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不老去,故居展新颜

作者: 黄展宏 丁昱

精神不老去,故居展新颜0

王昆仑(1902—1985),江苏无锡人。曾任民革第五届、第六届中央主席。1985年逝世后,胡耀邦代表中共中央高度评价其是“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著名的政治活动家、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的卓越领导人”;无锡人民为纪念缅怀他,特意将“七十二峰山馆”辟为“王昆仑故居”,1987年正式对外开放,时任全国政协主席邓颖超亲笔为故居题写匾额,2011年经修缮后重新开放。

王昆仑故居坐落于太湖风景区鼋头渚公园青山绿水中,故居内设有《王昆仑生平事迹展览》,附楼设有“万方楼会议旧址”和“王昆仑与红楼梦”两个展馆。目前,故居是民革党史教育基地,是江苏省统一战线传统教育基地、无锡市党史教育基地和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多年来,民革无锡市委会(以下简称“市委会”)充分发挥故居教育基地功能,为民革加强自身建设贡献力量。

发挥思想教育功能,优良传统教育有新成效

市委会充分发挥故居在自身建设中的思想教育功能和作用,以使党史教育基地真正成为各级组织开展主题教育、学习优良传统的阵地和平台。

以故居为基地,在瞻仰和缅怀中重温历史,在入党教育中初步感受民革前辈的高尚风范和坚定的政治信仰。中华民族素有重视学习历史和善于总结经验的优良传统,党史学习教育是历史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民革一直都非常重视党史的学习和教育。自2011年挂牌民革党史教育基地以来,故居累计开展民革党史教育活动数百次,先后接待过各民主党派和全国各地近20个省(直辖市)50多个地市的民革党员数千人次,还举办了“十三五”和“十四五”“凝心聚力团结行”等重要活动,产生了很好的社会影响。

故居还是新党员入党教育的“新课堂”。自2011年以来,每年夏天,市委会都组织全体新党员,在王昆仑故居举行入党第一课的现场教学。从2020年起,还加入了面向王昆仑塑像进行入党宣誓的环节。12年来,先后有400多名新党员参加了这一活动。经过这些活动,新党员现场直观感受了老一辈民革领导人浓厚的爱国情怀和坚定跟着中国共产党走的毕生信仰,思想教育从课堂走入现场,增强了教育效果。

以故居为媒介和平台,宣传民革老一辈领导人与中国共产党亲密合作的历史,感受多党合作事业的重要价值和意义。王昆仑是民革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是多党合作的典范;故居是他一生从事革命和建设工作的一个重要场所。1935年8月,为贯彻中共中央《八一宣言》、推动建立抗日统一战线,他以亲朋好友会聚太湖别墅消暑的名义,在无锡太湖边组织召开了著名的“万方楼会议”。作为不可再生的、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源,宣传多党合作的重要载体,故居于2017年被评为首批“江苏省统一战线传统教育基地”,2021年还入围“江苏百家统战基地”之首。多年来,中共无锡市委统战部举办党外中青年干部培训班时,都将故居作为学习教学点,全国各地各级统一战线基层组织和成员也都慕名前来参观学习。

市委会在举办各类主题教育培训、参政议政骨干培训、思想建设作风建设年推进会、各类学习教育等活动时,也会安排到故居参观学习,融现场教育与理论学习于一体。通过参观学习,大家对王昆仑不断追求真理、追求进步的一生有了更深地了解,增加了更多的敬意,对于切实传承和弘扬民革前辈的优良传统,不忘合作初心、共担时代使命,在新时代谱写民革的新篇章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发挥数字无锡优势,数字故居展馆有新体验

充分利用新技术,增强故居的宣传教育功能,是市委会在发挥故居作用方面的一项重要举措。一直以来,市委会都非常注重加强与鼋头渚风景区管理处等单位的联系,创新推动展品保护和优化布展,持续推动故居作为党史教育基地功能的发挥。

创新实现“云观故居”。2021年,为减少疫情期间大家不能亲临现场参观的遗憾,同时响应民革中央“动动手指宣传民革”的号召,用4K、5G技术加强宣传的要求,市委会发挥无锡市在数字技术方面的优势,探索数字故居展馆建设。在中国联通无锡分公司、市文旅集团、鼋头渚风景区管理处支持下,历时两个月完成“云观王昆仑故居”项目。通过实景拍摄并实现VR视频制作,设有概况、七十二峰山馆、万方楼、“太湖别墅”牌楼、“三山映碧”、尾记六大部分16个小板块,全方位展现王昆仑故居外景和内设展陈,并配有50分钟音频解说,成为全国第一个实现“云观故居”的民革前辈纪念场馆。2021年,为了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10月,市委会在王昆仑故居举办的庆祝活动上,举行了“云观故居”发布会,与会近百名人员通过手机第一时间体验了运用新技术在网络上参观王昆仑故居的经历。现在,不管身在何处,只要关注“无锡民革”公众号,便可以身临其境地参观。清晰的画面,深情而又富有磁性的讲解,让更多人在“云”上得到沉浸式体验,进一步扩大了故居的宣传覆盖面和影响力。

