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文化的治理智慧与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的学理链接
作者: 刘盼 周娟治国必先治党,党兴方能国强,面对新时代新征程,进一步深入推进党的自我革命需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深入挖掘和全面筛选中华五千多年的文明宝库”。[1]习近平总书记常常引用中医典故和术语来生动阐述党的建设与国家治理问题,展现了深厚的文化积淀和卓越的政治智慧。中医药文化的医疗理念和治疗方法,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和生活实践中积累的智慧结晶,与党的自我革命有许多相通之处。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上强调,“腐败是我们党面临的最大威胁,反腐败是最彻底的自我革命。”[2]坚持以“第二个结合”为基点,阐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所包含的中医药文化底蕴,对于“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2]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医药文化与党的自我革命的内在契合性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下,中医药文化与党的自我革命在理念和方法上展现出传统智慧与现代治理的深度融合。中医药文化中的“辨证论治”“治未病”“望闻问切”等理念,与党的自我革命中的“区别对待”“防患未然”以及“反腐倡廉”的工作方式存在契合性。
(一)“辨证论治”与“区别对待”原则相通
中医“辨证论治”与党的自我革命中的“区别对待”原则在理念上具有高度的契合性。中医“辨证论治”是一种基于个体差异和具体情况的治疗方法,其核心在于通过综合分析患者的体质、病因、病机及症状,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中医认为由于不同个体的体质、生活环境、生活习惯等因素,即使同样的疾病在不同的人身上也会表现出不同的症状。同时,疾病的演变是动态的,症状会随着时间、环境和治疗措施的变化而改变。换言之,治疗方案需要根据病情的变化不断调整。党的自我革命中的“区别对待”原则,是指在处理党内问题时,遵循马克思主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论,根据具体情况作出相应的决策,进行差异化处理。在党的自我革命中要做到精准施策,对于不同的责任主体,要区分其责任大小、情节轻重等因素,采取不同的惩戒或教育措施,以达到最佳效果。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工作时提出“改革也要辨证论治”。党的自我革命就是要通过调研、考察、咨询、讨论将存在问题、需要改革的信息,进行汇总、剖析,在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前提下,辨明当前主要问题和困难的产生原因究竟是共性的还是个性的;问题和困难的性质究竟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是“标证”还是“本证”,是要“同病异治”还是“异病同治”;产生问题和困难的关键究竟是来自体制机制不健全还是来自“乱作为”或“不作为”等等,通过集思广益的辩证,给出明确的“诊断”。通过借鉴中医的“辨证论治”理念,可以为党的自我革命提供更加科学、合理的决策依据,从而更好地推动党的建设和国家治理现代化。
(二)“治未病”与“抓早抓小”理念相契
中医秉承“治未病”的理念,与党的自我革命中“抓早抓小、防微杜渐”的理念相契。中医“治未病”的理念主要涵盖三个方面:未病先防、既病防传、愈后防复。《黄帝内经》中的《素问·热论篇第三十一》提到:“帝曰:病热当何禁之?岐伯曰:病热少愈,食肉则复,多食则遗,此其禁也。”[3]这反映了预防优于治疗、预防为主的治疗理念。“治未病”的“未病先治、固本强根”强调,在疾病发生之前就采取预防措施,增强体质,相当于全面从严治党的“抓早抓小”。在党的自我革命中,要提前发现潜在的问题,及时纠正,防止小问题演变成大问题。“治未病”的“祛邪防控、及时调理”的调整治疗理念是指当出现轻微病症时,应及时进行调理,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这与廉政建设中的“防微杜渐、惩防并举”相呼应。在廉政建设中,高度关注党内出现的潜在性、趋势性与隐蔽性问题,并力求在问题的萌芽阶段予以识别、纠正与解决。同时,在处理这些问题时,需要深入细致地调查和准确分析各种线索,即便是细微的问题也应立即处置,毫不姑息,防止微小问题逐步积累成为严重隐患。“治未病”的“重病特治、严防反复”的治疗策略,与党的自我革命中“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理念都注重预防和早期治理。对于严重的病症,要采取特殊的治疗手段,更要严格防止病情的复发。在处理严重违纪问题时,既要严肃处理,又要帮助犯错误的人改正错误,防止再次发生。中医的“治未病”理念不仅在医学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也为全面从严治党,建设良好的党内风气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三)“望闻问切”与“反腐倡廉”方法相结合
