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个如何始终”:自我革命破解大党独有难题的价值意蕴
作者: 彭秋归中国共产党是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在拥有14亿多人口的国家长期执政,历史久、人数多、规模大,既有办大事、建伟业的独特优势,也面临治党治国的诸多难题。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大党独有难题”的新论断,强调“要始终赢得人民拥护、巩固长期执政地位,必须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1]。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对大党独有难题的科学内涵、形成原因、主要表现和破解之道进行了完整阐述,形成了“六个如何始终”[2]系列命题,深化了我们党对新时代管党治党的规律性认识,提高了我们党坚定解决自身问题的行动自觉。
大党独有难题的提出具有鲜明的问题意识和目标导向,是对当前党的建设中暴露出来的一系列问题的高度概括。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主体是党自身,对象是党自身存在的问题。这就必然是一个刀刃向内、自我革命的过程,必须以自我革命的锐利武器清除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才能实现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深入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实践,要“以解决大党独有难题为主攻方向”[3]。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进一步要求,“全党在自我革命这一重大问题上认识更加清醒、行动更加坚定”[4],从而更加有力地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由此可见,自我革命是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重要法宝和锐利武器,解决大党独有难题是自我革命的天然使命和内在要求。
一、以自我革命永葆初心使命
“如何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大党独有难题中关于理想信念的核心问题,具有首位性和统领性。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起,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初心使命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性质,是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在当代中国的具体呈现,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一切政党的根本标志。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团结带领人民进行艰苦奋斗、作出伟大牺牲、战胜无数困难,从弱小走向强大,其根本动力就是源于实现初心使命的坚定信念。
在新的历史阶段,我们需要解决“初心易得,始终难守”的问题。古今中外无数事例和教训表明,在历史实践活动中,将初心使命长期坚持下去是极其艰难的。“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失去了初心使命,就失去了奋斗的动力之源,就断送了事业的目标前途。初心使命不能只是出发时的“美好”,而且要在持之以恒地奋斗过程中,面对成功不被冲昏头脑,面对挫折不被磨灭意志,面对变局不被动摇心志,坚持将初心使命践行到底。对于中国共产党而言,我们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要走的道路伟大而艰巨、任重而道远。
新时代新征程,要做到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必须用好自我革命的锐利武器,同一切违背初心使命的思想和行为作斗争。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必须有强烈的自我革命精神”[5]。一些党员干部丧失初心使命,一个重要原因是个人私心、私利、私欲的膨胀,导致小我遮蔽了大我,私心杂念动摇了理想信念。是坚守初心使命还是追求功名利禄,决定着一个党员干部能不能走得稳、走得远。要想永葆初心使命,就必须通过自我革命不断检视自己,做到“不以一毫私意自蔽,不以一毫私欲自累”,不断修炼好共产党人的“心学”,将初心使命安放在为党和人民干事创业上,真正实现“我将无我,不负人民”。
二、以自我革命维护团结统一
“如何始终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是大党独有难题中关于团结统一的重大问题。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政党,全党思想、全党意志、全党行动必须集中体现党的性质和宗旨。历史实践证明,保证党的团结统一是党的生命,也是党能成为百年大党、创造世纪伟业的关键所在。在遵义会议前,我们党的事业屡屡遭遇挫折甚至面临失败的危险,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形成思想上的统一、政治上的团结、行动上的一致,没有做到全党团结。直到遵义会议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开始确立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为全党全军奠定团结统一的坚实基础,党和人民事业才实现伟大转折,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
保持党的团结统一始终是党的建设中最为重要的问题之一。特别是立足新的时代环境,全党如何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面临更加严峻的考验。一方面,随着党的规模的扩大和党员队伍构成复杂化,“一些人容易出现搞小山头、小圈子、小团伙现象,容易出现尾大不掉、自行其是问题,破坏党的团结统一,影响党的凝聚力战斗力”[6]。另一方面,随着改革开放逐步深入,整个社会生产关系深刻调整、上层建筑深刻变化,由此导致利益多元化和思想多样化,深刻影响了一些党员干部的观念和行为。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了“七个有之”现象:“搞任人唯亲、排斥异己的有之,搞团团伙伙、拉帮结派的有之,搞匿名诬告、制造谣言的有之,搞收买人心、拉动选票的有之,搞封官许愿、弹冠相庆的有之,搞自行其是、阳奉阴违的有之,搞尾大不掉、妄议中央的也有之。”[7]这样的行为对于党的团结统一造成了巨大的破坏,是必须高度重视并严肃解决的重大政治问题。
新时代新征程,要做到始终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就必须用好自我革命的锐利武器,同一切破坏团结统一的思想和行为作斗争。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坚持自我革命精神,不回避,不掩盖,不护短,不遮丑,严肃查处了一批阳奉阴违、结党营私、拉帮结派的党员干部特别是高级领导干部,起到了清除毒素、割除毒瘤、震慑警戒的作用。为了继续使全党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就要将自我革命要求贯穿到政治监督全过程当中。“思想上,要坚持不懈强化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准确把握党中央对本地区本部门本领域改革发展的目标定位和部署要求,确保思想统一、方向一致。政治上,要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决不允许搞‘七个有之’,确保言行一致、令行禁止。行动上,要坚持把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落实情况作为政治监督重点,合力推动改革攻坚、促进高质量发展”[8]。最终达到凝心聚力、众志成城的效果,使全党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步调一致向前进。
