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以“千万工程”为引领 积极探索“四大机制”绘出巴渝和美乡村建设新图景

作者: 向青松

乡村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也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并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进一步指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农业强国的应有之义”,深刻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乡村、怎样建设乡村”这一时代课题。重庆市云阳县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立足“大山区、大库区、大城区”鲜明特质,坚持以机制建设为牵引,赋能基层党组织建设、特色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升级、乡村治理,加快建设现代化农业农村,全面绘就新时代巴渝和美乡村云阳图景。

一、构建党建统领工作机制,夯实巴渝和美乡村组织保障

历史和实践证明,党管农村工作是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政治优势,党的领导是“和美乡村”建设的根本保证。必须坚持加强和改善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坚决落实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树立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政策导向,真正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不断转化为巴渝和美乡村建设的工作优势。

(一)压实“五级书记”责任,全面落实乡村振兴战略

建立健全“头雁领航、三级联动”工作机制,压紧压实县、乡、村三级书记抓党建推动巴渝和美乡村建设责任,县委书记牵头抓总,把巴渝和美乡村建设纳入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大盘,统一谋划推进,为乡村建设定向把航。乡镇党委书记靠前指挥,协调推进和美乡村建设中难点堵点,村党组织书记扎根一线,具体推动镇村环境整治、产业升级、基层治理等任务落地,全方位构建推进巴渝和美乡村建设责任链、任务链。

(二)强化基层组织功能,筑牢乡村振兴战斗堡垒

“农村富不富,关键在支部”。持续深化村“两委”班子选拔,注重从致富能手、返乡能人、本土大学毕业生群体中选育、培育、选拔村党组织书记,大力开展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擂台比武,带动形成争先进位的良好氛围,村“两委”换届后,“两委”成员平均年龄下降4.2岁,大专及以上学历者提高30个百分点。坚持“因村选人、因人定村”,统筹选派乡村振兴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449名,组建146支驻村工作队,夯实农村组织保障。实施全域党建联建行动,实行以强带弱、强强联合、产业链上建支部等形式建立党组织,常态化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推行村级党组织评星定级,党组织的覆盖面和影响力不断提高。

(三)发挥党员先锋作用,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

党员先锋不仅是政策的宣传者,更是实践的先行者。充分发挥全县20000余名基层党员“领头雁”、排头兵作用,通过召开村民大会、入户走访等形式,了解农民的所思所盼、发展的难点痛点,将党的方针政策与乡村实际紧密结合。带头参与基础设施建设、产业转型升级、生态环境保护等项目建设,积极探索适合本地的产业发展路径,带领群众开辟增收致富新路子,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脱贫攻坚前的9054元增长至如今的18063元,城乡收入差距缩小至2.09∶1,人民获得感幸福感持续提升。

二、构建乡村产业发展机制,筑牢巴渝和美乡村经济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只有产业兴旺,才能让农业经营有效益、成为有奔头的产业,才能让农民增收致富、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才能让农村留得住人、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一)推动乡村产业提质增效

聚焦“一主两辅多特色”农业产业体系,持续做好“土特产”文章。全力打造“三峡柑橘·张飞赤橙”柑橘公用品牌,持续优化纽荷尔、伦晚、红肉脐橙等三大品种,柑橘种植面积稳定33万亩、产量达37万吨。围绕优势道地药材,以三峡云海等药企为龙头,推动特色中药材GAP规范化种植基地建设和产地初加工,打造标准化、绿色化种植基地,中药材种植面积达13.7万亩,产量达7.8万吨,成功创建市级中药材现代农业产业园。合理布局生猪、牛羊、家禽三大养殖区域,全年生猪、肉牛、山羊出栏量分别达93.5万头、4.6万头、51.3万只,系全国生猪调出大县。

(二)推动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

围绕柑橘、粮油、调味品、休闲食品、中药材等五大产业主攻方向,聚焦调味品和休闲食品两个重点,着力育龙头、兴科技、创品牌、提产能。恒顺年产10万吨智能化生产、德仁新年产20万吨反刍饲料加工等重点项目建成投产,培育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企业500余家,其中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50家,规上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达59.9亿元,宏霖酱油、前进食品桃片糕等12款产品纳入市级消费品工业“爆品”培育清单,还少胶囊、三峡阳菊“爆品”销售额突破1亿元,三峡云海药业入选重庆市食品及农产品加工“十佳企业”名单,食品及农产品加工综合产值超190亿元。

(三)全面提升优势农业品牌价值

积极开展农产品品牌建设,培育市级农业品牌92个,“云阳红橙”成功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获“中国气候好产品”称号,云阳陈皮、天麻、艾叶等获得重庆道地优势药材荣誉称号,三峡阳菊有机菊花产品在全国市场占有率超30%,“天生云阳”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超50亿元。积极推进出口基地备案、GAP和美国FDA认证,全县现有备案农产品出口基地渝东北第一,农产品出口销售额同比增长345%。

三、构建乡村建设推进机制,提升巴渝和美乡村建设水平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为抓手,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既要着眼乡村“硬件”建设,补齐乡村基础设施短板,也要着眼乡村“软件”发展,提升乡村公共服务质量,让农村面貌焕然一新,让乡村更加美丽宜居。

