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物无声

作者: 孔维克

民革中央主席郑建邦肯定了民革书画工作“以艺术为桥梁,为民革祖统工作增辉生色”的作用,为民革中央画院工作圈出了重点。以民革书画工作推动两岸共同弘扬中华文化,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增进海峡两岸血脉亲情,必将大有可为,民革中央画院与广大民革书画家们责无旁贷。

作为连任三届的全国政协委员,我有幸两次在全国政协联组会上近距离聆听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第一次是2015年3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民革、台盟、台联联组会上的重要讲话;第二次是今年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民革、科技界、环境资源界联组会上的重要讲话。这两次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都提到对台工作。特别是今年联组会上,他强调,民革要在对台工作大局中进一步找准定位、发挥优势、积极作为,更好团结海内外、岛内外一切可以团结的爱国力量,不断壮大反“独”促统力量,共同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要积极推动两岸科技、农业、人文、青年发展等领域交流合作,深化两岸各领域融合发展。

作为一名民革党员书画家,我从个人经历和画院工作中深深地感受到,两岸同文、血脉同根、书画同源,书画工作在推动两岸交流中发挥了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六赴台湾,论画交友,进一步推动两岸书画家的文化认同

我曾经六次访问台湾,参加考察、展览、写生、交流等活动,其中印象最深的是2014年在台举办个人展览。

2014年9月12日至10月10日,“圣裔丹青——孔维克人物画展”在台北孙中山纪念馆举办。展出了以孔子及古典文化题材为主的系列作品,展览前言由台湾师范大学教授江明贤先生撰写。开幕式上,时任亲民党主席宋楚瑜派秘书长秦金生代表致辞,台湾画坛名家欧豪年、李奇茂、刘国松同时到场。还有老画家姜一涵、台湾当代美术教育泰斗黄光南、台师大美术系主任程代勒等也到了现场,展览上7位代表人士作了精彩发言。

当天,台北孙中山纪念馆的四任馆长都来到开幕式现场。我的这次个展由于种种原因推迟了三次、共四个年头才迟迟来台,而展览每次重新立项按规定都要重新提出申请、经台北孙中山纪念馆的专家评委重新投票,没想到最后的这一次投票竟全票通过。所以他们都非常好奇,想借展览开幕之际与我见面一聚。

展览期间,不少当地政要、文化名人、宗教界人士闻讯后纷纷前来观展并祝贺。我曾陪海基会前董事长江丙坤先生两次参观展览,他还推荐不少人前来。展览期间,我还应邀去台师大艺术系研究生班做了题为《中国文化与中国画》的学术讲座,台湾几大院校联合主办了“孔维克作品学术研讨会”。另外,我还受邀参加了台北孔庙祭孔大典。

后来,此展被山东省评为“对台交流优秀项目”。因为此次展览,我与李奇茂、欧豪年、刘国松等台湾知名画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李奇茂先生在山东高唐建有个人艺术馆,每次前来总一起切磋交流,还共同做过许多活动;欧豪年先生与我一起被北大文化艺术研究所聘为名誉所长;刘国松先生是山东青州人,常回山东,此次展后更是交流频仍。

还有一次,我随中共山东省委统战部去台湾过年,其间与台湾画友达成协议,邀请我带画家赴台写生。随后我组建写生团又一次赴台。与台湾的画家们一起写生共绘宝岛台湾。回来办了两个展览。在台湾办了一次,在山东办了一次,并出版了一本写生画集,这本画册收入了两岸画家的作品及写生花絮,起到了互相了解、增进友谊的作用,也成为山东对台交流的礼品。通过这几次去台湾,我感受到台湾书画界人士大多数是期盼统一的,他们也通过自己的行动影响着周边的亲友。

进入新时代以来,各级民革组织陆续以书画为纽带开展对台工作

促进祖国统一,是民革自上世纪50年代至今的一项重点工作。我加入民革后,查阅大量资料,认真地了解了书画服务对台工作的历史。

早在民革中央画院成立之前,民革中央就积极开展两岸书画交流活动,最早可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于右任先生是在两岸都卓有影响的政治家、教育家、书法家,他那盼望回归祖国的一首《望故乡》至今让人感动。1986年5月,民革中央有关部门和中国革命博物馆等单位联合举办了于右任书法展览,习仲勋、屈武、程子华等领导同志参观了展览。2004年11月,民革中央、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中央文史研究馆、中国书法家协会、民革陕西省委会共同在北京中国现代文学馆举办“纪念于右任先生著名爱国诗作《望故乡》发表40周年暨于右任先生书法真迹展”。