三、以自我革命磨砺执政本领
“如何始终具备强大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是大党独有难题中关于执政本领的重大问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简而言之就是党开展治国理政实践的本领要求,是党能不能管理好国家、能不能领导社会主义事业前进、能不能维护好人民根本利益、能不能实现长期执政的综合能力体现。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是一个多要素相互作用的复合结果,涉及执政理念、执政制度、执政方式、执政目标、执政环境等。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个政党执政所面临的问题会不断叠加,其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必须不断提升,既要保持解决老问题的能力,更要锻造解决新问题的本领。如在信息化时代就不能缺少做好网络工作的能力;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就要拥有统筹应对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挑战的能力;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中就要增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能力等。
中国共产党作为百年大党,经历长期执政,取得巨大成功,很容易形成思维惯性、行为惰性,“一些老观念、老套路、老办法容易相沿成习”,同时“队伍不断发展壮大也带来干部良莠并存、参差不齐”[9]问题。由此造成党员干部队伍中某些能力不足、本领恐慌的问题逐渐突显。这里既有任务变化的原因,也有能力跟不上的原因。一方面,在“两个大局”加速演进并深度互动的时代背景下,各种新事物、新问题、新挑战层出不穷,对于党员干部驾驭复杂局面、处理复杂问题的本领提出了新要求。另一方面,一些党员干部安于现状,满足于现有学识和见解,陶醉于已经取得的成绩,在纷繁复杂、日新月异的形势变化面前,无法摆脱旧的思维定势、固有模式、路径依赖。
新时代新征程,要做到始终具备强大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就必须用好自我革命的锐利武器,同一切执政路径依赖和懒政庸政怠政的思想和行为作斗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自我革命精神是党的执政能力的强大支撑”[10]。我们党要在自我净化上下功夫,通过过滤杂质、割除毒瘤,不断纯洁队伍,提高队伍素质;要在自我完善上下功夫,坚持补能力短板、强本领弱项,从战略高度有针对性地提升党的长期执政能力;要在自我革新上下功夫,坚持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坚决破除一切落后于时代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以思想创新和实践创新推动历史进步;要在自我提高上下功夫,永远保持“学不可以已”的谦虚心态,与时俱进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全面增强执政本领,确保党具备领导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能力。
四、以自我革命激发奋斗精神
“如何始终保持干事创业精神状态”是大党独有难题中关于精神动力的重大问题。精神状态是人的心理活动及其精神面貌的总体呈现,是主观能动性的重要体现,能够为实践主体改造世界的活动提供精神力量。干事创业精神状态要求的是一种推动事业向前发展的积极的奋进的精神面貌和精气神。对于中国共产党而言,全体党员精神状态汇合起来而形成的总倾向、总气质就是整个党的精神状态。在百余年奋斗历程中,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战胜各种艰难困苦、不断发展壮大、带领人民创造无数奇迹,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始终注意保持全党艰苦奋斗、锐意进取、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精神状态具有主观性和可变性,既不能实现生物学意义上的传承,也不能一劳永逸地解决。我们党虽然有重视精神状态的优良传统,但是随着和平执政日久,一些党员干部“容易追求安逸享乐而意志消沉、不思进取,容易在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面前慌了心神、乱了阵脚”[11]。新时代新征程,要做到始终保持干事创业的精神状态,就必须用好自我革命的锐利武器,同一切贪图享受、消极懈怠、回避矛盾的思想和行为作斗争。为此,需要进一步完善激励和惩处机制,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对于那些艰苦奋斗、奋发有为、敢于斗争的党员干部,应在提拔任用、评先评优方面给予相应的激励和支持;对于那些事业心不强、慵懒不作为、斗争精神差的党员干部,则要及时进行提醒、教育、警告和调整等处理,推动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正确导向;对于那些积极作为、顽强斗争却无意中犯错的党员干部,则要严格落实“三个区分开来”,建立合情合理的容错纠错机制,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为干事者撑腰。
五、以自我革命纠正自身问题
“如何始终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是大党独有难题中关于自我纠错的重大问题。古今中外的教训表明,执政者如果不及时发现和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就可能产生“破窗效应”,最后失掉自己的执政地位。早在1945年,民主人士黄炎培就和毛泽东同志讨论过政权更替的问题,中国历史上的统治者总是在执政环境好转之后,容易惰性发作,忽视自身存在的问题,最后走向“政怠宦成”“人亡政息”“求荣取辱”的历史覆辙。敢于直面问题、勇于修正错误,是中国共产党的显著特点和优势。在党的历史上,面对王明“左”倾错误、“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等问题,我们党依靠自身力量战胜困难、修正错误、走向光明,使失误和错误连同党的成功经验一起成为宝贵的历史教材。在新的历史阶段,仍然“要居安思危,时刻警惕我们这个百年大党会不会变得老态龙钟、疾病缠身”[12]。
新时代新征程,要做到始终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就必须用好自我革命的锐利武器,同一切对自身问题视而不见、敷衍塞责、反应迟钝、避重就轻、文过饰非的思想和行为作斗争。毋庸讳言,党自身的问题总是有的,何况一个大党。关键是我们党能够理性认识这些问题的存在,坚持实事求是、自我反思;同时坚决解决这些问题,把自我革命贯穿于检视自身、发现问题、纠正错误的始终。“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只要能够坚持自我革命的精神、拥有自我革命的勇气、锤炼自我革命的能力、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付诸自我革命的行动,就一定能够随时随地发现和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始终保持党的肌体健康。
六、以自我革命扫除歪风邪气
“如何始终保持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是大党独有难题中关于政治环境的重大问题。政治生态是对自然生态概念的借用,旨在强调在一定政治环境中政治主体的存在和发展状态,整个政治生态是开展各方面政治工作的基础性支撑。“政治生态和自然生态一样,稍不注意,就很容易受到污染,一旦出现问题,再想恢复就要付出很大代价”[13]。党的十八大以来,政治生态成为习近平总书记首倡并高频使用的政治概念,构成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关键领域和重要环节。事实证明,只有政治生态清明,从政环境才会优良;一旦政治生态污浊,从政环境就会恶劣。