持续开展故居史料征集。为了进一步丰富王昆仑故居展陈,2022年,在王昆仑诞辰120周年之际,市委会联合市档案馆、市文旅集团、市鼋头渚景区管理处,发出公告,开展“王昆仑同志生平史料公开征集活动”(此公告长期有效),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和积极支持,很快就收到有王昆仑使用过的桌椅、亲笔书信等多件捐赠史料。2022年8月31日,王昆仑生平档案捐赠证书颁发仪式举办,中共无锡市委统战部、文旅集团和市档案史志馆领导向捐赠史料的代表颁发证书,感谢他们的无私捐赠。这些珍贵的史料是王昆仑精神的载体,可以让后人更全面、深入了解王昆仑同志,为后续王昆仑故居提升改造和丰富展陈做好了资料储备。

利用教育基地特点,重大纪念活动有新举措

王昆仑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新中国建设事业、祖国和平统一大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广受爱戴与尊敬。他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博大的爱国情怀至今仍然影响着后人,激励着广大民革党员。

2022年是王昆仑诞辰120周年。为了追忆缅怀这位传奇革命家,推进政治交接主题教育做实做深,市委会联合有关单位,创新形式,丰富内容,策划组织了系列活动,取得了良好效果。

举办一场座谈会,在传承中赓续初心。5月,市委会文体与理论研究委员会在万方楼召开“纪念王昆仑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共同追忆历史,缅怀革命前辈,感受王昆仑的革命事迹和永远跟着共产党走的坚定的政治信念和革命信仰。

举办一场读书会,在“悦读”中汲取力量。8月,市委会联合无锡市委网信办、梁溪之声广播在万方楼举行纪念王昆仑诞辰120周年暨“太湖悦读”全民朗读专场活动,通过无线电波,用“阅读分享”这种新颖的形式,向更多的人介绍王昆仑生平事迹,朗读王昆仑的诗文,传递爱国主义精神。举办征文约稿,在历史传承中凝聚共识。活动还特别邀请王昆仑的外孙女王田田撰写文章(王田田,《革命许身终不二——回忆外公晚年二三事》),从亲人的视角来让大家多维度了解王昆仑的事迹,感受王昆仑的人格风范。

举办一个书画展,在笔歌墨舞中激发动力。8月底,市委会、民革江苏省中山书画院在周怀民藏画馆联合举办“纪念王昆仑诞辰120周年书画作品展”,参展作品50余件。民革书画家们以手中的画笔专题创作,笔歌墨舞,表达对王昆仑的景仰与缅怀,激励后人继承和发扬民革前辈优良传统。

保护地方文化遗产

未来提升有新谋划

市委会历届领导班子都将持续推动王昆仑故居提升完善和资源挖掘、作用发挥作为重要工作。2023年7月,民革无锡市委会组成调研组,由市委会副主委带队,再一次来到王昆仑故居开展调研,与无锡市文化旅游发展集团、太湖鼋头渚旅游集团,以及王昆仑的亲属座谈交流,共商故居的完善与提升工作。大家就以下几个方面达成共识,也因此形成下一步的工作打算:

一是进一步加强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可运用3D照片建模、VR、元宇宙等全新信息化技术,更好展示历史场景和人物形象,探索体验参与式的参观模式,吸引更多青少年走进故居,使参观者获得更加丰富的视听感受,扩大受众面和影响力。

二是提出申请,提升故居的文保单位级别。王昆仑故居现仅为省级文保单位。为更好地发挥王昆仑故居的红色教育功能,将进一步扩展与太湖鼋头渚景区内的名人馆等的资源整合互通,打造一体化的参观旅游新线路,同时通过对展馆的升级改造,申报提升故居文物保护单位级别,进一步扩大王昆仑故居的保护利用,保护和挖掘地方文化遗产。

通过保护和利用的不断探索,市委会将以王昆仑故居为载体,进一步发挥党史教育基地的作用,保留民革前辈精神价值,激励和教育后人矢志不渝跟党走,携手奋进新时代,为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