中医诊断学中的“望闻问切”与反腐倡廉的工作方式在理念上存在契合点。中医的“望闻问切”是一种全面而细致的诊断方法,强调通过观察、倾听、询问以及脉诊来综合判断病情。在反腐倡廉工作中,同样也采取这种全面、细致的工作态度与方法。
“望”是指观察患者的整体状况,如面色、舌象等。在反腐倡廉工作中,“望”可以比喻为对组织环境的敏锐观察,特别是对党员干部的思想状态进行及时准确地把握。当出现腐败行为的苗头,党员干部要及时发现并纠正不良倾向,防止腐败现象的发生。“闻”是指听声音和嗅气味,用于了解病情发展情况。对于反腐倡廉而言,“闻”则意味着广泛听取意见,包括基层员工的声音以及社会公众的意见反馈。通过“擦亮眼”,即积极主动地搜集信息,深入分析腐败现象背后的原因,可以更有效地制定针对性的策略。“问”是指询问病史及症状变化等细节。对于反腐工作来说,这相当于深入了解个体的具体情况,包括其思想动态、工作表现等方面。通过“养好心”,即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情操,强化党员干部的自律意识,从而减少腐败现象的发生。“切”指的是脉诊,根据脉象来判断疾病性质和程度,并据此制定治疗方案。在反腐倡廉实践中,“切”可以理解为依据实际情况,精准施策,对症下药。这意味着要针对不同类型的腐败行为,采取差异化的治理手段,确保措施的有效性。“望闻问切”作为一种系统化的诊断思路,在反腐倡廉工作中有着广泛的适用性和借鉴意义。
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内在的中医药文化底蕴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程中,始终坚持自我革新与自我完善,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重要讲话中引用中医药典故和理论,将中医的治病救人智慧运用到党的自我革命的伟大实践中。“固本培元,壮筋续骨”“猛药去疴,刮骨疗毒”“刀刃向内,去腐生肌”“未病先防,扶正祛邪”这四个维度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党自我监督与自我提高的强大机制,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坚定不移地推进党的自我革命的坚定信念。
(一)“正本清源,固本培元”巩固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防线
“固本培元”是中医养生和治疗疾病的一种理念,旨在强化体质、恢复和增加人体的正气(元气),确保脏腑功能正常运行,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明代新安医学的重要代表人物汪机提出“调节气血,固本培元”的治疗思想。“固本培元”便是要求人们巩固根本,培养元神,顺应天道规律。《黄帝内经》也记载过类似观点,生命的根源即“真气”,亦称为“元气”。中医在治疗疾病时非常注重“本”与“元”的养护。《素问·生气通天论》中强调了“生之本”和“寿命之本”,并指出“治病必求其本”。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时指出:“我们党要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就要不断推进自我革命,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从思想上正本清源、固本培元,筑牢思想道德防线,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时刻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4]这就要求党员干部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要加强个人修养,做到“不想腐”,达到“不言之教”的效果。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坚持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从思想上固本培元,提高党性觉悟,增强拒腐防变能力,涵养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强调了党的自我革命对于保持其纯洁性和先进性的重要性,并且指出了思想教育在加强党性、提高防腐能力方面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将中医药“固本培元”的治疗思想运用于党纪、党风建设,就是着重强调坚定信仰、提升道德修养的重要性。引用“固本培元、壮筋续骨”的比喻,形象地说明了我们党通过增强内在的免疫力和抵抗力,有效抵御各种外部威胁和风险侵袭的治本之策。
