿蓝”结合的文旅发展模式,为推进黑龙江高质量发展,实现黑龙江全面振兴目标提供充分的基础条件。

[关键词]新质生产力;黑龙江省;高质量发展;龙江全面振兴

[中图分类号]F014.7;F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1308(2024)05-0067-15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提出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1]。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期间提出的,并强调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2]的目标要求。2023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决策。2024年1月,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系统阐述了新质生产力理论,强调“高质量发展需要新的生产力理论来指导,而新质生产力已经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需要我们从理论上进行总结、概括,用以指导新的发展实践”[3]。

新质生产力相较于传统生产力、旧质生产力而存在,以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为主导,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的先进生产力质态[4]。新质生产力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5],起点特点是创新,基础关键在质优,本质落脚点是先进生产力。结合“两个大局”的国内外时代背景及我国经济亟需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背景要求,提出加快形成发展新质生产力,促进高质量发展成为当今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和关键抓手。由此,必须“新”“质”及“生产力”三方同向发力才能推进高质量发展。

如何发展新质生产力、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以促进黑龙江全面振兴的问题成为了全省上下的重点任务。新质生产力是习近平总书记结合当今国际国内局势发生深刻历史性变化的新发展阶段提出的,也是基于“两个大局”的科学判断和推进东北全面振兴战略的系统考量。黑龙江省作为东北地区的北部大省,应当不遗余力响应党中央号召,不断加快形成并发展新质生产力以助推黑龙江高质量发展,实现黑龙江乃至东北地区的全面振兴。

 一、以新质生产力推进黑龙江高质量发展的根基优势

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黑龙江过程中提到了东北地区的区位优势和发展优势,为黑龙江未来发展及实现全面振兴指明了前进方向。黑龙江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提出,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6]。黑龙江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全面振兴,当好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利用地域特色发展特色文化旅游,同时推动向北开放,同俄罗斯扩大经贸等领域的交流往来,向内对接国内各区域合作。重点统筹推进黑龙江经济高质量发展是符合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的必要举措,利用好黑龙江所特有的科教人才优势、产业优势、资源优势、对外开放优势,努力将黑龙江变为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全新热土。

(一)黑龙江省拥有强劲的科教优势及良好的人才优势

培养精专的高端技术人才是开拓科研新质生产力推进黑龙江高质量发展的人力智力支撑。作为高等教育资源富集的老工业基地,黑龙江省高校林立,高等教育发展较为迅速,是历史悠久且有国家政策支持的科教名区和人才高地。黑龙江拥有高质量的教育发展体系和科研院所,共拥有78所高等院校,包括以哈尔滨工业大学为代表的1所985院校,位列双一流大学的哈尔滨工业大学及哈尔滨工程大学、东北林业大学、东北农业大学4所211高校,拥有35万庞大数量的大学生资源。其中,哈尔滨工业大学在全国大学排名中位列前十五名,是省内高等教育的佼佼者。同时,黑龙江高校注重工科类专业和制造业等专业人才的培育,每年为国家社会输送了大量的高素质人才资源,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充足的高新技术人才保障;此外黑龙江还有以中国船舶七〇三所、中电科49所等为代表的120家独立科研院所。其中,位列中国七大高水平科技城市之一的哈尔滨市受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大力支持,在航空航天、人工智能、高新技术创新等领域拥有大批国家层次的研发机构,为黑龙江科研进步提供动力支持。近五年来,通过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黑龙江省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5%,技术合同成交额年均增长28.5%,国家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由2017年的929家增长到3 605家,黑龙江省2022年出台人才政策60条,一年来引进海内外高端人才数量为前6年总和的5.8倍[7],为国家科研事业作出突出贡献;黑龙江综合科技创新水平位列中国第二梯队并在全国排名第21位,其雄厚科技创新实力是实现黑龙江振兴的根本动力。

总之,黑龙江科教优势较强,培养了大量丰富的高等优质人力智力资源,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体系较为发达,科技创新能力较强,研发能力潜力巨大,为以加快科技自主创新为目标推进黑龙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持久动力。

(二)黑龙江省拥有雄厚的农业及工业等基础产业优势

黑龙江省因其拥有利于农业工业发展的气候条件和地理条件,形成了以能源资源原材料、重化工业、农食品精深加工为支柱的产业体系,产业基础雄厚且发展潜力巨大。

1.黑龙江省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农业产业基础优越扎实

耕地面积高达2.58亿亩且被誉为“中华大粮仓”的黑龙江省拥有肥沃的黑土地和适宜农作物生长的气候条件,是中国的粮食主产区之一,也是中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具有巨大的农业发展潜力[8]。多年来,黑龙江省聚焦粮食生产增量增产计划,以发展现代化大农业为主攻方向,努力提高本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不遗余力充当好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角色。每年粮食总产量持续保持在1 500亿斤以上,总产量、商品量和调出量稳居全国首位[9]。黑龙江在食品加工方面依托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培育了大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食品加工企业。除粮食生产以外,黑龙江统筹发展科技农业、绿色农业,建设现代农业大基地,高标准良种农田和绿色有机食品认证面积、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领先全国[10]。绿色农业、生态养殖农业等绿色产业方兴未艾。强大雄厚的粮食收成能力和潜力巨大的农业生产能力为发展黑龙江现代化农业打下了坚实基础。