(一)坚持“路水电通讯物流”五网共建

坚持“规划建设运用”一体推进,全力构建完善、高效的农村基础设施“五张网”。在“路网”建设方面,大力推进农村公路硬化、拓宽和养护工程,累计实施农村公路通达、通畅、改扩建工程超1000公里,全面实现村民小组100%通达。在“水网”建设方面,深入推进农村饮水安全“一改三提”,改造提升规模化、标准化水厂20座,改扩建乡镇供水管网350公里,集中供水率达92%、自来水普及率达91%。在“电网”建设方面,积极推进农村电网改造升级,新增和改造10千伏线路432公里、0.4千伏线路1067公里,新增和改造配电台区732个。在“通讯网”建设方面,开展数字乡村网络发展行动,实现行政村5G网络全覆盖。在“物流网”建设方面,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打通“快递进村”最后一公里,县城综合商贸服务中心县域覆盖率、乡镇商贸中心(集贸市场)乡镇覆盖率、村级便民商店行政村覆盖率均达100%。

(二)坚持“厕所垃圾污水”三管齐治

以农村三大革命作为重要抓手,切实建设美丽乡村“新面貌”。在“厕所革命”中,坚持改厕与供水保障、污水治理同步,加强粪污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建立健全长效管护机制,全县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89%。在“垃圾革命”方面,持续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处置设施建设,加强农村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开展偏远镇村生活垃圾小型化分散式焚烧处理试点,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覆盖与综合治理率达到95%,实现生活垃圾有效治理行政村全覆盖。在“污水革命”方面,实施农村黑臭水体清零县创建和农村污水治理专项行动,推进200户(或500人)聚居点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建成56座农村污水处理厂(站),完成农村污水治理(管控)的村社334个,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率为83.07%。

(三)坚持“均等多元便利”三化同频

聚焦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稳步提升农村公共服务保障水平,画好公共服务“同心圆”。2023年,云阳县被选为全市首批县乡村公共服务一体化试点区县,两年来持续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统筹公共服务硬件设施布局,建设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2个,创建甲级乡镇卫生院2家、乙级乡镇卫生院10家,整合农村“小散弱”学校,优化和调整教育集团(学区、联盟)18个,改善学校办学条件47所。促进非基本公共服务多元化,积极引进社会力量参与,新建民办医院2家,新培育民办养老服务机构2家,全县学前教育普惠性幼儿园中民办在园幼儿占比达到49.2%。提高公共服务便利化水平,推进新技术创新应用,组织开发“云上健康小程序”等创新技术应用,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智能、便捷的公共服务。

四、构建乡村治理融合机制,弘扬巴渝和美乡村文明新风

从“美丽乡村”到“和美乡村”,是对乡村建设内涵和目标的进一步丰富和拓展,突出强调乡村建设既要“见物”也要“见人”,既要塑形也要铸魂,既要抓物质文明也要抓精神文明,实现乡村由表及里、形神兼备的全面提升。

(一)坚持以自治为根本

始终坚持贯彻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积极创新民主协商载体和形式,建立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村民议事会、村民代表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等自治机制,持续擦亮“乡‘约’在云阳·‘议’起共见面”基层治理品牌,发动群众、组织群众、依靠群众、引领群众解决群众自己的事情。打造“志在云阳·人人见面”志愿服务品牌,聚焦“一老一小”等重点人群,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2024年,全县有社会组织服务中心等1.49万家,12万基层志愿者积极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基层治理群众满意度指数达到88%。

(二)坚持以法治为保障

深化“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实施“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完善基层公共法律服务体系,规范化遴选培养法律明白人4216名,培育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888户。构建“线上+线下”普法服务双通道,建成重庆村居法务平台,创新“指尖学法、云端解纷”智慧服务模式,累计开展在线学习110万余次,线上法律咨询服务超7万次,整合升级“裕农通+金融普法”服务点等152个实体阵地,开展“乡村振兴法治同行”“巾帼普法乡村行”等专项活动700余场次,形成办事依法、化解靠法的行为自觉。

(三)坚持以德治为基础

以社会公序良俗为导向,深入实施“阵地建设”“思想教育”“道德评价”三大行动,深入挖掘、继承创新优秀传统乡土文化,规范《乡风文明积分制》高效运行,着力塑造好乡亲、好邻里等先进典型,广泛开展“最美家庭”“最美院落”等先进评比,建立健全村规民约激励约束机制,持续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十抵制十提倡”活动,引导农民向上向善、孝老爱亲、重义守信,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2024年,举办“好人在身边”等宣讲活动700余场,选树“中国好人”“重庆好人”等市级典型130名,推出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等先进典型330名,9个文明实践阵地入选市级示范中心、示范站,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入镜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专题纪录片《领航新征程》。

(四)坚持以智治为支撑

充分发挥数字赋能作用,打造“数字大脑”和“智慧小脑”。“数字大脑”利用大数据分析、云计算等技术手段,对乡村治理中的各类信息进行整合与挖掘,建立42个镇街数据池,市、县累计下沉15类基层重点关注数据343.6万条。“智慧小脑”通过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对乡村环境的智能监控、对村民需求的精准对接,以及对公共服务的智能化供给,42个镇街实现L2级实景图实现全覆盖,累计编目接入感知设备28.6万个,桥、隧、灯、厕等市政设施实现一屏统管,成功处置AI预警事件2568件,风险隐患感知“早发现、早处置”能力大幅提升。

作 者:中共云阳县委农业农村工作委员会副书记、云阳县农业农村委员会主任

责任编辑:张 波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