(二)“猛药去疴,刮骨疗毒”增强中国共产党人的反腐意志
“猛药去疴”是中医临床治疗方面的一条基本原则,“猛药”是指峻猛之药。之所以必须用上这峻猛之药,就是为了能够去除沉疴痼疾,力挽狂澜,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刮骨疗毒”则是“猛药去疴”的生动实践,《三国演义》中讲述了名医华佗为关羽刮骨疗毒,医治战伤的故事。华佗艺高胆大,切开关羽手臂的肌肉,把黏附在骨头上的剧毒,直接用刀坚决、彻底、干净地刮下,以免继续深入骨髓,贻害性命。2014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全党同志要深刻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以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决心,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坚决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5]以刮骨疗毒来类比党的自我革命,深刻表明了我们党在自我净化过程中展现的毫不动摇的态度与坚强决心。为了更好地恢复肌体的健康,就必须猛药去疴、刮骨疗毒,否则就将为毒所害。猛药去疴同样强调的是对待腐败问题要有果断措施,像用猛药治疗重病一样,采取强有力的手段彻底肃清腐败现象。坚持“猛药去疴、刮骨疗毒”,显示出党纯洁自身、严肃党内纪律的决心,“反腐败斗争必须坚定不移,任何犹豫动摇、松懈手软或半途而废,都将犯颠覆性错误”。“猛药去疴、刮骨疗毒”正是基于对当前形势深入分析后作出的判断,而采用“猛药”治理和“刮骨”疗法则是针对具体病症所采取的科学决策,充分体现了我党加强廉政建设和严厉打击腐败的坚定意志与坚强决心。
(三)“刀刃向内,去腐生肌”展示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魄力
“刀刃向内”是保持肌体健康的一种外科手术治疗方式。“去腐生肌”是指清除损伤部位上不利于肌体恢复的各种代谢废物、病理产物及外来有害因素,使得受损部位的皮肤、肌肉和骨骼能够正常再生。《素问·病能论》中记载:“夫痈气之息者,宜以针开除去之,夫气盛血聚者,宜石而泻之。”[6]提出用铍针去除腐肉,用砭石泻经脉壅结之血。实践证明,“刀刃向内”是党强化自身建设的一种担当,有效推动党员队伍保持纯洁与活力。以刀刃向内的勇气进行自我革命、敢于直面问题,这是我们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赢得人民衷心拥护的成功秘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不在于不犯错误,而在于从不讳疾忌医,敢于直面问题,勇于自我革命,具有极强的自我修复能力。”[7]这深刻阐明了刀刃向内、勇于斗争的重要性。“刀刃向内,去腐生肌”的自我革命精神是致力于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治本之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自我革命就是补钙壮骨、排毒杀菌、壮士断腕、去腐生肌,不断清除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不断提高自身免疫力,防止人亡政息。”[8]将自我革命进行到底,目的就是全面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确保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不断巩固党的长期执政地位。[9]如今我们站在“两个一百年”的交汇处,更要敢于自我革命,敢于向“恶虎脏蝇”亮剑,向“顽瘴痼疾”出手,强化“身体造血”功能。对党员干部来说,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及时改正缺点和错误,始终保持刀刃向内的坚定自觉,“补钙壮骨”“去腐生肌”,持续提升面对是非的判断力、抵御诱惑的自制力和接受警示后的自省力,始终保持自身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四)“未病先防,扶正祛邪”提升中国共产党人的预防觉悟
未病先防,将腐败禁于未萌。《黄帝内经》中提到的“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包含了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愈后防复三个层面。中医治未病,重视强健体魄,预防疾病,消未起之患,治未病之急,医之于无事之前。《素问·刺法论》中有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中医治病的过程就是祛邪扶正的过程,既驱逐身体所遭受的邪气,又修复培育自身的正气以防御。中医治疗十分重视疾病的预防,认为能够治疗“未病”的医生才是真正医术高超的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