2014年9月底至10月初,中华中山文化交流协会、民革中央画院、辽宁省美术家协会等单位共同主办的“北国风情台湾文化艺术交流展”在台北邮政博物馆举行,汇聚了两岸共50位书画家的100幅书画作品。

在民革中央的引领下,民革地方组织积极开展类似活动,其中较早的有福建、青岛、上海、重庆等地。民革福建省委会和逸仙艺苑多次与台湾八闽美术会举办书画联展。2002年10月,台北澹宁书法学会书画访问团到青岛访问,并与青岛中山书画院举行联谊笔会,双方还于2004年4月举办了“台北—青岛海峡两岸书画交流会”。2003年10月,民革上海市委会香山书画社与台湾中华海峡两岸文化资产交流促进会在上海图书馆举办台湾知名书画家黄永川书画作品展。

民革中央画院于2006年11月8日正式成立后,积极与地方联合举办涉台展览,两岸书画交流的层次和水平日益提升。2009年11月初,民革中央画院、民革福建省委会、民革莆田市委会、莆田市海外联谊会、台中市中国书学研究发展学会、台北福建同乡会等单位在莆田市艺术馆联合举办“盛世风采·潮涌海西——海峡两岸书画名家作品交流展”。此次展出的近150件作品中包括台中市书画家作品60余幅。2011年5月初,由民革江西省委会、江西省文联、民革中央画院主办的“宝岛台湾采风画展”在北京民族文化宫展览馆举办,展览汇集了江西中山书画院10位画家的80余幅赴台采风写生作品。

我曾以民革山东省委会副主委、山东美协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的身份参与了其中一次活动。那是2008年12月初,民革山东省委会、青岛市委会共同主办“弘扬民族文化,共贺中华繁荣——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北京、山东、台湾两岸三地书画邀请展”,共展出了来自两岸三地近200名书画名家的艺术精品。中国国民党前主席连战、吴伯雄等题写了贺词。

2014年7月我出席了民革吉林省委会等组织的海峡两岸画家画长白山活动。台湾画家生活在南方,多数第一次来到祖国北方的长白山,看到大好河山的壮美,非常激动,在写生中豪情溢于笔端,一幅幅别样风采的作品在腕底呈现。两岸画家在写生和笔会的互动中增进了感情、加深了沟通,都表示要为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共同努力。

自赴台举办个人画展后,我与李奇茂先生成了忘年交,奇茂先生的个人艺术馆落户在山东高唐县,这里是国画大师李苦禅、台湾回归大陆名画家孙大石的故乡,也是海峡两岸文化交流基地。李奇茂艺术馆联合山东省民革中山书画院,每年都举办海峡两岸艺术交流活动。

2009年,中共中央统战部安排了著名抗战将领李仙洲之子、时任民革山东省委会主委李德强访台,去探望尚健在的李仙洲旧部,并拜访台湾高层。当时在随手礼品选择方面颇费思量,最后建议用书画做媒介。于是我奉命接受了此任务,并将三位政要的名字嵌入联语书法中:《赠马英九联》“英年赤子勤尝胆,九载蓝旗苦卧薪”,《赠蒋孝严联》“孝悌忠贞接大义,严章律己续家风”,《赠连战联》“连营两岸书青史,战鼓三通蕴赤心”。作品访台时大受欢迎,尤其三位政要十分感动,连战先生还回赠了礼物。

正是因为民革中央画院及民革书画家在两岸文化交流领域有所作为,在2012年9月举行的民革中央画院第二届理事会上,时任民革中央主席周铁农称赞民革书画工作“成为海峡两岸人民、中国同世界各国人民互相沟通、加深感情的一座桥梁”。

新时代新作为,民革书画工作者以更大热情推动两岸人文交流

我于2012年7月被增补为民革中央画院副院长,2016年1月被任命为民革中央画院执行院长。2017年12月8日在民革中央画院第三次代表会议上,当我从时任民革中央主席万鄂湘手中接过民革中央画院院长的任命证书,我知道这不只是信任和荣誉,更是使命和担当,其中自然也包括以书画工作推动两岸文化交流、助力祖国和平统一这一重要任务。