2.黑龙江省是我国关键的重工业基地,工业产业基础雄厚发达

凭借地处广袤的森林地带等优越地理条件,黑龙江省有着丰富的煤炭资源、钢铁资源、森林资源、石油资源等,这些资源为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得天独厚的重化工业能源资源使得黑龙江在全国重工业发展全局中以我国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优势占据重要战略地位。黑龙江良好的工业基础不断为传统重工业、制造业等领域提供高素质人才支撑,发展具有较高的生产能力和高新技术水平的工业产业;同时,黑龙江作为中国重要的能源生产基地,依仗丰富的石油资源,开发利用大庆油田,使之成为我国石油化工领域的中坚力量。大庆油田全力当好标杆旗帜、建设百年油田,累计生产原油25亿吨,占全国陆上原油产量的36%[11];此外黑龙江省能源和装备制造业领域涵盖核电、水电、船舶动力装置等,发展潜力巨大,广受国内外市场青睐,为黑龙江经济高质量、高水平、高效能发展提供了强劲动能。

3.黑龙江省现代服务业建立于工农业基础之上,发展前景广阔

作为全国农商互联完善农产品供应链建设的试点省份,近年来黑龙江省服务业发展势头迅猛。黑龙江商贸流通业发展迅速,以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为核心形成了批发零售、跨境电商等多种服务业态,构建较为完善的农产品、工业品等供应链体系。黑龙江生产的各领域产品不仅畅销国内,更辐射俄罗斯、东北亚等广阔海外市场,为黑龙江经济的对外开放拓展了市场空间。在加快推广新业态、新模式、新领域方面黑龙江也走在了前列,现已开展数字人民币应用试点计划,探索“互贸+电商”“电商直播”等新兴零售模式,大力发展跨境电商,促进黑龙江线上经济兴盛发展;黑龙江现代服务业持续壮大。黑龙江依托哈尔滨、齐齐哈尔两大国家级高效配送试点城市,完善了金融、物流、旅游等服务业市场体系。围绕地方性资源优势产业,积极发展平台经济等新兴服务业产业体系。目前,已集聚一批以京东龙江园区为代表的服务业龙头企业,助力黑龙江优质服务走出中国,走向国外。

(三)黑龙江省拥有丰富的生态资源优势与深厚的红色文化优势

独一无二的以哈尔滨“冰雪大世界”为代表的冰雪资源、以大小兴安岭为代表的林海资源、以兴凯湖、镜泊湖为代表的湖泊资源等自然生态资源及凝聚东西方文化交汇碰撞的带有浓郁历史人文风情的渤海、满族等少数民族文化遗存的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和被誉为“红色通道”革命老区的红色革命历史文化资源,为发展“红绿相结合”的“红色文旅+绿色生态”旅游发展模式奠定了生态文化基础。

黑龙江省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指示精神[12],立足大森林、大草原、大湿地、大冰雪等独特的自然生态资源,着力发挥祖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基地作用。为实现黑龙江生态高质量发展,牢固树立“增绿就是增优势、护林就是护财富”的生态发展理念,守住白山保住黑水,坚定不移走好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协同并进,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发展道路,绿色现已成为黑龙江旅游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靓丽底色;黑龙江结合本地特有的冰雪资源大力发展冰雪文化旅游,打造冰雪经济新的增长点,寻找到了新的发展商机,为黑龙江旅游文化资源的向外传播打出了坚实的知名度与美誉度。

东北地区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时期,在与敌人殊死搏斗过程中积淀了为国奉献、英勇奋斗的红色革命历史文化基因,拥有丰厚的红色文化历史资源优势。特别是在革命和建设时期陆续形成的以爱国和奉献为共同内核的东北抗联精神、北大荒精神、大庆精神及铁人精神的龙江四大精神[13],尤为家喻户晓,作为东北精神经典而加以传唱弘扬,在与时代精神的融合共生中推进了黑龙江文化的高质量发展。

(四)黑龙江省拥有便利的对外开放贸易交往的区位优势

黑龙江省位于中国东北部,西邻内蒙古、南接吉林,是我国纬度最高的省份。北部、东部与俄罗斯相邻。它背靠亚洲腹地,面向太平洋,是亚欧大陆桥的重要通道。黑龙江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有利于加快构建我国向北开放新高地,开展对外贸易和国际合作,便于实现我国对外开放。由此,黑龙江成为连接中国与俄罗斯、欧洲及其周边国家的重要桥梁,在推进“一带一路”倡议中扮演关键角色。

近年来,黑龙江大力推进对外开放,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步伐。对外发挥区位优势建强向北开发新高地,扩大对外贸易交往;对内打造本省良好的发展环境,为形成更多新质生产力保驾护航。目前,黑河、绥芬河、哈尔滨先后获批设立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成为中俄贸易重要枢纽;已成立5个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将哈尔滨打造成承接东南沿海加工贸易产业转移的试点城市;来自俄罗斯、东北亚的客运和货运班列在这里汇集,形成了公路、铁路、航空、航运联通世界的综合运输大通道[14]。拥有27个国家一类口岸的黑龙江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加强开放通道建设,持续提升口岸效能[15],创新发展自贸试验区、边境经济合作区等开放平台;积极拓展多元化国际市场,建好建强向北部开发新高地,加快构建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步伐[16],以提升黑龙江对内对外的开放发展水平。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