在这一阶段,民革中央画院大力支持涉台书画交流活动,多次以主办或作为学术指导单位介入活动,我帮助策划,组织作品、提供创作等;支持陕西、四川、山西等民革省级组织围绕黄帝文化、大千文化、关公文化等主题举办海峡两岸书画交流活动;支持民革党员书画家在台湾举办个人展览,以书画艺术增强海峡两岸共同的文化认同、民族认同,为推动两岸人文交流作出积极贡献。

其中很多活动我都亲身参与过,尤其是“海峡两岸大千文化艺术交流活动”。该活动由四川省台办、民革四川省委会等单位自2013年发起,至今已在四川内江举办九届。民革中央画院于2018年、2019年参与举办该活动,2021年应邀作为学术支持单位,同时协调中国美协、国家画院作为本次活动的学术支持单位,协调中国书协作为“翰墨大千——海峡两岸书画艺术作品邀请展”的学术支持单位并组织两岸大千艺术的学术论坛,数次协助邀请台湾画家参加活动,并联系民革党员书画家借展20件优秀作品参展,还牵头协助主办单位为台湾著名画家欧豪年先生在当地建了一座艺术馆。2018年,我以自己的人生艺术经历,就大千绘画艺术在当代绘画中的传承与体现进行交流发言,得到了与会者的强烈共鸣。随后与邱笑秋、游三辉、廖文潭等海峡两岸书画家共同为笔会开笔,这幅作品由书法家李果青题名为《大千万象锦绣河山》。2019年,我与两岸知名书画家江明贤、邱笑秋、王书平合作绘出“两岸一家亲”的美好画卷。两次笔会都有约30名两岸书画家参与,每次作品都捐赠给当地文化机构,墨迹见证着两岸书画家的友谊。

2023年9月,我参加了由国务院台办交流局指导,四川省台办、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民革四川省委会等单位主办的2023“两岸情·李庄行”海峡两岸文化交流活动。活动包括举办“盛世入画邀明月,两岸同书庆团圆”第35届海峡两岸书画展。展览共展出作品79件,其中就包含民革中央画院从“香凝如故”“风雨同舟”等展览收藏作品中精选的18件作品,还有不少四川、云南、贵州、重庆等地民革党员书画家的作品。我提供了作品《壶口瀑布》,在作品前向台湾朋友讲解中华民族与黄河精神,并应邀在现场书写“三江映明月 天涯共此时”。

民革中央画院支持参与的活动远远不止这些。

2018年9月下旬,民革山西省委会、山西省文联、山西省台办、运城市政协在山西运城关帝庙联合举办海峡两岸“关公文化名家书画邀请展”。展览共包括台湾方面作品等160余幅,其中民革中央画院应邀支持10幅书画精品参展。

2022年8月,民革中央画院副秘书长罗翔工笔画作品展在台北孙中山纪念馆举办,民革中央画院发去贺信。

2024年3月28日,民革中央画院第四次理事代表会议在京召开。民革中央主席郑建邦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强调,民革书画工作要结合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要求,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充分发挥优势作用,不断开创工作新局面。郑建邦主席在讲话中明确肯定了民革书画工作“以艺术为桥梁,为民革祖统工作增辉生色”的作用,为民革中央画院工作圈出了重点。

肩负着带领民革中央画院工作在新起点上迈向新征程的重担,我与同仁谋划着书画工作服务两岸人文等领域交流合作的好方法:可以通过在各地民革中央画院艺术创作中心举办展览活动,邀请台湾书画家参与笔会交流,让他们深入了解祖国大陆的文化底蕴和发展现状,通过他们来影响其家人和更大的朋友圈;可以继续通过书画展览、交流笔会,支持配合各地举办的重要大型文化、祭祀活动,进一步扩大海峡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深化两岸文旅融合发展;甚至以后在形势允许的情况下,也可以组织书画家们去台湾采风写生。

2024年4月,我参加了在山东曲阜举办的2024海峡两岸孔子文化春会。活动让所有参与者受到了传统文化的熏陶。书画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同样具有这样的魅力。

以民革书画工作推动两岸共同弘扬中华文化,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增进海峡两岸血脉亲情,必将大有可为,民革中央画院与广大民革书画家们责无旁贷!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